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热销:《劳动争议案件35个胜诉策略及实务解析》(限量签名版)

点击置顶 → 劳动法行天下 2021-06-06


刘秋苏:《劳动争议案件35个胜诉策略及实务解析》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20年9月第一版


  购书链接  


  


点击图片“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上为京东下为当当

首发限量签名版,欢迎抢购!

  作者简介  




刘秋苏,江苏东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南京审计大学兼职法学教授,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南京市江北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南京市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实习人员管理与考核委员会委员,南京市律师协会江宁分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市优秀劳动与社会保障业务律师,南京市江宁区十佳律师,江苏省社会法学会理事,江苏省法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第十届会员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

1997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23年来一直从事法律工作,先后在江苏省丰县人民法院、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法院工作19年,在律师事务所工作4年。他的身份是前法官,是律师,是仲裁员,既审理过千余起劳动争议案件,也代理过数百件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和一审、二审、再审诉讼阶段,包括数起有社会影响力的案件,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和实务心得。接受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人民法院报、中国妇女报、天津日报、南京日报、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专访。应多地法院、仲裁委、人社局、司法局、律师协会、工会、人力资源协会、企业、高校的邀请开展劳动法讲座。在《法学杂志》《法律与医学》《人民法院报》《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专刊》等发表调研文章百余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办理的一起法律援助案件被评为南京市2018年度法律援助十大优秀案例。创办的“劳动法行天下”微信公众号,荣膺新浪十佳法律类公众号,在全国劳动法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粉丝达10万余人,深受律师、法官、仲裁员、HR、法务、高校师生、维权读者等的喜爱。

    序    言    

王建平

常有律师朋友让我为他们的佳作写序或推荐语,对于大部分邀请我会欣然接受,因为我觉得能够静下心来写作的律师不多,能把书稿完成并且能有出版机构愿为其出版的更少。所以,写作不仅是作者对自己工作成果的检验,也是社会对律师业务水平的检验。

接到刘秋苏律师让我为其写序言的邀请后,我很认真地拜读了30余万字的书稿《劳动争议案件35个胜诉策略及实务解析》。不是常说的“浏览了一遍”,而是仔仔细细地“品味”了一回。原因说来也简单,拿到书稿看到目录时,第一章的内容就把我吸引住了——劳动法律从业者的专业化。从学科系统建立和理论研究层面来看,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专业,对其参与者有着很强的专业化要求,但作为法律服务的一个实务领域和业务门类,不乏有人从服务价值和经济收益的角度,把劳动法律师业务划为一般业务,甚至戏称其为律师业务开发的“敲门砖”,比起行业里那些跨境、证券、金融、房地产,以及传统民事、刑事业务,甚至现今热度很高的婚姻家庭财富传承法律服务等热门业务,敢自称“劳动法律师”的是个小众团体,敢于称“专业的劳动法律师”的则是这个团体中的精英。我确实很想了解刘律师的书里是怎么教劳动法律师成为专业精英的,更想知道他是如何通过独辟的思路诠释胜诉策略的。认真读下来,确有一种全新的感受。我看到了一个在法官、仲裁员和律师之间不断变换身份的从业者,用自己20多年的业务经验萃取出的专业成果。与常见的“案例解析”“实务指南”不同,刘律师的书更像是一个从业者的工作札记,它不仅详细地记录了作者所办案件处理的始末、介绍了处理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描述了作者的心路,把所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和得到的娓娓道来。说到品味,我品到了书中几味妙趣:首先,对“专业”理解的深度。本书开宗明义就讲“劳动法需要专业化”,劳动法律师需要专业化,劳动仲裁员和劳动法官需要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者和法务人员也需要专业化。除了阐述了“专业化”如何得来和积累,还颇有特色地告诉人们,如何“赢”得专业,还要如何“输”得专业。其实,全书不仅首章冠以“专业化”,在各个章节里也都一直在讲“专业化”,在向读者灌输如何做得更专业。其次,谈到全书的各个胜诉策略,刘律师有其细致入微的视角。例如,第六章“21.7520.83,你知道多少”。21.7520.83并非每个自称为劳动法专业从业者都能拎得清、说得透的数字。我看到这一部分时,不禁为刘律师的8种算法拍案点赞,律师的胜算就在于精于分毫的算计和计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针对国办发20201号文中春节假期推后3天期间加班工资的支付问题,很多人还苦于这几天算法定节假日还是公休日、未工作的劳动者是不发工资还是计薪。读了这本书,我们就会体会到“专业化”的另一个表述就是精准。最后,专业化的律师或许就是社会公认的“好律师”。我们给客户培训时,会教客户“用好律师和用好律师”的方法。前一个“用好律师”是企业的功底,能把律师用好、用活,体现了律师的价值在客户手里得到有效实现;后一个“用好律师”是指律师自己的修炼,要成为“好律师”就要提升律师的专业水平。俗话说“业精于勤”,刘律师将自己20余年的工作经验梳理、归纳、提炼和升华,他的这种“功力”也体现在本书的每一个胜诉策略的分析判断中。当今,确实有一批像刘律师一样的新生代劳动法律师,倾心精细钻研劳动关系法律调整中的每一个细节,并注意积淀,将其转化为制胜的专业能力。全书还有很多亮点,我无法一一赘述。我之所以特别愿意为刘律师的书作序并推荐,也因为确实为其对专业化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勤奋所打动。35个攻略在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实务领域或许还只是冰山一角,在广泛的社会法律服务需求的市场中,还需要不断地接受实践和时间的检验。我们需要更多的像刘律师一样的专业人士,勇于学习、善于学习、勤奋钻研、图强上进。这是中国劳动法律师队伍的一大幸事!承蒙邀请,特作此序。

全国律协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

主任 王建平

于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

    新书推荐语    
    目    录    

第一章 劳动法律从业者的专业化第二章 终局裁决,你会不会用第三章 劳动争议案件,你会抢管辖吗第四章 试用期没有录用条件也能打赢吗第五章 特殊疾病,医疗期怎么算第六章 21.7520.83,你知道多少第七章 孕妇遭违法解除,选择赔偿还是继续履行第八章 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与解除劳动合同第九章 如何打赢加班费争议案件第十章 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认定第十一章 不订立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能不能避免第十二章 非全日制劳动用工第十三章 经济补偿金,错了吗?
    本书适合读者    


    作者签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