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江苏高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回顾与展望

2016-11-14 洪流 江苏高教




一分钟阅读

Scanning

研究问题


“十二五”期间江苏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同时又面临哪些新的发展任务与挑战?“十三五”期间江苏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改革会有哪些新的动作?


观点扫描


●“十二五”期间,江苏强力推进高校学科建设,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学科建设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相关发展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自20世纪90年代起,江苏就超前谋划、积极行动,启动实施了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在全国较早构建了比较完善的重点学科建设体系。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江苏启动实施了两期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成为江苏学科建设的重要品牌,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和示范效应。


●当前,江苏高校的总体实力、学科建设等主要指标虽在全国处于前列,但优势不大,特别是与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顶尖学科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十三五”时期是江苏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建设高教强省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江苏高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深度转型、创新突破的关键时期。只有围绕中心、立足大局,科学研判新形势,准确把握新要求,才能把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实、做好,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文/洪  流(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

文章出处/《江苏高教》2016年第6期35-38



(全文共6380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摘 要

文章在总结“十二五”江苏高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江苏高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江苏高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构想、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

江苏;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



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新理念的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全面推进,为江苏高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和新挑战。2013年,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到2020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适应需要、培养模式各具特色、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客观总结“十二五”期间江苏高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面临的形势和环境,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江苏高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要思路、目标和任务,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十二五”期间江苏高校学科建设


“十二五”期间,江苏强力推进高校学科建设,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学科建设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相关发展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一) 学科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一流专业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意蕴。自20世纪90年代起,江苏就超前谋划、积极行动,启动实施了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在全国较早构建了比较完善的重点学科建设体系。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江苏启动实施了两期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成为江苏学科建设的重要品牌,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和示范效应。“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级财政每年用于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建设的专项经费近10亿元,持续稳定的经费投入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形成了优势学科建设与省重点学科建设衔接协调、高峰学科建设与高原学科建设统筹推进的学科建设态势。全省高校学科整体水平明显提升,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部分学科进入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行列。


在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中,江苏高校有13个一级学科位列同类学科第一,占全国的11.3%,位居全国第二。截至2016年7月,江苏有23所高校的8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同类学科前1%,进入机构数和学科数分列全国第一和第二。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江苏引进了一批国际顶尖人才和关键领域的领军人物,培养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创新团队,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学位授权体系更为完善

“十二五”以来,江苏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各2个,新增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硕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高校各3个,新增服务省特殊需求硕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高校3个。截至2016年7月,全省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校33个(不含部队院校、省委党校和服务省特需项目高校),居全国各省市第3位,其中,博士学位授予高校26个。全省博士和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分别达到264个和394个,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


“十二五”期间,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全省有33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高校(不含科研院所和部队院校),占全国总数的6.3%。33家高校共设立专业博士授权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56个,招生专业覆盖了37个专业学位类别。为优化学位授权点布局,2015年起江苏启动了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工作,着力引导培养单位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调整学科结构,撤销教学科研水平不高、学生就业前景不好的学位点,增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的有特色、有优势的学位点。近两年来,全省高校共撤销博士、硕士学位点44个,自主增列相应学位点31个,学位授权点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2016年,江苏研究生招生规模达5.3万人,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博士研究生5936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2.6万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1万人,较“十一五”末增长了26.2%。目前,全省在学全日制研究生规模已达15.6万人,占全国8.2%,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博士研究生2.7万(含专业学位博士生146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7.7万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5.2万人,较“十一五”末增长24.8%。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比例为6∶4,初步形成了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协调发展的培养格局。


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深入开展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研究生工作站认定、产业教授选聘等项目,在研究生教育领域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譬如,在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方面,已建站3008个,共吸引3000多名高校导师、5000多名企业导师以及近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逐步完善。近年来,江苏深入开展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评估、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毕业研究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等工作,有力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如在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评议工作方面,近15年来,已累计抽检近1万篇学位论文,要求相关培养单位对抽检“不合格论文”逐一提出处理意见。在就业和培养质量调查方面,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培养质量、社会需求进行调查,每年发布研究生教育年度质量报告。


   二、江苏高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江苏高校的总体实力、学科建设等主要指标虽在全国处于前列,但优势不大,特别是与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顶尖学科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在高峰学科数量方面,尽管ESI排名前1%学科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但进入ESI排名前1‰的学科只有4个。全省高校进入ESI排名前1%的学科所涵盖的领域为16个,且大多集中在化学、材料、工程、临床医学等学科领域,覆盖面不够广,与高校总数第一、学科总数第二的全国排名不相称。此外,江苏高校学科发展不够均衡,理工科优势地位明显,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相对滞后。


江苏高校的学位授权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是如何进一步主动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优化学位授权点布局、提升学位点办学质量是一个重要课题。2016年3月,国务院学位办公布了2014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结果,全国有4个博士学位点、4个硕士学位点、42个专业学位点因评估不合格而被撤销,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其中,江苏有两所高校的3个专业学位点因评估结论为“不合格”而被撤销,4所高校的4个专业学位点的评估结论为“限期整改”。这表明有关高校在专业学位授权质量保障方面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培养单位还没有建立具有差异性、实践性与前沿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大多以学术学位培养模式为蓝本,未能很好地体现差异性和灵活性。此外,指导教师实践经验比较缺乏。这些都是导致专业学位授予质量不高的原因。


江苏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在学研究生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但在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总数、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并不领先。国际联合培养方面,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项目还不够多,授予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研究生学位数占全省学位授予总数的比例还不够高,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对接国家的“双一流”建设,2015年下半年以来,不少省市纷纷推出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实施超常规的财政支持和人才引进政策。客观地讲,当前江苏处于前有标兵发力领先、后有追兵拼力赶超的新常态下,形势逼人。


三、推动江苏高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实现新跨越


“十三五”时期是江苏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建设高教强省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江苏高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深度转型、创新突破的关键时期。只有围绕中心、立足大局,科学研判新形势,准确把握新要求,才能把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实、做好,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一)坚持服务需求,提升整体水平

江苏自然资源不占优势,唯可依赖的是科技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靠教育。


一是构建更加完善的学科体系。学科建设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龙头,学科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科实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没有高水平学科就没有高水平大学,没有一流学科就没有一流大学。“十三五”时期,江苏应着力构建四个层次、相对科学合理而又兼江苏特色的学科建设体系。第一,积极支持江苏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根据省政府部署,将对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的部属高校,按国家要求予以配套支持。对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的省属高校,将按国家要求予以重点支持。第二,大力推进优势学科建设。按照“打造高峰、顶天立地、扶优做强、交叉引领”的思路,到2020年,立项建设170个左右优势学科。第三,开展重点学科建设。“十三五”时期将立项建设300个左右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使之成为全省的学科高原和优势学科的后备力量。第四,推动高校实施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鼓励相关高校结合本校学科建设基础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情况,大力发展特色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冷门学科。


二是调整和优化学位授权布局。抓住国家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制度改革的契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江苏学位授权布局。既要解决学科体系僵化封闭问题,又要避免在学科建设上“一哄而上”,造成研究生教育资源的浪费。此外,要用好、用足国家学位点动态调整政策,严格学位授权点评估、监管机制,并建立学位点预警机制,使学位授权点名副其实,确保学位授予质量。


三是大力推进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对接国家的“双一流”建设,江苏省政府于2016年6月印发了《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方案》包括两个重点项目:一是支持所有本科高校彰显特色优势、夯实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基础。持续实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协同创新计划、特聘教授计划等四大专项,财政投入力度不减、滚动支持。二是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大学向高水平和世界一流迈进。对已进入全国百强的省属高校,省财政自2017年起统筹新增教育经费,加大投入,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每年给予每校1亿元左右的资金支持。到2020年,15所以上高校进入全国百强,其中10所左右高校进入前50名,100个左右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同类学科前1%;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的学科数,不低于全国总数的10%。


(二)坚持提升质量,推进内涵发展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十三五”时期,研究生教育需要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重中之重地位,研究制订和实施研究生科学道德规范与细则,深入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要把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大力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帮助研究生解决好情绪调节、环境适应、人格发展、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择业就业等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是强化质量保障。江苏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 “十三五”时期,要建立健全生源质量、课程教学质量、学位论文质量、学位授权点建设质量、研究生导师培养质量和毕业生职业发展质量为一体的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健全政府主导、第三方机构参与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监督、反馈和跟踪调查机制,构建符合教育规律和江苏实际的质量监督体系。


三是实施重点工程。“十三五”时期,江苏要实施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课程及案例库建设计划、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计划、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计划、研究生海外研修计划等专项工程。相关高校应抓住重点工程实施的契机,将之作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实施。


(三)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发展

江苏是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试验区和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也是研究生教育大省,理应在综合改革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形成经验,产生影响,努力打造研究生教育高地。


一是要深入推进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五项改革”,努力在培养经费投入保障、寓教于研、国际联合培养、导师招生名额配置、考核淘汰机制等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推进督查力度,切实把改革成效与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以及其他项目的申报挂钩,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此外,针对当前博士学位授予率低、分流退出机制欠缺和学籍管理难的问题,逐步将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调整为四年,建立完善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与名额补偿相结合的管理激励机制,完善博士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打破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障碍。


二是要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2015年江苏被教育部确定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十三五”时期,必须要进一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力争在调整优化专业学位点布局结构、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上取得新突破;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治理能力、发挥高校积极性上取得新突破;在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取得新突破;努力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较好胜任职业岗位要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进而形成门类齐全、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适应社会需求、职业领域普遍欢迎、毕业生充分就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


三是要推进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优化转型。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内涵和项目,创新实施研究生科研创新成果奖评选、研究生学术交流项目、优秀研究生工作站评选、产业教授选聘等项目,为研究生提供创新以及学术交流的平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强化对项目的过程管理、绩效评估以及成果共享,真正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投入、有监管、有成果,坚决杜绝放而不管、立而不做的现象。切实加强对项目成果的考评,引导和激励研究生产出更多有实际价值的优秀成果。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导师水平

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是最主要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形成和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抓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是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当前,导师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有的责任心不强,不关心学生的日常学习和思想状况,论文指导不够;有的没有担负起育人职责,“育人”“用人”关系颠倒;有的学术自律不够,剽窃、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在社会上形成了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因此,强化导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必须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是要建立规范遴选和评价制度。研究生导师岗位是一个评聘结合的“动态”岗位,培养单位对研究生导师要有明确的考核遴选标准和程序,避免重业务、轻政治,重经费、轻思想的做法。没有足够经费,没有较高业务水准,不可能保证研究生完成高质量的论文,没有过硬的思想作风也培养不出品德优良的人才。在导师招生方面,更应做到“能上能下”, 真正建立起研究生导师招生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废除导师终身制。同时,要积极推行双导师制,组建专业化导师团队。产业教授选聘和研究生工作站建设,都是实施兼职导师选聘的重要形式。此外,要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定期考核制度,把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学术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训练等纳入导师评价,鼓励研究生参与对导师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


三是完善培训和交流制度。指导研究生是一门艺术,不是学术水平越高,指导能力就越强。要进一步健全骨干研究生导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制度,实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计划。鼓励和支持各高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研究生导师培训和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召开学术交流会,使研究生导师不断更新知识,充分了解学科发展趋势,不断提高业务素质。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立研究生导师学术交流与合作制度,支持研究生导师开展国际交流和跨学科合作,加大选派研究生导师海外研修力度,逐步做到所有研究生导师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研修经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