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科大科研,新进展!

不断奋进的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4-03-05


矢量类粲偶素态研究取得新突破

“太极计划”提出新挑战

“时间晶体”取得新进展

……


近期,国科大师生

在材料学、生物学、天文学

考古学、气象学等领域有新成效

本期

跟随国晓薇一起看看吧




在矢量类粲偶素态研究中取得进展



提出“太极计划”的第一个数据挑战



在量子化涡旋的分裂方面研究取得进展



在“时间晶体”研究中取得进展



揭示汉代复合金珠工艺奥秘



在两汉货币制度变革下的铸币材料供应研究取得进展



进行古代“锅巴”的脂质分析和蛋白质组学分析



在中国被毛孢多糖缓解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活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大理苦橄榄岩中橄榄石熔体包裹体的水含量和氢同位素研究取得进展



揭示外来动物和本土动物面对极端天气的响应差异




点击小标题可阅读详细报道

点击期刊还可以查看论文原文哦


在矢量类粲偶素态研究中取得进展


国科大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团队合作对e+eK+KJ/ψ开展研究工作,发现了一个新的矢量类粲偶素 Y(4710)。相关研究为理解奇特强子态形成的动力学行为提供了新的关键数据。


相关成果以“Observation of a Vector Charmoniumlike State at 4.7 GeV/c2 and Search for Zcs in e+eK+KJ/ψ”为题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国科大实验粒子物理团队在这一系列工作中作出主导贡献。




提出“太极计划”的第一个数据挑战


国科大引力波宇宙太极实验室通过研究,回顾了“太极”计划的科学目标和路线图,以及数据分析和数据生成策略的难点,提出第一个太极数据挑战(TDC),可视化了TDC数据集,并解释其科学潜力和技术障碍;实现了利用第二代时间延迟干涉(TDI)对探测器响应的计算,使得TDC的数据比激光干涉空间天线(LISA)的原始数据集更真实;作为数据挑战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生成了只包含一个源的数据集,也生成包含多个源的数据集,并进一步生成一个在一般参数化度量下构造的极端质量比旋近(EMRI)波形,使得能够验证广义相对论、能够通过观察其诱导的GW背景研究曲率扰动的非高斯性。


相关成果以“Taiji Data Challenge for Exploring Gravitational Wave Universe”为题发表于Frontiers of Physics,并被选为封面文章。国科大引力波宇宙太极实验室副研究员任智祥为第一作者,研究员吴岳良、曹周建为通讯作者。



在量子化涡旋的分裂方面研究取得进展


国科大物理学院教授田雨团队和相关团队首次在数值模拟中发现了涡度为4的量子化涡旋新的分裂模式,同时揭示了分裂模式会因温度变化发生转变。


相关成果以“Heating Up Quadruply Quantized Vortices: Splitting Patterns and Dynamical Transitions”为题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该研究由国科大教授田雨、博士生杨鹏(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蓝善权、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博士生李昕(硕士毕业于田雨团队)、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张宏宝合作完成。



在“时间晶体”研究中取得进展


国科大物理学院教授田雨团队和相关团队合作借助全息对偶,通过研究发现周期驱动-热耗散的相互作用系统,可以产生一种新奇的非平衡量子物态:时空超晶体。这一量子物态不仅同时自发破坏了时间和空间平移对称性,还破坏了系统内禀的U(1)对称性。同时研究表明,热耗散可以有效避免所涉系统被无限加热,从而可以在其中生成分立时间晶体,这为在实验室中,特别是冷原子体系中制备时间晶体并研究其性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关成果以“Holographic Dissipative Spacetime Supersolids”为题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该研究由国科大教授田雨、博士生杨鹏(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蔡子、副教授Baggioli和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张宏宝合作完成。



揭示汉代复合金珠工艺奥秘


国科大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授罗武干团队在河南省南阳市出土的东汉时期金属珠饰品中确定了一种以往从未被留意过的特殊制作工艺。这项研究强调了科学分析对于正确研究珠饰的重要性,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古代珠饰的流通网络。


相关成果以“Exotic treasures or local innovation: Gold and silver beads of han dynasty excavated from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central China”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该研究由国科大人文学院教授罗武干、特别研究助理陈典和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所长乔保同、副研究馆员曾庆硕以及中国地质科学院教授李超合作完成。



在两汉货币制度变革下的铸币材料供应研究取得进展


国科大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授罗武干团队以成都光华村墓地出土两汉五铢为例,结合以往发表数据,围绕西汉中晚期的上林三官五铢与东汉五铢的金属材料来源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汉代政治经济问题研究提供了新注解。


相关成果以“How the metal supply for mintage shifts in the transforming monetary system of the Han Empire: Archaeometallurgical study of the Wuzhu coins from the Guanghuacun cemetery, Chengdu, Southwest China”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该研究由国科大人文学院教授罗武干、特别研究助理马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王宁、李佩、杨弢,中国钱币博物馆副研究员杨君,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王睿哲合作完成。




进行古代“锅”的脂质分析和蛋白质组学分析


国科大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等单位合作,首次通过陶器残留物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为长江下游地区先民的生业经济研究提供了蛋白质层面的证据,并精确定位到了种属和组织部位,相关发现也揭示了先民对海产品的消费;首次采用脂质和蛋白质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炭化物,揭示公元前四千纪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先民的生计方式;研究表明,鼎和甑等陶器被用来烹饪多种动植物食材,其用途不具有专门性;相关发现还为新石器时代粟作农业的南传提供了新证据。


相关成果以“Characterization of pottery foodcrusts through lipid and proteomic analyses: A case study from the Xiawan site in Yixing city, East China”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第一作者为国科大博士生吕楠宁。该研究由国科大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博物院等合作,并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支持下完成。



在中国被毛孢多糖缓解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活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藏药资源质控与药理毒理评价学科团组以中国被毛孢菌丝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提醇沉法结合离子交换层析和乙醇分级沉淀方法,从中国被毛孢菌丝体粉末中得到HSWP-1a、HSWP-1b、HSWP-1c和HSWP-1d四个多糖组分。随后对上述4个多糖组分进行组成、结构和抗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IBEC)纤维化活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被毛孢多糖组分能够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而抑制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进而对原发胆汁性胆管炎(PBC)早期发生发展产生积极干预作用,为中国被毛孢菌丝体抗纤维化与抗PBC药品研发提供基础数据。


相关成果以“Hirsutella sinensis mycelium polysaccharides attenuate the TGF-β1-induce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human intrahepatic bile duct epithelial cells”为题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国科大硕士生杨孟孟为第一作者,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毕宏涛、魏立新为通讯作者。



在大理苦橄榄岩中橄榄石熔体包裹体的水含量和氢同位素研究取得进展


为厘清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原始岩浆中的水含量,以及水在大火成岩省形成中扮演的角色,国科大博士生陈绮静在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夏小平和任钟元的指导下,研究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大理苦橄岩橄榄石中的熔体包裹体的主、微量元素、挥发分和氢同位素组成。


相关成果以“Water Content and Hydrogen Isotopes of Olivine-Hosted Melt Inclusions in the Dali Picrites, SW China: Reassessing the Role of Water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揭示外来动物和本土动物面对极端天气的响应差异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宣团队在全球尺度开展了跨生态系统-多类群-覆盖不同极端天气类型和响应指标的综合性研究,揭示了外来动物相比本土动物在极端天气胁迫下表现出较低敏感性的普适性规律,并预测了外来动物入侵与极端天气互作可能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双重挑战。该项研究为应对外来动物入侵与极端天气协同作用下的风险管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提供了基础科学依据。


相关成果以“Meta-analysis reveals less sensitivity of non-native animals than natives to extreme weather worldwide”为题发表于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顾世民、国科大硕士生戚天怡为共同第一作者,刘宣为通讯作者。美国圣母大学博士Jason Rohr参与此项研究。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同时为本文配发了评述文章(News & Views)。



本期科研快报就到这里为优秀的国科大师生点赞!


国科大2024月历,上新!

岁元钟声,明月星空:你好,2024!

全球英才,中国科学院大学诚邀加盟!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出品/国科大融媒体编辑部

素材/国科大新闻网“科研动态”栏目

美编/何邦彦

责编/张雪雅 许天雄

点击关注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科大科研,新进展!

不断奋进的 中国科学院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