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肥人,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60)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亡华计划彻底破产。随着战局的不断扩大和不断延伸,加之国际局势也发生了急剧变化,日本帝国主义不得不把对华的战略作一些调整。一方面,他们停止了对中国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采取以保守占领区为主的方针,逐渐将其注意力用于打击八路军和新四军;另一方面,他们把对国民党政府以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方针,转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这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由于日本的诱降,加之惧怕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发展壮大,他们反共和对日妥协的倾向明显增长。安徽的桂系也由以前的联共抗日、抗衡蒋系转而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处逮捕进步人士,屠杀共产党员。一时间,安徽的上空乌云密布,合肥地区的形势也非常紧张。由于国民党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妥协和投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了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新四军派出队伍,依靠群众,相机建立根据地,出其不意打击敌人,壮大人民力量。


合肥跨地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寿东南办事处(寿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1年6月,杨效椿奉命率领十八团二营四连挺进寿东南地区后,随着军事斗争的不断胜利,逐步创建了淮西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县、区、乡抗日民主政权。1942年10月,在禹庙小学成立了临时性县级政权寿东南办事处,赵筹任办事处主任。办事处下设秘书、民政、财粮、公安、敌工等机构。1943年底,寿东南办事处改为寿县抗日民主政府,赵筹任县长。全县先后建立第三区(以涂拐为中心)、第二区(以徐庙为中心)、第四区(以陶楼为中心)、寿(县)怀(远)区、寿(县)凤(台)区、第一区(以三和集为中心)等抗日民主政府,同时建立了30多个乡级民主政权。

寿东南办事处成立后,广泛宣传和发动群众,开展拥军爱民、拥政爱民活动,发展农村经济,筹办粮秣军需,支援抗战。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帮助农民成立农业集体劳动合作组织——互助组。为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积极发展群团组织,先后成立了工、农、商、学、青、妇等抗敌团体,依靠这些组织,开展抗税、抗捐、筹集粮款等斗争。1943年在寿二区首先开展减租、减息的“双减”运动,发动群众成为新四军的坚强后盾。实行“二五减租”降低租税,佃户向地主交纳的粮食,由十成减为七成五。穷人向地主、富农借债的利息,比原来减少,时间较长的付本不付息。

同时开展“增资运动”,对雇工、理发工人等增加工资。在“双减”运动中,曾出现过寿二区大地主尹干臣、尹培璜带头反对群众,民愤极大,新四军当即逮捕,押至涂拐子枪决。从此,人民群众情绪高涨,减租、减息、增资运动顺利开展,大大提高了群众抗日的积极性。群众踊跃交纳公粮,参加民兵,积极支持配合新四军反击日伪军“扫荡”和反磨擦。1945年春,淮南路西地区反击桂顽大举进攻时,寿二区群众几次跨越淮南铁路到定远占鸡岗运送公粮,每次皆有1000多人。

坚决贯彻统一战线工作方针,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参加抗日救国。寿东南抗日民主政权能够很快建立并得到巩固,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团结大多数人加入到抗日的行列,办事处成立了参事室,由各界有威望的爱国民主人士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参与政府一些重大决策和法规的制订,参政议政,以调动他们抗日的积极性。针对伪、顽乡、保长,寿东南办事处本着争取力量为中共所用和联络开明的上层人士支持抗日的精神,采取“又打又拉”的政策,尽量争取由为敌服务,改为“两面政权”,进而完全为民主政权和新四军服务。对民愤极大、坚决反共的,坚决镇压,杀一儆百。寿三区和寿四区,通过关系把顽方大队长董吉善和乡长陈晓风争取过来,为新四军传递情报、掩护伤病员,并动员董吉善独生子董善云参加了新四军。在后来和日伪军的战斗中,淮西独立团就把伤员安放在被争取过来的伪乡长陶大矮子的乡公所里。

寿东南办事处改为寿县抗日民主政府后,正式建立“三三制”县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县参议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纠正了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健全了民主制度,容纳了各阶层人士,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保证了中共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

定合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2年春,日军控制了定(远)寿(县)公路沿线的大小集镇,把定凤怀县分割成两大部分。为便于开展斗争,8月,路西区党委决定,在定寿公路以南包括合肥县的一部分地区,建立定合县委,并成立定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分别隶属皖东津浦路西区党委和津浦路西各县人民抗敌联防委员会(1943年2月撤销津浦路西、津浦路东区党委,统一成立淮南区党委。另设津浦路西、津浦路东地委和津浦路西专员公署)。定合县委和县政府设在定远县吴家圩附近的南吴家、新集、九子集一带,县委书记兼县长刘鸿文,组织部长洪涛(冯苍生),宣传部长林恒。定合县政府内设公安局、财粮科、民政科和宣教科等先后建立了8个区,其中属合肥范围的有2个区,即合五区(以青龙厂为中心)和花张集区。

定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积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抗击日伪扫荡,巩固政权建设。一是设立民兵组织“递步哨”,时刻监视日伪军的行动,为新四军传递情报。二是组织群众担架队,每逢战斗打响,地方干部带领担架队,主动上前线为新四军运送伤员和弹药,不用动员。三是实行坚壁清野,日伪军一来“扫荡”,群众就把粮食和东西埋藏起来,使敌人处处碰壁。四是依靠民兵、老百姓掩护、转移战斗中负伤的伤员。

巢合办事处

在肥东的南部地区,随着抗日斗争形势的变化,中共组织也作相应变化和发展。1941年7月至9月,津浦路西区党委派王焯到石塘、马集一带恢复建立了合二区委。10月,担任中共合肥县委书记的严佑民、组织部长林轩奉命带一支武装去开辟新四军第二师、七师交通线,建立了中共合(肥)巢(县)工委,书记严佑民,委员林轩、宣济民、王焯。活动在西山驿、山王集一带,隶属津浦路西区党委领导。

1942年1月,因形势紧张,合巢工委的人员和武装转战到巢县高林桥附近,与在巢湖水上活动的程明远部合并,成立中共巢湖工委,书记严佑民,隶属无为地委领导。5月,巢湖工委撤销,成立了中共巢(县)合(肥)庐(江)中心县委,书记程明远,属中共皖中区党委领导。同时成立了巢合办事处,张帜任主任。办事处按“三三制”原则,建立了磨店区政府、西山驿区政府。办事处设立了财粮、税务、民政、宣教科,另外还成立了一个六七十人的护商大队,是从巢北支队抽调一些骨干和其他地方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护送往来商人及保护税收工作,以增加收入,保证军需供给。巢合县委和办事处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进行抗日和反顽斗争;二是扩大武装,动员青年参军;三是统战工作;四是组织生产,收税、征粮、筹款。

1943年2月,皖中根据地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巢合庐中心县委负责人作了相应调整,巢湖支队政委余再励任书记,副书记程明远,先后建立了7个区委。7月,巢合庐中心县委机关从巢县高林桥迁到肥东白龙厂小邢岗,改名为中共巢(县)合(肥)县委,隶属淮南津浦路西地委领导,书记为程明远。巢合县委、巢合办事处随着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和对敌斗争的需要,在其管辖范围内(南至巢湖边、北至白龙厂、东至巢城边、西至合肥城边)这块方圆几百里的土地上,组织和发动群众进行抗日和与敌伪顽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一直到抗战胜利。

1945年9月,日军投降后,为了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皖中解放区的党政军人员奉命北撤,巢合县委随之撤销,一部分人员和地区并入中共定(远)合(肥)县委。巢合办事处也于1945年11月北撤时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合肥地区各级抗日民主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四军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在抗战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还组织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减租减息”运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参加抗战、支援抗战的热情;组建了县、区、乡地方武装和各级群众组织。半数以上的青壮年农民群众参加了区、乡抗日武装和民兵自卫队,百分之八十的农民群众参加了农抗、青抗、妇抗等群众组织。这些工作,对开辟和保护新四军第二师、七师之间的交通联络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巩固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作出了积极贡献,使合肥地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民抗敌、全面抗战的大好局面。


来源:理响合肥

往期精彩(点击查看)

@合肥考区考生  客观题成绩公布和主观题考试报名公告来了!
关于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的相关事项问答
@法考生 今夜无眠(上集) 内附便捷查分通道
每周红歌 | 万疆


点点关注不迷路↓↓



看完记得点个“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