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州徐州相互甩锅,由来已久

老凤1974 凤羽财经 2022-12-04
那个,昨天看到个好玩的事,是个文件。说隔壁老郑把fsk的人弄上大巴,拖到徐州一丢了事....老徐当然气啊,你这?等于死道友不死贫道是吧。
然后到晚上,老郑被骂得受不了,也甩出个文件,说协调过的,不知道你们家老徐咋不执行上级的安排?
这么艰难的时代,我硬是被逗笑了。果然都是会玩的玩家。大周末的,聊点啥呢?聊点过去的事吧。
黄河之所以叫“黄”河,是因为黄河的水是黄色的,因为黄河流经了黄土高原,夹带了太多的黄土、黄沙。所以到了下游,就变成“黄”河了。
黄河一方面孕育生命和文明,另外一方面,由于泥沙俱下,河床日益抬高,甚至在有些地方形成了悬河。一旦决口,那都是不得了的事,哪边决口,哪边就洪水泛滥,所有劳动成果和文明积累毁于一旦,流民四起天下板荡。还记得元末那句话嘛“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所以治水从古到今,都是王朝头等大事。
1935 年 7 月,黄河在山东鄄城决口,引发一场可能是 1855 年黄河北徙以降最严重的水灾,“灾情之重,空前未有”。鲁西南近 20 县被灾,加上其他受灾县份,山东共计 40 余县受灾。由于大溜南奔,直入运道,经苏鲁交界之微山湖入中运河,运河无法容纳,进而波及苏北 10 余县。两省围绕水灾治理,发生了纠纷和冲突。
由于行政区划,当时的黄河一边是鲁西南,一边是苏省。鲁大佬是韩复渠,而苏省是常公的嫡系陈果夫当省督。可以这样说,溃到哪边,哪边就要倒血霉。
对于两岸民众而言,最好黄河别决堤,决了那就最好决在对面,对面决了,自己这边就保住了。要讨饭也是对面讨,两边都这样想,你想想会发生什么?
从韩复渠怎么告状,就知道当年发生了啥。
韩复渠: 迭据灾区各县民众报告,洙水、赵王各河先后决口,究其原因,实由苏省境内筑堤修闸迎截黄水,使下游不能宣泄,南阳湖水倒漫所致。查所陈各节,确系实情,倘不急图挽救,灾祸之来势将愈演愈烈。鲁西南民气易动,深恐别生枝节。
意思是,你苏省在上游,拼命铸高堤坝,该引流不引流,害的下游鲁省水势浩荡,有些地方已经决了,最后一句话最好玩,鲁西南民气易动,意思是鲁西南人民不好惹,惹毛了不好办。
苏省老大陈果夫能认账吗?当然不能啊,于是这样回复,必须说当年的公文来往,还是有水平的,文字文采文笔都好,看着舒服:
陈果夫:“阅之不胜骇异”,实乃“市虎杯蛇,远道传闻失实”。随即陈述“实情”,谈到苏省仅就“微山湖西岸原有堤坝加高培厚,仍保留蔺家坝口门以资宣泄”。此堤与山东南阳湖和鱼台堤一样皆为防水西泛,并非正面抑遏黄流。
此外,南泛黄水由于漫溢,水行较缓,“微湖容量并未十分饱满,微湖西堤今犹未发挥屏蔽铜沛作用”。
你要知道,韩,陈都是大人物,大人物说话都是有分寸的,讲到这个地步,已经算很难听的话了。而实际情况,一定要比这些大人物讲的,要厉害的多。
并不奇怪,因为黄河两岸,一旦到了这种时刻,都是这样干的。大家纷纷上堤坝严防死守,防止溃决。还要防止什么?还要防止对面派人过来挖堤!是的,要防止对方过来人挖堤,因为黄河泛滥的话,只要一边溃掉,另外一边就安全了。
最好一边都别溃,如果一定要溃,当然是溃对岸的别溃我这边的啊。死道友不死贫道,哪边溃了,哪边死人不说,财富全毁出去讨饭,谁愿意溃自己这边呢?没有的。
所以韩告状说,你那边太过分了,妈的堵的死死的,连原来能泄洪的地方都给堵上了,我这边吃不消了。陈说你少来这套,你那边微山湖还没装满呢,你打我主意干嘛啊?
随着灾害的扩大,山东方面的抗争依旧延续。8 月 1 日,韩复榘致电行政院: “蔺家坝为运河泄水咽喉,闻江苏省政府有堵筑之议,请迅电制止。
山东的民间也请愿。山东滕县微湖沿岸居民代表张宗淕给国民政府去电写道: 
今黄河开口,水入微湖往南而下,民等时以泛滥为忧,正在日夜惊惶。讵意苏省人民于鱼台县至张孤山筑堤一道,又由蔺家坝重筑十五里之堤,黄水遂而倒流……泛滥平地,沿湖一带数十万生灵俱陷于有死无生之状态……若将蔺家坝扒开,微湖之水顺流而入淮河,鲁南、苏北世世可无水患。
山东人真急了,对国民政府大佬林森写信,说要率人过来挖堤:
济宁等10 县“民众代表”致电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述及江苏筑坝截流致使鲁西南被灾,强调灾民“群情愤慨,咸欲相率南下,誓死堑平苏堤,借谋一线生机。代表等以一息奄奄之灾黎实不堪再供此巨大之牺牲,更恐惹起误会,结果不堪设想。
其实,两边早就干上了。江苏方面后来的报告称,8 月 29 日,苏北邳县中运河胜阳山隔堤被鲁人挖掘。“河水出槽,益以风雨侵袭,于是中运东堤在邳县之大榆树,西堤在宿迁之苏家房,及窑弯、沂河南岸,先后漫决,运西与黄墩湖,运东与羽头、骆马诸湖,水连一片。
陈肯定急了啊,直接给常公密电:苏省邳县与鲁峄连界,近以鲁省兵民越境掘堤掳去此间监工及民众多人,报纸迭有登载,已饬地方官吏严束自己,听候和平处理。
韩也承认,山东方面确实派人去挖江苏的堤了。但将原因归咎于“苏省在运河建拦河坝并于坝间河内抛麻袋石料阻水宣泄”,强调“被灾人民迫于自救,聚众扒掘……峄县县长事前未能阻止,并经过严予申饬”。
后来这事闹来闹去闹了好久,苏省觉得我筑堤是约束河水入海,鲁省觉得你丫就是坑我,搞的我这边压力巨大。闹的最厉害的时候,鲁省是派兵出来保护灾民来挖堤的。
那么原因是啥呢,原因陈果夫倒是看的很清楚,是因为统合治理水患能力太差了。1935 年 9 月,陈果夫向蒋介石抱怨经委会“散漫”,“所谓统一水利行政,尚不如未统一以前。这跟 1935 年初来华考察黄河的国联专家所提看法相似,他们就直言不讳地指出: 缺乏统一机构,无权使各省通力合作,以执行治河方案。
苏鲁冲突的导火索是黄河决口,因此,堵口无疑被视为平息纠纷的主要举措。常先生给经委会各常委和韩复榘去电要求: “经会与鲁省府协同赶办,无论如何,期于明年三月汛期以前完全办竣以免再酿巨灾,重损国力民力。
但这事要钱,鲁省说自己没钱咋办?后来好容易从银行打折借了150万元,到1936年堵上鲁西南那边的决口才算完事。
碰巧的是,1935年的这次水患的争议,发生在苏省这边的也是在邳县,也即是徐州的邳县。说徐州是四战之地,可真未必是军事上的意义。你看老郑往苏家丢人,也是往老徐这里丢。
还能说啥呢,只能说“死道友不死贫道”没毛病啊!都是古已有之的好传统了。
那个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双城记,魔都蓝鲸两头走,11月22日魔都出个政策,来的人五天内不能去饭店超市,但可以便利店地铁啥的。我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呆超过五天,于是....
不久后不少地方都出了类似规定,如果哪天你在上海看到一个人,蹲在路边吃饭,那可能就是我,请务必对他好一点。
本文参考资料:1935 年黄河水灾与苏鲁治水纠纷研究。
(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