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敏娜|中国精神指引人民信仰的本体优势、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张敏娜 探索杂志 2023-03-26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刊载于《探索》2021年第4期。

引用格式张敏娜.中国精神指引人民信仰的本体优势、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探索,2021(4):162-176.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构筑中国精神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中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文化融通的精神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底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倡导具备指引人民信仰的思想指南价值导向政治保障三重优势。目前中国精神在指引人民信仰上的蕴涵梳理与阐发供给还存在不适应信仰形成阶段性发展需求不适应信仰双重功能作用发挥需求不适应信仰主体阶层差异需求三组矛盾。解构信仰的神化物化与虚化须从以求真精神指引心性生命重返人心自由以尚善精神指引德性生命重建人格高贵以审美精神指引灵性生命重炼人品纯良三个维度寻求中国精神指引新信仰形态生成的路径突破

作者张敏娜博士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百年来在中华民族如何增强凝聚力以抗争困厄博取生机走向复兴的探索中从不缺乏开拓者的思想贡献20世纪20年代鲁迅就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提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其中的民魂就是人民信仰中国的真进步就是国家力量民族希望。那么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人民信仰要如何构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命题之下中国精神怎样为人民信仰提供精神指引要回答三个问题中国精神能够指引人民信仰的依凭何在中国精神指引人民信仰面临怎样的现实困能够为人民信仰提供指引的中国精神应具备怎样的义涵构造与意蕴觉解本文试从中国精神指引人民信仰的本体优势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作以探讨

1 中国精神指引人民信仰的本体优势

中国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可以被多维度解读如回到具体社会环境理解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各自不同的历时性特质或从纵贯历史的人文视野考察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整合通契的共时性本质或基于民族特征中国特色梳理中国精神的传承流变以及从命运与共的世界意义人类意义洞察中国精神的意涵生发等。但就“中国精神指引人民信仰的视角看逻辑起点应该是中国精神的价值功能即中国精神因哪些本体属性而具备指引人民信仰的效用优势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

1.1 思想指南优势

中国精神具有指引人民信仰的思想指南优势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文化融合会通的精神结晶。习近平曾经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两种各有侧重且互为支撑的精神内涵解读过中国精神。其中民族精神侧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时代精神侧重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神。但侧重中又有融合“民族精神虽然经历五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但它并不是过去的东西我们现在理解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时代精神的成分”,比如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等时代精神同样凝结在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忠义利群的传统血脉。正如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深受绵延几千年至今的由中国人民特质禀赋铸就的中华文明影响并以“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等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精神气质阐释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论述集中体现了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融合度与同质性。这种同质融合在中国共产党凝聚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翻天覆地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就中所产生的强大精神力量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融会的“核聚变能量释放

“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这个“学会之所以可能这个转变得以发生靠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凭空降临而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复苏唤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自具有但在特定历史时期隐没沉睡的精神基因。比如马克思主义对道义制高点的占据和对真理境界的抵达完成了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社会理想的当代书写对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整体有机理论重构完成了散见于包罗万象中华文化中的社会进步发展思想片段的系统表达对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批判性继承吸收完成了中华文化对天地万物规律性认知的科学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也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论化体系化现代化重张过程也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神的孕育生发过程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正是这个融通使马克思主义能够在社会阶级生产力条件看上去都不尽具备的中国得到根深叶茂蓬勃不息的实践与发展使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在中国得以确立并不断发展完善成为必然。这个必然性从政治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纲领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胜利而从精神文化上看则是充分融会渗透并潜移默化影响政治认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母版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了本民族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贯通架起了二者之间血脉相连经络相通的桥梁使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成果成功嫁接在了中国这棵大树之上“比起世界上所有的类型的‘政党’,貌似历史不及百年执政不及七十载的中国共产党其实树大根深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因此从传统精神与现代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高度融合的思想脉络来看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会通而结晶的中国精神能够为指引人民信仰提供思想资源和方向指南

1.2 价值导向优势

中国精神具有指引人民信仰的价值导向优势在于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底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和人民信仰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底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价值凝结能够指引全体人民共同信仰的中国精神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淬炼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集中体现价值观属性的中国精神。价值观是对价值导向的确认“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能够“判定事物的是非和美丑”,“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中间……做出筛选决定的行为。人民信仰之所以需要指引是因为陷入多元价值格局出现价值选择迷茫。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精神之所以能指引人民信仰是因为其能够直面多元格局中的价值冲突并指引价值选择。比如“只有‘小康精神’,是建设不了小康社会的就包含两层意蕴一是致富精神、“小康精神已实然在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中产生着导向作用二是仅被物质财富驱动的价值选择不足以形成能激励人民从小康社会走向更美好未来的人民信仰。这同时带来两重思考一是当前社会成员精神世界除了受利益引导还受哪些单极片面的价值取向影响二是如果多元化价值格局失之于芜杂混乱而单极化价值引领又必然走向偏激封闭那么应该怎样构建一个正确排布公与私义与利人与我情与理权与法等主次轻重关系的价值信仰格局在中华文化精神特别是优秀传统精神宝库中有俯仰皆是的价值导向及其精神本源比如在义利价值选择上的见利思义在公私价值选择上的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在人我价值选择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这些集中体现价值观属性的中国精神都能够指引人民走出价值迷沼

其二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属性的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作为具有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其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具有超越性。但中国的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社会性质领导力量以及全体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都决定了坚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的人民信仰构建离不开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中国精神引领一是天下大同立党为公等“天下为公精神”;二是以人为本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人民至上精神”;三是勤劳致富扶困助贫先富带动后富消除两极分化等“共同富裕精神”;四是爱国利群家国天下合作共赢等“集体主义精神”;五是实事求是科学理性尊重规律等“追求真理精神。这些精神在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广泛存在可以直接拿来补给人民精神需求同时也在传统文化中深厚沉积需要完成转化与创生比如“不患贫患不均的传统平等思想转化到当代中国精神就是“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扶贫精神“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共同富裕精。这些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精神境界能够引导人民保持对精神崇高与价值先进的认同与仰望进而在行动上接受感召无限趋近。而且正如习近平强调要“以党的优良作风带动民风和社会风气好转”,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人民一员其践行共产主义精神的先进性表现本身就对人民信仰构建产生着感召与引领

其三集中体现“核心属性的中国精神。对中国精神的“核心提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那么怎样理解“核心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提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三个倡导以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都将“三个倡导24接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但也有学者认为对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不可以仅止于24”,“中国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需要简洁明确高度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三个倡导仍然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层级的最终概括而是一个开放性的历史性表述……应当基于这一重要表述并以此为新的起点……走向更深刻的理智思考和整合建构。这类观点以对“以这一重要表述为新的起点的肯定及“更深刻的理智思考和整合建构的期待开拓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更广阔空间。事实上党的十八大报告在“三个倡导后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今天为止都还是一个开放性命题。习近平2021420日在清华大学依然提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说明核心价值观的“树“培仍然在路上。这种“核心提炼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立足价值观范畴不使本该具有鲜明价值导向的精神湮没于泛泛的目标愿景道德规范与公民操守之中以集中发挥价值选择的导向作用。二是立足社会主义本位既以远大理想为终极感召又注重发挥共同理想的凝聚作用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又着力于完成传统精神的社会主义价值转化既借鉴西方进步精神成果又坚持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价值的批判与超越。三是立足“以文化人立场不追求宏大叙事宏阔构建面面俱到求深挖内核触及灵魂直击现实以高度凝练过目不忘引人深省的表现形式凝聚价值共识、倡导价值追求

1.3 政治保障优势

中国精神具有指引人民信仰的政治保障优势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倡导。一种精神成果能不能指引一个民族一国人民的信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这个民族这些人民的执政力量对这种精神的理解深度和认同程度。一种社会意识要获得主流地位与大众认可政治保障不可或缺即必须上升为领导阶级的精神诉求和意识形态以执政者意志自上而下动员传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忠诚代表并坚定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中高度重视中国精神的凝聚引导作用明确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寄托着人民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念也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以中国精神引领人民筑梦追梦圆梦的政治担当。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精神的主要谱写者力行者倡导者必然会为中国精神指引人民信仰提供强有力的资源调力量动员组织实施保障理由有三

其一基于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发展也是制度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认识论前提。如果一种社会意识没能有效转化为全体人民的精神信仰就不可能获得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想信仰集高尚性纯洁性先进性于一身而中国精神则集中融会了马克思主义精神力量的价值追求。要确保蕴含共产党人价值先进的精神倡导能够在人民精神世界形成价值尊崇与价值向往能够对人民信仰产生积极的引领感召和示范带动同时也能够为振奋人民士气激发人民潜能涵养人民道德安放人民心灵提供精神支撑必然要发挥中国精神在指引人民信仰中的主导地位

其二基于以向上向善精神感召凝聚强大力量的经验自信。正如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讲到的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革命与建设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大庆精神到改革开放时期的特区精神奥运精神丝路精神抗疫精神等在构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同时也为铸炼中国精神攒足了厚重而珍贵的精神资源沉积了深层次与广走向的精神富矿。从根本上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当代中国精神中的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的源头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的中国精神的先进内核和宝贵精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建的成功经验足以证明接受向上向善精神感召所焕发出的强大意志力战斗力凝聚力是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强敌取得一切成就的信心能力所在。已先行在精神世界探路觉醒并取得瞩目成就的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精神指引人民信仰所能凝聚的民族复兴伟大力量充满自信与把握

其三基于环境系统正向反馈政治生态的客观要求。人民信仰是共产党人理想信仰的外部环境和生长土壤二者须血脉融通连枝同气才能共生共存。若放任封建特权等级思想和西方利己主义资本至上价值观的污水横流毒素泛滥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的崇高性神圣性便难以伸党内政治生态便难以自清独善。因此必须把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与构建全体人民信仰密切结合加强中国精神对人民信仰的引领以昂扬向上的人民信仰厚培共产党人崇高精神境界的良田沃土营造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环境氛围在解决一部分党员干部信仰迷失理想动摇外部性问题的同时实现政治生态与社会生态之间的正向精神互动汇聚民族复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2 中国精神指引人民信仰的现实困境

思想指南价值导向和政治保障优势是中国精神指引人民信仰的应然逻辑而指引作用的实然发生必须回到实践。但就目前理论研究现状来看在推动实践方面尚有不足有的缺乏问题导向陷入纯理论的抽象讨论有的抱有热切而强烈的现实关怀但浮于对现象的感性认识有的具有信仰构建的问题意识和回归精神文化的方向感但点题却未破题未能有效切入有的从意识形态建设核心价值观培育等角度对人民信仰构建有所论及但失之于琐碎缺乏集中专论。在中国精神义理构造与意蕴解读上还存在不适应信仰生成路径疏浚功能结构再造主体差异细分等现实需求这三组矛盾

2.1 精神梳理的条块结构不适应信仰形成的螺旋过程

信仰作为精神生活的顶级范畴和生之为人意义价值的终极追求其形成绝非浅层次的意识冲动和短时期的心灵寄存而须经历一个反复校验的否定之否定螺旋升华过程这个过程至少包括三个梯度递进的境界升维阶段信仰找寻信仰锚定信仰坚守非至“坚守境界而不能称之为信仰

既起步于“信仰找寻”,不妨追问信仰何以“失落。“人民有信仰作为“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前置条件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人有没有信仰的直面与回应其中包含两层意蕴一是中国人有信仰否则无法解释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弄潮逐浪的理想主义矫健姿影何以五千年不绝二是在翻天覆地风雨兼程高歌猛进走向现代社会的历程中理想的神圣性曾经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跌落。“现代化和市场经济不断放大满足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刺激放任个体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人们“好像得了一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出现了某些‘远离崇‘信仰缺失的精神现象。正如有学者很难接受“被视为有着几千年伦理本位传统的中国有着毛泽东时代几十年理想主义强调和教育的中国会在市场的降临中溃败到如此地步”,“如此容易便被商业逻辑商业媒体关于生活的理解与想象所穿透。无论身处喧嚣的生活参与者还是洞若观火的社会观察者对于将价值王冠自理想主义头顶打翻再转身奉予功利主义的世态人心都有着同样的感知“在这个时期里面最具有精神象征意义的事件莫过‘信仰的失落。如果信仰的失落是一件极具精神象征意义的事件那么信仰的找寻重拾与回归也自然离不开精神之光的普照与引领

然而遗憾的是尽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结出的精神成果已经形成了世所罕见的中国精神巨大资源但相对于回答“为什么信“信什么“坚信什么境界渐次螺旋上升问题的人民信仰指引需求还需要对中国精神的丰富蕴涵作两方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梳理一是需要在体系结构上构建系统化立体化的精神世界。当前中国精神的谱系归集已相当充足完备如时间名谱系(五四精神二七精神等)地名谱系(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人名谱系(白求恩精神雷锋精神等)事件名谱系(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等。但在这个基础上在条块的纵横贯通之间还有必要直面人民信仰构建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从义理融会逻辑疏通理路勾连等方面加强中国精神直接回应信仰找寻锚定坚守过程中具体困惑诉求的问题导向性系统有机性建设挖掘主体间性的内在张力完成中国精神在指引人民信仰上的精神世界立体化构建。比如从“五四精神的追求真理“二七精神的英勇无畏、“抗战精的大义担当再到“西柏坡精神的团结奋斗之间提炼出精神升华与力量焕发过程的完整内在逻辑讲好信仰力量的故事回答好“为什么信的问题增强社会成员对信仰构建重要意义的心理认同。再比如从“井冈山精神的依靠群众“延安精神的群众路线再到“雷锋精神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间梳理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英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唯物史观一脉相承多维丰富的精神蕴涵回答好“信什么的问题启迪和引导社会成员在信仰构建中回归以人为本立场。二是需要在哲学层面展开整全性反思性规律性义理整合。只有使中国精神焕发出辩证智慧光芒与永恒真理力量才能有效消解现代化进程中的片面性实用性极端性对立性思维所造成的精神危机。要通过哲学视角开展精神引导以更好回答“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一个什么样的文明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要在最终极的思想境域回答最究竟的人生大问以彻底解放陷入精神泥淖的灵魂。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多元化世界与多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要回答好何以抵制腐朽庸俗价值观何以避免信仰异化虚化等根本问题就必须具备对立统一执中平衡辨证反思的科学思维和哲学思维这也是对中国精神在哲学意义上获得整体性多层次义理化融会重构的期许。这种于哲学意义上完成顶层设计的中国精神供给能够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追求高品质精神生活愿望的同时合规律性也合目的性地对人民信仰构建形成整体性全面性引导

2.2 精神激励的一元取向不适应信仰功能的双重向度

信仰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现象其存在价值在于具备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功能“通过它去安顿自己的生命解释自己的生活甚至用它去化解人们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根据实际需要信仰功能至少有两个向度一是向上提振激励升发。即助益信仰主体找到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并激发出积极进取精进不息甚至在所不辞的奋斗意志与精神状态100年前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国家富强的理想和使命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为之奋斗并于其中迸发出坚不可摧百折不回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和自我奉献精神不断走向并抵达神圣精神境界100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直面伟大事业对伟大精神的迫切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成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民族信念和人民信仰这个信仰对于全民族形成共识创生动力振奋士气发挥着强大的精神凝聚作用。二是向下兜底抚慰沉落。即能够通达解释个体人生的苦难挫折失意何以发生曾为之奋斗追逐的人生意义何以幻灭破碎并稳妥承载其中的心理失重与精神沉落为缓释个体精神苦闷指明出路为消解现实困顿做出方法论安排。当然在上升与沉落的重合地带理论层面来看信仰还需要具备精神内敛安住当下的第三向度功能但这种重合并不稳定会继续升降演变因此不单独讨论

现实问题在于当前中国精神汇聚了强大的向上提振能量如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奋勇争先积极探索坚忍不拔等足以发挥信仰第一向度的正向指引功能。然而对于第二向度信仰功能需要拿什么精神加以引导诚然中国精神宝库特别是传统精神中不乏能在生命深邃处慰藉伤痛释放焦虑化解仇恨纾解焦灼修复能量焕发元气的人文底蕴。如正道沧桑好事多磨晴耕雨读独善其身等具有方法论意蕴的精神引领以及安贫乐道田园隐逸超然物外等具有世界观价值观内涵的精神导向能在某些程度上帮助沉落人群减却精神困厄但终归只是少数人的个体文化领悟与精神自救尚未上升到人民信仰高度未在信仰范畴整合生成安全线兜底网。对于那些主观上不愿以物质财富衡量成功或客观上不具备创造充足物质财富能力的群体要以怎样的精神来指引他们释义人生意义假如不该漠视“失败者的存那么奋勇争先向上激励的精神倡导可能反倒会放大他们“不成功的窘境“使他们向更适合自我身心更有意义感觉方向进行的追求更易招致多余的压力和误解。那些看不到希望的“失败者”,如果难有一种安全稳妥的方式调集生存信念本体能量并保持生命愉悦就难保不走向自我伤害伤害他人甚至危及社会。这赫然提醒着中国精神的构造铸炼与倡导特别是对人民信仰的指引不能忽略信仰本体必须具有的心灵救赎兜底功能向度更不能忽略信仰主体中那些正在面对和遭受现实世界挤压困窘与挫折的人群否则就会影响中国精神对人民信仰的整体重塑

2.3 精神倡导的趋同境界不适应信仰主体的阶层差异

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努力践行的价值规约因此需要按照“最大公约数的建制构造那么中国精神作为照耀温暖启发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光芒则更适合作为“最小公倍数理解即中国精神有义务遍照每个中国人心灵乃至心灵每个角落。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至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直至共产主义实现前的相当长历史过程中在作为整体的全体人民的内部依然客观存在属类圈层职业等人群区别度比如按政治信仰有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成员之分按社会分工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商人官员之分按收入有低高收入者之分等等。他们作为不同属类信仰主体对信仰的诉求期待皆有不同。因此人民信仰构建所需的精神指引也应视人群不同而有所区分特别需要扎根生活贴近百姓“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施以相应的精神指引“从精英式的指点江山转向普通民众的现实世界从宏大的社会结构转向微观的日常生活”,“关注一般社会成员在寻常的人际关系中的体验。当然人群之间的精神需求差异并非简单绝对的圣俗高下之分比如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等高尚精神生发在许多基层工作者身上习近平讲到“‘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可以确定的是不同属类人群信仰构建所需的精神指引一定有不同的境界和主旨

然而反观中国精神对人民信仰的指引目前还未形成基于辩证唯物主义中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原理指导下的世界观方法论自觉即尚未体现人群细分的需求导向与现实关怀尚未形成精准应对的“治愈药方。比如对于“想发财“当干部两类人有不同要求前者只要合法发财靠勤劳能力智慧致富就能“光明正大理直气壮”,而后者必须“耐得住寂守得住清贫”;对于党校教师和其他学者有“学术探索无禁区党校讲课有纪律不同标准方向等都是精神引导的精细化范例。那么在分工不同收入不同诉求不同的人群之间也同样要体现精神倡导的层次性差异性。如果对其不加区分地囫囵倡之以无私高尚其结果就是衍生出伪善伪道德伪信仰等精神世界的虚假繁荣。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对指引人民信仰的启发就是必须躬身直面基于生产方式社会分工物质条件等社会存在因素而形成的信仰主体人群差异及其精神诉求差异这个客观现实对人民信仰构建施以“有教无类的精神光照和“因材施教的精神引导。特别是在当前无论物质生活生产方式还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无论家国命运还是社会心理体体验都发生大开阖大纵横大变局的时代要怎样照看好各阶层精神世界给不同人群以点亮生命的信仰指引就更须以既仰望辽阔星空又心怀山河大地的姿态在广袤纵深的中国精神文化沃野上潜心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耕细作

3 中国精神指引人民信仰的突破路径

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当前在中国精神对人民信仰的指引上大的方向就是把对“怎样的精神引领才能构建人民对生命真实不虚终极正信的思考与回答贯穿于对当前信仰神化物化虚化问题的破解中。习近平提出文化艺术要在铸造灵魂的工程中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价值中央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其中所指明的求真尚善审美三维引领方向对应着中国精神解构信仰神化物化虚化的突破路径

3.1 以心性上的求真精神解构信仰神化

信仰神化的基本表现是对超自然力量的神格化信奉。尽管信仰从其出发点来说是要获得人与世界的真相“一个民族对于它认为是‘真的东西所下的定义。但“求真能否得真要经受两重考验是否承认真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是否能够实现信仰主体与信仰客体的统一

以第一重考验看被神化的信仰往往宣扬绝对“真理”,建立绝对相信不容置疑的神化权威。当下中国极端神化信仰“表现得不明显或者说中国文化总体上并不倾向于神学的信仰。存在于一些个体身上的信仰神化表现主要是具备“‘求真而未得真特征对某种外来文化价值意识形态产生一种盲目迷信绝对尊崇不容置疑的赋魅式崇拜以及对信仰主体内心执念固持一种不可触碰不可违逆的自封神式的抱守。比如对西方文明西方价值观的全面膜拜全方位尊崇而对我们这个民族自带神圣性的传统文明全然罔顾甚至全面否定在中西文明对话中放弃本应坚守的西为中用立场反而被西方中心主义附体倡导西体中用甚至主张全盘西化。这种信仰追求不仅因其本位立场的颠倒和执持一端的排他性绝对化极端化形而上学思维而难以达到“求真目的更因其抛弃我之为我的本民族文化根基精神血脉而无法得到心灵最祥和安稳的依归。所以这样的信仰主体往往表现出偏激狭隘的心胸极具攻击性的言辞文风以及极度缺乏安全感固执己见排斥异见的焦躁做派。这种信仰“神化有悖于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否定科学思维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的末流与邪径“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结合还在于中国文化有自身的特点即中国的文化不是宗教文化不具有排他性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回归中国人自己的精神文化世界就会发现在中华民族自古以心性论为本体论的尚本精神基因里始终保持着“以人为本“人与天地参的主体独立与精神主动。和西方近代哲学渐渐淡忘丢失了古希腊哲学家对人及人的生活的反思态度所不同中国哲学“始终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方式作为自己的主要思考对象儒道佛三种哲学无不如此。无论如何总是要堂堂正正做个人。博大精深心性学体系和尽心知性明心见性哲学意境中蕴含的中国传统精神超越了对人性以外本我之外的依赖盲从与束缚不仅不会陷入人神人我自我的分裂与冲突有助于人经由知行信合一身心意统一的方法路径实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心灵自由经受“求真得真的第二重考验

在中华民族“求真得真以获得持续发展的曲折探索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成功范例就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自我建设中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坚持以党性涵养锻造本体并在主观符合客观的自我改造与社会改造中实现人类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与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壮大保持蓬勃生机的统一。始终不悖离自己的信仰宗旨的党性修养被习近平称之为“共产党人必修课“共产党人的‘心学’”,可谓一语中的之称而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常态化党性教育也是向出发的地方问求远行智慧力量的明心归本之举。中华民族立足本心的求真立场不仅不会形成故步自封的困境反而生成和充盈着不拒外来的自信与底气曾经在历史上成功实现了儒释道三教精义的融合更在苦难深重的近代成功会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展现出中国精神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怀包容胸襟和同化气度也富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在个体信仰上选择了一条“不宗教而非“无宗教的具有高度本民族文化自信的心性自觉与精神自立之路这条路也将是成功解构信仰神化的人心自由之路。“凡教必本于心此亦中国古人所创之‘人文大道’,可以证之当前全世界之人类而信矣在以中国精神指引人民信仰的命题之下须得保持对本民族精神自觉自立传统的清醒认知意识到“学术史上从未有另一种文化传统对心性问题倾注数千年的哲学关注的中华传统精神优势以及由此而生成的中国精神哲学“纯正浓郁的‘超越自然的文化气质”,以心性构建上的归本求真精神为人民信仰开辟正信正念正行相统一的“求真自由新途也为人类立足此岸走向此岸与彼岸相统一的新境界做出中国精神哲学的独特贡献

3.2 以德性上的尚善精神解构信仰物化

如果说信仰神化是人性对超人性(或称神性)的拜服与依从属于形而上的信仰迷失那么信仰物化则是人性对动物本能的蜷伏与屈从属于形而下的信仰沦陷。马克思主义对物化的解释是人在脱离了“人的依赖关系这个最初的社会形式之后但尚未发展到“社会生产能力社会财富从属于人的个人自由全面发展阶段且为向这个阶段发展创造条件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性存在状态下价值追求出现“异化。这个原理投射出的信仰物化现象就是“在物欲主义主宰人的精神生活的情况下……神圣也被物欲化了各种信仰无不带有功利的目的物欲的期望。虽然马克思批判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但西方世界的物质主义利己主义在我们当下生活中也以各种形态频繁出现。钱理群早年就曾批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继而认为失去精神追求的人只能靠本能法则发展到极端就成了利己主义这是如今中国最大的困境。这和袁祖社“由于一味将思想关注于动物本能和物欲层次因此们的思想尚无法达到生命存在的一个更高层级的理解基本一致

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只要高水平经济发展没有同步推动精神世界的高层级跃升或者只要物质需求的不断满足未足使人获得足以摆脱物质束缚的精神富足那么就会反向刺激出对物质利益的更多贪欲直至信仰物化的魑魅登场精神纯粹的神圣性退位。早在20世纪70美国经济学家就发现国民财富的增加并不能带来国民幸福相应增加这被称为“伊斯特林悖”:经济因素(即收入增长因素)带来的幸福感的正向增长被非经济因素(主要是精神因素)导致的幸福感减少所抵消结果是总幸福感并未增长。这就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不带来幸福感增长的经济增长意义何在二是假如精神上的满足感对物质财富增长缺乏弹性或者说更多的物质生活满足感并不能滋养出更多精神生活满足感甚至还在降低精神生活满足感时人们用什么拯救精神喂养灵魂信仰物化就是其中一种饮鸩止渴愈饮愈渴却别无它饮的选择即不断强化物质欲望的刺激并在满足这种欲望中获得更多物质生活满足感以填补精神生活满足感的亏空。殊不知此之填补正是彼之亏空的根源越空虚就越消费但越消费恰恰越空虚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人也因此成为物欲满足的奴隶。而掩盖在物质光鲜流溢之下的是精神炼狱里的人枯如鬼人恶如魔越挣扎越紧缚非彻底觉醒而不得解脱。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这种“拯救精神喂养灵魂“物化选择就是一个消耗精神销蚀灵魂的伪命题只能南辕北辙陷人性于欲海沉沦陷人格于物役卑微

那么精神沦陷危机何以化解精神超越何以实现无论中西方或许此心同理唯有向心中的道德律反思向头顶的星空仰望才能获得力量。然而中西方近现代化所走的路径不同致了获取精神力量的显著差异而且“中国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感。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典籍中就密码一样刻录着收伏物欲的机宜即厚德载。在中国文化精神中对人们形成信仰引领作用的恰恰是德感追求“以道德理想的提升而达到超越自我和世俗的限制以实现其超凡入圣的天人合一境界。正是几千年传承不衰的德感文化施展着高尚对于物欲的化解作用释放着德性对人性的救赎能量不仅富贵不能淫还要贫贱不能移不仅仓廪实而知礼节还能孔颜乐处安贫乐道。也就是说无论贫穷与富足只要在德性生命上获得了成长与构建就拆解了精神世界对物质满足的依赖使人得以超然物外安之若素。正是在个体修养作为第二生命需要的精神自觉中物质作为生命第一需要的困难和问题就被消解和转化了。

进一步追问德性的价值指向“止于至善。这个指向里有根基有目的还有路径。纵然“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也无法阻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登攀意志和制恶信念。正是几千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道德践履点滴积累汇聚了中华民族向善逐善行善从善的精神富足也滋养着炎黄子孙的人格高贵。富者质之丰也贵者精神之悦也高者品行之洁也。和近代西方人性本恶罪感文化之下只有摆脱衣食之忧名位之忧的世袭贵族才有可能积累高雅趣味造就超越的自由的贵族精神所不同五四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眼中的贵族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理想高贵的精神气质既无关乎门第血统更与消费水平无关。这种精神气质在共产党人坚信人心向善坚持尚善扬善源源不断激发舍生取义舍身求法舍己为人等善行善举内在驱力的精神追求中得到集中体现。正是共产党人作为党员个体在与人趋利避害本性艰苦抗争寸心收复中在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崇高境界永续登攀中使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整体虽百折而不催愈历久而弥新的先进性得以持续保持

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和高尚风骨所蕴含的巨大感召力凝聚力被习近平作为“人格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并称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两个强大力量。没有中国共产党向上向善身体力行的价值引领没有中国人民对这一引领感召的深切领受坚定追随并甘愿为民族解放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高尚德性追求中国就走不出水深火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中华民族也不可能走向伟大复兴的未来。所以当下出现的信仰物化乱象与西方以资为本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只是市场经济法则快速注入社会生活并急剧调动财富创造物质积累热度的激素病而和“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一样并不是西方资本逐利逻辑下“为了寻觅财宝甘愿下地狱纵使地狱之火烧焦了帆船也在所不惜的基因病。相反几千年中国性善论传统所熏化生成的人性向善基因从未退场一旦经由尚善向善中国精神的激活与焕发则足以在人民信仰构建中发挥主场优势不仅能自我治愈物欲之恶的红肿溃烂也能为资本主义世界价值审视及信仰重构产生德性启发与尚善借鉴

3.3 以灵性上的审美精神解构信仰虚化

神化物化信仰既不具有终极价值也不能许生命以终极安顿属于信仰异化。解构信仰异化是有的放矢的破掉伪信漏洞就能以破为立构建正信。但信仰的虚化则属于信仰空洞信无所信依无所依。比如当下被热议的佛系心态低欲望生态、“躺平姿态等表面上看是丧失生命目标及追逐热情往深里究或有以佛系消解焦虑以低欲望抵制被收割以躺平对抗内卷等消极放弃心理。对于信仰虚化所谓解构其实并无构可解破无所破。如果一个人他既不形而上地迷信神灵也不形而下地崇拜物质那么破除什么才能让他有所相信或者说心性求真的精神和德性尚善的精神如果都不足以成为他的终极关注那么以什么引领他的信仰其实种既不拜神也不拜物的人某种意义上体现着“过着心灵生活的中国人最原朴的理性与人情相融通的纯美温良中国人的这种人格心灵“有一种沉静理智节制的柔美如同一块韧性良好的金属呈现的质感一样。对于这种不为神迷也不为物役的中国人他们依然保持着不盲从不轻信的审慎只是那把能打开信仰之门确立人生意义激活生命能量的钥匙还在找寻之中也唯有向着灵性生命审美境界的精神开拓最能带给他们恒久的静笃与精进。这种生命审美境界有四种表现形式精神指引理路各异

其一精进技艺之美即在挖掘发展与生俱来技艺天资中得到审美体验。每个人之所以独一无二在于他/她天生具有的独特禀赋。这种禀赋若非足够自我体察能力或特别被发现际遇大多被终身埋没。所以激活技艺层面的灵性生命须专注于生命本体开掘可以终身发展的生命志趣若能在日臻精湛的技艺审美中安享生命本身的陶然盛放内心必然温润纯良。这种内心状态既是一种神圣性归来也是一种超然物外具有终极信仰基本指征也体现着中国人我之为我的民族基因。李泽厚曾对中国古典技艺作过“美的巡礼”,并于其中讨论了马克思对“审美心理学的关注认为凝结在古典技艺作品中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之所以还能令今天的人们备生亲切流连忘返或许因为艺术作品的永恒性中蕴藏着我们民族的共同心理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把“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正是中国人这种审美情趣“充溢着与精神生命相契合进而达到融贯心灵于一体的无差别的精神境“同样是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动力和渊源

其二化成天下之美即在独到感知理解日月山川、天地万物中获得审美体验。这种反映客观世界的意识能力来自生命本体虽指向外在世界(当然也包括人自身)但首先需要向内发觉因为只有深层蛰伏于生命意识屏蔽干扰专致蓄能才能深度激活生命能量。一旦耦合到成熟的时机条件厚积薄发久蓄而缓释的感知与领会表达将化作思想之光焕然自我也照亮世界如轴心时代争鸣的百家文艺复兴时期“发出了新时代的啼声开启了人们的心灵的文艺巨或将化作文艺创作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如习近平出访德国时向东道主讲述自己读浮士德的故事就是因为文化艺术是人类共有的审美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但凡在文化维度启动灵性生命的人断不会有信仰虚化的空洞因为铸造杰出已然成为他们的天职与品性其生命延续本身必然盛产精神信仰成果。正所谓“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其三人情练达之美即在领悟生命本体、会通生命关系中获得审美体验。这种深度洞察世道人心的悟性孕育于灵魂深处甚至不需要言辞表达仅以拈花一笑的淡然就贯通了醍醐灌顶的力量和摄人心魄的静气之美丰仪之美灵慧之美。比如那些对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理性中正崇道尚德宽厚包容等符合人类命运与共发展需求的优秀精神品质和为人处世智慧有着本然的领会力行与传播自觉的中国人他们不仅能于各种现实生活的失落挫折甚至苦难中从容自证自定更在这种磨砺中具备抚慰人心激励精神的能力和器量。这种具有觉悟力的生命信仰在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是根深叶茂而日用不觉的“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是内发的也就是人自己从观察到感觉以至酝酿吸收最后到达内心的觉悟。这种精神生活其特点是最终能够达到圆融的境界

其四英雄无畏之美即在秉持人间正道而无所畏惧中获得审美体验。这种体验不仅使信仰主体具有自觉觉人的人性光辉更肩负着奉献自我救拔苦难的神圣使命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令人信任仰望追随的高度。比如为天下劳苦大众得解放为创造一个光明自由新世界为救亡救国探求出路而牺牲宝贵生命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他们“愉快而严肃地下定自己的决心来担负实现共产主义这种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难的任务”,他们“为大众的幸福而被杀头也就是我的幸福。“无数在战场上刑场上为中华民族解放而视死如归的英雄都既是共产主义精神又是中华民族传统基本精神的当代体现这种功成不必在我虽苦犹甜虽死犹生视死如归超越生死的大无畏气概这种主要由中国共产党人所涵养传承和赓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具有震撼天地人心凝聚浩然正气的壮丽之美恢宏之美圣洁之美。这种精神以其对百折不挠民族精神的表征对人民是真正英雄普遍真理的蕴含而能对所有不畏邪恶崇尚正义不信神也不拜物的中国人天然产生审美吸引与信仰指引也是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力量源泉

遍观以审美精神解构信仰虚化的四种灵性生命类型其实蕴藏三点共性皆是立足生命本体于不同生命层次发现人美化人铸造人助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皆是放眼变革时代于生态审美观中丰富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内涵皆是回归人性天然于向内问求中调动和攒聚自我审美自我驾驭自我掌控自我淬炼的精神力量。这样的根植于中国人心灵生活的审美精神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根基实质上就是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讲的“中华美”,习近平提出“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保持对中华文化理想和价值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坚守中华文化的民族立场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行文化创造在建设文化强国中不断增强和发展民族审美意识我们终将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中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而解构信仰虚化达至崇高信仰的建立

4 结语

自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并与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就在足以占据人类社会发展制高点的远大理想感召下走过漫长的风雨坎坷走到沧桑巨变的今天虽已历时百年却风景独好风华正茂。自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逐步在中国取得主流地中华民族就从近代四面碰壁处处搁浅的艰难险恶境遇一步步转入精神主动直到走上世界舞台中央无限接近伟大复兴的今天。无论对于一个政党还是一个民族信仰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对于推动社会变革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人民就更是如此。在辩证唯物主义视域下提出“人民有信仰”,就是触碰了开启人类新文明形态的“核聚变按钮就是点破了如何化解人类危机的伟大命题也就是立下了构建人类新信仰形态的宏大愿景

以中国精神的蕴涵觉解与义理再造指引人民在求真尚善审美的最高哲学维度重构信仰将在同场解构信仰神化物化虚化的同时摧枯拉朽地整合出人类新信仰形态的诞生空间这种新信仰形态牢牢坚守人的主体地位以人的自由高贵与纯良为终极价值追求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构建目标深度发掘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对于人的心性德性灵性生命的深层激活与感召经由人心人格与人品的再塑造完成对人的发现与解放。只有这种信仰才是能从根本上回应人民精神需要满足人民精神诉求焕发人民精神主动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的人民信仰只有这种指引才是大变局时代最及时也最彻底最能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结合把伟大复兴民族梦想与追求美好生活个人梦想相统一的终极精神指引


END





往期回顾

01

徐信贵|党内法规的规范效力逻辑及其理论建构

02

刘长秋|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03

林蓉蓉,谷志军 | 从文本质量到实施效果: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