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成果,登上Cell!


北京时间4月4日,Cell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杭高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首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周斌课题组的最新成果——“Tracing the origin of alveolar stem cells in lung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周斌课题组副研究员刘扩、上海科技大学博士生孟鑫凤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博士生刘子鑫为共同第一作者,周斌为通讯作者。国科大杭高院为第一完成单位。


论文页面截图


该研究开发一系列细胞示踪新技术,发现了成体肺脏中新生肺泡上皮干细胞的再生起源,肺脏再生修复领域提供新技术和新方法,为肺脏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重要研究基础


 点击播放动画演示 


肺脏是人类重要的呼吸器官,肺泡上皮是它的重要功能区域。在很多肺脏疾病中,肺泡一旦受损,需要“新生”肺泡上皮干细胞才能修复。因此,在肺脏疾病中寻找新生肺泡上皮干细胞的再生来源,是科学家们致力解决的问题。


国科大杭高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首席教授周斌长期从事谱系示踪与细胞命运可塑性研究。针对学界关键性领域和争议性话题,周斌课题组进行系统性研究,组建了肺脏修复再生研究攻关团队,从最初通过系统严格的实验揭示领域内单同源重组谱系示踪工具的非特异性标记问题,到开发双同源重组谱系示踪新技术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再到利用新技术最终解决科学争议并阐明分子调控机制,团队突破了重重难关。


历经多年研究攻关,周斌课题组提出三点创新性结论:


1

创新性开发了一系列细胞示踪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对目标细胞标记的精准度。能够更准确地追踪AT1、AT2、BASCs和club细胞,为它们打上特异性的标记,犹如狙击枪装上了瞄准镜,帮助精确命中靶心。


2

创新性发现肺泡上皮AT2细胞除了自我更新外,还会来源于BASCs和club细胞,而不会起源于AT1细胞,解决了领域内多年的科学争议。


3

创新性发现club和BASCs在向AT2细胞转变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细胞分化路径,并受Notch信号通路调控。Notch信号通路被抑制后会减少club细胞向AT2细胞转分化,反之会促进BASCs细胞向AT2细胞转分化。


肺脏损伤后AT2细胞的再生起源


这一系列创新性结论为肺脏损伤修复再生研究开辟了新思路,为肺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基础。尤其是新开发的双基因标记介导的细胞示踪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器官发育和再生研究,为发育生物学、再生医学、遗传学等众多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技术方法。


周斌和课题组成员


该成果代表国科大杭高院在生命健康领域的研究又一次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杭高院参与攻关研制的空间窄线宽激光器和空间飞秒光梳随“梦天舱”一同升空,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套空间冷原子钟组,入选“浙江省十大科技事件”;依托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建设的中国营养界“首个”代谢舱,填补了浙江精准营养代谢研究领域的空白;成功研制国内首个在沙漠、海上等恶劣使用环境下的超大面源黑体,为大口径红外观测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科大杭高院一景


稳!准!狠!一起认识这位国科大酷girl

UCAS Calls for Application!

唤ོ 醒ོ 国ོ 科ོ 大ོ 春ོ 意ོ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来源/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美编/沈吟

责编/李文毅

点击关注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