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科学院大学举办2024年公众科学日活动

点赞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4-06-04


本科生科技社团集中在礼堂草坪前展示“质粒拼图”、机器人对抗赛;人文学院团队则在另边厢演绎“百步穿杨”“乾坤一掷”……5月19号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玉泉路校区举办“中国科学院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国科大专场活动。这场活动向公众开放,大学生们献出十八般武艺展示自己的日常所学。恰逢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国科大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以下简称“考古系”)还举办了博物馆日主题系列活动。


19日一早,记者现场注意到,国科大在玉泉路校区设置了两个互动现场,分别为国科大本科生科技社团展示和国科大人文学院、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普展示。

在学校礼堂前的草场上,寻微化学社、果壳物理社、苍泣天文社、iGEM竞赛小组、RM竞赛小组等学生社团设计了拼装DNA、自制风暴瓶、机器人对抗赛等活动,为公众展示科学实验和研究成果。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教师带着中小学生前往参观,大朋友学习了解实验的原理,小朋友则追着机器人奔跑。




在综合楼前体育场,国科大人文学院考古系师生向大家展示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

“五谷究竟是什么?”“水稻是什么时候在中国起源的?”“我们早期吃的粮食作物有哪些?”人文学院的学生们把五谷放在现场,解答公众的问题,画脸谱、做泥人……吸引小朋友们积极参与。

国科大人文学院考古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副教授尚雪介绍,本次活动不仅有互动体验现场,人文学院科技考古实验平台也同步开放,向公众介绍该平台在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植物遗存研究、吐鲁番阿斯纳那古墓群植物考古学研究等一系列相关成果以及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的工作,让大家对于利用科技分析深化考古学认识方面有了更多了解。中国科学院哲学所则精心设计了逻辑学展项与公众互动,在“与门”“或门”“非门”面前,家长和孩子共同开动脑筋,体验乐趣

“我们从陕西西安来的,坐了12个小时火车,早晨刚到北京就赶过来了。”在科技考古实验室里,家长洪女士告诉记者,女儿今年上高二,在得知学校有公众科学日后,便赶来了,“孩子特别喜欢生物,国科大是她的高考目标学校。”母女希望提前了解学校的文化和科研教学情况。



而在互动展示的同时,玉泉路校区人文楼报告厅里,国科大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石耀霖院士和外语系彭工教授还分别带来了《解开宁武万年冰洞之谜》《寓教于乐学英语》的专场讲座。国科大通过官方线上平台对讲座进行了直播,在线收看人次达14.5万。

而在校园的另一侧,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公众科学日活动也在同步开展。“因为你是高中生,我就讲得深一点,引力波是怎么产生的呢……”站在摆着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X射线望远镜模型的摊位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中心的研究生们详细解答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学生的问题。后者告诉记者,下学期即将面临文理分科,他有意向选物化生学科,此次前来参加公众科学日活动,希望可以和大学生、研究生们交流,拓宽一下视野,提升自己对理工科的兴趣,听说小伙子想当科学家,两位研究生笑着表示,搞研究不是简单的事情,希望他在今后学习中要更加努力




据介绍,自2004年起,每年5月的一个周末,中国科学院100余家科研院所和3所大学都会“打开大门欢迎公众”,开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等高端科研设施;开展科普讲座、实验演示、互动体验、科普剧等覆盖多个学科领域、形式丰富多样的“硬核”科普活动;以院士为代表的一线科技工作者在真实科研场景中与公众面对面。


“国科大承载着中国科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育人职能,我们的公众科学日互动展项以本科生和研究生为科普讲解的主力军,这样一方面可以展示中国科学院的形象,拉近科学家群体和市民的关系,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在理念上有助于他们成长为服务祖国和人民的科学家。”国科大科协常务副秘书长吴宝俊介绍。


据悉,本次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活动国科大专场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专场同步开展,超过2000名市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我们在国科大做考古

国科大最新招聘!

国科大再传喜报!全场冠军+2,组别冠军+3!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出品/新京报 国科大融媒体编辑部 国科大科协

来源/新京报 记者刘洋 记者李木易

图片/刘迅 廖安旭 齐晓研 曹倍源 陈卓勋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新京报

美编/国晓薇

责编/国晓薇

点击关注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