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里是天堂,通往科学的彼岸

编者语
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知,15级的“小鲜肉”们来到果壳已经半年,14级的“小果仁”也已在国科大度过了一年半的大学生活。相信每位“果壳er”都有着自己最真切的感受与珍贵的故事。这些故事或是鼓舞励志的奋斗史,或是指路引航的经验书,或是欢声笑语的玩乐游记,或是勤勉刻苦的学习手札……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果壳,看看本科小鲜肉们心里的果壳味道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滋味吧~汪诗洋,国科大2014级本科生,1412班,化学专业
汪诗洋:还记得那是四月的一个中午,北大自主招生加分公布的后一周,丁校长到我的母校北京四中演讲。他说,我们动用这么多的资源就招收三百多个本科生,目标就是培养未来中国科学的领军人才。正是这样一句话让我最终选择了这里,因为我相信,国科大真的会不计成本地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资源。更让我喜出望外的是,不仅仅学校承诺的全部都兑现,而且还提供了很多想都不敢想的“奢侈”资源。
国科大本科教学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少而精。为我们更好的发展,学校在尽一切的努力。我们每个人都有两次机会可以自由转系,有三次机会可以选导师,几乎没有任何门槛。我们有高额的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俭学补助,只要付出一定努力,甚至可以做到不用家里出钱。为了让我们在生活好,学校可谓尽心尽力,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对我们关怀备至,急我们所急;我们还有专门提意见的QQ群,问题总能得到迅速解决。我们可以向学校申请电脑供这四年使用,当时看到一屋子联想电脑的时候,觉得学校真是太“土豪”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账号,全科学院的资料都可以获取,电子版免费下载,图书直接送到学校。我们学校还有丰富的社团活动,任何人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施展才华的空间。我们的体育活动也十分丰富,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游泳、田径等等都有对应社团或者校内比赛。图为2014年本科生
科学上,可以这样讲,在我们学校,就怕没有疑问,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给中科院的不同领域的大牛,发邮件问一些科学问题,他们的回答迅速、详细,令我受益匪浅。我还记得有一次科学讲座,台下一直问了将近二十个问题,直到没有同学举手才结束;院士也曾真的花十几分钟,不厌其烦地为我解释一个十分基础的问题,直到说清楚为止;我还多次与不同老师、助教一起在食堂吃饭,与他们谈论让我知道了很多不曾接触的领域,给我的启示很多很多。
国科大的课堂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我主修化学,同时可以学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系的专业课,每一门课的深度和广度都可以比肩国内最顶尖的高校。并且,我们大一的基础课,数学分析、代数到力学、热学、化学原理等都有院士教课,并且从头至尾的每一节课都是院士讲课。外界对此颇有质疑,认为院士不可能抽出足够多的时间,学生与院士难以交流,让院士教最最基础的课程是浪费资源,不一而足。实际情况是,创造知识的人讲课,不论是内容的组织,还是观点视角,都与讲授知识的人截然不同。负责本科教学并且教授代数的席南华院士说,知识就像海滩,从浅的地方往里走一点点就会很深。事实上正是如此,我所选的课程中,袁亚湘院士的数学分析课融入了实分析、微分流形、几何拓扑、运筹学、不动点理论的许多内容,李永舫院士结合他对光化学的研究,对化学原理怎样指导实践,实验室怎样操作等都有丰富的补充,激发了我们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图为袁亚湘院士正给本科生上微积分课
院士课只是冰山一角,我们所有课程都是无与伦比的精彩。杨义峰老师的热力学课程,一切从概念出发,深刻地剖析了熵的概念的历史、内涵和外延;冯琦老师研究逻辑学与集合论,他是如此的严谨,以至于说的每一句话都不能颠倒顺序,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师们对待我们的课程异常认真,他们上课从未迟到,讲义亲自写,作业题是从海量题库中精心挑选的,甚至能叫出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袁院士曾凌晨四点赶飞机,精神抖擞地给我们上课,然后再飞到另一个城市参加另一个国际会议。一提到这些,我不自觉热泪盈眶。
国科大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超乎我之前的想象。我们学校人文的重头戏是政治课程,第一学期的《近代史纲要》是著名历史学家雷颐教授,他是近代史的专家,一言一词意蕴深刻隽永。对我影响尤深的是,李鸿章一寸一寸推进铁路和电报合法化,这让我思考抓住时机的重要性;商人和清政府的斗争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官督商办”政策,这启示我从多种视角理解政策;老师对辛亥革命的过程的详细阐述,让我意识到富商的中流砥柱作用。第二学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内容可谓博古通今,从古希腊的幸福观,谈到恋爱心理学,从启蒙运动,谈到程序正义;《形式与政策》则请了知名军事专家罗援中将、全国人大财经委尹中卿副主任,讲中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其水平之高,内容之广,无以言表。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丰富的人文选修课,如电影美学、中外美术欣赏、中外音乐欣赏、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历史与文化、走进心理学等等,数不胜数。图为2015年9月13日,国务院原常务副总理李岚清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为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主讲“开学第一课
国科大的讲座也是水平超高、无可比拟的。我在大一一年就聆听了丁肇中、杨振宁和丘成桐的讲座,毫不夸张地说,这几个讲座就足以改变我的人生
丁肇中反复强调,他很早认识到人生只能做一件事情,正是超乎常人的专注让他在较困难的实验室中做出了诺贝尔奖的工作,让他一生中做实验从未失误,成为实验物理界的领袖,甚至说服美国国会修改法律为他的实验让路;他不懂的东西就说不懂,台下有同学问他有没有什么话对青年人说,他说“我没有什么话要讲”,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图为201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回答国科大学生提问
杨振宁在中学时就认识到了直觉和理论的关系,大学时他与黄昆、张守溪讨论,号称“三剑客”,结果三个人中出了两个诺贝尔奖;他曾看好四个研究方向,在博士时做了很多努力却没有弄懂,后来新方法一出现他马上得到了极为重要的成果。他还和深入讨论了中西方大学的优劣,认为推演法和归纳法融会贯通是非常占便宜的。点点滴滴教诲都对未来有指导作用。
丘成桐讲座题目是“数理与人文”,贯穿始终的是,他认为感情是创作的源泉。他从苏轼《洞仙歌》谈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性原理,从《红楼梦》谈到外尔用代数几何手段研究数论,他从中找到了共同的情感共鸣,尤为精彩。结束时他意味深长地说,自然是永远不会丑恶的,只有对自然界绝对信仰,才能避开守旧的桎梏,才能做出超越前人的成就
这一年我聆听的大小科学讲座有四五十个,所长、院士居多,笔记积累下来有十多万字。我们每周还有人文讲座,内容就更广泛了,讲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研究院音乐所所长田青,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台湾学者龚鹏程,讲国家科技战略的科技政策局局长曹效业,还有讲博物学的刘华杰教授,讲天人合一的清华大学卢风教授,真的是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四百多个非常杰出的科学家中选择导师,全部都是“杰青”、“百人”和院士,而且除了院士名额限制以外,我们的第一志愿几乎全部被满足。我曾也疑惑,这些“牛人”真的会有时间管我们吗?我的导师是化学所的王建平教授,我与导师的初次见面,他就抽出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来解答我提出的问题,并且详细询问我关于学校的情况。之后我时常去旁听他们课题组的组会,在组会上他会额外地为我解释很多他们领域再浅显不过的原理,让我对多维红外光谱的用途和前沿困难有了深入的了解。每每我给他发的邮件,第二天就能得到回复。他出乎我意料的热情和重视让我非常感动。
数千字难以说清国科大的方方面面,以上的内容绝无半句虚言。诚然,国科大招收本科生不久,社会影响力等等还需要时间的积累,但是对于每一个热爱科学的人来说,这里就是天堂,通往科学的彼岸,这里阳光灿烂,这里星光璀璨,这里,是离梦想最近的地方。
(作者系国科大2014级本科生)美编:金贝贝校对:马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