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托马斯•哈代《对镜》

托马斯•哈代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在这首诗中,镜子这一平凡常见的东西赫然把人的灵魂和肉一体分开:镜子里面是弱不禁风行将老去的身体,镜子外面却是他热情洋溢思维敏捷的心灵。衰弱的身体和激昂的灵魂在镜子的左右面对面站立,向人们诉说时间的残酷。老年的哈代日益意识到,人的身心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他感到自己的身体远不如以前,但思维仍然非常敏捷,感情仍然十分丰富,并常常为此感到痛苦。1892年12月,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我看着镜中的自己,真为这副世俗的皮囊羞愧伤感,父母再强健,对此也无能为力,这是个令人伤心的事实……为什么人的灵魂总得与如此靠不住的肉一身紧系在一起,这联系又如此痛苦、伤感且莫名其妙!”后来,他把这种痛苦感受写入《对镜》一诗。




I Look Into My Glass

by Thomas Hardy


I Look into my glass,

And view my wasting skin,

And say, ‘Would God it came to pass

My heart had shrunk as thin!’


For then, I, undistrest

By hearts grown cold to me,

Could lonely wait my endless rest

With equanimity.


But Time, to make me grieve,

Past steals, lets past abide;

And shakes this fragile frame at eve

With throbbings of noontide.



托马斯•哈代《对镜》

陈 敬 容 译


我对着我的明镜,

见自己形容憔悴,

但愿上苍听从我祈请,

让我的心也皱缩枯萎。


人们将对我日益冷淡,

到那时我也会不再介意,

我会平静而坦然,

等待着永恒安息。


可叹时间流去了一半,

却把另一半存起,

我这衰弱苍老的躯体内,

却是盛年的心在颤悸。




托马斯•哈代《对镜》

飞 白 译


当我照我的镜,见我形容憔悴,

我说:“但愿上天让我的心

也象这样凋萎!”


那时,人心对我变冷,

我再也不忧戚,

我将能孤独而平静,

等待永久的安息。

可叹时间偷走一半,却让一半留存,


被时间摇撼的黄昏之躯中

搏动着正午的心。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跨越两个世纪的杰出诗人和小说家。他的小说,丰富和发展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在他临近晚年时,重新专注于诗的创作。
作为英国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的最后一位维多利亚风格的浪漫主义诗人,哈代用他质朴清新的笔触,优美流畅的诗句和细腻深刻的感人情怀,前后共创作了千余首诗歌。《对镜》是他诸多名篇中有代表性的一首。

1898年,哈代58岁。在他创作力旺盛的时候,英诗坛错误地认为,真实不存在于外在世界而存在于内在意识。从而掀起了反对浪漫主义的浪潮。而与此同时,现代诗歌的象征主义代表叶芝和阿瑟.西蒙斯也逐渐活跃起来。
本土诗坛的暗潮和新兴流派的锐气,无疑使得哈代的心情与思绪一度陷入低落彷徨。
那种认清后,放开一切毁誉得失,走自己想走的路的心态,源于诗人长久以来对生活的热忱,对人生透彻的明悟和浪漫主义的情怀。也正是这样,哈代的苦闷很快得以平复,并以一种坦然的心情应对这一切。
诗人内心那由消沉痛苦到平和淡然的心路历程,通过最初自己面对镜子的惊讶感叹、心灰意冷,转为宁静反思、安然面对的叙述。在《对镜》短短数语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平静下来的诗人,那火热的浪漫主义情怀,不可抑制地在疲惫的身躯里燃烧。此时他没有去指责或埋怨什么。挣脱心灵迷茫和精神痛苦的他,抱怨的只是时光无情的流逝,人生岁月的可贵。在以一种自嘲的语气感叹躯体的衰老时,以浪漫者固有的言语向世人通告自己心的年轻。在此后的岁月里,哈代笔下的诗句更为熟练老到,名品涌涌不绝。
正如托马斯.哈代所说的那样,诗人的职责是表现隐藏在伟大事物之下的悲哀和隐藏在悲哀事物之下的伟大。哈代用真诚的心和浪漫的情怀写下的诗文映证了这点。
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也会遭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或意外。对自己及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和困扰。尤其在心灵或情感上,更易沉溺其中,难以脱出但我想,从前人的作品中,还是能让我们习得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相关阅读:
哈代诗选
哈代诗10首
托马斯·哈代诗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