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圆桌对话会】杨开峰丨学习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推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丨2022年第1期

杨开峰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24-02-05

党的百年奋斗

治理经验与历史成就高端圆桌对话

【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回望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不断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站在第二个百年的历史关口,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编辑部特别策划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高端圆桌对话——党的百年奋斗:治理经验与历史成就,力邀(拼音排序)陈振明、丁煌、姜晓萍、肖滨、薛澜、燕继荣、杨开峰、郁建兴等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开展交流并贡献学人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推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

杨开峰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在学习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中,首先要把握住的是,这个纲领性文件体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是对公共管理学科的高要求———怎么观察我们国家的治理实践,怎么把握这一实践并找到其中的规律,怎么能够引领我们的实践?现在很多时候理论往往落后于实践。《决议》体现的历史观点、系统观点、发展观点、辩证观点、客观观点,看似简单,但有些时候在我们的研究、教材以及教学中没有完全落实,在实践中还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怎么从更广阔的历史观点来看公共管理的实践和历史?我们在公共管理思想史的研究方面是否可以提升?怎么看我们现有制度安排的历史性?很多国家治理的安排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在与西方相关制度做比较时,如果不能非常清楚地看到它的历史依赖性和路径依赖性,很难真正理解和比较。再比如说系统的观点,如何从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出发,看公共管理和国家治理各个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再比如制度的观点,无论是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某一具体政策领域,不同的制度之间可能会存在摩擦,它们怎么样能够有效协调?比如 “政出多门”现象,就需要我们真正去理解制度。还比如说发展的观点,我们要在发展中解决面临的很多问题,要意识到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有新任务,应对新矛盾。有时候在研究教学中,我们把很多概念当成是一种绝对、一成不变的概念,包括民主、自由、透明、责任等,而不是把它们看成是具体的、在历史中形成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制度安排。还有辩证的观点,怎么去一分为二来看,怎么去看到我们的主流主线,怎么去看到我们矛盾的主要方面?我觉得这都是要注意的问题。


接下来我重点谈谈十大历史经验对学科发展的启示。对于 《决议》凝练的十大历史经验,我梳理一下它的逻辑。总体来说,它能够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十大历史经验体现为五大关系的处理。第一,处理好党的领导和人民至上关系。如 《决议》中提出的 “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就永远不会得逞”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处理好党的领导和人民至上关系的体现。第二,处理好中国道路和理论创新的关系。理论创新主要还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它与我们中国道路实际上是一致的。怎么样既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前沿,又要看到我们中国自己的国情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三,处理好独立自主和胸怀天下的关系。就像中国 MPA教育的发展,公共管理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独立自主,另一方面要胸怀天下。在关注自己的问题和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对于全球治理的责任。第四,处理敢于斗争和统一战线的关系。我觉得这也是矛盾对立面的一对关系。第五,处理好开拓创新和自我革命的关系。我认为开拓创新应该是对外开拓创新。用詹姆斯·马奇的观点来说,要看到创新需要往外扩展,但自我革命更多是向内的。五大关系实际上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为我们看待面临的外部世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思路。


我认为,这十大历史经验对公共管理的启示是:第一,党的领导。这要求我们把党看成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必须要研究党领导国家治理的规律。当下公共管理的学科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做很多深入的研究。第二,人民至上。公共管理首先要界定什么是公共,什么是公共性。我觉得人民性是最大,是本质的公共性。第三,理论创新。这是指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实事求是。第四,独立自主。中国人民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总结了三个 “能”,其中有两个 “能”很好地说明了独立自主: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学校也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一个红色基因的学校也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红色基因的国家,所以公共管理学科能独立自主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学科。第五,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底怎么来,公共管理的研究怎么能够体现这种道路,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决议》中 “九大任务”里第一个是深化改革,紧接着是共同富裕。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就是共同富裕。这确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要求。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也是怎么去认识公平正义和社会分配的关系非常核心的一个方面。第六,胸怀天下。这要求我们要考虑在全球治理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开放。当下有种提法认为我们已经不需要在学科上进行开放。我想这是要不得的。我们要在全球开放的背景下,去理解我们自己的道路,去阐释我们自己的道路。同时也要有全球的担当,有全球治理的共同责任。这也是我们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第七,开拓创新。这要求我们在理论、实践、制度、文化上求变求新。除了上述几点,还有敢于斗争、统一战线、自我革命,这些对我们的学科也有很多影响。


同时,学习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对 MPA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也有重要启示。这让我想起“MPA教育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当时有一个提法,我们从20年前24个 MPA项目,发展到现在超过300个项目。许多学校和培养单位,从无到有,建立了公共管理学科。在知识、理论、教材、师资、教学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能够走过美国百年时间才走过的公共管理教育之路?这与中国在学科建设上的制度优势紧密相关,既包括党的领导,也包括体制上对学科发展的保障等。


因此,既然要讲发展的观点,就要去看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学科发展。当前中国 MPA教育经过了规模扩张的阶段,进入质量提升的阶段。但什么是高质量的学科发展?一方面,学科要服务于国家整体的高质量发展,比如说创新是第一动力,公共管理要服务于经济社会中的创新。另一方面,怎么实现整个学科质量的变革、效益的变革、动力的变革,也需要讨论。社会上有一种误解,即认为高质量发展似乎仅与科技、经济有关,而与学科发展没有关系。但比如说,质量变革,“以本为本”,公共管理教育中本科的课堂质量、研究生的课堂质量、博士生培养质量,有没有达到世界一流呢 ?有没有做到理论创新是我们发展的第一动力?可能需要思考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对公共管理学科意味着什么?是不是SSCI、CSSCI论文的数量、科研项目的数量、科研资金的多少,等等。这些都是亟待我们讨论和考虑的问题。


扫描二维码免费下载全文


本期目录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

本期专稿


陈振明、丁煌、姜晓萍、肖滨、薛澜、燕继荣、杨开峰、郁建兴丨党的百年奋斗:治理经验与历史成就高端圆桌对话


专题研讨:基层治理研究


周振超、黄洪凯丨条块关系从合作共治到协作互嵌:基层政府负担的生成及破解

吕德文丨监督下乡与基层超负:基层治理合规化及其意外后果

田先红丨中国基层治理:体制与机制——条块关系的分析视角

杨华丨“不变体制变机制”:基层治理中的机制创新与体制活力——以新邵县酿溪镇“片线结合”为例


专题研讨:危机治理研究


陈扬、赵漫、欧阳桃花、曾德麟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敏捷性机制研究——四川省新冠疫情案例

郑思尧、孟天广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政府信息公开与治理效度——基于一项调查实验

山少男、段霞丨复杂性视角下公共危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与行动路径——基于元分析与模糊集QCA的双重分析


论文


严金明、董立宽丨全面提高国土资源利用效率:战略背景、理论支撑与路径选择

宫晓辰、孙涛、叶士华丨政治关联可以提升社会组织生存能力吗?——基于收入多样性的中介效应分析

曹海军、陈宇奇丨部门间协作网络的结构及影响因素——以S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例


研究综述


刘伟、王柏秀丨国内学界的网格化管理研究:回顾、反思与展望

微信推送·2022年第15期
编辑:张精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圆桌对话会】杨开峰丨学习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推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丨2022年第1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