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川日报》在头版玩起AR 哈利波特中的魔法报成了现实

2017-08-06 浩洲 会城 传媒大观察


AR新闻“你有一个民生大礼包待收”


陈浩洲 刘会城 传媒大察原创


小说《哈利·波特》系列中令人称奇的“魔法报纸”,如今已成为现实,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去年年底,《四川日报》开始进行AR项目的筹备,经过约三个月的技术准备和人员培训,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四川日报》推出了第一个AR新闻作品“你有一个民生大礼包待收”。该作品通过三维动画呈现,扫描相应的报纸版面即可看到从纸面上跃然而出的大礼包开启。

 

今年5月初,《四川日报》官方App川报观察3.0版本全新上线,迭代升级的川报观察嵌入了AR功能,下载客户端扫描报纸指定版面,即可看到精心制作的AR新闻作品跃然纸端。当然,观看AR作品并不局限于纸质的报纸,扫描《四川日报》电子版,或者是在朋友圈等网络空间传播的版面图片也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1321y5m6ty&width=500&height=375&auto=0一分钟学会看AR动新闻

四川在线视频部主任喻茂告诉观媒君,AR项目是川报全媒体集群项目孵化的一个典型案例。研发初期,采编团队在儿童趣味杂志上找到灵感,尝试将报纸与AR技术结合,让纸媒动起来。目前该集群专门有一个团队负责制作AR新闻,基本上每周一期,报纸上会有相应的提示,并不局限于头版。

 

川报全媒体集群不仅鼓励团队内部创新,还借鉴资本投资模式,在项目初期注入资金进行孵化,这对项目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川日报》上的AR新闻版面


观媒君了解到,AR团队目前已经有十多期作品,这些作品主要分布在扶贫、防汛、交通、经济、民生等领域,和《四川日报》的党报定位比较符合。喻茂告诉观媒君,由于人手不多,产量还没能上去,今后将会根据效果来评估是否扩大投入。

 

AR是基于图形识别的的应用,AR新闻的制作比传统新闻难得多,思路也远不止AR这么简单。喻茂说,AR新闻要形象化、新颖直观,能够与报纸的文字内容扣合。目前,AR动新闻在《四川日报》已成为常态,不仅为报纸提供了形象化的延伸阅读空间,也受到了领导的认可。

 

目前的AR技术需要App进行承载,微信扫描功能也正在酝酿论证中。喻茂告诉观媒君,川报观察客户端由川报集团重点打造,是移动互联空间的四川党端、手机上的省委机关报。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对目标读者来说,川报观察是了解四川党政新闻的第一渠道。通过川报观察扫描AR,App与纸媒联动,用户不仅能了解AR新闻,还能进一步获取深度信息。

 

互联网时代,AR与报纸的结合有多大的空间?喻茂表示,AR技术可以理解为二维码的升级版本,动画、三维、动态图标等形式能够更直观地呈现关键要素,是报纸传播的良好辅助。AR让报纸的报道从二维走向三维,是真正融媒体的报道形式,增加了报纸的玩法。

 

AR技术给《四川日报》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带动了人员的转型。喻茂说,以前报纸记者采访只关注平面化的报道,现在大家会思考怎样用AR方式去呈现,在产品的策划、采访对象的选择调用、后期报纸的配合宣传上,都会有意识的进行策划。传统纸媒的策、采、编、发流程已在媒体深度融合中深度调整,一支队伍有多种使用方式,可多向作战,生产多种产品。内容生产移动优先,也颠覆了以往的传统。

 

“纸媒运营AR过程中,技术是亟待突破的难点和痛点。”喻茂说,新技术开发需要强大的研发团队,而传统媒体则因成本或体制原因不具备养活这些团队的能力,相信这也是摆在全国媒体面前的一道难题。

 

当然,技术短板可以通过与强有力的伙伴合作来弥补,但好创意和想法可遇不可求。喻茂认为,一款好的AR产品不仅要做得酷炫,关键是还要有好创意,并且符合品牌的调性,还需要在社交平台上有很强传播性。喻茂告诉观媒君,最大的痛点其实是产品的使用场景,“以后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目标定位,更多地探索适合自己的使用场景。”技术领域,调整生产研发思路,通过小步块跑的更迭式微创新,适应传媒大环境的变革。

 

观媒君了解到,川报全媒体集群目前还有直播、航拍等业务,航拍四川项目是目前西部最大的无人机航拍爱好者聚落,通过活动组织、外宣项目策划已有成功运营的案例。喻茂说,目前AR、直播项目还在内容建设期,团队正抱着踩坑、攒经验的心态在步步推进。©




军装照刷屏          记者喝江水  渝报头版集  

离奇撤稿函          新闻三少帅  都市报脸面  

本公号原创文章欢迎转发朋友圈微信群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你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