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国科大到新加坡国大,看见不一样!

编者按

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自2014年招收本科生以来,致力于培养和造就追求科学梦想、献身科学事业、立志科学报国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国科大本科教育实行“三段式”培养,每个本科生都有机会在大三下或大四上学期到境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访学。2017年起,国科大官微开设“访学随笔”栏目,聚焦本科生访学见闻和感受。


2023届本科毕业生李宁政(现为2023级硕博连读生,培养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于2022年秋季学期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访学。本期,让我们跟随李宁政的笔触,感受他的访学学习体验。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以下简称“国大”)则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集合了来自全球各地学者和学生的大学。如此多元碰撞产生的火花,点亮了我在新加坡访学日子的底色。


启程


2022年秋季学期,载着我和队友的飞机降落在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我们在新加坡的访学生活,就此开始。


适应新地方的气候环境,布置新居所的设施,对于第一次来到另一个城市独立生活的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但新加坡良好的华文环境、牛车水(新加坡的唐人街)的景象,又让我们颇感亲切。



来到新加坡的前几天,我们安顿好了自己的生活,步入了让生活调剂学习、学习激励生活的正反馈循环。


7月29日,步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第一天。


虽然我和队友将在理学部(Faculty of Science)开展学习生活,但我们仍然探索了国大许多地方。我们行走在肯特岗(Kent Ridge)的道路上,从肯特岗地铁站一路走到大学城,深切地感受国大设施丰富而又多姿多彩的校园。


新加坡国立大学操场 & 新国大大学城(UTown)


修习



通过选课程序,我敲定了修习的四门课程:《过渡金属化学》《有机合成:切断法》《高等分析技术》以及《半导体化学》。这几门课的老师,他们有着不同的来历、不同的年龄,当然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


《过渡金属化学》的两位老师都来自中国香港。Dr. Edith Chan老师严谨细致,即使对许多教程中不会严密讨论的配体分类方法,她也引用了许多教材,讲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课上,我再次体会到了按照严密的逻辑组织的化学内容。可以看出,她花了很多时间发掘看似不相关内容的共性,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堂堂详尽精彩的课程。


另一位老师Dr. Stephen Chui的课堂生动形象,讲解物质的结构时,经常使用手工模型。在前一位老师教给我们的基本理论之外,他将视野再次投向纷繁复杂的现代过渡金属化学之中,让我们获得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极致体验


《过渡金属化学》习题课部分习题

含有Dr. Edith Chan的部分批注


《有机合成:切断法》两位老师分别来自中国和新加坡,他们也有着明确的分工:来自中国的赵宇老师会讲解基本的切断法理念,而新加坡的Koh Ming Joo老师则介绍新的化学反应。在对复杂有机分子切断的许多次练习中,我经常发现要同时应用两位老师教授的内容,让我折服于有机合成的艺术


两位老师不同的性格也给这门课带来了不少变数:赵老师会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贴出一些化学笑话,而Koh老师则把这种时间用于解答同学们的问题。这门课是我在国大修习的最喜欢的课程。


赵宇老师和他在课间的投影


《高等分析技术》的两位老师本身也是师徒关系,年长一些的Prof. Sam Li是年轻的Dr. Fung的博士生导师。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我经常能够比较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并发现许多相似之处。Prof. Sam Li对于质谱和芯片技术有十分详尽的讨论,是我在先前学习的时候所不曾了解的;而Dr. Fung讲解内容具有很强的人文关怀,他创新性地把正课的内容变为录像的形式让我们自学,而在线下的课上则更加充分地讨论毛细管电泳以及质谱技术的前沿应用。


这门课考核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了期中、期末、展讲、综述四大部分。做展讲和写综述对于我的英语各方面能力都是大的考验,但我最终高质量按时完成了任务,在展讲时讲出了自己的风格,写综述时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理解


《高等分析技术》结课展讲合影(左五为笔者)


《半导体化学》的老师只有一位,但她一人讲授的课程同样令人醍醐灌顶。面对她对于半导体工艺理论的讲解,有些同学终究未能领悟其奥妙,而实验部分则成为这种情况下对于理论内容的重要补充。她的教学内容是与时俱进的,会根据历次教学效果做出调整。这使得她的课程容易上手,值得一学。


校园


在知识的学习之外,国大的校园生活也是舒适宜人的。


即使只在理学部游荡,食堂菜品的丰富度也是很高的:中餐窗口总是排满长队,印餐的香料味令人流连忘返,韩餐、日餐、泰餐等世界各地菜品也经常打动人心。


当然,吃了这么多容易体重上升。不过问题不大,国大的校园也提供了良好的运动环境,不用提校园健康中心建筑里多到无法计数的健身房,就单是理学部北面的400米操场就令我运动兴致大发:第一天到国大的我就在操场上狂奔了一圈,之后上课的每周,我总是要抓住去国大的机会,在这片操场上好好地挥洒一下汗水。这一挥洒不要紧,我不仅在国大重新捡回来了丢失将近一年的10公里体能,还顺手打破了个人连续耐力跑的纪录:15.4公里。每一次工作日来到国大的操场上跑步,都是一次对速度或耐力的考验,这对于缓解上课后思维的迟钝有着极大的作用。


跑步记录(实际里程为15.4 km)


国大之外的生活也是我们在新加坡经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我总是很感兴趣,喜欢在课业压力不大的时候到处游荡


我曾在一个下午之内从新加坡最北端穿梭到最南端,看到北端新马边境上的柔佛海峡和南端的马六甲海峡。新加坡的东西两端也不远,从最西边的大士连到最东边的樟宜机场,一条地铁线就能相连。


虽然新加坡不大,但也有着丰富的故事。我曾从丹戎巴葛沿着废弃的路基徒步15公里到废弃的武吉知马火车站,了解到了新马铁路的前世今生。新加坡最为标志性的滨海湾我又怎么可能忘记呢?鱼尾狮矗立在新加坡河的入海口,兀自喷着水;对岸的金沙湾酒店昭示着这里的财富。新加坡确实是一个小但多元、有趣而又美丽的国家。


兀兰滨海公园,海峡对面即马来西亚新山

新加坡南岸的海和废弃的武吉知马火车站站牌


“新加坡是待不够的。”在国大的学习生活结束前的几天,我对我的队友如此评价道。


带着不舍,我们登上了回国的飞机。或许,若干年之后,我会再来新加坡,再来国大。但无论如何,这四个半月的经历已经烙印在了我的记忆之中,成为了我人生中精彩的一段篇章。


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合影


我和我的考研“二战”学生

当导师是什么滋味?我已经品尝了十年……

关注!最新研究进展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出品/融媒体编辑部 本科部

文图/李宁政

美编/黄略 金笑琰 刘迅

责编/谢午阳

点击关注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