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罗庚为师的力量!首场科学家精神报告会开讲!


1959年,华罗庚先生在《人民日报》上说“大哉,数学之为用”,成为青年人向科学进军的号角。这句经典之语,正是颜基义教授报告主题《大哉,华老罗庚为师的力量》的活用来源。

颜基义教授受邀开讲

为全面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增强新时代国科大学子的使命担当,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决定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举办“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主题系列报告会。3月25日上午首场报告会,曾任华罗庚先生学术秘书的颜基义教授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开讲,国科大党委副书记高随祥主持报告会。


颜基义与现场五百多名师生分享了华罗庚先生的爱国情怀、创新追求和奉献精神。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副局长曹以玉致首场报告开场辞。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学精神宣讲团张志林、宋秋生、陈受宜、王柏懿等专家出席报告会。



加倍努力

锻造“天才”的唯一方法


“我是一名伪‘80后’,从1958年起就一直在中科院教育系统工作,是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颜基义曾担任华罗庚学术秘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科大前身)副院长和党委书记,现任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会长。踏实耕耘、持续学习是颜基义在报告会中不断向同学们传递的生活态度,而这也是华罗庚精彩人生故事的基调。

仅仅7年,华罗庚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的一个初中毕业生走到全国最高学府的正教授。人们都说他是天才,他却说:“其实从我身上是找不到这种天才痕迹的,是加倍努力学习,收到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大家都熟悉常见的蜂巢构造中,华罗庚发现并推演出了新的数学问题:“菱形在哪”“关键变量X的设定”“极小化的目标函数”……将此间奥妙不断引向深处。颜基义用“五境界”概括华罗庚探索问题的步履和信念:一是“好奇”,二是“求真”,三是“试错”,四是“觅法”,五是“拓界”。

从初中文凭到努力成为助理员,到获得听课资格,再到得到助教头衔,三次关键性破格提升和留学机会中饱含着华罗庚“加倍时间”的付出和艰辛。颜基义回忆华罗庚曾针对青年人的特点和弱点提出的建议,告诫大家,不轻视点滴工作,才能不畏惧困难,而不畏惧困难,才能开始研究工作。只有不畏困难,辛勤劳动的科学家才有可能攀登上旁人没有登上过的峰顶。许多有名的科学家和作家,都是经过很多次失败,走过很多弯路才成功的,要有“独立研究,敢于成‘家’”的思想。
 

科学报国

心中只想要为国争光


华罗庚赴英留学,从上海出国,住上海福州路江苏旅社。有人问他:今日乘长风,破万里浪,远离故乡,你有何感想?华罗庚表示:“我现在只想为祖国争光。”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空中,闪耀着一代代科学家奋力前行的夺目光芒。同样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卓越之才,他们心中想的都是祖国、是事业。

华罗庚后来赴美时,对美国朋友说:“为什么我国的数学总是这样落后呢?我们一定要赶上去,而且,我想我们一定能赶上去。”1950年他从美国回国时,发表了一封很长的公开信:“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华罗庚把为国为民的抱负落实到“甘为人梯”的教学上,他对当时包括颜基义在内的同事及学生们表示,“除了国家重要会议,或者临时出国,决不耽误讲课。”三年中,华罗庚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  

在回答报告会现场同学们提问的科研与国界问题时,颜基义认为,科学没有国界,青年学者是推动科技变革的先锋,要敞开胸怀、敢于创新,但科研成果背后的个人和团体是有民族和国家的,要做爱国奋斗、诚实守正的科研人。正如华罗庚先生,出国留学不为学位,只想将所学所研回报国家,将为国为民的抱负落实到“甘为人梯”的教学上。


为师力量

唤醒启迪后辈之路


“深入浅出是真功夫”“弄斧到班门”“读书要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这三句话是颜基义受华罗庚教导得到的启迪,一直给予着自己力量,渗透滋养进日常生活、科研教学以及工作学习中方方面面,多年来指导他把握“深入”系统和“跳出”系统的关系,看清事物本质,打破陈规,敢于“逆向”思维。

德国哲学家费特曾言:“教育必须培育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首先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颜基义回忆华罗庚善于使用“伏笔”唤醒学生,“三段式进阶”推进讲授:用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讲解“极限”数学问题;用康托的“对角线法”推演“哥德尔定理”;注重传递算法理念,“玩”矩阵如同“玩”整数,看到形式的重要性……



启迪的力量不仅活跃在华罗庚的课堂,更延续到数学界称为“华龙”的教学体系中。从个人设计到带头讲授再到亲自撰写教材,以华罗庚的学术认知为主线锻造的一套体现自主特点的数学教学体系,突破了前苏联的影响,打通了各门课程的界限,实现了数学基础的统一性。教材不仅重印出版多次,而且前几年在英国出版了英文版本。
 
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令现场师生备受鼓舞。“从颜教授的报告我了解到,华罗庚先生的成功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天赋,更由于他胜过常人的努力取得的。这更加深了我对老科学家们的敬佩之情。对于我今后的科研生活有很重要的启迪意义:在未来科研和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也不可轻易放弃,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持续耕耘。” 2020级电子学院电子信息专业赵英凯表示。

1979年,华罗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横刀哪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一句自言诗表现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信念,“岁月不多,不得不计日图效。”华罗庚的奉献精神,一直跳动在他生命的历程中。1985年,这位75岁的优秀共产党员、杰出的数学天才倒在了讲台上。

“讲座讲述的虽是华老的故事,但在整个过程中,我所感受到的强大精神力量不只是来自华老一个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科学家们,感受到‘科学家精神’是一种传承,是坚持不懈、勇攀高峰,也是甘为人梯、奖掖后学。”2020级中丹学院水与环境项目刘林林在报告结束后说。
 

曹以玉致辞


高随祥主持报告会


老科协科学精神宣讲团部分专家在讲座现场合影


国科大学生在报告后与颜基义合影


据悉,“科学家精神”系列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科学传播局、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主办,中科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科学精神宣讲团承办。多场精彩报告将陆续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开讲。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文字/脱畅

图片/杨天鹏

部分由颜基义教授提供

美编/黄渝婕

责编/谭君蕊

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