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拥抱2024年:祝大家心有欲望,兜里有钱

今纶 抱朴财经 2023-12-30
关注抱朴财经且设星标才能收到正常推送

有活力有欲望的年轻人是经济的发动机,他们一路澎湃,一路向前,我们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作者:今纶
 
2023年的年初,我搭乘一辆网约车出行,和司机聊天。司机只有20多岁,以前在一家公司干仓储的活,月收入5000多。他本来买不起房,家人帮他付了首付,如今他是一线城市的房奴,月供8000多元,仓储不能干了,供不起楼,被迫当了网约车司机,每月只休两天,勉强能挣1万多一点。

用他的话来说:“不敢闭着眼睛睡觉,所以,不想谈恋爱,不想结婚”。他属于低欲望人士,不,零欲望人士。


听说最近网约车也不好做,我估计他的收入已经下滑。


2023年的年尾,我和亲戚的孩子一起喝早茶,他20多岁,收入不错,但他告诉我:“我身边的朋友,5个有4个不想结婚,剩下一个要结婚生娃是被父母逼迫的”。



岁末年终,看到很多媒体、自媒体在写华丽灿烂如骈体文一般的年终总结,无论是勇敢,还是浮华,说实话,我都无心看下去了。


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关注当下,关注个体,关注细节,关注现实。


01一路考试卷上来,很累

所以,展望2024年,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呢?最希望看到的是年轻人有欲望。


年轻人没有欲望,是病,是系统病,是综合症,必须要治疗,但是病其实不在年轻人。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数据梳理发现:2022年,分具体年龄来看,25岁人群的未婚率为70.8%,25至29岁年龄段未婚率为51.3%,30-34岁年龄段未婚率达到了18.4%,35到39岁年龄段未婚率为8%


部分年龄段未婚率

▲图源:第一财经


即:我国30岁人群未婚率超25%,25岁人群有七成未婚。


大学老师们在抱怨说,孩子们普遍厌学,老师必须哄着他们学。为什么呢?因为小升初、中考、高考一路卷上来,看多了世态炎凉、分数残酷,进了大学再也不想这么卷,实在很正常。


他们不该歇歇?好像可以歇歇。但是真的可以躺平?应该也不行。


而且大学生们对恋爱兴趣不大。


2023年4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我国第三本心理健康蓝皮书,书中公布的《202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涵盖对山东、河北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8万名15-26岁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表明,有27.61%的大学生处于恋爱状态,有41.93%的大学生单身且不想脱单,有25.40%的大学生处于单身想脱单的状态,其余学生未报告。


▲图源:中国青年报


居然有41.93%的大学生单身且不想脱单,你敢想?


说句实话,孩子们一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残酷的淘汰的过程,能考上985和211的都是功课好,且成绩比较均衡的孩子,可是,那些偏科的孩子不是人才?他们何辜要被歧视?有的还陷入抑郁,何辜?


 

2022年6月发布的《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其中41%曾因抑郁休学‍‍‍‍‍‍‍‍‍‍‍


▲图源:健康时报


专家说要加强家校社医四方联动,这是废话,在我看来:改变对人才的定义,不单纯以分数评判学生才是唯一的出路。


钱钟书当年考清华时,数学仅仅考了15分,是校长罗家伦独排众议,执意要录取他。钱钟书不是人才吗?


如今,有没有把钱钟书挡在大学门外?

02找工作不易

穿越学习的沼泽地之后,年轻人来到就业的沼泽地。


很可惜,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没有可能接近这片沼泽地,因为没有就业机会。


前几天和某大厂的员工谈起这个话题,他了解到的985就业率绝对让人惊掉下巴。还有一位上海的朋友来访,讲到了一所著名大学的就业率,大家相对无言。



就业、金钱、生活压力把年轻人逼到什么程度了?

 

举两个例子:前同事,女性,收外卖的时候遭遇尴尬:外卖小哥居然说:“姐姐,你包养我吧,我实在不想送外卖了”。不知道是哪家的儿郎,不知道他的妈妈看到此情此景是否会流泪。


大学生、研究生送外卖不是新闻,博士送外卖才是新闻。



另外一位朋友是经常参加抱朴财经私享会的熟人,她也遭遇了我这位前同事的尴尬。


某一天,私享会活动结束,她讲起此事,连连感叹:“年轻人们真可怜,生存压力太大,他们除了生命,什么都可以放下了”。


是的,他们早已经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但是他们的杯中依然空空如也,因为他们没钱买酒。


他们中的一部分熟悉微积分,英语很溜,物理试卷可以拿高分,然而呢?似乎没什么用。

03要么谄媚,要么苦干

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他们可能遇到如某小姐这样的上司,所以,要么谄媚如王自如,要么埋头苦干,终身不获提拔。


而这还算好的,至少工作有保障,工资有得发。


持续苦练内功,收敛个性,终于把自己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个人,年复一年PUA自己的下属,谄媚自己的上司,高度服从,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或者继续往上晋升,这其实是一种自污和自我丑化,但没办法。



35岁是个大坎,很有可能就被公司甩了出去,所谓“毕业”,其实成了社会上的人才。


另一条路是努力考编,极少数人考进去之后,发现收入下降,而且周边形势复杂,于是重新学习规则。


如此这般混了很多年,大家都到了40岁左右,发现没有一个开心的:


有人每天在担心进监狱,有人每天在担心丢工作,有人每天在担心降薪……


很多人都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甚至发个微信,发个朋友圈也小心翼翼。


如果是你,你愿意把这个残酷的游戏再玩一遍吗?你愿意生个孩子把这游戏重复一遍?那你的脑壳真的有包!


不是家里有矿的,我看就别生二胎了。


我的朋友中有生二胎、三胎的,要么是成功的专业人士,年入几百万那种,住着大别墅,要么就是低调的企业家,早已经财务自由。

04有了工作才能谈消费

我看到那些刺激消费的新闻就好笑,但又不敢笑出声。有钱谁不会花钱?


主要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没钱;第二,不知道未来能不能持续赚到钱。


前者是指穷人,后者是指中产以及富人,所以大家一起捂住了钱包,无他,就是想熬得久一点。


按道理来说,年轻人的消费多,可是他们普遍赤贫,或者在家当全职儿女。


所以,他们普遍低欲望,这是个大问题。


 

如何刺激年轻人的消费?首先,他们得有工作,其次,他们生娃养娃的道路不要那么卷,不然吓都把人吓闭经了。


有了工作有了工资,才可能有欲望,才能来谈消费。


整天对着一个清心寡欲集体躺平的穷人群体大喊“刺激消费”,真的没什么用。


营商环境、教育等是一个系统工程,信心是定盘心,人民币是压舱石,平稳科学的运转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社会稳定。


中国去年首次迎来人口负增长,直接的原因就是年轻人不愿生娃,但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大多数人不具备生娃养娃的物质基础,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两袖清风,两兜空空,所以,他们只能继续降低欲望和预期。



环顾世界,并不是所有国家的人口都是下降的:


加拿大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加拿大人口增长率为3.2%,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尽管这一增长的大部分(804万)归功于临时工和外国学生,加拿大也迎来了近50万新的永久居民,使人口在2023年10月30日达到4050万的新纪录。


主要发达国家(10国集团,包括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瑞典、英国和美国)的人口增长率较疫情前高出0.2%


 

所以,未来该怎么办?该祈祷和祝福什么?


真心希望2024年经济持续改善,上班族尤其是年轻人心有欲望,兜里有钱,想谈恋爱,愿意结婚生娃。


真正的岁月静好都是来自于平淡的生活,有活力有欲望的年轻人是经济的发动机,他们一路澎湃,一路向前,我们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2024年,愿世界和平,愿生活平静,愿大家都能多挣几个钱,钱在兜里,而且持续增长,这才是每个人生活的最大底气。‍‍‍‍‍‍‍


特别邀约


2024年1月,我在广州、深圳给大家讲讲我对未来一年的经济展望,有细节,有干货,有对重要会议的分析,欢迎你来!


2024年,大博弈,大分裂,大机会同时并存。做好安全措施,开始这惊涛骇浪中的财富之旅。


扫码报名2024年1月私享会

*转载本号原创文章可在底部留言,原创文章推送24小时后开白名单。未经授权进行转载或洗稿、抄袭等行为一经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今纶财经”视频号

收看更多精彩:
欢迎加入抱朴财经私享会

【赠书+活动优惠】付邮费8元,可获抱朴赠书一本,内有优秀财经类文章近20篇,全彩印刷,近200页。持有此书可优惠参加抱朴财经私享会活动一次,仅限首次参加的新朋友。加入私享会交流群,可畅听全年12场论坛活动,首次入会送酒送金牌送书;送全年12场活动音频。

立刻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抱朴财经私享会吧

喜欢就双击点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