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塔伦斯《和杜甫》

塔伦斯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塔伦斯(Genaro Talens)(1946- ),西班牙诗人,主要诗集有《飞翔超越翅膀》(1973)、《肢解的躯体》(1977)等。



塔伦斯《和杜甫》



只见一派秋天荒芜的景色。

这时有人在问,他何以在此.在这蓝色的山上,

在此宇宙之中,与人间的世界不同。

我如同一个害怕即将老去的游子,

已经没有力量面对一轮

扫除目疾的太阳。我只有唯一的热望:

让我继续旅程。

我不想归去。南方吹着一阵风,

有时候我觉得领悟到了忧郁的烟雾

就是灰白的空气上一种遗忘的回声。

也许曙光会逢到我过于接近黑暗的边缘。

鸡啼会熄灭我的灯。我不知道。

我也不期待什么。

我只瞧着黄昏的这片甜蜜的迷蒙,

脚下流过的河水,水面的涟漪,

寂静的垂柳,爱的时光在那里歇息。



死亡的无可变更的脸容。

天空和黑夜燃烧着,犹如苍白月光下的花朵。

茅屋空空洞洞。一只獐子的声音

它的颤栗震动在

栅栏的木条上。没有人接待我。

风放逸出它的奔马。草茎那么纤弱。

青春的旋涡在我的眼前痛苦,

我看见牲畜如何践毁了我的居所。

黑夜来临的时候岁月突然伸出的利爪。

光明在地平线上默不作声。我已经倚着墙。

尘土积聚在屋顶上。寒冷。

潮湿已经浸蚀了我的手脚。

雨水在窗户上画出了一个阴沉的鬼脸。

寂寞的气息在竹林间互相摩擦。

秋夜如此漫长,何时终了?


王 央 乐 / 译


古英语诗歌


现存的古英语文学时期的诗歌,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仅仅是该时期诗歌的一小部分。这些诗歌产生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它们虽然历经一千多年的沧桑,但仍在四种手抄本中得以留传下来。这四种手抄本是:《科顿·维特利厄斯抄本》《埃克塞特书》《维塞利抄本》以及《朱尼厄斯抄本》。古英语诗歌在西欧现存的民族诗歌中,年代最为久远。
罗马人撤离英伦岛以后,日耳曼部落于5世纪中期入侵不列颠。像当时所有的日耳曼民族一样,他们没有文字,仅有口头文学,赞颂他们迁徙英伦那个英雄时代的传奇功绩。盎格鲁—撒克逊人移居不列颠后的300年间,在北部的诺森布里亚王国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7世纪后半叶至8世纪,绝大部分古英语诗歌在这里产生了。这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基督教的影响。书面语随着英国人皈依基督教而逐渐产生了。基督教为书面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方法和动力,并为许多古英语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主题,但它并没有阻止一些表现英雄时代的诗歌和反映英雄理想以及对生活持异教观点的诗歌的产生。
古英语诗歌分为两大部分:表现日耳曼英雄传统的诗歌和根据基督教故事及主题创作的诗歌。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具有丰富的大陆历史和传说知识。最能表现这种知识的英雄诗篇是《威德西斯》。这首诗记录了一系列日耳曼英雄诗歌中的伟大人物。另一首描写这类英雄的诗篇是《德奥尔》。在古英语诗歌里,这首诗有独到之处——全诗分为六个长短不等的小节,每个小节之后都有一个迭句。另一诗篇《华尔德尔》只有两个片断留传下来。它以史诗般的气势,描述了亚奎丹的华尔特的故事。《芬斯堡之战》体现了一种更为古老的日耳曼英雄诗歌类型,即英雄短诗。它是移民时期诗歌唯一留传下来的两首之一。

古英语诗歌登峰造极之作、盎格鲁—撒克逊人最伟大的史诗《贝奥武甫》,描述了英雄贝奥武甫的传奇故事。贝奥武甫具有超人的特点,他先战胜了两个魔怪,最后在同火龙的搏斗中牺牲。《贝奥武甫》是可以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媲美的民间史诗。它的史诗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诗的形式(即日耳曼头韵体音律)具有强烈的、富于变化的节奏和有力的音调,这些特征特别适合于表现诗歌的英雄主题;第二,通过详尽描写6世纪的服饰、习俗、政治机构等,突出了传奇故事的历史背景;第三,诗中的主要人物,尤其是贝奥武甫,体现了日耳曼人崇高的理想和情操:国王的慷慨大方、臣仆的忠诚不渝。学术界一致认为,《贝奥武甫》是于公元675年至750年间在诺森布里亚写成的。近年来,批评界认为它出自一个作者之手,并发现全诗的细节和衍生枝节的描写前后一致,内容完整表现了作者组织材料的惊人艺术才能。
《贝奥武甫》是英国英雄史诗的顶峰。后来的两首诗证明,英雄史诗传统在整个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始终占突出地位。《布鲁南堡战役》是一首颂词,收集在《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关于937年的记载里。另一首诗《马尔登战役》(991年以后)充分地体现了英雄精神。在这首诗里,一位年迈的仆从在主公被杀后,重整旗鼓,即将与敌人决一死战时所说的话至今仍十分感人:
我们虽体力渐衰,但更须振奋精神,果敢大胆,勇往直前。
尽管英雄诗歌的主题与基督教诗歌的主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两者也不乏共同之处。《贝奥武甫》基督教色彩强烈,其英雄精神再现了圣经和宗教故事的主题。基督及其信徒之间的关系恰似首领及其追随者之间的关系。《旧约》里的希伯来主教和中世纪神话里的圣徒被描写成日耳曼英雄,他们的功绩被写成了武士的战绩。甚至自然的进程也被赋予了英雄斗争的意义,如:“白霜和白发的武士封锁着英雄的土地。”
根据比德的记载,英国第一位宗教诗人原是诺森布里亚的惠特比修道院里的一个俗人帮工,名叫开德蒙。后来他奇迹般地获得了天赋诗才。其实可以断定是属于他的作品仅有一首短小的赞美诗。据比德记述,这首诗是开德蒙受到神的启示而作。比德说,开德蒙接受了神所赋予的才能后,把许多圣经故事写成了英语诗歌。根据比德的记述,《朱尼厄斯抄本》里的《创世纪》《出埃及记》《但以理书》及《基督与撒旦》等诗歌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开德蒙所作,今天仍被称为开德蒙诗歌;但这些诗其实是由不同时期的不同作者写成的。
除开德蒙外,知名的古英语诗人只有琴涅武甫。他的名字按古北欧文字拼写,已写进了四首诗的文本内(这四首诗是:《基督(二)》《朱利安娜》《埃琳》和《使徒的命运》),这样,人们一读到这些作品就在为他祈祷了。除了在载有他的名字的一些篇幅上所写的自传性材料外,我们对他毫无所知。他的诗比开德蒙的诗更具个性,更富有抒情色彩和艺术意识,而且对中世纪传统修辞的运用更加娴熟老练。就题材而言,琴涅武甫以诗体形式翻译了两位圣徒朱利安娜和海伦娜的拉丁语散文传记;以及格列高里教皇的一篇关于升天的散文式布道。此外,他还重写了12位使徒的工作情形和亡故经过。但这些诗歌不仅是翻译,而是字字句句都洋溢着诗的气息。这一特点在琴涅武甫翻译描写战役或大海的章节时表现得尤为显著。关于海伦娜航行的描写是古英语诗歌中描写大海的杰作之一。《埃克塞特书》开头的1664行诗题名为《基督》。这些诗行分为三部分,由于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主题,当代学者便给它们起名为《基督(一)》、《基督(二)》和《基督(三)》。《基督(二)》中有琴涅武甫的古北欧文字签名,从保守的观点看,《基督(二)》是唯一可归属于他的作品。它们属于人们所说的琴涅武甫类型的诗,因为在主题、风格和用词上,这些诗和琴涅武甫签名的诗十分相似。其中,《十字架之梦》是一首抒情梦幻诗。在这首诗里,十字架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古斯雷科》甲乙本是两个不同的版本,描述的是克洛兰的圣古斯雷科的拉丁神话故事。《凤凰》是根据一首拉丁语诗改写的基督教讽喻诗,它是一篇精湛的宗教诗作。《安德雷亚斯》记述了圣安德鲁辉煌的业绩,其风格可与《贝奥武甫》媲美。
至于一些片断、一些次要的宗教诗歌以及像《妩媚》《守护神》之类的次等文学作品,在此略而不述。古英语诗歌还包括谜语诗、抒情诗和挽歌。《埃克塞特书》中的70多条谜语题材相当广泛,涉及到古代英国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许多谜语写得十分巧妙,有些具有高度的诗学艺术价值;有些则诙谐言情。此外,《埃克塞特书》还包括了5首抒情短诗。根据诗的基调,它们一般被称为挽歌。其中两首挽歌写得非常出色,一首是《流浪者》,描写一个人因丧失了主人和同伴而感到悲伤,为世事无常而忧郁沉思。这里,忧伤的基调表现得十分强烈。另一首挽歌《航海者》出色地描写了海员生活的艰苦与欢乐。这首诗被认为是一首基督教讽喻诗,教育人们放弃世俗的享乐,忍受教徒的清苦,以获永生。
实际上,所有的古英语诗歌都是以盎格鲁—撒克逊人从大陆带来的日耳曼头韵体音律(见该条)写成的。采用头韵体音律是为了便于口头流传,并在竖琴的伴奏下朗诵。在风格上,古英语诗歌的主要特点是,大量运用复合词和同位语,并使用比喻的复合语。
现存的古英语诗歌实际上都是用西撒克逊语写的,但其中绝大多数原来是用诺森布里亚语写成的。9世纪时,丹麦入侵英国,诺森布里亚文化消亡了。当时保存下来的诗歌作品流传到了西塞克斯,而被人用西撒克逊语抄传下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