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英语/生活博主的日常学习和思考

张海露Eric 张海露Eric 2024-04-30
先说些和英语学习相关的。

 1.

最近换了安卓手机,下载了 Vocabulary 的 app:


多年前我用 Vocabulary 背单词查单词。第一次用它被惊艳到,它的解释语言流畅幽默接地气,对我后来的词汇教学有很大启发。


登录账号看到之前的学习记录,那些陌生词汇已经在这几年的摸爬滚打中变成了熟人,但依然有一些还是点头之交。手痒在 Vocabulary 上刷了几道题,还是那么快乐🥰

关于 Vocabulary 的介绍,我 8 年前写过这篇👉我们一起来学单词吧

2.

好友喜欢 Joy Division,他说有本讲 Joy Division 的中译本刚刚出版,也给我买了一本。我说我会认真读,然后立刻找到英文原版开始读。


读了几页,我跟他说,你努力提升英文水平,为了自己的欢喜读读英文原版吧。好多说法翻译成中文就一定会大打折扣。
比如称乐队主唱是 instigator,Spotter,多有趣的措辞。instigator 给人感觉是一群坏孩子里那个最有主意的人,也总能给他人带来灵感启发,能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然后让一件作品神奇地无中生够。

这本书是口述风格,读起来不难,但有些细节想完全读懂还是需要英语功底。比如这个貌似简单的 the great unwashed,movers and shakers 啥意思?可以盲猜可以忽略,不过如果想顺便学英语,就要去查证完全理解。

3.


听派克特的 Ten Toes Down,学到了这个说法,顺便学到 ten toes up。中文名字«脚踏十地»也很有意思。随手造句:Ten toes down, nothing half-assed.

4.

野餐时我做咖啡,小咪帮我打下手。她开始不熟练,把该扔的和不该扔的都扔了。我当时想到了这个表达:


5.

英文中的 see sth through 表示「坚持完成」,也可以用 see sb through 表示「帮助某人度过难关」。不去追根问底用法的来源,想到能坚持做一件事要「看到」,看到那个目标、需求,看到奖励背后的痛苦。我们能给别人的帮助也只是能看到 Ta。


respect 的词根也表示看见,你看得见 Ta 的痛苦挣扎,看得见 Ta 的无限潜力,你看到 Ta 本身就是完整的值得的,因此你会选择接受和陪伴,Ta 也因此可以度过一个个外面的难关和自己的劫难。

6.

读 Sam Altman 听证会的相关报道,碰到一处 like a bomb in a china shop, not a bull。一起复习下这个说法,注意 china 此处表示瓷器要小写。


7.

这几年对英语语音教学已经没了兴趣。当初做晨读,做口语课,对语音学习有过深入的研究,也写过许多文章。学语音我的观点是:学到你可以自信的程度,尤其是你如果吃英语这碗饭,语音面貌再好也不为过。如果你要学习英语语音,在我的公号里搜一搜关键词,把我推荐的工具、书籍和方法都真的学起来。自学不够有效,就去找个老师给你反馈。

对我来说,语音学习能够带来的快感有限,语言本身的内容、故事和逻辑、思辨更吸引我。人都有自己更在乎的东西,找到它,利用它,每个阶段都有专注和进步。

再说一些日常碎碎念,aka 学英语带给我的一些思考。


1.

刚看到国泰航空不用英文说 blanket 不给毛毯的新闻,空乘人员还嘲笑乘客用错词。我看到网上有一些博主发声,许多是反过来嘲笑空乘人员的港式发音,自己用更纯正的英文怼回去。这样做很爽,很符合爽剧 feel-good 心理。我自己的思考是,这样的事件也提醒我们要警惕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歧视。

歧视的背后是让自己感觉良好,让自己合群,纵容自己的偏见和无理。国泰航空事件有录音曝光,更多的还没有曝光,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这样那样的歧视。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鄙视链和风起云卷,大家都是一边自我感觉良好一边又文人相轻。无论你混到什么地步,都还会有歧视,我们的妥协和觉得是自己的错也会让这种歧视变得理直气壮。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些被讨厌的勇气,需要注重自己的感受,需要表达据理力争,对方已经让你不舒服,你已经很客气,那你不让他舒服一点也很费尔泼赖。

我还是那个观点,人性本贱,别总觉得是自己的错,很多道理是常识不需要复杂化。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自己错了去认去道歉弥补,他人错了也不能总是 let them off the hook, get away scot free. 要讲道理,要讲究策略。Violence breeds voilence; hate begets hate. 最终的答案还是要知道自己很重要,然后才能体会到每一个个体都很重要,这个社会也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变得更可爱那么一点。

2.

见过许多人,能说 yes and 的还是少。各种顾虑,各种不好意思,然后是各种遗憾和安慰。人生这么短,回想起来就那么几个节点,在我的世界里,那些新奇的体验比自己的偏好更重要。

3.

just do it 的好处是,不用等想清楚了再去做,抱着尝试的心态去玩体验,这样就没什么沉没成本,更自由。好多事情是因为自己期待了太多,太在乎那个结果和自己的投入,结果面对不确定和失控时就更加痛苦。

4.

在我的认识中,吐槽和抱怨不是一回事。吐槽是情绪化的表达,blow off steam,跟朋友一起吐槽图个痛快,情绪得到发泄,说不好还能获得灵感和启发。抱怨不同,抱怨是把问题变成情绪,自己把解决方案全都封死,越抱怨越不舒服。

很多时候吐槽和抱怨很像,我发这样一条是想说:当我们可以主动给这些常见用词赋予自己的定义,我们会更有意识地思考和生活。

5.

多年前读 Peter Thiel 的 Zero to One,印象最深的是里面提到一条面试题:有没有什么事情,你觉得正确,但大多数人并不这样认为?

生活中充满了随波逐流,这个问题可以让我们停下来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感受,总结自己的做法,观察人性和潮流。你必须有几个这样的独特看法,否则你怎么能说你在做自己呢?不是刻意寻求特立独行唱反调,是我们本来就不一样,参差百态才是常态。警惕 jump on the bandwagon unthinkingly。一边提醒自己一无所知,一边要努力清醒地活。

6.

这个月上课,有这样一个感受:真正值得学的地方是无法教的,只能不管观察、实践,然后打造自己的学习系统。

这也是为什么我今年选择做直播课,我想用这种直接具体的方式展示「我会怎么学?」「为什么?」具体做法有区别,但核心思路是一样的、是相通的。我觉得我课程最有价值的地方是那些「没有经过设计即兴拓展」的地方,是一些细节之处,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

7.

2024 年我要做一个读英文书的社群,把重点从学英语到读英文书,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越来越觉得一切外在的都没那么重要,自己最重要,有能一起聊聊天一起成长一段路,就是幸福了。

本来就是小众人会感兴趣的社群,我想了很多名字,目前确定是「克洛里小分队」。没有「英语学习」「原版书阅读」这样的字眼,从小众的一个读书社群做起,我想真的认识更多人,也鼓励更多人做更多事情。我要努力,一边成长一边记录写作,去拍点东西,去撮合搞事情,这是我能感到的那个人间意义。

人必须接受普通的自己,然后践行普通勇气,拥抱爱和自由。这是我模糊的精神动力,一边活一边悟吧。删了微博一个多月了吧,每天在小号朋友圈发些东西,谢谢你读我的碎碎念,这对我很重要——有人在分享你的一部分,值得开心。

猜你还想读:

· 7年前的网友,现在的好朋友

· 聊聊和外国人练英语

· 我的手写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