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天叫好,次日翻车,奥迪小满广告何以人人嘲讽?

法之剑 2022-11-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拆台 Author 拆台


1500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欢迎转发分享到朋友圈与微信群


简单复盘下奥迪小满广告抄袭事件。


5月21日上午,奥迪与刘德华合作的《今日小满,人生小满就好》刷爆各大平台,被诸多网友盛赞为神作。



据说各平台浏览量叠加观看上亿。


当天下午,#北大满哥#在刘德华账号下留言,“不好意思,几乎整篇都是截取自我去年小满的视频文案,里面的诗词是我自己做的原创命名诗,麻烦问下,引用的时候能不能通知一下原作者”。


但当时并未得到关注。


5月21日晚,北大满哥录制短片《“被抄袭了过亿播放的文案是什么体验?》,将两条视频一一对比,直指奥迪与刘德华合作的小满文案抄袭的是他去年的旧作。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视频还特意艾特了刘德华和奥迪官方账号。



不算最开始的正向热搜,这个视频应该是这起舆论的第一个爆点。


为什么这个视频最后能够爆火?


第一,北大满哥的账号在某短视频平台属于头部账号,拥有掀起舆论的能力。


第二,录视短片的标题起得也不错——“被抄袭了过亿播放的文案是什么体验?”,刷到就忍不住想看下去,能够看完就会帮助传播。


第三,很好的借助了名人效应。


奥迪/刘德华+抄袭,随便哪个组合起来就足够吸引关注,而这个视频则直接要素拉满。


我们都知道,要想拿捏舆论,先要有关注,然后有认同。


北大满哥显然抓好了这两点。


5月22日上午,在得知北大满哥维权后,奥迪先是删除了宣传视频,而后又道歉。



这实际上增加了两个链接点,而且还没能让问题得到解决。


我们又都知道,每一次回应,都给原来的关注提供了新的链接点,理论上都是加大了关注。如果这些新的链接点放大关注之后,不能达到一锤定音、釜底抽薪的效果,那么,舆论当事人的反应就一个结果——进一步扩大对舆论的关注。


很显然的是,由于奥迪的道歉没有平息舆论,整件事情朝着新的链接点继续嫁接。


随后,律师解读、涉事公司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过往表态以及涉事公司的黑历史,都在为整起事件“添油加醋”。



所以,即便奥迪迅速站出回应,整起事件也在继续发酵。


发酵到后来,先是人民网,后是人民日报,纷纷刊发评论,径直将整起事件推上高潮。



当然啦,在事件发酵的过程中,还是有些小小的插曲,比如,不知道是谁爆出,北大满哥也不是原创,真正的原创另有其人。



有关这点,我也发表过相关评论,指出如果没有确切的实锤,就是在试图混淆是非。



有网友言简意赅的总结道:


当金主A被当事人B控诉,如果想要保护金主A,最好的方法就是造当事人B的C事件,并将其“发扬光大”,以C事件的热点覆盖金主A事件热度。


如果顺利,最终的结局会成为A金主才是受害者,而A金主的负面口碑也将消失。


但很可惜的是,由于另一当事人迅速回应,这波手段没有上成功。


等来等去,等到最后的是广告代理商的道歉。



在我看来,整件事情最有趣的就是C事件的不断发酵,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应该有人在故意引导。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北大满哥本身是个网红,只要利用好名人效应,拉一波关注是相当容易的。


但指摘北大满哥涉嫌抄袭,似乎没有什么大流量。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外部势力强行干预,这个操作理应是自然发酵的。


可是,当大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奥迪文案抄袭上,谁会闲的没事去扒原作者的“黑料”呢?


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有人在背后指挥。


只是很可惜的是,由于奥迪的名气太盛,原样搬运板上钉钉,即便中间出了点小波澜,也没能干扰整件事情的最终走向。


综上所述,我的建议是,该道歉的还是要道歉,别耍小心思。


如果能成还好,可要是不能成,大概率会把本有可能修复好的名声搭进去。


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得不偿失。


五月二十二日。 

一个年轻人以自身的苦难命运,对无良房地产商进行血淋淋地控诉!

陈赓反对此人当中央候补委员,毛主席说那就让他当中央委员吧

上海战疫的当务之急——打通“肠梗阻”,不仅仅是为了民生

不要自废武功!看当年上海地下党怎么关心群众?

国家太大,当不了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