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强 | 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范畴

韩强 探索杂志 2022-04-24

本文刊载于《探索》2019年2期

韩强,男,法学博士,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人物,北京市高教学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党建研究会党建智库特聘专家。主要研究党的建设基本理论、党内法规制度、干部制度改革、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等,共出版著作20多部,其中独著10部;在《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科学社会主义》《中国行政管理》等报刊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100多篇),其中50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复印和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特别委托项目、一般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各1项,省部级项目10项,其他项目20多项。

摘要

党的政治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大量的概念范畴既是我们准确把握其内涵要求的“钥匙”,同时也是干扰,对此要善于从大量的范畴出发,找到其相互联系的规律性,从而把握其重点和关键,以切实做好这一工作。从党的政治建设基本范畴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党的政治建设范畴划分为性质宗旨类、方向道路类、政治领导类、政治关系类、政治保障类、政治文化类,分析其相互关系,从而为我们把握其内涵和关键提供参考。

政治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有“管理”“治理”“正义”“参与”等多重内涵,马克思政治观认为,“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等。这些论述反映了政治的本质、属性、基本内容和特征,是研究政治现象的重要指南。与之相适应,党的政治建设内涵的多样性、复杂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党的十九大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要求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明确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提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这就是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道理所在。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守正确政治方向是重中之重;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是本质要求;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基础性工程。同时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站稳人民立场,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定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让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为我们理解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提供了基本参照。我们党又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明确的政治准则和根本的政治要求,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这是站在中央政治局的高度对党的政治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提出的新要求。 面对政治和政治建设的丰富内涵,我们应该如何准确把握呢?通过对纷繁复杂的党的政治建设的相关范畴进行梳理,弄清其内在联系和区别,应该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政治建设中犯主观主义、经验主义、以偏概全甚至人云亦云、茫然无措等各种错误,保证党的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和可靠成效。

1 党的政治建设基本范畴的意义

众所周知,许多词汇都可以贯以政治称谓,如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制度、政治理论、政治立场、政治信念、政治觉悟、政治利益、政治纪律等,其含义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具体到党的政治建设中,相关范畴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江泽民在《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一文中曾把领导干部讲政治归结为“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几个方面。习近平先后讲到的政治建设相关概念也非常广泛,并多次强调“政治定力”,指出:政治定力,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的能力。可以说,十九大召开之前,学术界对“政治建设”的看法主要集中在“讲政治”“政治路线”“思想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核心作用”“政治生态建设”等方面,如石清礼在《讲政治与党的建设》中提出讲政治具体分为讲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稳定、政治纪律、政治本色、政治品质等,认为:“绷紧政治这根弦,就能有效地增强党员干部思想敏锐性与洞察力,更好地围绕党的工作大局,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王龙在《加强党的建设 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中提出,“就国有企业来说,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都需要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陈燕楠在《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一书中认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在对实际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正确路线、纲领和政策,并运用这样的路线、纲领和政策教育全体党员和干部,从而确保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

党的十九大赋予政治建设以新的内涵和定位,政治建设的范畴又得到新的扩展。何增光在《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提出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内涵》中认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意识、政治方向、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道德和政治生态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慧东、丁俊萍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中认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指引政治方向的关键。吕健、闫姝羽在《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要义与实践路径研究》中认为,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要义是坚持党中央的权威和统一领导、遵守党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树立政治纪律和规矩。段妍、刘辉在《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探析》中,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三方面论述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主要内涵。李斌雄在《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指向、内容结构、主干路径》中详细梳理了七项主要内容,其中包括:把准党的政治方向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导向性内容;夯实党的政治根基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立场性内容;涵养党的政治生态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内容;防范党的政治风险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预防性内容等。许耀桐在《党的政治建设:起点、要点和着力点》中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要把握十个要点:政治方向、政治领导、政治根基、政治原则、政治理想、政治生态、政治风险、政治本色、政治能力、政治纪律。面对众说纷纭、复杂多样的党的政治建设的相关范畴,我们如何才能把握其准确内涵呢? 首先从党的政治建设的相关范畴梳理出发无疑具有特殊意义。

1.1 明确党的政治建设基本范畴是准确把握党的政治建设本质的关键

做好党的政治建设,关键是抓住政治建设的本质,不被各种概念、现象所迷惑。党的政治建设的本质是什么,实际上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工作强化中国共产党所独具的本质特征。那么,哪些是我们党的本质特征呢,最根本的就在于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擦亮先进政党的政治底色,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在最突出的位置,真正实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根本追求,这也正是党把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把党的宗旨作为立党之本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之所以有些人庸俗化地把形式主义的政绩、对上负责、地方和部门小团体利益等同于讲政治,就是因为他们歪曲政治建设的根本,没有从党的性质和宗旨这一根本出发,而是用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取代了人民立场,取代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2 明确党的政治建设基本范畴是党的政治建设顺利开展的参照

党的政治建设的开展是一个由内到外、由点到面渐次推进的过程,也是政治建设基本范畴所代表的各项具体工作逐步落实的过程。但是,政治建设的工作种类繁多,在政治建设中不可能平均用力、一起推进,必然有快有慢,那么如何正确把握工作的方向、进度快慢,就需要我们找准各项工作在政治建设大局中的具体位置,明确党的政治建设中哪些是根本性的,哪些是阶段性的,哪些又是具有紧迫性的。根本性的工作要常抓不懈、注重积累,阶段性的工作要有序安排、逐步推进,紧迫性的任务要集中力量、快速完成。通过区分概念的分类、性质和定位,可以为做到这一点提供参考,否则,很容易在众多概念范畴和具体要求中抓不住重点,甚至束手无策。比如,政治改革的推进,政治能力、政治觉悟等的培养既需要持续推进,又呈现出阶段性的特色,而一些政治活动往往具有紧迫性,就需要把它们很好地统筹起来、妥善安排,不能以紧迫性任务冲击长远工作,也不能以长远工作否定完成紧迫性任务的必要性,而这只有在政治建设的科学视野下才能实现。因此,要善于从党的政治建设的范畴和要求中把握各项任务的内涵,通过做好各方面的具体工作使党的政治建设取得更明显的成效。

1.3 明确党的政治建设基本范畴是正确处理政治建设中重大倾向性问题的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增多,特别是在政治方面面临着改革发展方向、道路等各方面的干扰,这些在党的建设中也时常表现出来。比如,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开展的巡视工作中发现,党的建设中普遍存在党组织与党的领导弱化问题,一些人对党的建设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党的领导体制存在要么集中过度,要么分散过多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既有具体性,也事关党的建设的根本和全局,因而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在认识和解决的过程中只有准确把握其政治定位、政治影响和前因后果,掌握其联系性,才能区分主次、抓住关键,有序开展工作,推动问题的解决。相反,如果分不清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必然忙乱无序,结果可想而知。 因此,抓本质、抓关键、抓主要矛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所在。

党的政治建设基本范畴的分类

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因此,在着眼于从各种范畴角度理解党的政治建设时,必须首先从总体上、广义上加以把握,其中进行分类区分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对于党的政治建设的各种相关范畴,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六类。

2.1 性质宗旨类范畴

性质宗旨是一个政党的根本所在,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在党的性质宗旨方面,相关的概念范畴较多,主要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信念、政治目标、政治使命、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先进性等,这些概念清楚地表明了党的阶级组成、政治任务和政党使命,共同构成党的性质宗旨的话语体系。当然,这些概念也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这就是要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必须建设一个无产阶级先进政党,这个政党必须有崇高的理想、坚实的立场、坚定的信念、奋斗的精神,要能够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并代表运动的未来。毫无疑问,这些基本范畴是党的先进性本质的集中展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党的先进性正是在理想、信念、使命、价值等层面展开的,是我们理解把握的关键。

2.2 道路方向类范畴

历史使命是政党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具有长远性、终极性,但是一个政党要实现自己的长远使命,必须经历一代又一代踏踏实实的奋斗,经历一个又一个具体发展阶段,只有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和方向并不懈努力才能实现。正如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党实现自己历史使命的重大价值一样,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必须确立与之相适应的道路方向及阶段性目标,这就需要用相应的概念范畴来表述,于是,党经常使用政治道路、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纲领、政治任务等概念,这些都表明了在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要遵循的基本方向和道路,要完成的阶段性目标任务。这些概念虽然在层级上要低于性质宗旨类范畴,但也是实现历史使命的必要途径,是性质宗指向党的建设实践转换的重要环节。比如,对于政治路线的地位作用,党指出,政治路线是党全部活动的生命线,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和坚持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有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党就能不断开辟正确道路并沿着这一道路前进。当前,党的建设的道路方向经常受到国内外各种“左”和右的错误思潮的干扰,我们必须坚持党的政治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

2.3 政治领导类范畴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其中政治领导更具有主导地位。政治领导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全党政治上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换句话说,党的政治建设在实践层面最主要的任务是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也是它的核心内容。围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有一系列范畴用以表述,主要有政治领导、政治体制、执政体制、政治能力、政治本领、政治定力、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等,这些范畴形象地体现了党的领导在各个方面的任务要求,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参照。

2.4 政治关系类范畴

党拥有众多各级各类组织,如自上而下有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同级组织内部也设立有各种党的领导机构,如党的代表大会、党委会、常委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还面临处理大量的党与政府的关系、党与企业的关系、党与社会的关系等任务。此外,作为党的主体的广大党员和干部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我们党需要用一系列范畴来规范党的主体与组织之间、各级组织内部及相互之间、组织及主体与社会等的关系,由此诞生了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平等、政治责任、政治团结、政治协商、政治服从、政治觉悟、政治原则、政治机构、政治关系、政治水平等概念,这些范畴围绕党内外政治关系构建行为规范,以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起到了引导党的政治建设和组织发展的作用。

2.5 政治保障类范畴

党的政治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保障,这种保障主要来自政治体制、政治纪律、政治制度和政治监督等,如政治体制对党的领导的实施保障,政治纪律对党的建设的约束保障,政治制度对党的建设的规范保障,政治监督对党的建设的手段保障等。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凸显了制度保障的重要意义。相应地,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监督、政治巡视、政治批评、政治处罚、政治影响、政治控制、政治风险等概念则起到规范作用。这些范畴既注重正面引导,也兼顾负面监督,为党的政治建设既制定了高标准的标志线,也竖起了带电的高压线,从正反两个方面发挥了保障作用。

2.6 政治文化类范畴

党的政治建设的推进需要良好的政治环境,良好的政治环境又会成为党的政治建设顺利开展的最佳“土壤”,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党内外政治环境。从党的政治建设的角度看,党内政治环境更为重要,着眼于党内政治环境建设,党提出了一系列任务要求,并体现在相关概念中,如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政治自由、政治和谐、政治认同、政治情感等。比较而言,这些概念更为关注政治建设的心理、文化、生活、环境等方面,是政治建设在文化心理层面的拓展,对于政治建设成效的取得更具有持久性、稳定性,是党的政治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和领域。以上分类虽然未必全面,但是基本涵盖了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方面、层次和领域,展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任务和要求,对于开展党的政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3 党的政治建设基本范畴的关系

经过上述类别的梳理,为理解和处理党的政治建设各范畴、各工作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以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概念和关系中把握根本和重点,做好相关工作,保证党的政治建设及其他建设的有序开展。本人曾经在《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与结构》一文中把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作了七个方面、三个层次的划分,提出了建构一个合理结构的命题。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在理解党的政治建设基本范畴关系时要把握这样几点:

3.1 党的性质宗旨类范畴具有根本意义

党的政治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党的十九大报告把这一目标规定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把这种性质和宗旨形象地称之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并集中概括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还指出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因此,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牢记初心、履行使命、把党的纯洁性先进性放在最根本的地位,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同时还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作为判断党的政治建设成效的标准,真正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使党更加纯洁先进,更能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3.2 道路方向类范畴起着决定作用

在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进程中,道路方向如何往往决定着党的政治建设的成败。中国共产党强调,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在党的政治建设的任务中,同样面临着道路方向的正确选择与取舍问题,比如,面对党内权力集中、民主不足的问题,党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面对改革发展新阶段党面临的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新使命,基于现实存在的党的建设虚化弱化边缘化的问题,强调要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完成新时代新使命廓清了迷雾。如果没有对党的建设方向的宏观把握和及时调整,以及采取扩大民主、全面从严治党等正确举措,党的建设必然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也难以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3.3 具体实践类范畴是重要的工作抓手

除了前面两类范畴,其他的政治领导类、政治关系类、政治保障类、政治文化类范畴都属于具体实践类范畴。也就是说,这些范畴都和具体的党的政治建设工作相联系,也体现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各方面的要求,对此可以在定位上把它们归入一个层级,体现了在实践层面对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解和工作上的展开。虽然在党的政治建设实践中,坚持政治领导、优化政治关系、加强政治保障、建设政治文化各有内涵和侧重,并形成范畴和任务体系,但是,从总体上说,是属于党的政治建设在实践层面的展开,因此,与前面两个层级相比,具有从属性,要围绕前面两个层级的要求开展工作,绝不能和前面性质宗旨、道路方向的要求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生借口本地方本单位的利益而损害全党全国利益的情形,这显然是犯了误解政治内涵的错误,也是一种典型的政治错误,是“四个意识”不强的表现。

3.4 把党的政治建设的各类范畴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从党的政治建设各类范畴之间的关系看,在整体上当然是统一的,党的政治建设的性质宗旨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道路方向提供了保持先进性并实现理想信念的基本路径,而具体实践则代表了我们所必须进行的经常性的努力,只有先进政党沿着正确道路并踏踏实实地开展工作,才能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到达理想的彼岸。从党的政治建设各类范畴的内在关系看,也要注意增强统一性。特别是党的政治建设在实践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需要重视并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党的政治建设具有根本性,一个具体方面的问题也可能产生全局性影响,引发系统性的政治危机,这也是在政治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每一个具体范畴和要求的原因所在。尽管如此,也要学会从政治建设的系统框架和范畴体系中认识政治建设中的各种问题,而不能盲目地夸大或贬低其重要性,否则就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对策。总之,各类范畴、各个主体、各个领域的相互结合、有机统一是做好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在党的建设中必须确立的基本思路,更是避免出现各种问题的有效方法。

总之,党的政治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只有善于从大量的范畴出发,找到其相互联系的规律性,把握其重点和关键,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准确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弄清各种概念之间的纷繁复杂关系,从而把党的政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