查看原文
其他

不慌不忙,不止不休

张海露Eric 英语学习笔记 2022-08-25


聊聊读书、学习,生活心得。这是我的记录和反思,顺便也分享给你。


1. 我会送别人什么书?


Tim Ferriss 在 Tribe of Mentors 提出了 11 个问题,它把这些问题发给各界大佬们想听听他们的答案。第一个问题是和书相关:



与其问「你最喜欢哪本书?」,不如问你会送哪本书给别人。我很难说出我最喜欢哪本书,但如果只让我选一本书送给读者、年轻朋友或者我女儿,其中一本我会选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中文名叫《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我觉得是本被书名耽误的好书,加上书比较厚很容易被劝退。这本书我 5 年前做英文读书会时读过,因为要写读书笔记我一页一页读的很细,信息量很大帮我想清楚了很多事情,也让我有意识开始关注自己的需求和习惯。


这本书把如何思考发现问题,如何实战解决问题说得很清楚,近能救火远能解忧。如果没时间读读不进去,至少了解一下这 7 个习惯是什么,看到其中的逻辑,学上一两招。比如这几年我最受用的一条是把最多注意力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它时刻提醒我提升整体能力,保持阅读多尝试,日积月累练就的品质和习惯足以应对各种不确定和噪音。


2. 贪念和执念


上周是健身的第 11 周。过去 10 周,每周一到周五都雷打不动的去健身房,养成了习惯,也特别享受其中。心中有个念头:我要这样一直下去,365 天里的每周一周五都去健身,听起来多齐齐整整多有成就感!然而前段时间我的理想计划破灭了——泰国过年,问了多家健身房全都关门。有些不开心。


但是转念一想要提醒自己放下执念。怎么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按我计划的发生呢?要允许甚至期待意外发生,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中学习和创造。



健身房不开门,去了朋友家一起练,在家做自重训练玩了会儿《健身换大冒险》。我的目的是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希望我的行动也可以鼓励更多人,而不是打卡累计个什么数字给人看。这样一想去健身房啊天天做点运动啊都只是一种方式,不做也没有关系。知道自己要去哪里,那怎么做、做多少次,是凌晨 4 点的洛杉矶还是午夜的图书馆,都不重要。


3. 这本书适合XX吗?


Tools of Titans 这篇文章后,有读者留言,我是这样回的:



经常被问到:这本书适合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xx专业学生读吗?


这样的问题非常模糊,因为适不适合只有你自己知道。这和穿衣服吃饭一个道理,吃啥穿啥随你你自己觉得舒服就行。读书这事,从分类上讲有教学机构设计的分级读物、蓝思值,有 Young Adult,这都是从某个阅读目标内容角度划分。在我看来读书没什么适合不适合,没有人要求哪个年纪读什么书。冯唐说他高中时就读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托福考了满分,那《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适不适合高中生读呢?


书海无涯,读不完,也没必要。既然有眼缘撞上,不如先读上几页,喜欢就接着读,不喜欢就痛快放弃。别怕错过。自己到了某个阶段、有了某个需求,书自然会找到你。我们眼中那些好书爽文可能慢慢会变得无趣,那些看起来无感的话题有一天也可能成为你的新欢。书就在那里,想读立刻就能读,别还没翻开就要给它贴个适合与否的标签。


4. 不急不慌,不止不休


Tim Ferriss 在 Tools of Titans 分享了改变他人生的 17 个问题,最后一个其实并不是问题,而是 a fundamental reset——No hurry, no pause. 他说:


Perhaps I’m just getting old, but my definition of luxury has changed over time. Now, it’s not about owning a lot of stuff. Luxury, to me, is feeling unrushed. No hurry, no pause.



No Hurry, no pause 本是来自 Breema 的健身理念,简短易记,非常受用。和 Tim 有同样的感受,感觉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觉得富足不是拥有多少东西,而是纵有兵荒马乱,也能不急不慌从容以对。


生活不能总呼哧带喘,靠鸡汤鸡血喊口号续命。可以放弃,但是别停,不停就会有进步和突破;大胆立刻执行快速验证,但心态上要提醒自己 no hurry。我们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

猜你还想读:

· 我是如何高效读一本英文原版书的?

· 祝你快乐,也愿你放过自己

· 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