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青少年,相聚国科大!

点赞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4-04-20


“发现·创新·责任”

共享科创盛会,共谱青春华章


3月28日至3月31日

第43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举办


大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科学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北京市怀柔区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怀柔区教育委员会共同承办。

 点击播放:本届大赛宣传片《你敢“闯”吗》 


发现·科学


“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

激励青少年敢闯敢创”

3月28日

第43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拉开帷幕


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辛兵,大赛组委会主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丁勇,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员会副书记、怀柔区人民政府区长、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怀柔科学城管委会主任于庆丰,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朱建红,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金德鹏,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孟凡兴,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副书记王泰鹏,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赵红伟,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新胜,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员会常委、组织部部长孙晓峰,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季学伟,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冷传才出席开幕式。


孙晓峰和金德鹏致欢迎辞,欢迎海内外的科技爱好者、科学传播者的到来。丁勇回顾了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40多年来取得的成绩,介绍了本届大赛的基本情况。辛兵在大赛开幕式寄语青少年,希望青少年关注社会发展、树立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增进交流互鉴。

大赛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

月球与火星探测器副总师贾阳

带来《你就是科学家!》脱口秀

描绘中国“上至九天揽月”的壮丽飞天梦

和“巡天遥看一天河”的宏伟航天梦的光辉历程

让现场每位观众仿佛置身浩瀚无垠的宇宙

感受科学家精神所散发出的

独特魅力与无穷力量


贾阳带来《你就是科学家!》脱口秀


陈香美院士作为评委会主任

代表评委进行宣誓

道出科学家对科学的敬畏

大赛主题曲《梦想出发》

如同冲锋的号角

吹响追逐科学梦想的集结

开幕式还进行参赛选手报到等环节

鼓励参赛选手

树立创新志向,攀登科技高峰


陈香美院士宣誓

大赛开幕式现场


创新·科技


本届大赛共设6大赛道

汇聚2382项作品

包括面向青少年的

科技创新成果、创客作品

科技实践活动和科学幻想绘画

面向科技辅导员的

科技教育创新成果、创客教师作品



大赛现场


经过评审

172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

28项创客作品入围本届大赛终评

并分别按照8个学科和青少年创客作品

进行公开展示和答辩


科创小达人们

凭借着过人的创意和扎实的科技知识

带来了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上下滑动查看


穿越机

“一开始只是因为学校社团的飞机不太好用,便决定自己动手制作一架。”一位男同学的“沉浸式操控功能的无人机”让大家忍不住驻足。谈及无人机的设计过程,少年表示,这主要得益于自己的兴趣和自学。他通过AI技术查找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不断尝试新的想法和技术。



当被问及是否考虑过将无人机用于载重等实际应用时,这位同学提到,他目前更侧重于将无人机做得更小、更灵活,以便在航拍、搜救等场景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他认为,小型无人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便携性,可以适应更多的极端场景和复杂环境。“以后一个人也可以携带一个无人机机群!”他表示,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无人机设计技术,并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可能性。


软体内窥镜

你知道吗?传统的喉镜手术就像是在玩一场“拼图游戏”,医生得小心翼翼地把各种医疗器械一一放进患者体内,不仅步骤繁琐得让人头晕,还可能让患者感到相当不适。更别提医生在操作时无法随心所欲地控制医疗器械的弯曲程度,手术效果难免大打折扣,甚至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来自北京汇文中学的一名女同学经历了一次不舒服的治疗后,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她联合清华大学共同设计了一款面向喉咙手术的软体内窥镜机器人研究。该系统由机械臂、管理机器人、液压驱动装置和软体组装构成。其中,前端软体机器人能够包裹医疗器械进入人体,减少对人体伤害,并通过精确加压控制实现对应方向的弯曲,使医疗器械在人体内良好穿行并精准定位。



有了这个软体内窥镜机器人系统,未来的喉镜手术将变得更加轻松、舒适。患者不再需要忍受传统手术带来的痛苦和不适,而医生也能更加精准、高效地完成手术操作。这一创新技术无疑为医学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铜复合材料

有一名女同学的科研项目有个有趣的名字。该项目名为“具有类牙釉质陶瓷层Cu基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旨在探索一种类似牙釉质的、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材料。



她介绍,牙釉质是人体内最坚硬的器官之一,具有硬度和韧性并存的特性,这是目前基础材料难以实现的。通过模仿牙釉质的纳米晶体插入微晶的复合结构,她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陶瓷复合材料。该材料在抗形变能力、硬度和减震效果上均表现出显著提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位女同学表示,制备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为了探索最佳制备条件,她花费了8个月的时间进行反复尝试,最终确定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酯、硫酸混合溶液的浓度以及铜片摆放位置等关键因素。


她表示虽然过程艰难,但收获颇丰,对未来从事地质学研究也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她希望将这种轻质复合材料应用于自行车三角框等工业领域,以实现减震和耐腐蚀的效果。

机器鸟

在熙熙攘攘的展览会上,一位男同学身边围了一群小朋友——因为他带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鸡”。利用精心制作的机器鸟模拟母鸟,他进行了一项深入的研究:机器鸟对雏鸟的的印记行为。实验结果显示,非生物体的机器鸟同样能够引发雏鸟的跟随行为。更有趣的是,这种跟随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机器鸟的柔软度、播放的母鸡叫声等。这一发现不仅刷新了我们对鸟类行为学的认知,更为濒危鸟类的大规模人工抚育提供了新的可能。



这项研究历经九个多月的辛勤付出,期间他遇到了不少挑战,还亲自跑到养鸡场去选育鸡蛋。不过,他始终坚定前行,不断探索和创新。而激励他不断前进的,是之前的一次特殊的经历。那时,他救助了一只野生禽类“胖胖”,“胖胖”对其他人都不亲近,只喜欢黏着他,还会亲昵地站在他的肩膀上。可惜由于保护不当,“胖胖”最终没能活下去。从那之后,他就萌生了探索野生鸟类保护技术的想法。



未来,这名男同学还会继续在生命科学领域钻研下去,他希望将这一技术应用于更多鸟类的生态保护中。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中的母鸟行为,帮助濒危鸟类度过关键的生长阶段,提高它们的存活率,为生态保护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北京市科协介绍

本届大赛评审体系更加完善

终评现场评审中

增加了“多对多”问辩环节

考查学生创新素养、人文素养

责任担当、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



大赛现场


本届大赛

还邀请捷克、南非、意大利

印尼、泰国、俄罗斯6个国家

及港澳台地区的师生相聚一堂

通过跨文化交流、多元共融的体验

搭建友谊的桥梁

促进交流与合作



大赛现场

 点击播放:了解大赛更多声音 


经过答辩、展示和评比

3月31日,大赛颁奖活动

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落下帷幕

本届大赛终评共评选出

中学生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

一等奖82项、二等奖87项

中学生青少年创客作品

一等奖13项、二等奖14项

并颁发了“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

“优秀组织奖”和“突出贡献奖”等


责任·传承


妙趣横生的科学体验

创新炫酷的舞台表达

名家大师面对面

朋辈交流收获多


终评期间

大赛还举办首都科学讲堂特别节目

——院士科普报告、“学长说”朋辈交流

走进怀柔科学城

丰富多彩的活动


吴岳良院士带来科普报告

“学长说”朋辈交流现场

参观怀柔科学城



 点击播放:聆听大赛选手寄语 


八方来客,齐聚雁栖

乘上科技之风,“闯”出青春风采

在火热澎湃的赛事中

领略科技趣味与魅力

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超越自我、勇于担当、 追求真理

不惧科学路上的困难与挑战

勇于突破,不断创新、凝聚科学力量

厉害了,北京青少年!



⏱⏱⏱科到了!

他追求的浪漫,属宇宙终极!

提前完成“小目标”!她还在继续探索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出品/国科大融媒体编辑部

整理/国晓薇

素材/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北京科学中心

美编/何邦彦

责编/齐晓研

点击关注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