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映嘉陵——中共川北第一党支部成立纪实

南充文旅 2023-03-16




红色映嘉陵
                       邹安音


01


一条江流过,一座城崛起。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斗争中,先后有5万多名儿女参加红军,3.8万多名英烈血洒疆场。


清明节又至,天地之间,雨雾茫茫。


但在四川南充的西山脚下,在松柏与鲜花环绕的烈士陵园里,一个个肃然静默的烈士墓碑,却在时空之中传递出朗朗正气,晶亮了每一个扫墓人的眼眸,想去追寻那一个个传承已久的故事,让岁月时刻闪放它们的光芒。


英魂长存,吴季蟠烈士是其中一名。循着烈士的足迹,在南充烈士陵园的纪念大厅里,我看见一帧泛黄的黑白照片,背景是在上海的屋檐下,簇拥着一群激情澎湃的年轻人。定睛细看,照片上印着这样一行小字:1925年6月,吴季蟠与黄知风、柏载鹍等回到上海,沈雁冰代表党中央接待了他们,并指示他们回川北建立党组织。


在和平年代里,这样一个个看似平实简单的字符,却是解开那段烽火硝烟岁月的密码,它让一段沉积于嘉陵江畔的往事重现,警醒世人。今天,打开由中共南充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并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南充历史大事记》一书,其中详细记载了南充第一个党组织——川北党组织成立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了革命高潮。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震撼了整个世界。为摆脱中国落后挨打的悲惨局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志士蔡元培、早期著名革命活动家吴玉章等发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希望通过赴法(包括西欧各国)俭学,学习西欧的文化科学技术与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寻找挽救中国危亡的出路。


仿佛黑暗的天空出现闪电与惊雷,又仿佛久旱的荒漠出现雨露与新苗,从城市到乡村,从首都到边寨,泱泱华夏,一大批有志青年像黎明前的曙光,点燃了这片大地上的希望之火。


《中国共产党南充历史大事记》如此记载:1919年 3月,营山、西充籍学生杨伯恺、石琼、王良翰等首批赴法勤工俭学。随后,南充一批有志于改造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怀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和寻找救国图强真理的愿望,踊跃投入这股洪流。从1919年3月至1920年,南充赴法勤工俭学学生41人,约占全省留法学生总数的10%。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法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先后有18人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后来大都转为党员)。邓希贤(邓小平)、林修杰、吴季蟠、杨伯恺、何以瑞等是其杰出代表,他们中还有一部分人在1924年前后,通过书信联系和邮寄书刊向南充青年介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吴季蟠、杨伯恺、黄知风等1925年回国返川后,直接参加了建立南充地区早期党团组织的活动。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


早在1921年,民主革命家张澜就出任南充县立中学校长,聘请了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教师张秀熟、袁诗荛、李鸣珂等到南充任教,在他们的影响下,“自治改进社”“妇女自治会”“农民铁血救国团”等团体纷纷涌现,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在南充的兴起与发展。


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四川荣县人吴玉章,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1926年,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大革命时期,来到南充策动顺泸起义,并在此期间筹建嘉陵高中(后来的南充高中),任首任校长,立下“诚勇”校训,勉励学生接受新思想,以国家大事为己任,努力拼搏实现理想。


嘉陵江边,逐水而居的先祖,在这里刀耕火种,栽桑养蚕,遍植果树,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岁月,南充因此也叫“果州”和“绸都”。岁月如胶片,它忠实地记录着这里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也为那些仁人志士悄无声息的革命激流,留下了形象直观的历史见证。


1926年前后的南充,在南充本土摄影家的镜头下,凸显着川东北一个小城生动清晰的画面:寂静的街道,破旧的房舍,衣不蔽体的行人……嘉陵江上的帆船和纤夫的身影,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城市的灵魂深处,并从中窥探到历史的踪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02


春风吹过嘉陵江,于无声处听惊雷。


一条江,一座城……江河奔涌,大地震颤。随着革命形势的日益发展,满目疮痍的果州不再沉默,它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和力量来。


1926年,绸都南充迎来了历史命运的转折点,因为它第一个党支部——川北支部的建立,这仿佛黎明前的一缕曙光,照亮了嘉陵江暗夜前的上空,南充由此也打开了一扇新的江户大门。《中国共产党南充历史大事记》如下记载:


3月18日,北京各界群众约一万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英、日等八国通牒示威大会。会后,当数千人的请愿队伍到达段祺瑞政府门前时,卫队向群众开枪,造成死47人、伤199人的惨案。消息传到南充后,成立了北京“三·一八”惨案顺庆国民后援会,推选国民党左派伍非百为理事长,任启愤为副理事长,发出声援通电,并在果山公园召开有各学校师生、工人、市民及各界人士参加的大会,伍非百、黄知风、秦树风等发表演说,声讨段祺瑞政府屠杀群众的暴行。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散发了传单。


在此之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共产党员吴季蟠、黄知风等受党组织派遣由上海经重庆回到南充后,积极开展建立党团组织的活动。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他们受国民党四川临时党部组织部长吴玉章(中共党员)的委派共同担负了在南充、营山等地筹建国民党(左派)县党部、发展左派力量的任务。


同年3月,以党员、团员为中坚力量和一部分国民党左派党员为主的国民党左派南充县党部,在南充县城水府寺正式成立。它成为共产党联络各界进步人士和群众的公开组织,吴季蟠、黄知风、任启愤任常务委员。


黄知风在南充停留数日又回营山活动,他在营山县城筹办“咏人医社”,广交知识界朋友,物色党员发展对象,进行筹组国民党左派县党部和中共营山支部活动。他深入营山各地进行革命演讲,宣传、发动群众,点燃革命火种。由于他言论激进,活动中不仅于学生、工农中,政界亦有人参加。同期回到营山的共产党员、留法学生柏载鹍、郭达垓也在城乡宣传革命思想。


同月,营山县农民协会在骆市文昌宫宣告成立,郭经阶、杨光普、杨绍槐当选为县农会的负责人。县农会的成立,使营山农民运动更加蓬勃地开展起来。至11月底,建立区农会22个、乡农会64个,会员发展到8000余人,农民自卫军2000余人。县农会还派人到蓬安,帮助建立乡农会1个,发展会员200余人。


因行动暴露,被反动派军阀排斥,黄知风离开营山转移到南充活动。他在工人中积极进行组织和发动工作,帮助工人了解俄国十月革命以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真相,激发工人的革命斗志,培养工运积极分子。根据当时工人阶级队伍的状况,首先在受压迫剥削最深、人数最多的丝绸行业建立工会组织,其他行业的工会亦相继建立,从而为南充县工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吴季蟠则在南充以簧墙街三仪茶社为宣传阵地,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同时,他在小西街孙家院子定期播放从法国带回的幻灯片“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片子,启发工人、市民的阶级觉悟;还开办文化书店,售进步书刊。为筹集活动经费,他还创办了“南充大同电料公司”等。


黉墙街,“黉”代表的是学校的称谓,在明清时期,甚至在民国年间,就已经是南充的市井民俗街,川北风情街。1926年,经过吴季蟠、黄知风等人的辛勤工作,中国共产党在南充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川北支部于10月前正式成立,吴季蟠、黄知风为支部负责人,直属中共重庆地委领导。


中共川北支部成立后,吴季蟠、黄知风等人深入学校、工厂,广交朋友,物色党、团员发展对象。经过深入了解和考察,先后发展了进步青年任启愤、任白戈、陈崇奎、王竣超等人入团,发展了苏俊、屈瀛洲、王义和、杜荣成、姜可明、秦汉三、周学仁等人入党,并恢复了谭惠仙的党组织关系,同时积极开展组织生活。


……


多年以后,在一个风和丽景的春日下午,在南充市委党史研究办公室,捧着这本泛黄的典藏书籍,我满怀虔诚地把上面这一个个文字拍了下来,我好想把它们一个个地咀嚼,反复吞咽,以不辜负眼前的盛世繁华和大好光景。


同时,在我的面前,还摆放着由方志出版社出版的《南充市志》,厚厚的三本(上、中、下),在其中的第131页上写着如下文字:民国15年(1926)10月前,南充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中共川北支部正式成立。中共川北支部成功地领导和发动了反对资本家的“七七”工潮,组织动员群众参加由杨闇公、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的“顺庆起义”。


那时候,我的视野不禁掠过城市的上空,仿佛穿过时空的隧道,正在聆听那久远的号角声,声声催人奋。



03


嘉陵江日夜奔腾,滔滔而过,从不停息;但嘉陵江边的这个城市,却把那段惊心动魄的时光停驻,让山河永铭。


俯瞰南充的城市发展轨迹,如同观看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时光来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嘉陵江边的南充城也大刀阔斧地走进了新时代。为了方便大家书写和记忆,当初成立共党川北支部的黉墙街,也取名同音字的“红”。


嘉陵江流经南充城,市中心的五星花园将城市辐射开去,红墙街位于下半城,毗邻果山公园。这一带曾经商贸云集,是老南充人心目中的生活原点。果山公园里伫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碑,也是南充城的精神和象征,它就是顺泸起义遗址。


嘉陵江畔,果州之西,有一片绵延的山脉,一如疆场的将士们,守望着这里的山河,那就是南充人心灵中的后花园——西山风景区。今天,在最高处的地方,南充人修建了一座“顺泸起义纪念碑”,以缅怀那些在战争中永远逝去的英魂。


1926年12月1日,为配合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在四川的泸州、顺庆(今南充)地区独立领导和策动部分四川军阀部队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它就是史称“打响巴蜀革命第一枪”的顺泸起义。


清明节那天,在南充市烈士纪念园纪念大厅里,当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玻璃橱窗,取出其中陈列着的几本书,郑重地放到我手心时,我的心变得沉甸甸的。其中一本书是由中共南充县委党史工委办公室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顺泸起义》;另外的一本则是由中共南充市委党史办公室、顺庆起义纪念室筹建办公室主编的《顺庆起义》。黄色的封面,赫然醒目的书名,如同宝剑出鞘,刺破了黑暗的风云迷雾,把参观的人也带回到那时那年的岁月荣光。


翻开书籍,内页首放的是顺(泸)起义军编制序列表,第一层为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和暂编第十五军)军长刘伯承;第二层是副指挥长黄慕颜、参谋长侯哲民与韩伯诚、秘书长熊子骏;与之平行的是政治部主任陈毅、主要政工人员欧阳钦、刘孟伉、邓作凯、冉钧、吴季蟠、黄知风、黄均尧、周国干和刘愿庵。然后第三层为顺庆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军;泸州第四路、第五路、第六路军。


书中注释为:1927年5月上旬,武汉国民政府正式发表刘伯承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五军军长职;1926年12月10日,刘伯承在顺庆设立总指挥部,任命侯哲民为参谋长,侯在撤退开江途中因敌军阻击掉;1927年1月下旬,刘伯承改设指挥部于泸州,任命韩伯诚为参谋长。


顺庆起义军各路团以上主要干部名单以及主要配合力量表为:第一路、第二路和第三路的司令分别是黄慕颜(兼)、秦汉三、杜伯乾;政治部主任 分别为黄均尧、吴季蟠、黄知风;参谋长分别为侯哲民、罗福祥、贾良峻;团长分别为唐祖尧王和建业、姚源铎张抚左友真,秦仲文石坚刘艾仕吴杰。枪支概数(支)各为2000余。主要配合力量:中共川北支部,负责人吴季蟠、黄知风,另有党员十余人。南充东区农民自卫军,总负责人李介。


   《顺泸起义》和《顺庆起义》这两本书,根据走访者的经历和真实的历史事件,生动地还原了嘉陵江畔当年发生的烽火战斗:


1926年12月3日下午,顺庆武装起义爆发,国民党军官何光烈派兵纵火焚烧黉墙街、学院街等街道制造混乱,并趁乱逃走。吴季蟠等中共川北支部的党、团员们,带领着工人、学生奋力扑火,积极投身于战斗之中。但由于敌军随后率8个团的兵力大举向顺庆扑来,加之内奸出卖,为保存实力,1926年12月16日,刘伯承率领顺庆武装起义军撤离南充,中共川北支部的大部分党员也随之撤走。之后,占领南充的四川军阀罗泽洲,下令禁止一切革命活动,从此,中共川北支部的革命斗争转入地下。


04


江河呜咽,山川动容。


1928年,留在顺庆坚守的吴季蟠等人炸掉了罗泽洲的子弹厂。气急败坏的罗泽洲四处搜捕吴季蟠等人。为避风头,吴季蟠等辗转三台从事革命活动,在被敌人发现后,吴季蟠又潜回南充。1933年4月,吴季蟠不幸被捕,敌人未经任何审问,便将他枪杀于小西门外。


从嘉陵区大通镇谢家嘴村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南充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吴季蟠,就这样用鲜血和正气,在嘉陵江边谱写了一首壮丽的凯歌。


《顺泸起义》这本书还收录了一些老革命家的回忆录,其中《我在大革命时期的经历-任白戈》(中共原南充县委党史办赵玉麟1982年3月18日、19日两次到任白戈家走访并根据录音整理)记载:


“我在重庆把一些失散的同志找到了,恢复了一些基层组织,决定在涪陵去发动郭汝栋的部队打刘湘。我到涪陵是黄知风(向时俊政治部主任)的帮助把我送出城的。当时还有程仲苍(团妇委书记)和汪海若(市妇联负责人)两个女同志,也要离开重庆。黄知风派了三乘拱杆轿子,把她们梳妆打扮成两个军阀太太,说是向时俊部队军官的家属,我扮成副官,就这样混出了城。然后又护送我们从江北到长寿。向时俊驻长寿的一个团长王炳南,又派船把我们送到涪陵。


以后,黄知风又到向时俊部任秘书和政治部主任,“三·三一”惨案发生后,向时俊在重庆坐不住,被迫带领部队到湖南。以后,向时俊又带领部队到重庆、成都等地。抗日战争时期,黄知风回到营山,在家住了两三年后,于1942年病故。”


……


“由于历史变迁,保留下来的关于川北支部的历史文物非常少,但南充人民会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的不朽功勋。”《红色印记·南充西区革命史》主编蒙炘表示,中共川北支部的建立,使南充人民有了自己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明确了奋斗目标和革命方向,从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从此揭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南充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新篇章。


 在今天,打开方志出版社出版的《南充市志》,读着第130页上的文字,南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览无遗:


民国17年(1928)8月,中共南充地下组织恢复活动。民国19年(1930)2月,成立了中共顺庆特区委。8月,中共顺庆特区委被撤销,建立中共南充中心县委。中共南充地下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农民运动和游击战争,组织兵变和农民起义,领导了震惊全川的南部升钟寺起义和南充西区游击战。民国22年(1933),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进人川北,先后在仪陇、阆中、南部、营山、蓬安等县建立起中共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成为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24年(1935)红军北上抗日,南充等地的苏区党组织随之终结。


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党中央从延安派人回川北恢复组织。民国27年(1938)3月,中共川北工委在南充建立,领导人民以各种形式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8年(1939)2月,中共川北工委被撤销,建立中共南充中心县委。民国29年(1940),国民党顽固派在川北地区掀起反共逆流,中共南充中心县委两度受损。民国30年(1941),党在南充的活动中心转移到广安一带,建立了中共广安中心县委,进行组织清理整顿与巩固工作,保存了精干力量。


解放战争期间,党在南充先后建立有中共南充工委、中共上川东地方工作委员会和南(充)遂宁地委,领导城乡人民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和“抗丁、抗粮、抗捐”的斗争和游记战争。民国37年(1948年),党组织在华蓥山周围十余个县发动了联合大起义,震动了国民党统治的后方。


1949年秋,党秘密建立地下武装,并在上层人士中积极开展统战工程,为迎接南光解放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1949年12月14日,南充解放委员会和临时治安委员会组织南充城里各界群众与解放军指战员在果山公园举行群众大会,庆祝南充解放。直至1950年1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二、四野战军所属部队先后解放南充各县,并在中共南充地下组织配合下相继建立各级党政领导机构。1950年3月,政府将“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改建为“南充市解放纪念碑”,直至今日。


……


故国山河,峥嵘岁月,拨开云雾见青天。今天,在南充市果山公园的正中心,“南充市解放纪念碑”巍然耸立,它刻录着嘉陵江边这个城市的灵魂和气质,也讲述着历史长河中发生的故事和传奇。每天,当人们从它的身边经过时,看着那剑指云霄的纪念碑,就仿佛看到了将士们威猛的身姿,看到了曾经血染的江河和烽火连天的岁月,也似乎就看到了南充的芳华和精神,永远不灭!


05

梅方表韵,铁骨生香。
1938年,张澜与吴玉章同被遴选为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受周恩来嘱托,张澜回乡后在南充创办富有革命朝气和民主气息的私立建华中学。1950年与私立建华中学合并为川北公立南充高级中学校,成为后来的南充高中。张澜、吴玉章二人同为南充高中创始人,教学楼分别取其字号命名为表方楼、玉章楼,以彰大器;二人的浮雕铜像,成为南充高中的精神象征。 
“莲池泠泠,嘉陵汤汤,清泉右绕,舞凤左翔。巍巍我校在水云乡,硕士学子会聚一堂,教学不倦相扶将,亲爱精诚道日彰。
莲池乃忠义之邦,敢奋兴起图自强,自强、自强、自强不息,前途无疆、无疆、无疆,为诚为勇,为民族争荣光。”
这是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的校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届巴蜀合唱节,于5月在南充举行。当我跟着摄制组来到南充高中时,孩子们这澎湃的歌声,回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们,从嘉陵江畔的这座城市出发,走进了祖国的四面八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而嘉陵江边的这个城市,走过春花和秋雨,走过冬雪和夏阳,终于迎来了它蓓蕾初绽的动人时刻。
“清溪百折水溶溶,雨过遥看黛色浓。尽好扁舟乘兴去,何须更向翠微峰。”这是明代进士卢雍游玩四川山水时, 行至嘉陵江中游一段时,写下的一首题为《曲水晴波》的诗篇。“曲水晴波”后来成为南充的古八景之一。
古曲水蜿蜒而过嘉陵区的群山沟壑,像一条生生不息的血脉,挽系了这里的每一个村庄,浸润了每一片土地,才从容不迫地流淌进嘉陵江,向往更远的远方。
 时至今日,当我站在谢家嘴村的山坡上眺望,一片青山绿水中,一座白墙灰瓦的庄户小院,还在风雨中伫望着远山近水,那里是烈士吴季蟠出生的地方。在它身旁,一条崭新的高速(沪蓉)公路穿插而过,与蜿蜒而过的古曲水河,沟通了华夏的每一个角落。
烈士故居前,三百多米长的便道坎坷崎岖,人来了,又去了;但烈士居住的老房子却任凭自然的风吹雨打,显尽历史的沧桑与峥嵘,至今巍然屹立。
谢家嘴村会计吴应坚是吴季蟠家族的后人,正值而立之年,“吴季蟠是我幺祖祖的父亲,幺祖祖已于几年前过世。虽然我们之间相差了近百年,但作为我们吴氏家族的英雄,我们以他为骄傲和自豪。”吴应坚说。
沿着淙淙的溪河前行,在醉人心怀的万绿丛中,感受着大自然的恩泽,也呼吸着田野送来的芳香。
大地之上,此时落英缤纷尽,李子、桃子等果树开始从枝叶间露出青葱的小脸蛋,而樱桃则把红艳的脸颊藏在茂盛的叶片后,让人情不自禁地就想摘了放在嘴里咀嚼;冬水田里,一排排整齐的稻禾正在发芽,鹅黄的芽尖,在阳光下闪放出炫目的光泽,仿佛婴儿般,含着饱满的情绪和希望……
在山的另一边,近乡情更怯。“唐代诗人贺知章有一首妇孺皆知的诗《回乡偶书》,坐在重庆至营山的动车上,不由得想起这首诗,万千思绪涌上心来,让人难以平静……”
那天,我陪同重庆市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著名散文家邢秀玲,她和先生一起,带着儿子和女儿,踏上了回南充营山县的寻根之路。而她的先生,正是川北党支部负责人之一——黄知风的儿子。当年为了上学,1948年离开营山,和三个姐姐一起,跟随守寡的母亲到重庆投奔了舅舅,后辗转他乡求学与工作,这一去就是七十余年。
  “在先生的描述中,营山县仅有一条瘦削的直街穿城而过,街道两旁是低矮的平房,没有机动车,只有颤颤悠悠的滑竿。如果步行,从街头走到街尾,也用不了半个钟头。不过,先生描述的营山小吃味道独特:营山苕粉、凉面、腱子牛肉、油茶馓子、羊肉米粉、大汤圆……让我馋涎欲滴,很想到营山亲口尝一尝。
但那天饭后,大家一起去中央公园看夜景。夜幕笼罩下的中央公园风姿绰约,那曲折迂回的湖上栈桥,那璀璨瑰丽的束束灯光,那悠扬曼妙的音乐喷泉,构成如幻似梦的意境,让人产生飘然欲仙的感觉!
今天,灰黑低矮的旧式民房早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高楼,完全找不到归家的路了。附近的盐市街、纸市街、刘二桥等虽还留有一些残存的痕迹,但也早已不是昔时的模样。听婆母说,公公当年到南充赈灾被传染了痢疾,同时还传染给了小女儿和我的先生,但当时的营山却无法医治,小女儿和公公不幸去世,婆母后来带着几个孩子投奔了重庆娘家。如果她能活到今天,亲眼看一看营山的新面貌,亲身感受一番改革开放后南充的新变化,该有多好啊!”
窥一斑而知全豹。是啊,天地之间,如果烈士的英魂有灵,如果他们再睁开眼睛,看看南充的新世界,那该多好啊!
嘉陵江源出于巍巍秦岭,从陕西凤凰谷一跃而出,流经陕甘川渝四个省(市)后,在重庆朝天门码头扑向长江,奔向大海的方向。它沃野千里,浸染了将士们殷红的血液和魂魄后,成为一片红色的山河:从四川广元苍溪的红军渡,到南充的将帅故里,再到小平故里的华蓥山、重庆的杨闇公烈士纪念园、渣滓洞和歌乐山,写下历史最灿烂的篇章!


本文刊于2021年第7期《青年作家》,略有删节。

来源丨南充文广旅局

南充市市树、市花、市歌决定了!

说走就走!西充一日游『必打卡』攻略来了,请查收——

“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 南充市第二届非遗活动周内容丰富多彩

这个夏天,来这里开启一场寻美之旅,看青山绿水间的“山水画廊”——

争创天府旅游名县,蓬安如何打造文旅IP?

唱响嘉陵江,南充这18支合唱队独家视频曝光!你最喜欢哪一支?赶紧来打call——

震撼开唱!昨晚,6000余人放歌嘉陵江——

超期待!嘉陵江畔万人高歌颂党恩 南充“好声音”今晚激情唱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