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场关乎人类未来的全球性会议,我们在现场!




编者按:10月11日至15日,位于云南昆明北郊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迎来送往,不胜热闹。众多科研学者汇聚于此,参加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探讨“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20位生物类相关专业的学生通过选拔,成为本次大会志愿者。本期,跟国晓薇一起,随大会志愿者、国科大2020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研究生文静(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笔触,走进这场关乎人类未来的全球性会议“现场”。



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

盛会相约春城,我很荣幸能够作为一名志愿者,切身参与其中。在此记录下些许大会志愿时光,愿这美好经历可与大家分享一二。


作为一名生物学领域的学生,在国科大课堂上和导师教导中,我深知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因此我非常关注这次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在大会志愿者招募信息发布时,我通过国科大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的途径报了名,在通过体能测试、理论知识考试、心理测试和中英文面试等选拔后,我最终如愿成为一名COP15志愿者。

多方位培训使得各位志愿者更加全面、系统、高效地掌握有关必备知识。

在大会筹备前期,我们先后学习了COP15云南省筹备办志愿者工作部开展的基础培训、通用培训、岗位培训和提升培训等内容,比如外事礼宾礼仪翻译培训,志愿者们不但学会了英文讲解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对于外事政策与礼宾礼仪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筹备过程中,我有幸成为志愿者宣讲团的一员。宣讲团三人为一小组,分别负责生态文明思想、生物多样性以及青年志愿服务模块内容宣讲。

我主要负责宣讲生物多样性主题。何为生物多样性?它由什么组成?云南省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以及昆虫多样性基本情况如何?云南省乃至全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保护价值和保护现状如何?我希望通过相关介绍,发出呼吁,号召大家为生态文明实践做实事,从绿色出行、循环利用资源、自备购物袋、不用塑料袋等小事做起,切身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8月20日,在云南曲靖团市委协调安排下,我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始了首次宣讲。

在宣讲前期,我们宣讲团对内容作了明确分工,各位都认真仔细地查阅相关资料,希望能从各个层面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概念及信息,为大家呈现一场全面、科学、生动的报告

这场宣讲直播观看共计1.4万人次,直播点赞量达52万。宣讲结束后,线下的观众还一直积极地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讨论。这让我十分感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议题已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更多人的心里。当所有人有意识、有思想、有担当地看待一个问题时,那么这一问题的改善与优化指日可待。


经历系列筹备后,10月1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志愿者上岗仪式在云南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洪亮的宣誓响彻会场。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责,但不变的是每一位志愿者兢兢业业、认真仔细的态度。
 
在COP15召开期间,我先后完成四场会议记录,包括两场平行圆桌会议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理论到实践”“自然资本核算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两场主题论坛

会议不止于纯粹的记录。科学家们积极发表和讨论对生态多样性的见解,让我接触和了解到政府、企业、社区乃至个人在生态议题上的投入,进一步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未来,我相信随着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推进,政府、企业、社区等联动参与合作,能更好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提新的开展模式。


参加COP15之前,我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的认识多存在于国科大课堂和培养单位的科研学习层面,我们更关注某一物种的保存和保护,更倾向使用科学研究的方式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撑。借此大会,拓宽眼界,我从更多层面感受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程度之高、国际关注度之广和各界努力决心之坚定。

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是个人议题,亦是全球议题,是与人类生存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大计。越来越多的国家、机构及个人也参与到治理和保护中。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次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强调的:“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投身生态保护永远不晚,从自己做起,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于我个人研究领域而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仅仅是要关注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些“看得见”的资源,还更要关注基因多样性等“看不见”的资源,只有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绿水青山”,它才会反馈给我们数不尽的“金山银山”


延伸阅读:

COP15科学“大餐”展现科技“国家队”担当

延伸阅读:

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有个“国字号”团队

延伸阅读: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丰硕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出品/融媒体编辑部

致谢/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文字/文静

图片/文静提供

美编/何邦彦

责编/任锦烨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