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从战士到国科大硕士!

  “

编者按

从军营到校园,从战士到硕士,他们是学生,也是退役军人。昔日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如今褪下戎装,投身科研。身份在变,但守护人民、报效祖国的信念始终未变。他们谱写着属于青春的军旅乐章,在退伍之后,继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不负戎装,不负青春”的宣言。



在雁栖湖校区刻着“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石碑前,有一群“特殊”的青年人,穿着统一发放的军队常服,站成一列,他们的双腿并拢,背挺得笔直,左手紧贴裤缝,整齐划一地抬右手行军礼。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他们不仅是怀揣着“科研报国”的理想汇聚于此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硕士生;也曾是携笔从戎、矢志报国的军人,从军几载,扎根基层、守卫一方,用拼搏汗水成就非凡的人生篇章。



强国一代有我在


国庆节当天清晨,天微微亮,随着国歌声响,五星红旗迎着晨光冉冉升起,飘扬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的上空。红旗下,前来观礼的人群中,有3个并肩站立的青年,他们的表情庄严肃穆,眼中盛满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崇高敬意。


王修锴、王旭皓和马冲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硕士生,来自同一个宿舍。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层共同的“特殊”身份——退伍军人。


王修锴、马冲和王旭皓


这个由3个退伍军人构成的宿舍,一尘不染、井井有条,床上的被子叠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块儿”。不管是坐着还是站着,他们的背总是挺直,精气神儿十足。两年的军营生活不仅使他们养成了自律、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还厚植了根植于他们内心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的信念和决心。
新兵连的头一个月对每一位应征入伍的新兵来说,不仅需要忍受高强度训练带来的生理上的痛苦,更多的是要从内心完成军人身份认知的转变和塑造。据王修锴回忆,他真正确信自己已经由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转变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在新兵连尾声的授衔仪式上,“班长授予我列兵军衔,我向班长敬军礼的那一瞬间,发自内心地涌现出对军人身份的强烈认同感、自豪感和光荣感。”
新兵入连队,王修锴被分配至某部队服役,2017-2019服役期间,他一次也没有回过家。因入伍期间表现优秀,他于2019年被评为“优秀义务兵”。


马冲(左)和王修锴(右)


3人中入伍时间最早的王旭皓,在新兵下连后被分配去了武警部队,保护人民安全。
王旭皓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任务是“2·17拉萨大昭寺火灾事故”。那是他调到拉萨后的一个大年初二,大昭寺发生局部火灾。王旭皓表示:“当时我们作为巡逻部队,第一时间赶过去,配合当地警察对现场民众进行情绪安抚和有序疏散。幸好火势不大,无人员伤亡。身为一名武警,能为当地实实在在作出一点贡献,我感到十分荣幸。”
正如写在校园横幅上的那句“国有疑难可问谁?强国一代有我在!”在退伍之后,他们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在计算机专业深耕,真正践行“强国一代有我在”。
“计算机分软件和硬件,他俩的研究方向偏软件,我的研究方向偏硬件,与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相关。大家都知道国外的芯片技术要领先国内一大步,在激烈竞争下,中国芯片产业被‘卡了脖子’。我希望未来可以看到中国芯片变得更强,不再那么受制于人。”马冲在谈到目前所学的专业时,眼神中透露着坚定。
王修锴、王旭皓、马冲,3位成长背景、服役经历完全不同的退伍青年,因着相同的专业和志向来到了国科大的校园。而他们的缘分,自去年考研的时候便结下了。“我们3个当时在同一个考研群里,一路走来相互陪伴、互帮互助,没想到一起被国科大录取,还分到了同一个宿舍,真的是很有缘分!”王旭皓说。

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提起云南,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瑰丽雄奇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绚烂的民族风情。而对曾经的边防战士俞大杰而言,彩云之南是4000余公里蜿蜒的边境线上,耸立着的一座座界碑。
俞大杰是光电学院2022级硕士生。2017年,怀揣着“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和英雄梦想,他应征入伍,来到中缅边境,成为云南边防部队中的一员。前临湍波急流,背靠高山密林,虽然早有准备,但边防工作的辛苦还是超出了俞大杰的想象。
俞大杰每天都要身着迷彩服,头戴钢盔,负重20多公斤的装备,爬过直线距离超过两公里的山坡,穿过危机重重的雨林,来到连队所辖的界碑处巡逻,勘察界碑有无移动或损坏,界河附近地形有无变化。“任何一点微小的扰动都可能带来国土被侵蚀的风险,因此绝不能松懈。”俞大杰说。


俞大杰


起初,面对这样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巡逻任务,20岁出头的俞大杰难免会感到一丝厌倦。但是,每当他跋山涉水守护在界碑旁,用手一笔一画地描红碑上的“中国”二字时,他的心情总禁不住地澎湃起来:在他用双脚丈量起的国境线背后,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在这人迹罕至的荒野里,在戍边卫国的漫漫征程中,俞大杰时常想起年少时观看过的军旅片《士兵突击》,想起红三连五班的许三多,想起剧中的那句台词:“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两年的军旅生活稍纵即逝,但这段经历无疑让俞大杰受用终身。面对崭新的科研课题和学习生活,俞大杰更能耐得住寂寞,也更能坦然地接受失败,重新爬起。“在部队里,我摸过枪,打过靶,经历过一些事情,也看过祖国的风光。经历的多了,人也变得更加豁达,更明白自身价值的所在,也更能不为外物所动,按自己的标准将事情做到最好。”
未来,俞大杰将继续响应国家的需求,投身光刻机领域,为解决“卡脖子”难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军人梦”的另一种延续


“很庆幸自己的青春有穿过军装的样子。”郭文佳是化学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生。受家人影响,她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在高考后,她选择参军。自此,开启了多年的军旅生涯。

郭文佳


谈到军营训练,她从腼腆变得侃侃而谈。“高强度体能拉练、射击训练等基本科目的训练,让我迅速融入军营,成为一个‘兵’;而作为卫生员进行的战场急救、荡木穿刺等特殊技能的训练,确保我能更好地为军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此外,郭文佳还描述了令她印象深刻的冬季野营拉练——克服严寒天气,忍受艰苦的住宿环境,负重30斤的行囊,每天徒步30公里以上,这些对于一个女兵并不容易。“当我们身着军装,踏着整齐的步伐经过村庄时,沿途的村民们自发地为我们鼓起了掌,这让我感到自豪,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保家卫国的信念!”


郭文佳
从学生到一名合格的军人,再成为国科大一名硕士研究生,郭文佳说,这段部队生活是她青春中永不褪色的一部分,塑造了她做事认真、追求卓越的性格,对她今后的科研和学习益处颇多。
未来,她希望能将所学的材料与化工知识应用于军工行业,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自己的“军人梦”。


郭文佳


坚持的意义


青春是什么?对曾在部队服役两年的马庆而言,青春是入伍时从沈阳到新疆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是暴雨中保障物资的奋不顾身,也是退役后不变的初心。
2017年秋季,马庆入伍。从小怀揣英雄梦想的他就此踏上了开往军营的列车。无愧于自己的梦想,在服役期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新训标兵”“优秀义务兵”等嘉奖。
初入军营,训练的过程充满艰辛。马庆所在的连队常年在山上驻扎,新疆的冬天,气温时常低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他们便要克服严寒天气进行训练。
令马庆印象深刻的是,一次保障演习中,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训练保障车辆停放在山顶,暴雨的冲刷导致山体滑坡,山顶的人、车随时都有滑下的危险。通往山顶的坡面仅能容纳一辆车通行,路两面都是断层的沟壑,即便放到平时,驾驶稍有不慎都会有翻车的危险。随着暴雨越下越大,为了保障军用物资,马庆等人在指导员的带领下缓慢地将车移下山坡。
好在最终有惊无险,马庆等人平安完成任务。训练保障车在坡面留下的两道深深的印记,也留在了每一位战友的心里。


马庆


从军营重返校园,马庆仍然保留了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早晨6点起床去操场跑步。这份坚持也伴随着他从沈阳到北京,到国科大。2022年,马庆考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他说:“我本科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选择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是因为它是生态环境领域水平一流的科研机构。”
军营带给马庆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刻影响着他的学习与科研。作为一名报话兵,多次参加并完成通信保障任务,马庆的专业性、严谨性和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大的锻炼。目前,马庆在资源与环境学院就读,谈及对未来学习与科研生活的想法,马庆说:“退伍回来后,我在学习上更加精益求精,做科研时也不会只保证大方向正确,而是要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
在科研“战场”上,马庆选择继续以严谨、细致的态度,不忘初心、攻坚克难,为国家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新奇与未知中成长


初见杨康,是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东区的绿茵场上,他正在踢足球。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四肢修长,待人亲切,脸上总带着一丝腼腆笑意的男生,曾在两年的当兵服役期间,与复杂精密的军用通信装备打过交道。
杨康,资源与环境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武汉某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本科中途从军入伍的他,一开始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一开始,他们可能还不怎么想让我去。”杨康回忆说,“但看到我在部队中的成长,他们也终于理解了我的选择。”


杨康


杨康的军营生活不仅包括日常的操练,还有长达大半年的无线电台操作培训和小半年的军校学习生活。在培训过程中,杨康要面对的是复杂的摩尔斯电码。“我参军的目的,一是感受部队的氛围,二是响应祖国的需要。”
对他自己而言,从军入伍给他的生活带来的最大变化,来自心态上的转变,不管是对家庭、生活,还是学业。与父母分离的军营生活,让当时20岁出头的杨康认识到了父母的不易,从此,他也学会了替家人考虑,家庭生活更加美满和谐。如今,进入新的校园,开启人生的又一篇章,杨康在许多方面依旧保留着在部队里的习惯,“我会比较注意卫生,也会主动打扫宿舍的公共区域。”
谈到在国科大的新生活,杨康难掩兴奋。“我非常喜欢这个地方。”杨康说,“尤其是运动设施,非常全面。我在这里既可以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又可以游泳。我还结识了许多在运动上有一技之长的同学,一起锻炼,共同进步。”
除了延续对运动的热爱,面对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生活,杨康还加入了鸿雁舞蹈团。“我参加了一次舞蹈讲座,在现场的舞蹈体验环节中,我被那种震撼人心的美深深折服。”在舞蹈团团长的鼓励下,杨康决定加入社团,尽管社团里的男生只有寥寥几个。“身边朋友听说后都很不理解,我说没事,去尝试一下嘛!”杨康还说,有机会想学一下蒙古舞,也想尝试各个风格的民族舞蹈。

杨康
“完成我的学业肯定是首要的,在学业之余,尽可能地去丰富自己的生活,去体验更多、更有意思的东西。”杨康这样总结自己未来两年硕士生活的期望。


想做的事“先干了再说”


大学生,军人,银行职员,研究生。这些身份共同指向了一个人——工程科学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毛顺。


毛顺说,自己就是爱折腾的性子,喜欢尝试,遇到想做的事“先干了再说”。凭着这股“折腾劲儿”,他在大二结束就一头扎进了军营,加入了一支年轻的队伍——当时刚刚组建成立的联勤保障部队。



联勤保障部队不像其他作战部队那样光鲜亮丽,但意义重大,不可或缺。在这里,毛顺每天都要巡查物资,保养机械,繁重的训练和任务锻炼了他的身体,更磨练了他的心性,“比以前更能吃苦了。”毛顺这样说。
2018年,在一次400米障碍训练中,毛顺不慎摔伤,造成了膝盖半月板永久性的损伤。当被问及是否会感到后悔时,毛顺笑呵呵地说:“受伤不可避免,这有什么可后悔的。”膝盖不疼的时候,毛顺也会去操场跑跑步,适当地锻炼一下。在国科大校运会上,他还报名参加了400米、800米和4×400米接力项目,虽然没有取得很好的名次,但“输人不能输阵,人手不够我来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让他挺身而出
退役4年后,回忆起这段短暂而充实的军旅时光,毛顺认为,这不仅给他带来了身心上的改变,更提高了他的思想政治觉悟。“每天看新闻、学新闻,在广泛接受思想教育熏陶后,我切身体会到了党的先进性,伟大的思想政治理论永不过时。”
现在,毛顺已经是一名中共党员了,不仅如此,他还是班级党支部纪律委员。在他的影响下,宿舍中有4人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每次大扫除时,毛顺也总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我想尽力为同学们做点事情。”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毛顺的脸上,他的神情坚定而温柔。




本文原载于《国科大》杂志2022年第五期

原标题《从“战士”到“硕士”:不负戎装,不负青春》

点击下方或文末“阅读原文”

在线阅读《国科大》杂志电子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国科大》杂志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文字/孟熹霓 施馨羽 叶万恒 赵睿 郑中天

图片/阎裕石 刘冰 汪晓惠 林珂鹏 牛泽海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成员)

美编/许金凤

责编/马茜茜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