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3/80,如何成为优秀博士生?

点赞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4-06-04


追寻奥秘

脚踏实地
在缝隙处窥见辽阔
在坚持中看见成长
本期,跟国晓薇一起
对话3位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的

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博士生
聆听他们与科研之间的故事


“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是中国科学院对在学研究生的最高奖励。获此殊荣的研究生应学业优异,在学期间取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或在理论上有较重要的创新和发展,或在技术上有较大的突破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在其他方面作出重要贡献。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共评选出院长特别奖80名,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籍研究生60名。



孙超 国科大直博生

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师从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研究方向为大片段DNA精准编辑工具的开发与应用。经过多年钻研,他所在团队使用PrimeRoot编辑器,精确整合植物基因组中的大DNA序列,初步攻克相关领域难题,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于Nature Biotechnology,并得到相关专文评述。

丁亚欣 国科大硕博连读生

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师从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罗庆和窦春萌,研究方向为三维集成阻变存储器的研究,针对三维垂直结构无法对选通管进行集成的问题,对具有本征高非线性的自选通阻变存储器件进行相关探索,并对其中涉及的机理进行分析。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期刊论文2篇,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微电子领域顶级会议VLSI1篇,合作撰写专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6项。

白冰 国科大博士生

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国科大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期间师从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包信和院士和潘秀莲,主要从事新型高活性金属氧化物-分子筛OXZEO催化剂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已在Science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能否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下科研和学习技巧?

白冰:我简单分享四个科研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是科学研究需要夯实的理论基础,我们需要重视研究生第一年的基础教育,并且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己阅读和管理文献的技能;二要严格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特别对实验参数细节、一些新奇实验现象,以及遇到的问题都应该及时记录整理;三要及时处理和总结实验数据,尽量做到每周都能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并且定期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展;四是多和学长学姐交流讨论,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白冰(左)在老师指导下学习装置操作


丁亚欣:经常做总结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知识框架图更加清晰,比如阅读文章时,除了做标记之外,也可以总结文章中学到的知识,整理到文档中,这样有利于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丁亚欣


孙超:我认为学习最快的方法不是自己摸索,而是跟着有经验的人前进,比如通过辅助学长学姐实验,我的实验能力及逻辑思考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个课题是如何从提出问题,到想出解决策略,再到实验设计,这为我独立开展课题研究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


孙超



合适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选题关系到自身未来科研的发展,你的方向、选题是如何确定的?

孙超:在我看来,研究方向的确定取决于兴趣和导师意见。


科研“小白”常常会被问到对什么方向感兴趣,其实很少有同学能做出明确答复,我也一样。当我被问到时,我只能说我对基因编辑这个大领域感兴趣,但如果让我从中选择一个明确感兴趣的方向,我是选不出来的。


根据我的导师高彩霞老师的建议,我决定从还未被攻克的方向中选择重要的、或者说领域内亟需被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选择前,我也会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对待研究领域的整体进行把控


PrimeRoot在植物中精准插入大片段DNA的示意图


白冰:我来自煤炭资源利用的大省陕西。小时候印象中每次煤炭开采和销售旺季,天空时而灰蒙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国科大本科毕业选择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时,我看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和潘秀莲研究员课题组长期从事C1化学领域的研究,因此我继续在国科大,选择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目前,我主要从事利用金属氧化物-分子筛(OXZEO)平台反应实现合成气小分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一步制备烯烃等更高附加值的产物,为在工业上实现煤化工的高效清洁利用创造可能


突破合成气直接转化反应中转化率和选择性的“跷跷板”瓶颈



分享下平时与导师、同学和朋友的交流经验或科研故事?

丁亚欣:我的导师罗庆老师提供了莫大帮助。刚入学时,我缺乏科研敏感性,甚至开始畏惧未来的科研道路,实验也曾失败多次。好在,亦师亦友的罗庆老师从来不会给我们施加重压,因此我们得以在一个松弛、健康的科研氛围中成长。同时他也经常会给我们一些科研启发,受益颇多。


记得有一次筹备微电子器件领域会议时,我们提前为这做了很多准备,但还是遇到了比较棘手的情况。那时候我有点想要放弃,导师听闻后在指导好几个同学的同时还在一直鼓励我,给我坚持下去的动力,现在想想还是很庆幸当时没有放弃。在导师指导下,我的心态也发生了慢慢改变,面对困难也不再恐惧。


我的舍友们也给了我很多帮助,虽然研究方向不一样,我们也会经常交流各自领域的知识,共同成长。


罗庆(中)和丁亚欣(罗庆左后方)等课题组成员合影


白冰:我的导师非常重视科研思维和科研逻辑,所以同导师高效交流沟通非常重要。每次与导师交流前,自己做好充分准备,将科研进展、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等整理好


与导师交流,不仅仅是汇报成功的实验,还要尽量将自己近期遇到的失败、无法解决的问题汇报给导师,这样导师才能给我们最直接的指导,保证自己能够不断进步。


我还经常与学长学姐在实验室交流,比如近期阅读文献的问题、实验上的问题。交流次数多了,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白冰参加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孙超:科研进度难以推进是入门科研最常见的问题。我认为,想要推进科研,首先要绝对明确自己需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从文献中总结有哪些理论上可行的解决方法,并通过理论推测其它方法。这个过程可以将大问题不断地细化成小问题,之后再进一步找寻和挖掘每个小问题的解决方法。


其次要实时跟进自己研究方向的前沿工作,及时探索、学习,不要把自己困在科研的“孤岛”上。如果科研是一栋楼,那么文献就是地基,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最新的文献动态,并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最后要经常“放空”大脑,不要固化思维,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尝试跳出自己的思维方式。但这种思考不是盲目的,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当然,要时常主动与导师或者学长学姐进行汇报交流,不懂就问,千万不要固步自封。



如何调节科研期间的压力?如何协调好科研与生活?

白冰:首先,要进行良好的时间管理。设立阶段性的目标,不要一开始就有过高的期望,同时尽量不要让自己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工作,更不要把工作都拖到最后;其次,要多交朋友多与导师,家人交流,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第三,要保证自己拥有充足睡眠、健康饮食等良好生活习惯第四,不要与他人过多比较,要正视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和未来,何必老是拿自己和别人比呢?


对于科研与生活的协调,在我看来,工作期间要集中聚焦于科研,并且对自己所做的事有个合理时间规划和排序;其次,科研中尽量不要拖延。拖拖拉拉就容易导致自己效率低下,甚至把工作全堆在周末等;第三,要保持充足睡眠,这样可以提高专注度和工作效率;第四,每周可以安排一部分属于自己的放松时间,可以打打球、跑跑步,增加一些生活的趣味。


丁亚欣:于我而言,运动是很好的解压方式。我常会和朋友和同课题组的成员相约羽毛球双打,心情会好很多,还能锻炼身体,科研必备!


丁亚欣和舍友

孙超:平衡心态极为重要。当不断尝试却得到失败的结果时,很容易心态失衡。其实科研是小成果与小幸福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学会将难以解决的大问题细化成小问题十分重要。所以,我会在解决小问题时给自己一个正反馈,从而不断保持对研究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此外,进行心理建设也很重要。我认为,科研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谋生的手段。我不会过分在意或者羡慕别人取得的成果,真正的科研是以“热爱之心”耕耘“科研初心”,走得慢没关系,但不要后退。在陷入低谷期的时候,我也会及时找导师或者好朋友交流和沟通,他们的疏导往往会是一剂“良药”。


我也很注重身心放松。特别是在忙碌的实验后,我会给自己一些时间去看自己喜欢的小说、电影、动漫等,有时也会去公园跑跑步、听听音乐,用运动释放压力,用音乐调整情绪。及时感知自身情绪变化,并作出调整,有助于保持对科研的长期兴趣与动力,或许在放松之后就会有“灵光乍现”呢。



对未来的科研有哪些想法或规划?

白冰:我希望有机会进一步在C1化学领域从事基础应用研究。聚焦于合成气转化方向,探索发展更加高效、面向工业应用的催化剂,希望有一天自己开发的催化剂能在家乡陕西实现工业应用,为家乡煤化工产业的清洁高效利用贡献力量


孙超:未来,我的研究方向仍然会围绕着植物基因组大片段DNA精准操纵这一尚待深入解决的难题开展,希望能够取得进一步成果,为植物精准分子遗传育种和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一份微薄力量


丁亚欣:行动是打败焦虑的最好办法。敢于出发,山海皆可平,无处不风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每一缕乍现的灵感
每一种大胆的假设
每一次审慎的求证
都是一场与求知欲的双向奔赴
为接近科学默默蓄力

  国科大学子,好样的!


如何缓解“里程焦虑”?国科大有招!

从这里,看国科大!

“我们,是不是曾经见过?”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出品/国科大融媒体编辑部

素材/国科大团委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美编/何邦彦

责编/冯心怡

点击关注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