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英语,从来都不是刷分这样枯燥的事情


夏至已至,离别的钟声已经敲响,毕业季在不经意间悄然来临,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2019届本科毕业生们即将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国科大的七月,一半是告别,一半是启程。


与学生分享人生这一重要瞬间的,除了学校领导、导师和家长,还有一位英语教授郑群。郑老师讲授国科大本科生大学英语课程,并且义务担任了多年的国科大本科生英语演讲和辩论教练。学生毕业时,郑老师便会专程赶来,在学生“起飞”前再看看他们;学生们看到郑老师,也会惊喜地迎上去,与她分享成长的喜悦。


我们有幸采访到了郑老师,聆听她对大学生活与学习的看法,以及她对学生们的挂念和叮嘱。


郑群老师(左三)与2019届本科毕业生合影

2019届本科毕业生杨姝婕与郑群老师 李源 摄

郑群老师生活照


脱口而出的名字里,是关怀

午后的日光洒落在玉泉路校区人文楼里,郑老师的办公室不大,却堆放着很多资料,刚刚走进门便看到郑老师正在成堆的英语资料里翻找着什么。


传统认识中的大学老师,大多是上完课就不见人影的存在,扮演着熟悉的陌生人这一角色,但郑老师却是一位几乎能够叫出每位教过的本科生名字的老师。


对这一点郑老师表示并不困难。由于外语课程每个班级的人数都严格限制在28人左右,而且课堂中互动性也比较强,通过关注每个同学的特点以及课后交流,记住名字显得自然而然,况且还有座位表这一法宝。


国科大摒弃“填鸭式”教学,运用研讨室、启发式、浸入式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即兴表达、寻根究底的能力与素质,小班制教学的特点在大学英语课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仅仅过了几年,大家长高了,变漂亮了,小朋友长大了,也会偶尔认不出来”,郑老师笑着说。外语系许多老师都是这样,能够将学生的名字脱口而出,有的老师甚至将座位表放在手机桌面上,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班级,每天都拿出来背几遍。


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力气去做这样一件事呢?郑老师说,从高中进入大学,同学们受到的关注度会有所降低,再加上学习方式与环境等的改变,难免会不适应大学生活。相比于数学物理等“硬课”,外语课堂的小班教学更适合去给予关怀。外语课堂能够与数学物理课共生共存共赢,是一门增强性课程,提供让同学们健康成长的人文情怀。


国科大致力于培养未来的科技骨干和领军人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丰富的人文情怀,培养具有独立、自信、多思、包容等品质的全面发展的科学人才是国科大不懈追求的目标。


课堂上的郑老师



问世间,大学英语为何物

小测、一分钟演讲、听写、小组展示、完成项目……这些都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容。但在同学们之中有着这样一种观点:从大学英语中什么都没有学到,还不如直接开设四六级培训和雅思托福培训课程来得有效。


当被问到对于这种观点的看法时,郑老师有些激动,“很高兴你能问我这个问题!这要看学生想要收获什么,如果说他想要一节课下来少错两个填词,那么的确,大学英语不能带给他这样的收获,因为我们不是刷题课。这是一种持续时间不久的收获,停留在高中模式中的学习,不会带来真正的突破。



我们了解到,国科大大学英语课程对接的是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 入学英语考试便是给同学们的英语水平一个精准定位,目标是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打好英文基础,训练基本的英文思维方式。高远的国际视野在本科生进入国科大之时就已经埋下伏笔。


其中,大学英语I以听说学术访谈和学术讲座为主,这一安排是因为大一新生面临外教老师的全英文授课以及英文教材,需要克服语言障碍。


大学英语II和III围绕通用学术读写展开,在这一部分内容中,虽然教材上的文章很简单,但真正要写出来并不是那么容易。通过描述图表、下定义、写梗概、概括主题、组织论点等方式使同学们对英文表达方式有一个宏观把握,再学会创造知识,写出有理有据的文章来完成知识的转型。


大学英语IV则更加丰富,要求同学们完成一项小型科研项目。用这样的方式,在不同学科的同学之间构建跨学科交融,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辨式思维、学术诚信、合作意识、以及海量阅读英文文献等能力,也提供同学们开脑洞的机会,保护同学们的好奇心,激发探索欲。



“大学英语就是一个开脑洞的地方,所有的外语课都是在为同学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这也是一种产出导向型的学习,实际上所有的筹备、阅读与探索都是学生主动去做的,我们把关产出。Idea is the best currency,我们鼓励同学们多读、多想、多争论。


顶尖人才需要强大的思维与能力,席南华院士曾说:“我们志在培养顶尖人才,而非一流大学!”对于思维能力的训练已经融入到了国科大的每一门课程当中,从数学物理等“硬”课,再到大学英语这样的语言课,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创新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方式、看待、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渗透进了每一门课程。


在大学英语IV的课程中,有的同学对国科大教学楼人员的分布进行了调查,最终得出“下午四点四楼的教室人最多”这一结论,也有同学研究了德语学习与英语学习的关系,还有高能所的辐射对玉泉路校区的影响,北京地铁换乘的快捷路径……各种各样的有趣项目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绽放,学术思维与能力在各种尝试中得到提高。每年由外语系杜垚老师带队参加的大学生国际研讨会均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郑群老师介绍自主编写的教材


提到大学英语IV,郑老师突然站了起来,笑着递过来两本书。“今天就剧透一下吧,这是两本试用本。”原来市面上的教材要么过于人文,要么过于学术,为了适应国科大学子的需要,经过部分试用之后,下学期大学英语IV课程将开始全面使用自编教材,这将是继席南华老师的《基础代数》、徐志伟老师的《计算机科学导论》、赵亚溥老师的《力学讲义》之后,又一本为满足国科大学子需要而特意编写的教材。据悉,这本教材已经反复修改审阅过5次,参与编写的老师们说,自己都不想读的东西为什么要给学生读?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一座金矿,读者会爱不释手,挖掘大量相关文献充实自己。这本教材就是本着这样的原则精心挑选与编排的。


“这些都是几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外语系主任高原教授的带领下,我们有专门的听说、读写、学术英语和教材编写团队,都遭受着内部精益求精的‘挑剔’。但是我们都是心甘情愿的付出,看到果壳儿的成长,甚至感觉到自己不会衰老,而是一起在进步、一起在成长。


国科大的核心使命是利用科教融合的平台,遴选中国科学院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每一位认真负责、无限付出的老师都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供给本科生和研究生最好的资源。“按需定制”是国科大的常态与特色;满腔热情,更是每一位国科大人的烙印。



考试+绩点≠生活

“英文educate中的e-意思是“出”,-duc的意思是“引导”“带来”,-ate表动词,所以educate这个词的意思是把一个人内在的美引导出来,激发出来,让被教育者成为真正的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当说到这里时,郑老师眼中的光芒难以掩盖。


大学英语I就讲述了成长的故事,用学术的思维来看待生活,如青春期到成年期、爱情与数学等。“学术本来也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的。


郑老师认为,老师做得更多的,是以过来人的角度,跟学生分享成长的感悟,来帮助学生成长。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吴军的《见识》。



开阔的国际视野始终贯穿在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从每年安排的百余场讲座,数十位国内外院士的现场分享,到“国外访学”的特色项目,坚实的专业基础与优秀的综合素质,开阔的眼界与科研的思维方式在本科阶段便开始锤炼。


“无论是访学还是出国读研,我都希望大家走出国门看一看,语言不会成为障碍的!


许多异地的学子来到北京这个大城市,城市能够提供的包容和广阔的平台起着重要的作用,走出国门,将能够以一种更大的视野来看待问题,视野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鼓励大家多参加英语比赛!” 王尔德说,Life is too important to be taken seriously. 每天在宿舍食堂和教室之间奔波难免会使思维方式变得狭隘,生活也不是只有考试和绩点。“媒体自由”、“机器人该不该结婚”、 “我的2049”等话题出现在英语辩论和演讲的题目中,提供了一个让大家跳出学生视野,更加全面地看待各种问题的机会。


并且英文的思维方式更是与中文截然不同,开阔的视野,全面的思考都可以在英文训练中获得。而且比赛永远都不是最终目的,也不仅仅有英语好的人才能去参加比赛。这样锻炼自己的机会走出大学可能就没有了,如果不去尝试,也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回忆教学轶事时忍俊不禁


“我有一位特别欣赏的同学,不是因为他的英语特别好。”这位同学参加了“外研社杯”第二届校内选拔赛,当他站上台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只好尴尬下台。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尾,当即就表示明年一定要来的该同学,在第三届校内选拔赛中完成了对自我的突破,并取得了二等奖。无论是能力的提升,还是敢于对自己的挑战,都令人敬佩不已。


“曾经有一位学生对我说,大学不是一个容错的时期,我要精确计算我的每一个绩点,但在我看来,他放弃的不是一次比赛,而是自我突破的机会和生活的多姿多彩。


毕竟生活不只有绩点与考试。国科大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无限的可能性都可以在这里去实现。从英语比赛的无限制,再到两次转专业的机会,国科大提供了一片自由的天地。在这里,自由地尝试,不设限地突破自我成为可能。



研究生课堂VS本科生课堂

当被问及本科生的课堂与研究生的课堂会不会不同的时候,郑老师的语调变得激动起来,“太不一样了!研究生呢,成熟知礼,善于寻找机会;而本科生,活跃大方,敢想敢做。


本科生课堂


在教授本科生的过程中,既害怕伤害到孩子们,比如在批阅日记的时候,写的回复删了又删,改了又改;又需要面对质疑、挑剔与打击,甚至收到过一些比较极端的电子邮件,这个时候外语系的老师们通常抱团取暖,选择“磨出茧”来应对这样的情况。“成功的教育者首先得是一个共情者,”郑老师能够跟同学们亦师亦友,同时又不带私人情感的来保护学生,帮助他们的成长。


“大家都是孩子,还不懂事,况且我们也知道孩子们面对着压力需要一个发泄口,不妨就让他们发泄好了。”而研究生在这一方面显得更加成熟。


郑老师分享教学心得


在课程设置方面,本科生的课堂更加注重连续性,以及体系的完整性,这是因为本科生们大多智商高,熟练度却不够,并且刚刚离开高中,需要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地去引导,重在夯实基础,就像是“牵着手一步一步走”。


在本科生的课堂上,往往会有给出定义,进行联想,然后进行判断,给出依据,再进行改写等等多个环节,一环套一环,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设置,帮助同学们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在研究生的课程中,往往是给出概念然后大家自己去探索与发现。


本科生的课堂往往更加活跃,不仅是参与度更高,更有着活跃的思维。在这样的课堂中,作为老师会更加开心,也更有成就感。看到大家在成长,会有一股欣喜的感觉涌起。每个果壳儿都是一块块浑然天成的美玉,藏在厚厚的岩石中,大学英语课堂就像是一个打磨的过程,让孩子们显露出自己的美。郑老师也提及到,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课堂上往往不适应小组讨论这一环节,也不习惯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评估,每每遇到就像是“茶壶里煮饺子”,急于表达却毫无头绪,无法融入,希望大学英语能够在这一方面帮助到大家。



大学之本:人

“大学的根本意义在于‘人’,有一群有情怀有抱负的人在,从老师到学生,大学一定会很好!”国科大是一所年轻的大学,难免会有一些小问题,但是瑕不掩瑜。“丁校长有远见,席院长懂教育,在这样的设置与规划下,路是不会错的。


从“两弹一星”到科学前沿的科学家前辈们,国科大人的骨子里就刻着追求科学梦想、献身科学事业、立志科学报国的情怀,满腔的热血、不懈的追求是果壳人一代代的传承,情怀是每个果壳人最显眼的名片。


郑老师和Lewis一直在为国科大本科生做义务培训,Lewis是国科大的一名外教老师,开设有创意写作、科学之外:真与幻等课程,“老顽童”的形象让他颇受学生们的喜爱。“科学家需要辩论,因为他们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Lewis说。今年,因为签证到期等原因,Lewis离开国科大,回到美国。说到Lewis的回国,郑老师说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因为很难找到像Lewis一样无私付出的外教老师。


Lewis的辩论培训


纯真!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Lewis的话,郑老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一个。这几年,作为合作者,郑老师与Lewis相互支撑着,把义务英语培训坚持了下来。加上有外语系杜朋老师的无私付出,“外研社杯”英语辩论赛年年取得佳绩。郑老师也表示,会再去寻找搭档,而且只要有人在,哪怕自己是最后一个人,她也会一直坚守下去。


“好像有点悲壮,不过我的确会这样做。”郑老师说。



对毕业生:放飞自我,常回来看看

提起即将毕业的2019届本科生,郑老师陷入了沉思,“带2015级学生的时候还没从带2014级学生的紧张中走出来,特别怕对不起孩子们,经常一周七天六天都在备课,上完课了人还是懵的,‘两小时怎么就结束了呢’。


说到为毕业生们送上祝福,郑老师的语气一下子柔软了下来。


外语系本科英语教学团队备课

 

“常回来看看呗,累了,倦了,多回来看看,人生刚刚开始,要放飞自我,去寻找更多的可能性与精彩,千万不要错过真正的自己,去反思与探索,发挥自己的特长。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公众号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ac.cn

文字:蔡昕

图片:郑群、张滢、李东润、李源

责任编辑:曹关龙

在看的,就是别人家的大学英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