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 道医学堂丨先秦时期的道医养生观!

2017-03-16 点蓝字收藏▶ 道医


中国道医

这里没有鸡汤、偏方、谣言、广告,只有可信赖的道家健康养生知识!


先秦时期的道医养生观!编辑/中国道医研究院



点下面链接道家符咒

✎ 玄门正宗,道家符咒网络授课班招生启告!


在先秦诸子学说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儒、法、道、墨四家,而在养生问题上贡献最大的又属其中的儒、道两家。


1儒家养生思想


儒家学说的奠基人是孔子:孔子不但博学多才,精通六艺而且也擅长于养生之道。从《论语·乡党>》可以看出,孔子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清规戒律很多,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除了讲究饮食卫生之外,孔子还提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此“知者乐,仁者寿”(《颜渊》):《论语·李氏》表明孔子已经注意到从少、壮、老三阶段不同身心状况出发,提出相应的养生之道,堪称开创阶段养生理论之先河。


至于被后世儒家称为‘亚圣的孟子,他在养生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孟子.公孙丑·上》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从而颇富创见地提出,一个人要想做到身心健康,那就只有“善养吾浩然之气”。至于如何才能养“气”,孟子也提出了两点带有鲜明儒家色彩的独到方法:其一是“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也就是说一切都要从儒家的所谓道义出发,理直气壮,从而使个体保持一种旺盛的精神状况;其二是“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意思是说养“气”必须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心地要光明坦荡,不能邪念存心。总之,孟子的养生思想具有一种强烈的道德色彩,堪称后世强调通过陶冶道德情操以养生流派的鼻祖。


2道家养生思想


在先秦诸子的学说中,养生思想最丰富深邃,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首推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


老子,姓李,名聃,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养生理论家和实践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老子之所以能够活到160余岁,这首先得力于他本人主观上十分重视“长生久视之道”,甚至把养生治身置于治国平天下之上。老子一方面是“修道而养寿”的身体力行者,另一方面又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整套带有道教色彩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他所提出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思想,既反映了道家的处世哲学,也体现了“清静无为”、“致虚极”、“守静笃”的养生观。特别是老子提出的“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更是涉及到了气功养生的具体方法和具体步骤。老子所倡导的上述锻炼原则,在先秦以前的两千多年气功养生史上,曾经产生过极其重大的影响。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中期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与老子相比,庄子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更为具体、深邃。他不但直接继承了老子“返璞归真”、“清静无为”的养生理论,而且编制了一整套导引、吐纳的养生方法。《庄子·刻意》说:“吹呴呼吸,_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这在先秦诸子中堪称是最早对气功导引方法的一种具体而形象的描绘。


在庄子开创的诸多养生理论中,最有特色的大概莫过于“心斋”和“坐忘”二法,可以说它们已经涉及到了我国静功养生学的核心问题。


《庄子·人世间》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坐忘”的概念见于《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3《吕氏春秋》养生思想


战国末年,诸子各家学说出现了相互交融的局面。产生于这一时期而被后世称为“杂家”的《吕氏春秋》一书,在养生学方面显得更加成熟,养生理论也更加专门化。概而言之,《 吕氏春秋》的养生观人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节欲  《吕氏春秋》的作者认为感官欲求乃是人的自然天性,但绝不可听任欲望无限膨胀,而必须有所节制。在作者看来,耳、口、鼻、口等感觉器官都是服务于生命整体的,所以“不得擅行,必有所制”。人们的生活固然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但“物也者,所以养性也”,绝不可放纵物欲,以损害身体健康作为享乐的代价。骄奢淫佚的生活不仅是道德的堕落,同时也是健康的大敌。为此,作者在《本生》篇中提出了一条含义深刻的养生格言:“出则以车,人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日招魇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网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日伐性之斧”。


2.适度提出在精神、饮食和居住环境等方而均应调节得当、轻重适度。人们要想健康长寿,首先在精神上必须保持平静、安详,避免过度刺激,不受“大喜、大怒、大忧、大哀”等不良情绪的骚扰。其次,在饮食方面应该做到定时定量,正所谓“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对于那些“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的食物,切忌贸然人口。复次,居住环境也要力求做到冷暖、十湿适宜,防止“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的侵袭。


3.运动  《吕氏春秋》中首次提出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运动养生观。“尽数”篇中就明确提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耳则为拘为聋,处目则为目蔑为盲,处鼻则为鼽为窒,处腹则为张为疛,处足则为痿为蹷”。因此要想祛病健身,就必须坚持运动,以便达到开塞通窍,使精气血脉畅流不息的养生目的。


总之,先秦时期属中国养生文化的滥觞,特别是诸子百家在养生领域中所作的各种大胆探索,更是为中国养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代养生观


《前汉书》中记载:“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合,故圣人重之。”由此观之,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俱,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司马迁传》)


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声和,声和则天地之和应矣。故阴阳和,风雨时,甘露降,五谷登,六畜蕃,嘉禾兴,朱草生,山不童,泽不涸,此和之至也。故形和则无疾。《公孙弘卜式倪宽传》


这段是对精气神的论述和探讨,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成为了历代中国养生文化的主要理论依据和范畴。这一时期养生集大成者为《黄帝内经》。该书不仅集了先秦时期的各种养生观点,而且首次从医学科学的角度探讨养生问题。书中认为养生的主要原则既要摄精神与形体,形神兼养,努力提高机体防病、抗衰能力,同时也要顺应天时,积极适应外部环境,避免外邪侵袭,从而“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汉代养生术的又一特点是气功得到了很大发展,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出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导引图”,有四十余幅各种动作的图像,并附有各个动作的名称及作用,成为了汉代气功图文并茂的记录。而同时出土的"却谷食气篇”据专家考证为战国时代流传下来的,内容丰富,是有巨大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这一图一文,与先秦《行气玉佩铭》在一起,成了研究中国养生和气功的稀世之宝。稍后问世的《准南子》,则记载了后人称誉的“五禽戏”:“若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是养形之人也。”华佗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反复的实践和体验,整理和编排出了“五禽戏”。


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吾有一戏,名同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浴食。(《后汉书·方术传下》)


点击链接查看更多内容

✎ 玄门正宗,道家符咒网络授课班招生启告!


✎ 原来睡午觉有这样好的效果?你要不知道就太可惜了!


✎ 阴律无情,赏善罚恶!


✎ 5分钟记住《黄帝内经》,受益终身!


✎ 道医学堂丨经络养生的由来


关注道医,学习正宗道教医学!





问诊咨询/投稿 

微信号:w18901234567

邮箱:89928269@qq.com

中国道医

◎ 中国道医微信平台由武当山道医传承基地、中国道医研究院创办,秉承太上仙道贵生,济世度人之教义,以传承道医精髓、弘扬道教文化及道家养生文化为己任,使道医文化更好的为现代社会服务,减少人类疾病,提高健康水准。


宗旨:援医入道,以医传教,借医弘道;又援道入医,以道治心,以术治身,行道施医。


如何关注中国道医微信平台

① 点本文标题下方蓝字"道医"一键关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号:cndaoyi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END·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中国道医订阅号

微信号:cndaoyi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