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子《新娘》

海子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这首短诗是海子早期的诗作,写作时间注明是1984年7月,那时他20岁。此时,年轻的海子自然是没有结婚的,但没有结婚的他是如何写出这首优美的《新娘》?也许它与海子的个人经历相关,出生在农村的海子,每逢过年过节,他可能看到许多娶新娘的情景,他被淳朴的幸福所熏染,所有写了这首诗。当然也可以往更大了说,这个“新娘”并不是某一个人的新娘,她是中国农村无数人的新娘,她是从远古时候一直存活到如今的新娘,她甚至超越了新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新娘的幻象或原型。但这些都无关紧要,我们只要去读这首诗,去感受诗中表露出的质朴清新又原始的田园牧歌式的乡土爱情。
诗的第一节,是新郎对往后美好生活的期盼。当美丽的新娘住进故乡的木屋,也就意味新的生活开始了,而新的生活总是充满活力,充满希望,金光闪闪的。尽管生活清贫朴素,“小木屋、筷子、一缸清水”,但新娘的到来,那从异乡走来、从少女、也从少年的梦想中走来,从那令人迷幻中的红头巾和芳香的身体中走来的新娘,她一进门,一切就不一样了,一切都被点亮了。就连往后许许多多的告别都显得格外美好,以往“我”都是孤身一人外出,然后再孤身一人回来,现在,“我”再也不是一个人,不论在哪,“我”的心里都住着新娘,新娘也牵挂着“我”,“我”和新娘之间的情让这方世界都被“照耀”亮堂了,倍感温暖。

第二节,通过无言的沉默表现那种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幸福。这一刻,“我”是新郎,是说不出话的幸福的人。以往,“我”和“遥远江上的船夫”一样,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迎娶新娘,羡慕不已,可今天,“我”成了新郎,巨大的幸福浸润着“我”,“我什么也不说,让别人去说”,让曾经渡我回家的船夫们去说,“我”只是微笑。在夜幕笼罩的河,寂寞无声,河岸的灯塔,化作河流幽幽的眼睛,闪亮亮发着光,照明了回家的路,江上船夫或者说远在外的游子,靠着这温暖的指引,回到小木屋。这里是对所有辛苦劳作人的抽象,他们漂泊在外,然而家是不能舍弃的牵连,它像一盏灯,牢牢矗立,散着光亮,指引着每一个人。
今夜,是“我”娶新娘的日子,新娘就是这盏灯,今夜她睡在我的屋子里。最后一节,则表现了爱情的最美好归宿,生儿育女,这也是人类对婚姻最原始也最基本的期待,再往深层一说,也是人类对生命的延续,自然的传承。快乐的日子当然要关起门来,只“我”和新娘一起享受,这是“我”和心爱的人儿独有的蜜月。可幸福的生活,是需要通过辛勤劳作来耕织,所以“我们打开门”,一起摘开在高高的树上的花,挖结在深深的地下的果。这里用开花、结果的两个常用的美好意象,将全诗进行了升华:新娘、新婚的到来,蜜月的过去,一个新的生命又开始孕育,乡村的、人类的薪火在此又开始新的传递。



海子《新娘》


故乡的小木屋、筷子、一缸清水

和以后许许多多日子

许许多多告别

被你照耀


今天

我什么也不说

让别人去说

让遥远的江上船夫去说

有一盏灯

是河流幽幽的眼睛

闪亮着

这盏灯今天睡在我的屋子里


过完了这个月,我们打开门

一些花开在高高的树上

一些果结在深深的地下


1984年7月





《新娘》是海子早期的一首爱情诗。与他后期的爱情诗的撕心裂肺相比(海子后来写了一首讲述他爱情灾难的著名新诗《四姐妹》),海子的早期爱情诗就显得幸福和温馨。这篇《新娘》就是一个典范。
全诗分三个章节,从三个层面去揭示爱情与幸福的内涵。
在诗篇的第一章节里,诗人一开始就用一种清新平缓的笔调写了一份宁静、清晰的生活情景。幽静的故乡,平矮的小木屋,饭桌上的筷子,那一缸平静的清水。诗人把一幅富有农家色彩的生活画面栩栩如生呈现给我们。平静而又朴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淡的日子在平淡中溜走了许许多多,而人生中的离离合合又总在不时地发生着。但正是这种平静而又真实的生活,才蕴涵着许多潜在的美质在里面。
在此节中,我们除了理解这一揭示了乡村生活的某一本质的新娘意义外,从艺术上讲,还有以下三点值得我们品味:第一、就是非常简约然而意味悠长的典型形象或意象的运用。我们应该记得,在陶渊明的诗中,他是非常善于以一些平淡的语言和形象来表现乡村生活的意味的,例如“桃李罗堂前,榆柳阴后檐。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例如“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等。所以陶诗赢得了“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语)的评价。应当说,此诗的第一行,海子对于乡村生活形象的捕捉也具有这种简约而隽永的意味。尤其是其中的“一缸清水”意象,它甚至超出了陶诗的那种对于乡村形象的那种实体性的捕捉和描绘,而更增加了一丝灵动和虚幻美的色彩。而这当然与海子特钟情于“水”意象有关。而在这里,“水”、“水缸”的意象,恰好又特别契合于“新娘”的意象。
第二,就是具象与抽象的恰到好处的结合。我们一般人写诗,总是认为具象的、形象的、意象的就是好的,而概括的、概念化的、抽象的就是不好的。殊不知,语言的具象与抽象是一种对立而又统一的双向运动,有时从抽象而具象,有时则从具象走向抽象,在这种双向运动中,虽然仍然是以从抽象走向具象为主,但有时候,适当的让语言从具象向抽象、概括转移,却可以使诗获得更浓缩又更广泛的诗意。这里的“许许多多日子”、“许许多多告别”就是这样的运用,孤立的看,似乎“许许多多日子、许许多多告别”太过平淡概括、远不如前面的“小木屋、筷子、一缸清水”来得形象、可感可触,如果要写,似乎应该顺着前面的思路,罗列出更多的乡村生活的典型形象意象来,例如灶、犁、猪圈等等来(当然,这样也不是不可以,例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就采取了这种方式,但那又是另一首诗了)。但是这样一来,不仅会使诗缺少变化、甚至有些罗嗦饶舌,而且从总体上会使诗意缺乏概括凝缩而又广泛的性质,反而使诗意收到了损害。
第三,值得我们玩味的就是那个“照耀”的词或者意象。“照耀”在此诗里可以说具有某种“诗眼”的地位。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前面我所说的新娘之于乡村生活的价值就在于点亮了我们的枯燥的生活,而且还在于,这一“照耀”的运用,使整个第一节,具有了某种“幻象”、“幻景”的性质。直言之,它的运用,使整个第一节都具有了一种梦境的特性:我们难道不可以设想出、甚至真正做过这样的梦吗:简陋的房子、器具,一切都笼罩于灰暗中,惟有那个你喜爱的女人、你的新娘本身散发着芳香、也散发着光亮照耀着你,也照耀着简陋的屋子和那许多简陋破旧的器具。如果我们能够设想或真正做过这样的梦,那么这个的梦境的巧妙和它所包含的隽永的超出于现实性描绘的意味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这就是我所说的(当然弗洛伊德、容格们早就说过或涉及过)“幻象”和“幻景”的超凡的价值和意义,它们往往以最出其不意的方式包含最深厚隽永的意旨(海子的诗常常如此呀!)。
如果说第一节有点儿象个梦境,那么第二节、尤其是这节的后半部分,就更象一个梦境,一个沉浸于不可思议的幸福中的梦境。前四行,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比较简单的解释,即通过无言的沉默表现那种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幸福;让我的这种幸福成为江上船夫一类无家可归的人的一种美丽的传说。这样解释基本也可以了,但是我还觉得似乎仍不能尽意,似乎没有把海子写作此诗时的感觉完全体现出来,因此我再补充第二种解释。即前四行也类似于一幸福梦境,我们知道,梦境中往往是不出声的,它只呈现、它只显现,海子在这里应该正是通过这种梦境的无言状态表现这种不可思义幸福感受;而“让江上的船夫去说”一句,是用对比的方法(它本身象另一个梦的片段),以表现这种无言的幸福。后四行,前面我们提到了,它是十分象一梦境的。在这梦境中,美丽的新娘显现为一双或一只美丽的眼睛,眼睛的明亮象一盏灯,又像“河流幽幽的眼睛”,后来在半们半醒中醒悟:这盏灯现在就睡在我的身边。我们看,海子就是用这种类似于梦境的意象和意境,非常好的表现了这乡村生活恒久的、人类经历过亿万次的迎娶新娘的幸福。寥寥的诗句,实际呈现出的是原型式的情景和意象。
最后一节,也是十分神奇的诗句,它是用类似于巫术的方式,赞美新娘、新婚所带来的人类的繁衍。为什么说是巫术的方式呢?因为在巫术思维中,人类的繁衍繁殖与动植物的繁殖是紧密相连的。譬如,在古代,人们为了祈求丰收,会把丰乳肥臀的女性石像,插入地下;又比如人们为了祈求生育,画上鱼的形象、石榴的形象等,或者唱此类的歌,是因为鱼、石榴等都是十分具有繁殖力的(此谓相似巫术和交感巫术)。我们看,海子就是用这种类似于巫术的方式,表现了人类乡村生活典型的或集体无意识性的感受和情景:新娘、新婚的到来,蜜月的过去,一个新的生命又开始孕育,乡村的、人类的薪火在此又开始新的传递。
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我”也同样的心潮彭湃,热血沸腾。但“我”却在这个时刻选择沉默。因为,“我”深切地知道,语言是肤浅的,话语是绵薄的!此时此刻的“我”,只愿意在心头去固守这份属于“我”的一种幸福和心情。别人的评头论足,别人的高谈阔论,那只是他们表达自身幸福的一种方式。在这个喧嚣尘世里间,远远近近的人都乐此不疲地去追逐一种热烈而奔放的幸福。而“我”,只愿独自地在内心去珍藏这一份幸福的感觉。如同夜航的船夫找到启明灯一样,“我”也在“我”的人生旅途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照明灯”。“我”的喜悦心情也不言而喻。可“我”,还是乐意在心底里独自去珍视它!
幸福的蜜月很快就过去了。当我们重新去迎接一种新的生活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生活之花和幸福之果并不总是那么唾手可触的。它们不可能时时地萦绕在我们的身旁。我们应该为此去坚定信念:在平淡中去拾掇我们的幸福。因为,平淡中,生活之花仍旧会璀璨;因为,平淡中,幸福之果也仍旧会壮硕。只要我们真实地生活!真实地相爱!我们就能携手前进,寻找到属于我们的幸福归宿。



推荐阅读:

海子诗选

海子《亚洲铜》

海子《以梦为马》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卞之琳《断章》

卞之琳《古镇的梦》

卞之琳《第一盏灯》

卞之琳《距离的组织》

卞之琳《无题》

卞之琳《雨同我》

卞之琳《圆宝盒》

戴望舒《雨巷》

戴望舒《烦忧》

戴望舒《断指》

戴望舒《过旧居》

戴望舒《我的记忆》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游子谣》

戴望舒《狱中题壁》

郑愁予《错误》

郑愁予《水手刀》

郑愁予《如雾起时》

郑愁予《雨说》

郑愁予《赋别》

郑愁予《小小的岛》

郑愁予《佛外缘》

郑愁予《梦土上》

郑愁予《情妇》

张枣《跟茨维塔伊娃的对话》

张枣《镜中》

张枣《何人斯》

张枣《历史与欲望》

张枣《空白练习曲》

张枣《杜鹃鸟》

张枣《春秋来信》

张枣《卡夫卡致菲丽丝》

张枣《祖国》

翟永明《黑房间》

翟永明《女人》

翟永明《静安庄》

翟永明《十四首素歌》

翟永明《在古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