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谢惠连诗集

东晋南朝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谢惠连(407-433),南朝宋文学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铁之曾孙,谢方明之子,谢灵运族弟。父谢方明历任竟陵太守、丹阳尹、会稽太守等职。谢惠连十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见其新文,常感慨“张华重生,不能易也。”《诗品》引《谢氏家录》称:“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据说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就是在梦中见到谢惠连而写出来的。本州辟主簿,不就。谢惠连行止轻薄不检,居父丧期间还为其男宠杜德灵写诗,大为时论所非,因此不得仕进。其为谢灵运“四友”之一,仕宦甚为失意。后来依靠尚书仆射殷景仁的辩护,才在宋文帝元嘉七年(430)做了彭城王刘义康的法曹行参军。元嘉十年卒,年仅二十七岁,无子。后人把他和谢灵运、谢脁合称“三谢”。《隋书·经籍志》载有谢惠连集六卷,张溥辑有《谢法曹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钟嵘《诗品》评语


宋法曹参军谢惠连:小谢才思富捷,恨其兰玉夙凋,故长辔未骋。《秋怀》、《捣衣》之作,虽复灵运锐思,亦何以加焉。又工为绮丽歌谣,风人第一。《谢氏家录》云:“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


《宋书》本传


方明子惠连,幼而聪敏,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深相知赏,事在《灵运传》。本州辟主簿,不就。惠连先爱会稽郡吏杜德灵,及居父忧,赠以五言诗十余首,文行于世。坐被徙废塞,不豫荣伍。尚书仆射殷景仁爱其才,因言次白太祖:“臣小儿时,便见世中有此文,而论者云是谢惠连,其实非也。”太祖曰:“若如此,便应通之。”元嘉七年,方为司徒彭城王义康法曹参军。是时义康治东府城,城堑中得古冢,为之改葬,使惠连为祭文,留信待成,其文甚美。又为《雪赋》,亦以高丽见奇。文章并传于世。十年,卒,时年二十七。既早亡,且轻薄多尤累,故官位不显。无子。弟惠宣,竟陵王诞司徒从事中郎,临川内史。


《南史》本传


方明子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语”。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本州辟主簿,不就。惠连先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及居父忧,赠以五言诗十馀首,“乘流遵归路”诸篇是也。坐废不豫荣位。尚书仆射殷景仁爱其才,言次白文帝,言“臣小儿时便见此文,而论者云是惠连,其实非也”。文帝曰:“若此便应通之。”元嘉七年,方为司徒彭城王义康法曹行参军。义康修东府城,城堑中得古冢,为之改葬,使惠连为祭文,留信待成,其文甚美。又为雪赋,以高丽见奇。灵运见其新文,每曰“张华重生,不能易也。”文章并行于世,年二十七卒。既早亡,轻薄多尤累,故官不显。无子。惠连弟惠宣,位临川太守。



秋胡行二章


其一


春日迟迟,桑何萋萋。红桃含夭,绿柳舒荑。

邂逅粲者,游渚戏蹊。华颜易改,良愿难谐。


其二


系风捕影,诚知不得。念彼奔波,意眠回惑。

汉女倏忽,洛神飘扬。空勤交甫,徒劳陈王。




陇西行


运有荣枯,道有舒屈。潜保黄裳,显服朱黻。

谁能守静,弃华辞荣。穷谷是处,考槃是营。

千金不回,百代传名。厥包者柚,忘忧者萱。

何为有用,自乖中原。实摘柯摧,叶殒条烦。




陇西行


未若蔽牛,永保液瞒。嗟我君子,勖尔何言。




豫章行


轩帆遡遥路,薄送瞰遐江。舟车理殊缅,密友将远从。

九里乐同润,二华念分峰。集欢岂今发,离叹自古钟。

促生靡缓期,迅景无迟踪。缁发迫多素,憔悴谢华蘴。

婉娩寡留晷,窈窕闭淹龙。如何阻行止,愤愠结心胸。

既微达者度,欢戚谁能封。愿子保淑慎,良讯代徽容。




塘上行


芳萱秀陵阿,菲质不足营。幸有忘忧用,移根托君庭。

垂颖临清池,擢彩仰华甍。沾渥云雨润,葳蕤吐芳馨。

愿君眷倾叶,留景惠馀明。




却东西门行


慷慨发相思,惆怅恋音徵。四节竞阑候,六龙引颓机。

人生随时变,迁化焉可祈。百年难必保,千虑盈怀之。




长安有狭邪行


纪郢有通逵,通逵并轩车。帟帟雕轮驰,轩轩翠盖舒。

撰策之五尹,振辔从三闾。推剑冯前轼,鸣佩专后舆。




从军行


赵骑驰四牡,吴舟浮三翼。弓矛有恒用,殳鋋无暂息。




燕歌行


四时推迁迅不停,三秋萧瑟叶辞茎。飞霜被野雁南征,念君客游羁思盈。

何为淹留无归声,爱而不见伤心情。朝日潜辉华灯明,林鹊同栖渚鸿并。

接翮偶羽依蓬瀛,仇依旅类相和鸣。余独何为志无成,忧缘物感泪沾缨。




猛虎行〔以下杂言〕


其一


贫不攻九嶷玉,倦不憩三危峰。九嶷有惑号,三危无安容。美物标贵用,

志士励奇踪。如保只远役,王命宜肃恭。伐鼓功未著,振旅何时从。


其二


猛虎潜深山,长啸自生风。人谓客行乐,客行苦心伤。



鞠歌行


翔驰骑,千里姿,伯乐不举谁能知。南荆璧,万金赀,卞和不斫与石离。

年难留,时易陨,厉志莫赏徒劳疲。沮齐音,溺赵吹,匠石善运郢不危。

古绵眇,理参差,单心慷慨双泪垂。




前缓声歌


羲和纤阿去嵯峨,睹物知命,使余转欲悲歌,忧戚人心胸。处山勿居峰,

在行勿为公。居峰大阻锐,为公遇谗蔽。雅琴自疏越,雅韵能扬扬。滑

滑相混同,终始福禄丰。


【注】题一作“后缓声歌。”

羲和:古神话传说中人物,驾御日车之神。《楚辞·离骚》:“吾

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王逸注:“羲和,日御也。”《初学

记》引《淮南子·天文训》:“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原

注:“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又《山海经·大荒南经》: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代指太阳。《后汉书·崔駰传》:“氛霓

郁以横厉兮,羲和忽以潜晖。”李贤注:“羲和,日也。”晋葛洪《抱

朴子·任命》:“昼竞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馀耀。”倾羲:指落日。

纤阿:古神话中御月运行之女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阳

子骖乘,纤阿为御。”司马贞索隐:“服虔云:纤阿为月御,或曰美女

姣好貌。又乐产曰:纤阿,山名,有女子处其岩,月历岩度,跃入月中,

因名月御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作孅阿”。《文选·束

晳·补亡诗之四》:“纤阿案晷,星变其躔。”李善注:“《淮南子》

曰:纤阿,月御也。”




顺东西门行


哀朝菌,闵颓力,迁化常然焉肯息。及壮齿,遇世直,酌酩华堂集亲识,

舒情尽欢遣凄恻。




三月三日曲水集诗〔以下五言〕


四时著半分,三春禀融烁。迟迟和景婉,夭夭园桃灼。

携朋适郊野,昧爽辞鄽廓。蜚云兴翠岭,芳飙起华薄。

解辔偃崇丘,藉草绕回壑。际渚罗时簌,托波泛轻爵。


【注】题一作“上巳曲水集”。




泛南湖至石帆诗


轨息陆塗初,枻鼓川路始。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峙。

萧疏野趣生,逶迤白云起。登陟苦跋涉,睤盼乐心耳。

即翫翫有竭,在兴兴无已。


【注】逯钦立案:《太平环宇记》九十九引《永

嘉记》云:永嘉南岸有石帆,乃尧时神人以破石为帆,

将入恶溪,道次置之溪侧。又引永嘉《郡国志》云:

东海信都,神破石为帆。《艺文类聚》作引谢灵运

“游名山志”曰:“破石溪南二百馀里,又有石帆。”

惠连未曾至永嘉,不得有此诗。作惠连者乃灵运之误。




西陵遇风献康乐〔五章〕


其一


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趣途远有期,念离情无歇。

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瞻涂意少悰,还顾情多阙。


其二


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坰林。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

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


其三


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

行行道转远,去去情弥迟。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


其四


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

净氛晦崖巘,积素或原畴。曲汜薄停旅,通川绝行舟。


其五


临津不得济,伫楫阴风波。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

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




代古诗


客从远方来,赠我鹄文绫。貯以相思箧,缄以同心绳。

裁为亲身服,著以俱寝兴。别来经年岁,欢心不同凌。

泻酒置井中,谁能辨斗升。合如杯中水,谁能判淄渑。


【注】题一作“拟客从远方来”。




秋怀


平生无志意,少小婴忧患。如何乘苦心,矧复值秋晏。

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烂。萧瑟含风蝉,寥唳度云雁。

寒商动清闺,孤灯暖幽幔。耿介繁虑积,展转长宵半。

夷险难预谋,倚伏昧前算。虽好相如达,不同长卿慢。

颇悦郑生偃,无取白衣宦。未知古人心,且从性所翫。

宾至可命觞,朋来当染翰。高台骤登践,清浅时陵乱。

颓魄不再圆,颂羲无两旦。金石终销毁,丹青暂雕焕。

各勉玄发欢,无贻白首叹。因歌遂成赋,聊用布亲串。


【注】倾羲:指落日。李善注:“羲,羲和,谓

日也。”


逯钦立案:此诗当为灵运所作,盖误入惠连集中。

诗发端谓少小离忧患,指亲丧大故。据《宋书》。惠

连父方明元嘉三年卒,年四十七。惠连元嘉十年卒,

年三十七。则方明卒时,惠连年已三十,不得言少小

离忧患。据《晋书·谢玄传》、《宋书·谢灵运传》,

晋太元十三年,祖玄卒,灵运年四岁。灵运父奂又早

玄卒,是灵运孩提丧父,与此少小离忧患相合也。又

诗言:“夷险难预谋,倚伏昧前算。颇悦郑生偃,无

取白衣宦。”与灵运出处合;“虽好要如达,不同长

卿慢。”与灵运性格合,而皆与惠连不侔。然《文选》

归之惠连。诗品亦称“惠连《秋怀》,讹乱已久。”

故仍编汇于此。




捣衣诗


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催。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

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螀啼。夕阴结空幕,宵月皓中闺。

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簪玉出北房,鸣金步南阶。

櫩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

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

盈箧自余手,幽缄俟君开。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


【注】“双题”,即双颊,作其它解释,均缪。




泛湖归出楼望月诗


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憩树面曲汜,临流对回潮。

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

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飙。斐斐气幂岫,泫泫露盈条。

近瞩祛幽蕴,远视荡喧嚣。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


落日隐櫩楹,升月照帘栊。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

蹀足循广除,瞬目矖曾穹。云汉有灵匹,弥年阙相从。

遐川阻暱爱,脩渚旷清容。弄杼不成藻,耸辔鹜前踪。

昔离秋已两,今聚夕无双。倾河易回斡,欵情难久悰。

沃若灵驾旋,寂寥云幄空。留情顾华寝,遥心逐奔龙。

沈吟为尔感,情深意弥重。




喜雨诗


朱明振炎气,溽暑扇温飙。羡彼明月辉,离毕经中宵。

思此相郊云,既雨盈崇朝。上天愍憔悴,商羊自吟谣。




咏冬诗


七宿乘运曜,三星与时灭。履霜冰弥坚,积寒风愈切。

繁云起重阴,回飙流轻雪。园林粲斐皓,庭除秀皎洁。

墀琐有凝汙,逵衢无通辙。



【注】《诗纪》云:艺文新本字讹作灵运诗,考

旧本正之。逯钦立案:宋本艺文《类聚》作谢惠连

诗。




读书诗


贲园奚足慕,下帷故宜遵。山成由一篑,崇积始微尘。

虞轩虽眇莽,颜隰亦何人。




夜集叹乖诗


诗人咏踟蹰,骚者歌离别。诚哉曩日欢,展矣今夕切。

吾生赴遥命,质明即行辙。在贫故宜言,赠子保温惠。

曷用书诸绅,久要亮有誓。




与孔曲阿别诗


凄凄乘兰秋,言饯千里舟。塗届云阳邑,邑宰有昔游。

行人虽念路,为尔暂淹留。




咏螺蚌诗


轻羽不高翔,自用弦网罗。纤鳞惑芳饵,故为钓所加。

螺蚌非有心,沉迹在泥沙。文无雕饰用,味非鼎俎和。




离合诗二首


其一


放棹遵遥塗,方与情人别。啸歌亦何言,肃尔凌霜节。


其二


夫人皆薄离,二友独怀古。思笃子衿诗,山川何足苦。




夜集作离合诗


四坐宴嘉宾,一客自远臻。九言何所戒,十善故宜遵。





有客被褐前,投心自询写。自言擅声名,不谢赢甘贾。

臧否同消灭,谁能穷薪火。郦生无文章,西施整妖冶。

胡为空耿介,悲哉君志瑣。





夕坐苦多虑,行歌践闺中。房栊引倾月,步檐结春风。




·残句·


挂鞍长林侧,饮马修川湄。


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




三日诗


弱柳荫修衢。




〔附〕谢惠连辞赋一则



雪赋


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未至,居客之右。俄而未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俟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城。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于阴德。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
若乃玄律穷,严气升。焦溪涸,汤谷凝。火井灭,温泉冰。沸潭无涌,炎风不兴。北户扉,裸壤垂。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连氛累霭,日韬霞。霰淅沥而先集,雪粉糅而遂多。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弈弈。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庑,未萦盈于惟席。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眄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失素,纨袖冶,玉颜掩。
若乃积素未方,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山。尔其流滴垂冰,缘承隅。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至夫缤纷繁骛之貌,皓缴之仪。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
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晖。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对庭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邹阳闻之,懑然心服。有怀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
歌曰缩: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燎熏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又续写而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兮思自亲。愿低帷以昵枕,念解而褫绅。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解耀于阳春。歌卒。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顾谓枚叔,起而为乱。
乱曰: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天虽白,空守贞兮。未若兹雪,因时兴灭。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耀不固其节。节岂我名,节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浪 漫 主 义 的 积 极 准 备

浪漫主义是怎样从消极方面,即逃避现实和任性方面,由较古的文学、由歌德和席勒开创先河,而且它植根在怎样的生活环境之中。现在我们将要看到,浪漫主义另外又怎样从积极方面由它的前驱们充分做了准备。
我们还来谈谈《罗凯洛尔》吧。且不论这个人物身上所具有那些异想天开的特殊色调,单问他的基础是什么?他的基础是热情,即德国人所谓的热情的“奔放” 、自由感觉和慷慨激昂。只有这种情感才是歌德和席勒的青年诗作中所表现的现代德国文学的出发点。这些诗作带有同样一种泰坦式的反抗情绪。它们是同样一种对立的表现。它们是革命的爆发,也是革命的试验。歌德的戏剧《兄妹》就是以兄妹之间的爱情来做试验的。他的《斯苔拉》在初稿中是以辩护重婚作结束的,让·保尔在《西本克斯》中同样把重婚写成仿佛可以容许天才干的事情,如果他觉得第一次所承担的义务不堪忍受的话。《葛慈》是一个天才在同颓唐而腐败的时代作争斗中的悲剧毁灭。席勒的《强盗》连同它的扉页题词In tyrannos ,以及它所引用的希波克拉特斯的警句:“药治不了的,要用铁器;铁器治不了的,要用火”,都是反对社会的宣言。卡尔·穆尔是一个豁达大度的理想主义者,他在这“被阉割的时代”必然作为一个罪犯而毁灭。席勒笔下的强盗根本不是打家劫舍之辈,而是革命者。他们并不劫掠,但要惩罚人,他们并不针对职位,而是针对特权,他们同社会隔离开来,对社会加在他们身上的不义进行报复。革命在认真爆发前八年,就已在席勒的《强盗》中演出了它的强盗式的游戏了。不过,席勒的泰坦式的反抗在他早期的诗作中表现得更有个人特色,那些诗作都是在他同封·卡尔布夫人交往中所产生的灵感下写成的。普通版本所收入的,都是经过改写的,已经面目全非了。必须在库尔茨或戈尔德克的选本中去重读它们。后来改名为《斗争》、原来题作《热情的奔放》的那首诗这样写道:
这阵战栗,这无名的恐惧从何而来,
当你用多情的手臂拥抱我的时分?
是因为哪怕动一动就会破碎的誓言
把闻所未闻的桎梏强加你身?

是因为为法律打上神圣印记的仪式
使偶然的严重恶行化为神圣?
不,——我要大无畏地抗拒
面红耳赤的自然所懊悔的联姻。

哦不要战栗——你作为罪人已发过誓,
伪誓乃是忏悔的虔诚本分,
你献给神坛的心是属于我的,
上天不会捉弄人间的欢欣。
尽管这天真的诡辩听起来很奇怪,尽管上天未必经常允诺自己一点也不作弄人间欢欣,这里所反映的倾向却是确切无疑的;而且正如黑特纳(卷3,第375节)中肯地指出过,堂卡洛斯也说过同样的话:“我的爱情的权利要比神坛前的仪式更为古老。”因为《堂卡洛斯》(此剧曾经按照席勒各个时期的主导激情修改过三次)在第二次草稿中就是以抨击结婚为主旨的。
席勒笔下的年轻女皇伊丽莎白的原型,就是夏洛特·封·卡尔布。这位女士是席勒年轻时代的情人,她的父母曾经强迫她同别人结了婚。1784年席勒才结识她,1788年他们还想把他们的命运永远结合在一起。席勒这时在家里收容了可怜的荷尔德林,因为他由于同房东太太苏塞特·贡塔德的恋爱关系,不得不放弃他在法兰克福的家庭教师的职位。席勒离开了封·卡尔布不久,她就成了让·保尔的情人。(卡洛琳娜·施莱格尔把她戏称为“让奈特·保琳娜” )。让·保尔这样描写过她:“她有两件大东西:一双我还从未见过的大眼睛和一个伟大的灵魂。”他承认,他曾经把她写成泰坦型的林达,借以同罗凯洛尔相对照。在《泰坦》(第118节)中这样谈到林达,对她一定很宽厚一些,“不但因为她十分柔弱,还因为她非常憎恶婚姻。”她从不能陪伴一个女友到婚礼祭坛前去,她把它称作妇女自由的刑场,最美最自由的爱情的火葬场,并且说,到那时爱情的英雄诗充其量变成了婚姻的牧歌。她的聪明的女友向她指出(第125节),她之所以憎恶婚姻,当然只不过因为她憎恶“教士”罢了,——难道婚姻关系不就是永久的爱情吗,难道所有的爱情不都有权认为自己是永久的吗?——还说,不幸的爱情故事即使不比不幸的婚姻更少,那也是一样多,等等,但是这些话都没有使林达信服。封·卡尔布夫人本人给让·保尔这样写道:“何必要三句不离勾引呢?我请求您,宽恕这些可怜虫吧,不要再折磨它们的心灵和良知了。自然已经是够死硬的。我决不会改变我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我不懂得这种德行,也不能说某人有了它就会幸福。人世间的宗教,无非是为了发展和保存我们天性所具有的力量和才具而已。人不应当屈服于任何强制,但也不甘心于任何不公正的忍从。让勇敢、健壮、成熟的、认识并且运用自己力量的人类随心所欲吧;但是,我们这一代的人类却是贫困而可悲的。我们的法律都是最悲惨的鄙陋与匮乏的产物,很少是智慧的产物。爱情不需要任何法律。”
在这封信里,有一个伟大而强悍的心灵在讲话。从这里跃进到《卢琴德》的观念并不算远,但是从这里跌落到《卢琴德》的平凡的实践却是很深的。不过,这些偏激言论也并不难理解,如果我们看一看它们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并且认识到它们决不是孤立的零碎的偶然的控诉,而是由诗人气质对于当时社会的一般关系所决定的。德国古典作家的大本营和麇集地当时就在魏玛。一个小公国的一个小城镇居然能够这样显赫,是不难理解的。德国当时有两大邦君,一个是约瑟夫二世,他太专心于他的理性主义的改革运动,太热衷于启蒙运动,因而对德国诗文没有一点兴味,另一个是普鲁士的伏尔泰派的弗里德里希,众所周知,他的趣味和精神倾向是过于法国化了,对于德国的作家也没有兴味。只有这个小朝廷才对他们有所眷顾:席勒在曼海姆找到他的庇护所,让·保尔在哥达,歌德则在魏玛。长期以来,德国的诗歌创作没有集中起来。现在魏玛成为它的中心。歌德把赫尔德和维兰德邀请到了那里,并为席勒在附近的耶拿谋到一个职位。魏玛因此成为这样一个地方,不论从实际上还是从理论上说,人们都最无顾忌、最无偏见地把激情尊奉为同社会传统相对立的诗。“啊,这里有女人!”让·保尔来到魏玛,就这样叫喊起来,“这里一切都有革命的勇气,女人结婚没有任何意义。”维兰德为了“恢复元气”,把他早年的情人拉·罗施带到了家里。席勒邀请封·卡尔布夫人一同到巴黎去旅行。
歌德这个人一到魏玛,就带来了整个的狂飙突进时代。很难设想有比这个社会更奇特、更活泼的社会了:公爵夫妇十八岁,歌德二十六岁,公爵夫人阿玛莉即卡尔·奥古斯特的母亲刚三十六岁,都充满了最放荡的生活欲望。这个宫廷的灵魂就是歌德,他以青春的豪放风度,领着这一圈人从事游艺、宴会、远足、赛跑和假面会等赏心乐事,把他们弄得晕头转向,兴高采烈,放肆地享受着自然的欢悦。这一切掺杂着多少有点轻佻的桃色事件,时而显得明媚,时而又显得“晦暗”。让·保尔给他的朋友写信说:他只能口头描述魏玛的风尚。试想一下,连滑冰都被魏玛的高贵市侩们视作丑行,那么对于老维兰德的这句乖戾的说法——人们似乎一心只想“把兽性兽性化”——就不会感到奇怪了。温柔而宽宏的风流女人封·斯坦因夫人就这样整整当了十年歌德的女神,她就是他的莱奥诺雷和伊芙琴尼亚的原型。后来,歌德让那朵“像星星一样发光、像小眼睛一样美丽”的小花儿克里斯蒂安娜·符尔皮乌斯住在家里,和他同居了十八年,然后才经过教会的祝福宣布结婚,这就更加闹得满城风雨了。席勒同夏洛蒂·封·伦格弗尔德结了婚,可是她的妹妹卡洛琳娜(她才是席勒的“理想”,他由衷地感到同她情投意合)却离开她的丈夫,也搬到他家来了。所以,可以理解,让·保尔到了魏玛,在封·卡尔布夫人的人格的感召下会叫喊起来:“从许多事情可以断定,一场比政治革命更伟大、更神圣、但同样可怕的革命正在世界的心脏里跳动着。”
是什么样的革命呢?把情感从社会风尚中解放出来,心灵无礼地坚持有权把它的法典视作新的道德法典,并按照品行、有时仅仅按照偏好来改造习俗。此外,人们再也不要什么,再也不想什么。他们心目中并没有实际的或社会的改革。表面上总是拜倒在他们公开抛弃或者悄悄回避的每条规则面前,这就是德国人的性格。例如,不单是年长的歌德在直截了当的谈话中一再强调:保持两性共同生活的现存形式,乃是文明之所绝对必需,而且一般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先是到处发表他本人多少赞同的革命思想,接着又在末尾把它们一一取消,因为主人公不是承认他的错误,就是自杀,或者由于反抗而受到惩罚,或者以看破红尘而告终(如卡尔·穆尔、维特、塔索、林达),正如中世纪的异教作家在末尾往往添上一道告白:不言而喻,本书所写的一切,应当按照圣母教会的教义来理解。
人们称之为“穿裙子的风暴”的封·斯塔尔夫人,一来到德国,就加入了魏玛这个才女圈子。她在她们中间显得就像一只古怪的野鸟。她们的倾向和她的同感相去多远啊!对于她们来说,一切都是个人的 ,对于她来说,一切都是社会的 。她曾经挺身而出,她曾经为伟大的社会改革作殊死战。这些人文主义时期的德国妇女,即使再怎样活跃,但要她们像她这样,都未免有嫌朴拙。斯塔尔夫人要从政治上改革生活,而她们却意在使生活诗意化。 她们中间没有一个能有向拿破仑扔手套的念头。一位夫人的手套,是爱情的保证品,怎么能派这样不相称的用场呢!她们并不懂得人的权利,她们只熟悉心的权利;她们并不反抗生活的不公正 ,她们只反抗生活的散文 。社会和天才个人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并不像在法国那样,并不采取个人的革命的自由和社会的传统的强制性之间的斗争形式,而是采取个别人的愿望作为诗 和政治 与社会规范作为散文 之间的斗争形式。因此,浪漫主义文学不断称颂愿望的能力和力量,这特别是弗·施莱格尔经常提到的一个主题。实际上,这是一般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向外发展的力量,是一种被理解为力量的软弱无能。我们在克尔恺郭尔的《或此或彼》中找得到同样对于愿望的惊叹:“欧伦施莱厄的《阿拉丁》之所以那样令人心旷神怡,是因为这首诗在最不可思议的愿望中具有一种巧妙的、天真烂漫 的勇气。在我们这个时代,多少人真正敢去愿望呢?等等。”天真烂漫,又是天真烂漫!可是,愿望——宗教之母,无为的别称,竟然成为浪漫派的标语,又有谁会感到惊讶呢?愿望在这里就是诗,社会是散文。连伟大的德国诗人最明净、最洗练的作品,也只有从这个观点来读,才能读得懂。歌德的《塔索》写出了政治家和诗人之间的斗争,即现实与诗的斗争,描绘了二者之间的对立,这二者相互补充,但并不相侔,“因为自然并没有把这二者构成一个人”;这部作品虽然具有玲珑剔透的形式和来之不易的忍从精神,却正是这种长期酝酿过程的产物,这一过程同时为浪漫派提供了全部的酵母。《威廉·迈斯特》的题材也并不两样。就是这部作品,它所描写的也不过是诗的理想与真实的现实之徐缓的和解和结合。但是,只有最伟大的天才才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大多数卓越的、但努力方向不明确的诗人却滞留在这种不和谐之中。而且,诗越是把这种不和谐当做一种力量来意识,诗人越是感觉到他自己的尊严,文学越是成为一个带有独特的专门兴趣的自在的小世界,那么,反抗现实的斗争便越是采取一种反庸俗斗争的次要形式(例如,参见艾亨多夫的戏剧《同市侩作战!》)。所以,诗的任务不在于维护自由的永恒权利,去反抗外部环境的暴虐,而在于使自己成为诗,去反抗生活的“散文”。这就是日耳曼人、德意志-北欧人关于诗之解放作用的真正经过反思的文学见解。
克尔恺郭尔(在他的关于嘲讽概念的文章中,第222页)说过:“我们必须记住,蒂克和整个浪漫派是在同这样一个时代打交道,或者相信在同它打交道,人们在那个时代里仿佛完全僵化在有限的社会环境中。一切都完美无缺,都终结在一种神圣的中国式的乐观主义中,没有任何合理的憧憬不被满足,没有任何合理的愿望不被实现。风俗习惯的庄严信条和格言乃是虔诚崇拜的对象;一切都是绝对的,甚至就是绝对本身;禁止一夫多妻制,人们戴着尖帽子走过来,一切都包含着意义。人人都感到自己有随着地位而变化的威风,不管他有多大的成就,不管他孜孜不倦的努力对他本人和整体有多大的意义。不按钟点办事,人们就不能像教友派那样心安理得地过日子;让他无意间去犯不管时间的罪过,都不可能。一切都平平稳稳,按部就班地进行,甚至去求婚的人也是这样;因为他知道,他正在依法办事,正采取人生最严肃的一步。一切都准时发生。夏至节,都拥到大自然中去;忏悔祈祷日,都为罪孽深重而悔恨;满了二十岁就要恋爱;十点钟就得上床。结了婚,就为自己的家室、为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而生活;有了孩子,就一心顾家了;到了壮年,由于善行而获得高位,并同传教士友好往还;在传教士的眼前,他们做出种种慷慨豪爽的事迹,足以构成身后的美名,他们知道有朝一日,他会怀着激动的心情,结结巴巴地念叨这些美名的;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一个真正的朋友,正如他们是真正的评议员。”
我认为,这段描写本身并不是在谈历史。除了现在不戴尖帽子,改戴圆帽子这一点,我不明白,描写1893年的这段话为什么适用于其它任何时代,而不适用于我们今天。它并没有专指某一个时代。没有,我们今天的特征不过在于才子们、浪漫主义者们对于庸俗性的理解。他们从哲学上把它理解为有限,从智力上理解为褊狭,并不像我们从道德上把它视作鄙陋。他们把它同他们自己的无限憧憬相对照。他们用他们自己的青春的诗抵抗它的散文,正如我们用男性的意志抵抗它的卑劣一样。因此,他们想凭借他们的憧憬和思想,脱离社会和现实,这可以视作普遍的规律。不过,例外的是,如前所述,他们即使不能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也一再试图草拟出(就像猜谜一样),怎样才能把现实改造得完全化为诗。
这里看不见一点愤怒的火星,或者一丝创新的精神,像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例如乔治·桑)身上所表现的那样,他们仅仅构想一些革命的、或者至少是惊世骇俗的观念以自娱。




历代诗话:

[宋]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话》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

[明]俞弁撰《逸老堂诗话》

[清]贺贻孙:诗筏

[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

[清]杨际昌《国朝诗话》

[宋]陈岩肖《庚溪诗话》

[宋]吴开《优古堂诗话》

[清]沈德潜《说诗语》

[宋]吴聿《观林诗话》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

[清]方世举《兰丛诗话》

[宋]刘攽《中山诗话》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明]顾元庆《夷白斋诗话》

[清]毛先舒《诗辩坻》

[宋]许顗《彦周诗话》

[清]冯班《答万季埜诗问》

[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

[宋]吕本中《紫微诗话》

[宋]吴可《藏海诗话》

[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

[清]潘德舆《养一斋李杜诗话》

[清]宋征璧《抱真堂诗话》

[清]查礼《铜鼓书堂词话》

[唐]崔融《新定诗格》

[唐]张为《诗人主客图》

[元]蒋正子《山房随笔》

[明]徐祯卿《谈艺录》

[宋]严羽《沧浪诗话》

[明]瞿佑《归田诗话》

[唐]王昌龄《诗格》

[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清]刘熙载《诗概》

[宋]张戒撰《岁寒堂诗话》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

[明]都穆《南濠诗话》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梁]钟嵘《诗品》

[清]周春《辽诗话》

[宋]陈师道《后山诗话》

[元]杨载《诗法家数》

[唐]僧皎然《诗式》

[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

钟嵘《诗品》校定本

[清]周容《春酒堂诗话》

[清]尚镕《三家诗话》

[清]梁章钜《闽川闺秀诗话》

[清]孙涛《全唐诗话续编》

[明]顾起纶《国雅品》

[清]袁枚《续诗品》

[元]范德机《诗学禁脔》

[唐]王睿《炙毂子诗格》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

[唐]徐衍《风骚要式》


摄官青琐闼 遥望凤皇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