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妙可&郑爽:被父母绑架的人生,折磨观众更折磨自己

2017-02-26 贾小凡 百衣百顺APP

最近一周的微博热搜,每天铁打不动买榜的热播剧都得靠边站,这两个姑娘才是真正的屏霸。


一个是最近参加艺考、每一次出成绩都备受关注的林妙可——



她引来的关注也不仅是考试成绩本身,还有一次场外采访:全程晃来晃去眼珠乱转的姿态让很多网友觉得“太矫揉造作”了,看完身上一阵鸡皮疙瘩——


WIFI党可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131399lcis&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么多年,眼看着林妙可长大,招黑体质却是一点没变。


另一个姑娘是被称为热搜VVIP包年用户的郑爽。按理说她上热搜没什么好稀奇的,因为她实在是常客了……


去年的官方数据


但这次她先是被拍到在街头吸烟,引发了粉黑之间一场关于明星能不能吸烟、小仙女人设崩没崩的大骂战——



又是主动爆出自己的微博小号,用足以气死语文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怒怼黑粉和营销号、写RAP一般抒发心声,小编真的不敢说自己看懂了多少——(就在写稿的此时此刻,她的小号还在热搜上挂着呢)



粉丝因为她“勇敢地和世界对抗”爱她爱得不行,一脸懵逼的吃瓜路人觉得完了完了这姑娘越来越有问题了。


有意思的是,林妙可和郑爽这一周来的热点和争议看似是各自孤立的,两个人也完全没有交集,但如果深究下去,会发现她们这些年来一路走到舆论的风暴中心,其实是沿着一条非常相似的路——


一条从一开始就被她们最亲的人——父母——决定好了的、走着走着越来越没有回转余地的路。


一切的一切,都要从两个人是怎么入行说起。


对于林妙可的早年经历,普通人会更熟一点。可以说她几乎是中国人看着出名、看着长大的小孩,当年9岁的她在奥运会开幕式一曲《歌唱祖国》和后来的代唱风波,到现在都是她摆脱不掉的历史。



但和多数人以为的“奥运出道”不同,林妙可其实早就被妈妈刘喆平以小童星的目标培养了。


早在奥运会三年前,林妙可就在妈妈的安排下接拍了第一个广告,后来也一直以童模的身份寻求广告机会。


2007年,林妙可首次触电,在一部电视剧里演一个哑女。4天的戏份,妈妈陪着她在剧组呆了18天。这是林妙可在娱乐圈真正的起点,也是妈妈全权成为林妙可在这个圈子里的代理人的起点。


而奥运,其实只是小童星林妙可幸运遇到的一块大跳板。


林妙可和妈妈


如果说刘喆平选择往演艺方向培养林妙可还是出于林妙可小时候“人来疯”、“爱表演”的性格,那郑爽的“多才多艺”可不情愿多了


郑爽的妈妈从小就给郑爽培养各种各样的文艺技能,郑爽4岁第一次登台表演,5岁去参加钢琴、长笛、舞蹈兴趣班。



被问到为什么给郑爽报这么多班的时候,妈妈的回答是——



这种“孩子帮我实现理想”的培养模式并不陌生。12岁那年,郑爽就只身一人从沈阳来到千里之外的成都,在寄宿制的学校学舞蹈。


至于为什么要学舞蹈,因为在那个章子怡正火的年代里,学了舞蹈才有可能红——


新京报:那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上艺术这条路的呢?

郑爽:我第一任老师,他觉得我很有表演的天赋……然后老师说,北京电影学院很好,你以后长大一定要试一试,我爸妈就往心里去了。当时章子怡已经很红了,她也是学舞蹈的,在东北很流行说,女孩要是想搞艺术一定要先学舞蹈。我12岁的时候就去了舞蹈学校。



这样的安排,郑爽是不愿意的,但她是听话的乖乖女,她没有违抗“为她好”的爸爸妈妈。


新京报:其实你应该不愿意吧。

郑爽:但是我是那种特别乖的,爸妈让我去说为我好,我就说好啊,其实特别想家。


不情不愿地背负着父母的期待和愿望、被推进一个陌生的世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个难过的青春期。


也许在当年的郑爽眼里,她一个人孤独地对抗着全世界。远在他乡,她默默地忍受着同学的不友好,却一个字也不跟家里说——



一边还要忍受着学校的枯燥严苛——


图为网友爆料当年郑爽写给朋友的信


时不时还要面对一个考了91分却还要大骂自己一顿的严厉妈妈——



回忆起那时的生活,郑爽说自己特别想家,但是在爸爸妈妈眼里,她是个报喜不报忧的懂事孩子,再心酸再难过也咬着牙要拼第一——



“小爽很乖巧,也很要强,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小时候,她要到各地表演,回到家都大半夜了。小爽文化成绩挺好,老师心疼她就说可以不用写作业,但她怎么都不肯,说就算写到明天也要把该做的做好。”(来源:郑爽妈妈采访)


甚至如果不是郑爽和爸爸一起上了综艺《旋风孝子》,爸爸都不知道那段在外求学的经历在郑爽心中是那么心酸的一段回忆。


在爸爸眼中,这段学舞蹈的求学后来跑偏到了演戏,其实是半途而废的。而郑爽说那时她学业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压力,“在成都一个学期才回家一次,所以特别想家。在机场看到爸爸妈妈都会很心酸”。


所以现在会有很多分析认为,郑爽过早脱离父母保护、背负着巨大压力又缺乏和父母沟通的经历,和她后来形成极度缺乏安全感、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好强偏执的性格不无关系。



也许旁观者的分析太马后炮,但各种采访和节目资料都能反映出,郑爽当年顺从了父母的期待走上她并不情愿的一条路,却在最脆弱的时候没能得到来自家庭的正确的引导和保护。


如果她只是个普通人,那她性格上的瑕疵可能还不至于让她这么不好过。可悲就可悲在,这是事事都要放在镁光灯和放大镜下的娱乐圈,当年家庭的期许和疏忽让她陷入了“性格缺陷——争议——放大的性格缺陷——更大的争议”的恶性循环。


林妙可也在被推上名气巅峰后,面临了一样的恶性循环,而她妈妈在这里的责任似乎要更大一些。


当年奥运代唱的风波曝光后,林妙可作为一枚无辜的棋子立刻成为了众矢之的。


从刘喆平的自述中可以看到,她千方百计地想要保护孩子不受伤害,但是林妙可在那之后的曝光率是怎样的呢?


2009年参加了中央二台《中国十大经济人物颁奖晚会》并领唱《歌唱祖国》;

2011年9月1日参加央视举办的庆祝教师节晚会;

2012年10月10日参加了十八大重点影片推介典礼,并和国家一级演员谭晶一起列为主宾。(来源:《Vista看天下》采访)



说到奥运之后继续让林妙可曝光在公众前,刘喆平给出的解释是:孩子喜欢。


我们本来是决定不再让妙可拍广告的。但奥运结束后,找上来的特别特别多,加上妙可本身还是喜欢表演、拍广告这些,我们也就没有完全推掉,周末之类会让她去参加一些。她到了拍摄现场,都是马上就特别开心,特别兴奋,你看着孩子那么满足,你也很难不让她(做这个事情)。


可是很显然,刘喆平对林妙可的期许远远不止孩子开心就好。


除了那些和林妙可的奥运光环相符的“根正苗红”的活动,林妙可也屡屡出现在影视作品中——



还出演过剧情颇有争议的戏——



甚至一些看起来完全不适合一个小女孩的商业宣传活动中也有她的身影——



同时,刘喆平以“不让林妙可被推得太远”为由不让林妙可签约经纪公司,自己大包大揽了林妙可的一切相应事务。


粉丝群、QQ群、贴吧都是刘喆平来打理,林妙可的消息和照片也由她亲自上传。有了问题,删帖也是刘喆平负责。林妙可受到强烈嘲讽的红毯衣品,也是出于妈妈之手。



接戏、联络、包装、公关……所有这一切专业的工作其实都是这个母亲在操劳。她觉得自己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在保护这个孩子,可是实际效果呢?


这样被家长全权规划、大包大揽的人生,带来的不是安稳,却是变本加厉的争议和网络暴力。


如果说当年是因为年纪太小,父母的干预是一种责任,那么林妙可和郑爽的悲哀还在于,她们长大后的演艺生涯也很难摆脱家庭干涉的阴影。


虽然林妙可长大了,越来越能独立地出现在公众面前,可是她的背后依然是从小到大掌控她演艺事业的妈妈。


去年我们《Vista看天下》杂志对林妙可进行的一次采访中,记录了这样几个细节——


看到咖啡馆的菜单,17岁的林妙可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口气对母亲说,“我要点果冰。”刘喆平点点头,“我才不管你点什么,我喝柠檬水就好。”果冰上来之后,林妙可用叉子一块一块地消灭了上面的水果,满足感洋溢在脸上。

上楼时,母女两人就是手牵着手,谈话时,林妙可时不时在妈妈身上蹭一下。我问她一个问题,“母亲在你生活中是什么样的角色?”林妙可明显犹豫了一下,仔细看了看妈妈,然后才小声说,“还是比较注重我的看法吧”,刘喆平接着补充说,“宽松式的管理,没有什么压力。”


根据同事的说法,整个采访中林妙可提供的信息量屈指可数,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标绿的部分——都是她妈妈在说话。



在前年林妙可参加的一档以国际交换为主题的节目《青春季》中也可以明显看出,妈妈仍然像对待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一样,事无巨细地照顾着林妙可——



在妈妈眼中,林妙可是一个初三才学会自己过马路的小孩——



其他的采访里她也多次说到,林妙可还像个小孩子,所谓的青春叛逆期一直没来,她一直是那个乖乖的、什么秘密都跟自己分享的小孩。


也许这才是林妙可有些时候让人不适的真正可怕之处——表面上是没长大的孩子依赖妈妈,其实是妈妈紧紧抓住孩子无法放手。


从生活细节到事业选择,林妙可的妈妈一直牢牢地操控着、保护着女儿,所以有些人认为林妙可今天的摇头晃脑、忸怩作态和她小时候一模一样,也没什么可惊讶的——也许她就是没有长大啊。



等到这样的林妙可真正进入艺术院校、进入娱乐圈,又能获得多少的自由,又会开启怎样的人生呢?


这一点我们现在还无法看到,但郑爽职业生涯持续被家庭干涉的负面影响却已经摆在我们眼前了。


到了这个阶段,槽点不是她抱着明星梦的妈妈,而是公认“戏很多”的爸爸。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郑爽的爸爸开始频繁地充当郑爽发言人的角色,总是在风口浪尖上出来替她回应恋情——



回应偷拍——



充当以前没有社交网络的郑爽和大众之间的传声筒——



最近还传出了郑爽可能要和天娱解约,由爸爸打理自己经纪工作的消息——



这些家长到底是有多喜欢经纪人的工作啊?但郑爽的爸妈其实早就参与工作室的幕后工作了——



频繁的曝光,高调参与女儿的事业,这让郑爽爸爸轻轻松松能在热搜上打败好多明星,郑爽爸爸要带着全家出道都快成了一个梗——



可这并没有给郑爽在路人心中拉来多少好感,反而让人越来越质疑郑爽是不是专注买热搜三十年,是不是只有这些乱七八糟的存在感,心思根本不在作品上。


来自家庭不专业的干预几乎让郑爽打烂了一手好牌,在这样的干涉下,到底是谁在过郑爽的人生?郑爽又过的是谁的人生?


-----------------------


也许有人会说,郑爽现在是个独立的成年人,早就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了,如果她不喜欢过这样的人生,她大可以退出。


但无奈就无奈在,这一条在多年前就被父母选定的轨迹,已经很难更改了。


郑爽曾经在真人秀里情绪崩溃,说自己就不适合在娱乐圈里呆着。



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显得和这个圈子格格不入——



可是她所做的,却又让人觉得她明明那么清楚这个圈子要什么。


没有人喜欢胖子,她能那么狠心把自己饿成竹竿——



社会审美追捧高鼻梁尖下巴的所谓美丽,她为了自尊为了爱情二话不说就去整了容。


这两天她犯了“以一己之力对抗全世界”的中二病,逮谁怼谁,如果现实一点看,不过是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争取来一些别人可望不可即的热度和话题。


总有人问,既然郑爽这么不开心,退出不就好了吗?可是我更想问,在这个金钱、利益、名声、舆论搅在一起的圈子里,在背负着、捆绑着家庭的期待走了这么多年的这条路上,难道左右她决定的就只有开心或不开心那么简单吗?


也许真的没那么容易,“郑爽当明星”这件折磨自己也折磨观众的事情,可能还会继续持续下去。


林妙可在经历了那么多恶毒的风暴后还选择踏进娱乐圈,可能也是一样的道理,甚至更简单一些——


她的未来也已经规划完毕,会继续在娱乐圈拼杀,“已经走到这口上了,你现在想撤也撤不了”,刘喆平说,林妙可明年的目标依旧是艺术类院校,比如北京电影学院。(来源:《Vista看天下》采访)


给你规划的人生已经走了这么久,想撤也撤不了,又能撤到哪儿去?


哪怕这条路的开端,本身就是个不情不愿的错误。



《Vista看天下》团队出品

做最好看的新闻故事

微信公众号搜索“看天下”添加关注

商务合作请联系QQ:279849326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