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洵诗集

北宋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苏洵(公元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年二十七时,始发愤为学,岁馀举进士、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为文,闭户苦读达十余载,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仁宗嘉佑元年(1056),携二子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上其所著《权书》、《衡论》、《几策》等二十二篇,认为可与贾谊、刘向媲美,一时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嘉祐二年(057年),其二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嘉祐五年(060年),经韩琦推荐,苏洵受任秘书省校书郎,又曾任霸州文安县主簿。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不久,于英宗治平三年四月戊申(066年5月2日)卒,享年五十八岁,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与其二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三苏”。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至明代,又将唐代韩愈、柳宗元及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人,尊崇为“唐宋八大家”。苏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谥法》三卷,均由《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云兴于山


云兴于山,霿霿为雾。匪山不仁,天实不顾。

山川我享,为我百诉。岂不畏天,哀此下土。

班班鸤鸠,谷谷晨号。天乎未雨,余不告劳。

谁为山川,不如羽毛。



有骥在野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

絷我于厩,乃不我驾。遇我不终,不如在野。

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人不我顾?

无子我忘!



有触者犊


有触者犊,再箠不却。为子已触,安所置角?

天实畀我,子欲已我。恶我所为,盍夺我有?

子欲不触,盍索之笠?



朝日载升


朝日载升,薨薨伊氓。于室有绩,于野有耕。

于途有商,于边有征。天生斯民,相养以宁。

嗟我何为?踽踽无营。初孰与我,今孰主我?

我将往问,安所处我?



我客至止


我客至止,我迎于门。来升我堂,来饮我尊。

羞鳖不时,詈我不勤。求我何多,请辞不能。

客谓主人:唯子我然。求子之多,责子之深,

期子于贤。



忆山送人


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

山川看不厌,浩然遂忘还。岷峨最先见,晴光厌西川。

远望未及上,但爱青若鬟。大雪冬没胫,夏秋多虵蚖。

乘春乃敢去,匍匐攀孱颜。有路不客足,左右号鹿猿。

阴崖雪如石,迫暖成高澜。经日到绝顶,目眩手足颠。

自恐不得下,抚膺忽长叹。坐定聊四顾,风色非人寰。

仰面嗫云霞,垂手抚百山。临风弄襟袖,飘若风中仙。

朅来游荆渚,谈笑登峡船。峡山无平冈,峡水多悍湍。

长风送轻帆,瞥这难详观。其间最可爱,巫庙十数巅。

耸耸青玉斡,折首不见端。其馀亦诡怪,土老崖石顽。

长江浑浑流,触齧不可拦。苟非峡山壮,浩浩无隅边。

恐是造物意,特使险且坚。江山两相值,后世无水患。

水行月余日,泊舟事征鞍。烂熳走尘土,耳嚣目眵昏。

中路逢汉水,乱流爱清渊。道逢尘土客,洗濯无瑕痕。

振鞭入京师,累岁不得官,悠悠故乡念,中夜成惨然。

五叹不复留,驰车走轘辕。自是识嵩岳。荡荡容貌尊。

不入众山列,体如镇中原。几日至华下,秀色碧照天。

上下数十里,映睫青巑巑。迤逦见终南,魁岸蟠长安。

一月看山岳,怀抱斗以骞。渐渐大道尽,倚山栈夤缘。

下瞰不测溪,石齿交戈鋋。虚闻怖马足,险崖磨吾肩。

左山右绝涧,中加一绳悭。傲睨驻鞍辔,不忍驱以鞭。

累累斩绝峰,兀不相属联。背出或逾峻,远骛如争先。

或时度冈领,下马步险艰。怪事看愈好,勤劬变清欢。

行行上剑阁,勉强踵不前。矫首望故国,漫漫但青烟。

及下鹿头坂,始见平沙田。归来顾妻子,壮抱难留连。

遂使十余载,此路常周旋。又闻吴越山,中明水澄鲜。

百金买骏马,往意不自存。投身入庐岳,首挹瀑布源。

飞下二千丈,强烈不可干。馀润散为雨,遍作山中寒。

次入二林地,遂获高僧言。问以绝胜境,道我同跻攀。

逾月不倦厌,岩谷行欲殚。下山复南迈,不知已南虔。

五岭望可见,欲往苦不难。便擬去登玩,因得窥群蛮。

此意竟不偿,归抱愁煎煎。到家不再出,一顿俄十年。

昨闻庐山郡,太守雷君贤。往求与识面,复见山欝蟠。

绝壁横三方,有类大破鐶。包裹五六州,倚之为长垣。

大抵蜀山峭,巉刻气不温。不类嵩华背,气象多浓繁。

吴君颍川秀,六载为蜀官。簿书苦为累,天鹤办笼樊。

岷山青城县,峨嵋亦南犍。黎雅又可到,不见宜悒然。

有如烹脂牛,过眼不得飡。始谓泛峡去,经约今又愆。

只有东北山,依然送归轩。他山已不见,此可著意看。


游嘉州龙岩


系舟长堤下,日夕事南征。往意纷何速,空严幽自明。

使君怜远客,高会有馀情。酌酒何能饮,去乡怀独惊。

山川随望阔,气候带霜清。佳境日已去,何时休远行。



九日和韩魏公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

“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



答张子立见寄


舟行道里日夜殊,佳士恨不久与俱。峡山行尽见平楚,舍船登岸身无虞。

念君治所自有处,不复放纵如吾徒。忆昨相见巴子国,谒我江上颜何娱!

求文得卷读不已,有似骏马行且且。自言好学老未厌,方册几许鲁作鱼。

古书今文遍天下,架上未有耿不愉。示我近所集,漫如游通衢。通衢众

所入,癃残诡怪杂沓不辨可叹吁!文人大约可数者,不过皆在众所誉。

此外何所爱,刓破无四喁。况余固鲁钝,老苍处群雏。入赵抱五弦,客

齐不吹竽。山林自窜久不出,回视众俊惊锟铻。岂意误见取,骐骥参羸

驽。将观驰骋斗雄健,无乃独不堪长途。凄风腊月客荆楚,千里适魏劳

奔趋。将行纷乱苦无思,强说鄙意惭区区。



自尤(并叙)


予生而与物无害。幼居乡闾,长适四方,万里所至,与其君子而远

其不义。是以年五十有一,而未始有尤于人,而人亦无以我尤者。盖壬

辰之岁而丧幼女,始将以尤其夫家,而卒以自尤也。女幼而好学,慷慨

有过人之节,为文亦往往有可喜。既适其母之兄程浚之子之才,年十有

八而死。而浚本儒者,然内行有所不谨,而其妻子尤好为无法。吾女介

乎其间,因为其家之所不悦。适会其病,其夫与其舅姑遂不之视而急弃

之,使至于死。始其死时,余怨之,虽尤吾之人亦不直浚。独余友发闻

而深悲之,曰:“夫彼何足尤者!子自知其贤,而不择以予人,咎则在

子,而尚谁怨?”予闻其言而深悲之。其后八年,而予乃作自尤诗。


五月之日兹何辰?有女强死无由伸。嗟余为父亦不武,使汝孤冢埋冤魂。

生死寿夭固无定,我岂以此辄尤人?当时此事最惊众,行道闻者皆酸辛。

余家世世本好儒,生女不独治组紃。读书未省事华饰,下笔亹亹能属文。

家贫不敢嫁豪贵,恐彼非偶难为亲。汝母之兄汝叔舅,求以厥子来结姻。

乡人皆嫁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生年十六亦已嫁,日负忧责无欢欣。

归宁见我拜且泣,告我家事不可陈。舅姑叔妹不知道,弃礼自快纷如纭。

人多我寡势不胜,只欲强学非天真。昨朝告以此太甚,捩耳不听生怒嗔。

余言如此非尔事,为妇何不善一身?嗟哉尔夫任此责,可奈狂狼如痴麏。

忠臣汝不见泄冶,谏死世不非陈君。谁知余言果不妄,明年会汝初生孙。

一朝有疾莫肯视,此意岂尚求尔存?忧怛百计惟汝母,复有汝父惊且奔。

此时汝舅拥爱妾,呼卢握槊如隔邻。狂言发病若有怪,里有老妇能降神。

呼来问讯岂得已,汝舅责我学不纯。急难造次不可动,坚坐有类天王尊。

导其女妻使为孽,就病索汝襦与裙。衣之出看又汝告,谬为与汝增殷勤。

多多扰乱莫胜记,咎汝不肯同其尘。经旬乳药渐有喜,移病余舍未绝根。

喉中喘息气才属,日使勉强餐肥珍。舅姑不许再生活,巧计窃发何不仁!

婴儿盈尺未能语,忽然夺取词纷纷。传言姑怒不归觐,急抱疾走何暇询。

病中忧恐莫能测,起坐无语涕满巾。须臾病作状如故,三日不救谁缘因?

此惟汝甥汝儿妇,何用负汝漫无恩?嗟予生女苟不义,虽汝手刃我何言?

俨然正直好礼让,才敏明辨超无伦。正应以此获尤谴,汝可以手心自扪。

此虽法律所无奈,尚可仰首披苍旻。天高鬼神不可信,后世有耳尤或闻。

只今闻者已不服,恨我无勇不复冤。惟余故人不责汝,问我此事久叹呻。

惨然谓我子无恨,此罪在子何尤人?虎咆牛触不足怪,当自为计免见吞。

深居高堂闭重键,牛虎岂能逾墙垣?登山入泽不自爱,安可侥幸遭麒麟?

明珠美玉本无价,弃置沟上多缁磷。置之失地自当尔,既尔何咎荆与榛?

嗟哉此事余有罪,当使天下重结婚。



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


其一


十年曾作犍为令,四脉尝闻愍俗诗。共叹才高堪御史,果能忠谏致戎麾。

会稽特欲荣翁子,冯翊犹将试望之。船系河堤无几日,南公应已怪来迟。


其二


台省留身凡几岁,江湖得郡喜今行。卧听晓鼓朝眠稳,行入淮流乡味生。

细雨满村莼菜长,高风吹旆彩船狞。到家应有壶觞劳,倚赖比邻不畏卿。



颜书四十韵


任君北方来,手出豳州碑。为是鲁公写,遗我我不辞。

鲁公实豪杰,慷慨忠义姿。忆在天宝末,变起渔阳师。

猛士不敢当,儒生横义旗。感激数十郡,连衡斗羌夷。

新造势尚弱,胡马力未衰。用兵竟不胜,叹息真数奇。

杲兄死常山,烈士泪满颐。鲁公不死敌,天下皆熙熙。

奈何不爱死,再使踏鲸鳍?公固不畏死,吾实悲当时。

缅邈念高谊,惜哉我生迟。近日见异说,不知作者谁。

云公本不死,此事亦已奇。大抵天下心,人人属公思。

加以不死状,慰此苦叹悲。我欲哭公墓,莽莽不可知。

爱其平生迹,往往或孑遗。此字出公手,一见减叹咨。

使公不善书,笔墨纷讹痴。思其平生事,岂忍弃路岐?

况此字颇怪,堂堂伟形仪。骏极有深稳,骨老成支离。

点画乃应和,关连不相违。有如一人身,鼻口耳目眉。

彼此异状貌,各自相结维。离离天上星,分如不相持。

左右自缀会,或作斗与箕。骨严体端重,安置无欹危。

篆鼎兀大腹,高屋无弱楣。古器合尺度,法物应矩规。

想其始下笔,庄重不自卑。虞柳岂不好,结束烦馽羁。

笔法未离俗,庸手尚敢窥。自我见此字,得纸无所施。

一车会百木,斤斧所易为。团团彼明月,欲画形终非。

谁知忠义心,余力尚及斯。因此数幅纸,使我重叹嘻。


【原诗句中夹注】

“云公本不死,此事亦已奇”:或云公尸解。虽见杀,而实不死。



和杨节推见赠


与君多乖睽,邂逅同泛峡。宋子虽世旧,谈笑顷不接。

二君皆宦游,畴昔共科甲。唯我老且闲,独得离圈柙。

少年实强锐,议论令我怯。有如乘风箭,勇发岂顾帖。

置酒来相邀,殷勤为留楫。杨君旧痛饮,浅水安足涉。

嗟我素不任,一酌已頳颊。去生别怀怆,有子旅意惬。

舍棹治陆行,岁晚筋力乏。予懒本不出,实为人事劫。

相将犯苦寒,大雪满马鬣。



答陈公美四首


其一


少壮事已远,旧交良可怀。百年能几何,十载不得偕。

念昔居乡里,游处了无猜。饮食不相舍,谈笑久所陪。

拜君以为兄,分密谁能开。齿发俱未老,未至衰与颓。

我子在襁褓,君犹无婴孩。君后独舍去,为吏天一涯。

我又厌奔走,远引不复来。岁月杳难恃,区区老吾侪。

况从与君别,多事岁若排。心力不能救,衰病侵筋骸。

二子皆已冠,如吾苦无才。君亦已有嗣,眉目秀且佳。

人事知几变,会合终不谐。昨者本不出,豪杰苦见咍。

郁郁自不乐,谁为子悲哀。翻然感其说,东走陵巅崖。

不意君在此,得奉笑与诙。君颜蔚如故,大噱飞尘灰。

我老应可怪,白髭生两腮。新句辱先赠,古诗许见推。

贤俊非独步,故旧每所乖。作诗报嘉贶,亦聊以相催。


其二


仲尼鲁司寇,官职亦忆优。从祭肉不及,戴冕奔诸侯。

当时不之知,为肉诚可羞。君子意有在,众人但愆尤。

置之待后世,皎皎无足忧。


其三


仲尼为群婢,一走十四年。荀卿老不出,五十干诸田。

顾彼二夫子,岂其陷狂颠。出处固无定,不失称圣贤。

彼亦诚自信,谁能恤多言。


其四


公孙昔放逐,牧羊沧海滨。勉强听乡里,垂老西游秦。

自顾未为壮,徒为久辛勤。君子岂必隐,孔孟皆旅人。



次韵和缙叔游仲容西园二首


其一


春入禁城怀旧隐,偶来芳圃似还家。番番翠蔓缠松上,粲粲朱梅入竹花。

客慢空劳严置兕,酒多无用早成蛇。相公犹有遗书在,欲问郎君借五车。


其二


栽松成径百余尺,隔径开堂似两家。厌事共邀终日饮,渴春先赏未开花。

客来庭树鸣寒鹊,酒入肌肤忆冷蛇。衰病不胜杯酒困,醉归倾倒欲乘车。



上田待制


日落长安道,大野渺荒荒。吁嗟秦皇帝,安得不富强。

山大地脉厚,小民十尺长。耕田破万顷,一稔粟柱梁。

少年事游侠,皆可荷弩枪。勇力不自骄,颇能啖干粮。

天意此有谓,故使连西羌。古人遭边患,累累斗两刚。

方今正似此,猛士强如狼。跨马负弓矢,走不择涧冈。

脱甲森不顾,袒裼搏敌场。嗟彼谁治此,踧踧不敢当。

当之负重责,无成不朝王。田侯本儒生,武略今洸洸。

右手握麈尾,指挥据胡床。郡国远浩浩,边鄙有积仓。

秦境古何在,秦人多战伤。此事久不报,此时将何偿。

得此报天子,为侯歌之章。



答二任五言二十韵


鲁人贱夫子,呼丘指东家。当时虽未遇,弟子已如麻。

奈何乡闾人,曾不为叹嗟。区区吴越间,问骨不惮遐。

习见反不怪,海人等龙虾。嗟我何足道,穷居出无车。

昨者入京洛,文章被人夸。故旧未肯信,闻之笑呀呀。

独有两任子,知我有足嘉。远游苦相念,长篇寄芬葩。

我道亦未尔,子得无增加?贫穷已衰老,短发垂髿髿。

重禄无意取,思治山中畬。往岁栽苦竹,细密如蒹葭。

庭前三小山,本为水中楂。当前鉴方池,寒泉照谽岈。

玩此可竟日,胡为踏朝衙?何当子来会,酒食相邀遮?

愿为久相敬,终始无疵瑕。闲居呼无事,数来饮流霞。



忆山送人五言七十八韵


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

山川看不厌,浩然遂忘还。岷峨最先见,睛光厌西川。

远望未及上,但爱青若鬟。大雪冬没胫,夏秋多蛇蚖。

乘春乃敢去,葡匐攀孱颜。有路不容足,左右号鹿猿。

阴崖雪如石,迫暖成高澜。经日到绝顶,目眩手足颠。

自恐不得下,抚膺忽长叹。坐定聊四顾,风色非人寰。

仰面嗫云霞,垂手抚百山。临风弄襟袖,飘若风中仙。

朅来游荆渚,谈笑登峡船。峡山无平冈,峡水多悍湍。

长风送轻帆,瞥过难详观。其间最可爱,巫庙十数巅。

耸耸青玉干,折首不见端。其余亦诡怪,土老崖石顽。

长江浑浑流,触啮不可拦。苟非峡山壮,浩浩无隅边。

恐是造物意,特使险且坚。江山两相值,后世无水患。

水行月余日,泊舟事征鞍。烂漫走尘土,耳嚣目眵昏。

中路逢汉水,乱流爱清渊。道逢尘土客,洗濯无瑕痕。

振鞭入京师,累岁不得官。悠悠故乡念,中夜成惨然。

五噫不复留,驰车走镮辕。自是识嵩岳,荡荡容貌尊。

不入众山列,体如镇中原。几日至华下,秀色碧照天。

上下数十里,映睫青巑巑。迤逦见终南,魁岸蟠长安。

一月看三岳,怀抱斗以骞。渐渐大道尽,倚山栈夤缘。

下瞰不测溪,石齿交戈鋋。虚阁怖马足,险崖摩吾肩。

左山右绝涧,中如一绳悭。傲睨驻鞍辔,不忍驱以鞭。

累累斩绝峰,兀不相属联。背出或逾峻,远骛如争先。

或时度冈岭,下马步险艰。怪事看愈好,勤劬变清欢。

行行上剑阁,勉强踵不前。矫首望故国,漫漫但青烟。

及下鹿头坂,始见平沙田。归来顾妻子,壮抱难留连。

遂使十余载,此路常周旋。又闻吴越中,山明水澄鲜。

百金买骏马,往意不自存。投身入庐岳,首挹瀑布源。

飞下二千尺,强烈不可干。余润散为雨,遍作山中寒。

次入二林寺,遂获高僧言。问以绝胜境,导我同跻攀。

逾月不倦厌,岩谷行欲殚。下山复南迈,不知已南虔。

五岭望可见,欲往苦不难。便拟去登玩,因得窥群蛮。

此意竟不偿,归抱愁煎煎。到家不再出,一顿俄十年。

昨闻庐山郡,太守雷君贤。往求与识面,复见山郁蟠。

绝壁横三方,有类大破镮。包裹五六州,倚之为长垣。

大抵蜀山峭,巉刻气不温。不类嵩华背,气象多浓繁。

吴君颍川秀,六载为蜀官。簿书苦为累,天鹤囚笼樊。

岷山青城县,峨眉亦南犍。黎雅又可到,不见宜悒然。

有如烹脂牛,过眼不得餐。始谓泛峡去,此约今又愆。

只有东北山,依然送归轩。他山已不见,此可著意看。


【注】

“五噫”:即《五噫歌》,载于《后汉书·梁鸿传》。梁鸿东出函谷

关路过京师洛阳,登北邙山,见宫殿之华丽,感人民之疾苦,触景生情,

遂作此诗。





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

谁为善相宁嫌瘦,后有知音可废弹。拄杖挂经须倍道,故山春蕨已阑干。



藤樽


苦藤生幽谷,蹙缩似无材。不意犹为累,刳中作酒杯。

君知我好异,赠我酌村醅。衰意方多感,为君当数开。

藤樽结如螺,村酒绿如水。开樽自献酬,竟日成野醉。

青莎可为席,白石可为机。何当酌清泉,永以思君子。



水官诗


题阎立本画水官


水官骑苍龙,龙行欲上天。手攀时且住,浩若乘风船。

不知几何长,足尾犹在渊。下有二从臣,左右乘鱼鼋。

矍铄相顾视,风举衣袂翻。女子侍君侧,白颊垂双鬟。

手执雉尾扇,容如未开莲。从者八九人,非鬼非戎蛮。

出水未成列,先登扬旗旃。长刀拥旁牌,白羽注强弮。

虽服甲与裳,状貌犹鲸鱣。水兽不得从,仰面以手扳。

空虚走雷霆,雨电晦九川。风师黑虎囊,面目昏尘烟。

翼从三神人,万里朝天关。我从大觉师,得此诡怪编。

画者古阎子,于今三百年。见者谁不爱,予者诚已难。

在我犹在子,此理宁非禅。报之以好词,何必画在前。



襄阳怀古


我行襄阳野,山色向人明。何以洗怀抱,悠哉汉水清。

辽辽岘山道,千载几人行。踏尽山上土,山腰为之平。

道逢堕泪碣,不觉涕亦零。借问羊叔子,何异葛孔明。

今人固已远,谁识前辈情。朅来万山下,潭水转相萦。

水深不见底,中有杜预铭。潭水竟未涸,后世自知名。

成功本无敌,好誉真儒生。自从三子亡,草中无豪英。

聊登岘山首,泪与汉流倾。



游陵云寺


长江触山山欲摧,古佛咒水山之隈,千航万舸膝前过,仰望绝顶皆徘徊。

足踏重涛怒汹涌,背负乔岳高崔嵬。予昔过此下荆渚,班班满面生苍苔。

今来重游非旧观,金翠晃荡祥光开。萦回一径上险绝,却立下视惊心骸。

蜀江迤逦渐不见,沫水腾淖震百雷。山川变化禹力尽,独有道者尝闵哀。

琢山决水通万里,奔走荆蜀如长街。世人至今不敢嫚,坐上蜕骨冷不埋。

余今劫劫何所往,愧尔前人空自咍。


【注】

“咒水”:仙水。

“千航万舸膝前过”:指乐山大佛膝前有无数船只于江上航行。



寄杨纬


家居对山木,谓是忘言伴。去乡不能致,回顾颇自短。

谁知有杨子,磊落收百段。拣赠最奇峰,慰我苦长叹。

连城尽如削,邃洞幽可款。回合抱空虚,天地耸其半。

舟行因乐载,陆挈敢辞懒。飘飘忽千里,有客来就看。

自言此地无,爱惜苦欲换。抵头笑不答,解缆风帆满。

京洛有幽居,吾将隐而玩。



菊花


骚人足奇思,香草比君子。况此霜下杰,清芬绝兰茞。

气稟金行秀,德备黄中美。古来鹤发翁,餐英饮其水。

但恐蓬藋伤,课仆加料理。



昆阳城


昆阳城外土非土,战骨多年化墙堵。当时寻邑驱市人,未必三军皆反虏。

江河填满道流血,始信武成真不误。杀入应更多长平,薄赋宽征已无补。

英雄争斗岂得已,盗贼纵横亦何数。御之失道谁使然,长使哀魂啼夜雨。


【注】

“武成”:《尚书·周书》篇名,记载的武王伐纣的事件经过。武

王伐殷。往伐归兽,识其政事,作《武成》。



老翁井


井中老翁误年华,白沙翠石公之家。公来无踪去无迹,井面团团水生花。

翁今与世两何与,无事纷纷惊牧竖。改颜易服与世同,无使世人知有翁。



题仙都观


飘萧古仙子,寂寞苍山上。观世眇无言,无人独惆怅。

深岩耸乔木,古观霭遗像。超超不可揖,真意谁复亮。

蜿蜒乘长龙,倏忽变万状,朝食白云英,暮饮石髄鬯。

心肝化琼玉,千岁已无恙。世人安能知,服药本虚妄。

嗟哉世无人,江水空荡漾。



送王吏部知徐州


东徐三齐之南邻,夫子岂是三齐人。辞嚣乞静得此守,走兔入薮鱼投津。

徐州胜绝不须问,请问项籍何去秦?江山雄豪不相下,衣锦游戏欲及晨。

霸王事业今已矣,但有太守朱两轮。还乡据势与古并,岂有汉戟窥城闉。

论安较利乃公胜,行矣正及汴水匀



従叔母杨氏挽词


老人凋丧悲宗党,寒月凄凉葬旧林。白发已知邻里暮,伤怀难尽子孙心。

几年赠命涵幽壤,当有铭文记德音。千里缄词托哀恨,呜呜引者涕中吟。



神女庙


巫阳仙子云为裾,高情杳渺与世疏。微有薄酒安足献,愿采山下霜中蔬。

仙坛古洞何清虚,中有琼楼白玉除,江上浩荡谁来过,闻道琴高驾鲤鱼。



与可许惠所画舒景以诗督之


枯松怪石霜竹枝,中有可爱知者谁。我能知之不能说,欲说常恐天真非。

羡君笔端有新意,倏忽万状成一挥。使我忘言惟独笑,意所欲说辄见之。

问胡为然笑不答,无乃君亦难为辞。昼行书空夜画被,方其得意尤若痴。

纷纷落纸不自惜,坐客争夺相谩欺。贵豪满前谢不与,独许见赠怜我衰。

我当枕簟卧其下,暮续膏火朝忘炊。门前剥喙不须应,老病人谁称我为。



途次长安上都漕傅谏议


丈夫正多念,老大不自安。居家不能乐,忽忽思中原。

慨然弃乡庐,劫劫道路间。穷山多虎狼,行路非不难。

昔者倦奔走,闭门事耕田。蚕谷聊自给,如此已十年。

缅怀当今人,草草无复闲。坚卧固不起,芒背实在肩。

布衣与肉食,幸可交口言。默默不以告,未可遽罪愆。

驱车入京洛,藩镇皆达官。长安逢傅侯,愿得说肺肝。

贫贱吾老矣,不复苦自叹。富贵不足爱,浮云过长天。

中怀邈有念,惝怳难自论。世俗不见信,排斥仅得存。

昨者东入秦,大麦黄满田。秦民可无饥,为君喜不眠。

禁军几千万,仰此填其咽。西蕃久不反,老贼非常然。

士饱可以战,吾宁为之先。傅侯君在西,天子忧东藩。

烽火尚未灭,何策安西边。傅侯君谓何,明日将东辕。



答二任五言二十韵


鲁人贱夫子,鸣丘指东家。当时虽未遇,弟子已如麻。

奈何乡闾人,曾不为叹嗟。区区吴越间,间骨不惮遐。

习见反不怪,海人等龙蝦。嗟我何足道,穷居出无车。

昨者入京洛,文章彼人夸。故旧未肯信,闻之笑呀呀。

独有两任子,知我有足嘉,远游苦相念,长篇寄芬葩。

我道亦未尔,子得无增加。贫穷已衰老,短发垂髿髿。

重禄无意取,思治山中畬。往岁栽苦竹,细密如蒹葭。

庭前三小山,本为山中楂。当前鉴方池,寒泉照谽谺。

玩此可竟日,胡为踏朝衙。何当子来会,酒食相邀遮。

愿为久相敬,终始无疵瑕。闲居各无事,数来饮流霞。



荆门惠泉


古郡带荒山,寒泉出西郭。嘈嘈幽响远,衮衮清光活。

当年我少年,系马弄潺湲。爱此泉旁鹭,高姿不可攀。

今逾二十载,我老泉依旧。临流照衰颜,始觉老且瘦。

当时同游子,半作泉下尘。流水去不返,游人岁岁新。



题三游洞石壁


洞门苍石流成乳,山下长溪冷欲冰。天寒二子苦求去,我欲居之尔不能。



丙申岁余在京师乡人陈景回自南来弃其官得太


岷山之阳土如腴,江水清滑多鲤鱼。古人居之富者众,我独厌倦思移居。

平川如手山水蹙,恐我后世鄙且愚。经行天下爱嵩岳,遂欲买地居妻孥。

晴原漫漫望不尽,山色照野光如濡。民生舒缓无夭扎,衣冠堂堂伟丈夫。

吾今隐居未有所,更后十载不可无。闻君厌蜀乐上蔡,占地百顷无边隅。

草深野阔足狐兔,水种陆取身不劬。谁知李斯顾秦宠,不获牵犬追黄狐。

今君南去已足老,行看嵩少当吾庐。



初发嘉州


家托舟航千里速,心期京国十年还。乌牛山下水如箭。忽失峨眉枕席间。



从叔母杨氏輓词


老人凋丧悲宗党,寒月凄凉葬旧林。白发已知邻里暮,伤怀难尽子孙心。

几年赠命涵幽壤,当有铭文记德音。千里缄词托哀恨,呜呜引者涕中吟。



题白帝庙


谁开三峡才容练,长使群雄苦力争。熊氏凋零馀旧族,成家寂寞闭空城。

永安就死悲玄德,八阵劳神叹孔明。白帝有灵应自笑,诸公皆败岂由兵。




捣麝筛檀入范模,润分薇露合鸡苏。一丝吐出青烟细,半炷烧成玉筋粗。

道士每占经次第,佳人惟验绣工夫。轩窗几席随宜用,不待高擎鹊尾炉。



过木枥观(并引)


许精阳得道之所,舟人不以相告。即过武宁县,乃得其事。县人云,

许精阳棺椁犹在山上。


闻道精阳令,当时此学仙。练形初似鹤,蜕质竟如蝉。

藓上搘棺石,云生画影莚。舟中望山上,唯见柏森然。



题仙都山鹿(并序)


至酆都县,将游仙都观。见知县李长官云:“固知君之将至也。此

山有鹿甚老,而猛兽猎人终莫能害。将有客来游,鹿辄放鸣。故常以此

候之,而未尝失。”予闻而异之,乃为作诗。


客来未到何从见,昨夜数声高出云。应是先君老僮仆,当时掌客意犹勤。



涵虚阁


幽居少尘事,潇洒似江村。苔藓深三径,衣冠盛一门。

岭云时聚散,湖水自清浑。世德书芳史,传家有令孙。


【原注】

“涵虚阁”:在南昌东湖,国子博士李寅建。



万山


万山临汉江,杰立与岘偶。杜公破三吴,磊落叔子后。

当年爱山意,无乃求自附。自比诚不慙,山水亦奇秀。

羊公苟有知,当为颔其首。



欧阳永叔白兔


飞鹰搏平原,禽兽乱衰草。苍茫就擒执,颠倒莫能保。

白兔不忍杀,叹息爱其老。独生遂长拘,野性始惊矫。

贵人识筠笼,驯扰渐可抱。谁知山林宽,穴处颇自好。

高飚动槁叶,群窜迹如扫。异质不自藏,照野明暠暠。

猎夫指之笑,自匿苦不早。何当骑蟾蜍,灵杵手自捣。



送李才元学士知邛州


贫贱羞妻子,富贵乐乡关。不见李夫子,得意今西还。

白马渡浐水,红旗照蜀山。归来未解带,故旧已满门。

平生浪游处,何者哀王孙。壮士勿龌龊,千金报一餐。



君家本江湖,南行即邻里。税茶虽冗繁,渐喜官资美。

嗟君本笃学,寤寐好文字。往年在巴蜀,忆见春秋始。

名家乱如发,棼错费寻理。今来未五岁,新传动盈几。

又言欲治易,杂说书万纸。君心不可测,日夜涌如水。

何年重相逢,只益使余畏。但恐茶事多,乱子易中意。

茶易两无妨,知君足才思。



丙申岁,余在京师。乡人陈景回自南来,弃其官,得太子中允。

景回旧有地在蔡,今将治园囿于其间以自老。余尝有意于嵩山之下、

洛水之上,买地筑室,以为休息之馆而未果,今景回欲余诗,遂道此

意。景回志余言,异日可以知余之非戏云尔


岷山之阳土如腴,江水清滑多鲤鱼。古人居之富者众,我独厌倦思移居。

平川如手山水蹙,恐我后世鄙且愚。经行天下爱嵩岳,遂欲买地居妻孥。

晴原漫漫望不尽,山色照野光如濡。民生舒缓无夭扎,衣冠堂堂伟丈夫。

吾今隐居未有所,更后十载不可无。闻君厌蜀乐上蔡,占地百顷无边隅。

草深野阔足狐兔,水种陆取身不劬。谁知李斯顾秦宠,不获牵犬追黄狐。

今君南去已足老,行看嵩少当吾庐。


【注】嘉祐元年(1056年),48岁的苏洵携轼、辙二子在京城汴梁应

试。眉山老乡陈景回以太子中允之职致仕,两人在京城相见。




雀縠含淳音,竹荫抱静节。




谈诗究乎而。




19 世 纪 初 期 的 俄 国 文 学

第一节 克雷洛夫
克雷洛夫(1769—1844)是俄国最著名的寓言作家,也是俄国第一个赢得世界性声望的作家,他的创作对格里鲍耶陀夫、普希金和果戈理等人产生了很直接的影响,为19世纪俄国文学的兴起做出了贡献。在他去世10年后的1855年,人们在彼得堡为他建立了一座纪念碑,这也是彼得堡的第一座作家纪念碑。在矗立于彼得堡夏园的这座纪念碑上,克雷洛夫手捧他那本著名的《寓言》,在给我们朗诵他那些生动、智慧的寓言故事,纪念碑基座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克雷洛夫寓言中的动物,似乎也在和我们一起聆听。
克雷洛夫生在莫斯科,幼年时曾随从军的父亲在奥伦堡省的雅伊茨要塞居住,其间赶上普加乔夫起义,遭遇围困,这位“大尉的儿子”后来把这段经历告诉给普希金,对后者写作《大尉的女儿》提供了帮助。后来,克雷洛夫跟随大贵族里沃夫来到彼得堡,爱上戏剧,被当时著名的剧作家克尼亚日宁看中,写作了多部剧作,还创办过多种杂志,但后来由于冒犯权贵而被迫离开彼得堡,在俄国各地流浪了10多年,担任过家庭教师等职。1806年,克雷洛夫回到彼得堡,开始在都市的沙龙和贵族的客厅里朗诵自己编写的寓言,大受欢迎,甚至被邀请到皇宫去朗读。1809年,《克雷洛夫寓言集》出版。之后,这部寓言集每隔三四年就要再版一次,作者也不断地添加上寓言新作,该书初版时只有寓言20余篇,到克雷洛夫生前的最后一版,所收寓言已达两百多篇。
克雷洛夫的寓言既有惩恶扬善的主题,也有教谕劝诫的内容,既有同情弱者的人道精神,也有针砭现实的批评倾向。作者在《狼与小羊》中无奈地感慨道:“在强者面前弱者总是有罪。”狼对可怜的小羊说:“你的罪过就在于我想吃你。”人类社会和动物界一样,也永远存在着的“弱肉强食”的现象。在《大象当官》中,作者的嘲笑对象更是直接指向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1812年卫国战争期间,克雷洛夫的寓言成了抗击拿破仑侵略的思想武器,赢得了俄罗斯人的广泛喜爱,其中的《乌鸦和母鸡》、《梭鱼和猫》、《狼落狗舍》等,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据说,克雷洛夫在写出《狼落狗舍》之后,没等到发表,就直接寄给了在前线的库图佐夫。这篇寓言说的是,一只狼把狗舍当作羊圈误闯进来,不得不向猎犬和猎人求情,白发苍苍的老猎人却深知豺狼的本性,让猎犬扑向那只狼。库图佐夫当着部下的面高声朗诵了这篇寓言,当他读到:“你长着灰毛,朋友,我却生有白发,/你们这豺狼的本性我早已知道;/因此,我的习惯就是:/和豺狼绝不能讲和,/而要去把它们的皮剥掉。”这时,他摘下了头上的军帽,露出了自己花白的头发,顿时,俄军官兵们高呼“乌拉”,士气大振。
将克雷洛夫的寓言和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等欧洲寓言比较一下,不难看出,其中的许多主题都是相近的,克雷洛夫也的确翻译过拉封丹的寓言,无疑受到过一些启发。但是,克雷洛夫却被普希金称为“最具有民族性的诗人”,这是因为,克雷洛夫在他的寓言中融入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思维习惯和价值判断,因此,在他在世的时候就有人评价说,他寓言中的熊是俄国的熊,母鸡是俄国的母鸡,狐狸是俄国的狐狸。克雷洛夫寓言的俄国味道,还来自其形式,克雷洛夫寓言是用诗体写成的,用俄语读起来朗朗上口,生动形象,与俄国人的阅读、记忆习惯很吻合,因此,他寓言的许多句子,如“狗的友谊”(指一根骨头就会引起分裂的不牢靠的友谊)、“杰米扬的鱼汤”(指东西虽好,过量了也会让人受不了)、“弱者在强者面前总是有罪”等,在俄国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言。

第二节 浪漫主义
俄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同样是由西欧传入的,大约在19世纪20—30年代,德国耶拿学派、英国湖畔诗派的文学风格开始影响到俄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初步普及,使得人们日益注重个性的自由释放、情感的真诚表达和对自然的向往,此前俄国文学中所具有的体裁的规定性、语言的等级划分、文学内容上教会式和古典主义式的训诫和劝谕等,都被俄国文学界的有识之士视为俄国文学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需要指出的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虽然是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直接影响的产物,但它在很短的时间里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比如,果戈理的《狄康卡近乡夜话》是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同一年发表的(1831),拜伦去世的那一年(1824),普希金也已经登上了文坛,因此也许可以说,正是借助浪漫主义,俄国文学第一次真正地与西欧文学比肩而立、并驾齐驱了。
在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端处,站立着茹科夫斯基和巴丘什科夫这两位大诗人。茹科夫斯基(1783—1852)被别林斯基称为发现了“浪漫主义美洲”的“罗斯的文学家哥伦布”,被公认为俄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富裕地主,一度在女皇叶卡捷琳娜身边服务,但他的母亲萨里哈却是一位被俄国人俘虏过来的土耳其女子,身为私生子的茹科夫斯基(他的姓氏不来自其父布宁,而是随了一位寄居在他父亲家中的单身贵族的姓),自幼养成了一种敏感细腻、多愁善感的内向性格,这无疑也影响到了他之后的诗歌风格。在莫斯科大学附属寄宿中学学习时,茹科夫斯基就开始了诗歌创作,不久,他就开始在卡拉姆津主编的《欧洲导报》等报刊上发表诗作和译作,并在数年后替卡拉姆津主办这份杂志(卡拉姆津则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了《俄国国家史》的写作),为巴丘什科夫、维亚泽姆斯基等浪漫主义诗人的成长创造了条件。茹科夫斯基可能是俄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翻译家之一,他先后翻译了包括荷马、歌德、席勒、拜伦、司各特、塞万提斯等人作品在内的大量西方名著,尤其是西欧的浪漫主义作品,因此曾被称为“西方浪漫主义的俄国回声”,为把浪漫主义从西欧引入俄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许多诗作都是对西欧作品的“改译”,但这些作品经过他的添加和渲染,却又成了地道的俄语作品。他关于翻译的一些言论,如“散文中的译者是作者的朋友,诗歌中的译者是作者的对手”等,一直流传至今。
1804—1806年间,茹科夫斯基应其同父异母的姐妹之邀成为她两个女儿的家庭教师,可他却爱上了自己的外甥女玛莎·普罗塔索娃,玛莎于1823年去世,这个无法实现的不幸爱情,为茹科夫斯基的一生投下了浓重的阴影,哀歌因而也成了其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之一。1812年卫国战争期间,曾走上战场的茹科夫斯基创作出《俄国军营中的歌手》一诗,这首颂扬俄国和俄罗斯民族的诗歌不仅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还使他被皇室相中,成为太傅(1826年起担任皇子,即后来的亚历山大二世的老师),谨小慎微的茹科夫斯基,却利用这个位置设法帮助过许多遭难的文学家,如赫尔岑、谢甫琴科和普希金等。茹科夫斯基最重要的诗歌遗产,可能要数他的两部故事诗《柳德米拉》(1808)和《斯维特兰娜》(1813)。这两部故事诗的情节都来自德国诗人毕尔格的《列诺拉》,但是茹科夫斯基为故事主人公换上了地道的俄国名字,将情节的发生地也搬到了俄国,更为重要的是,他用地道的俄语抒写出了地道的俄国人气质,营造出了既神秘又恬淡、既温情又恐怖的俄国氛围。《斯维特兰娜》写一位少女在照着镜子算命,突然看到苍白得像死人一样的未婚夫,骑着马来把她带向墓地,女主人公惊吓中醒了过来,却发现自己在算命时睡着了,做了一场噩梦,而就在这时,她的未婚夫又真的归来了。照镜子算命是当时俄国的民间风俗,天真而又忠诚、温情而又忧伤的斯维特兰娜,更是一个典型的俄国少女形象,长诗发表后不久,茹科夫斯基就获得了“斯维特兰娜的歌手”的别称。
与茹科夫斯基诗歌的幻想性质和缥渺氛围不同,巴丘什科夫(1787—1855)的诗歌则充满着对爱情、欢乐等尘世幸福的由衷赞美,是俄国文学史中所谓“轻诗歌”的代表。生于贵族家庭的巴丘什科夫,年少时受到其表舅、著名的感伤主义诗人姆拉维约夫的影响,在国民教育厅工作时即开始写诗,不过,他感兴趣的并不是杰尔查文那种“响亮的颂诗”,而是抒写内心情绪的“恬静的哀歌”。1806年,他发表了著名的《幻想》一诗,后来,他不断地修改、加工此诗,直到1817年才最终“定稿”。他的《忘川岸边的幻象》一诗,最早提出了“斯拉夫派”一词,为俄国文学和文化中斯拉夫派和西方派两种思想倾向的长期对峙提供了前提之一。1810年,他结识茹科夫斯基和维亚泽姆斯基,三人一同为所谓的“和谐精确流派”,即浪漫主义奠定了基础。在《论轻诗歌对语言的影响》一文中,他对“轻诗歌”作了这样的说明:“在轻诗歌中,读者需要一种可能的完善、表达的纯净、语言的严谨、灵活和平稳;读者需要的是情感的真实,以及对各种最严格的体面的保持。”他生前只出版过一部文集,即《诗与散文尝试》,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后来的文学史家,都将此书当成他创作的集大成者。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一生歌唱尘世欢乐的诗人,自己的生活却非常地不幸,他曾于1807年在东普鲁士身负重伤,之后也一直被各种疾病所困扰,1833年,46岁的他更是彻底精神失常,其生命的最后20余年完全是在亲友们的照看下度过的,他生活不能自理,也认不出任何人来。
俄国历史上著名的十二月党人,也在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这些革命家大多出身贵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西欧的文化非常了解,文学,尤其是诗歌,往往成为他们抒发理想、宣传革命的手段之一,是他们社会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的诗,是地道的“政治抒情诗”,其中的抒情主人公多为那种呼吁社会公平、甘愿为理想献身的自由战士。十二月党人诗人中最突出的代表是雷列耶夫(1795—1826),他曾在1812年战争中随军远征西欧,回国后目睹俄国社会中种种不公正现象,反而萌生了用激进手段改变现实的念头,不久成为十二月党人最重要的秘密组织之一“北社”的领导人。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失败之后,雷列耶夫被判处绞刑。就在这次起义之前不久,雷列耶夫的《沉思》(1825)出版了,“沉思”原为一种乌克兰民间诗歌体裁,主要内容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颂扬,雷列耶夫利用这一体裁,通过对俄国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社会理想。雷列耶夫说过一句名言:“我不是诗人,而是公民。”这句出自他的长诗《沃伊纳罗夫斯基》(1825)的名句,已经成为一句响彻俄国诗歌史,乃至整个文化史的激越之声。
巴拉丁斯基(1800—1844)也是一位重要的俄国浪漫主义大诗人,他出身大贵族,母亲曾是女皇安娜身边的宫廷女官,父亲曾在沙皇保罗一世的军队中担任中将。在彼得堡军校学习时,巴拉丁斯基因为行为不端,被亚历山大一世亲自下令除名,后以列兵身份在军中服役,其间常在彼得堡驻扎,结识了文坛名流,并陆续发表一些诗作,表现出了独特的诗风。其早期诗作的体裁以哀歌为主,但内容却既有关于死亡和悲伤的叹息,也有对生活欢乐的歌唱,普希金因而在《叶夫盖尼·奥涅金》中称巴拉丁斯基是“饮宴和缱绻忧伤的歌手”。巴拉丁斯基晚期创作最重要的作品是1842年出版的《黄昏集》,出版了这本诗集后不久,他携妻子游历欧洲,不幸客死意大利。巴拉丁斯基的诗形式凝练、冷峻,以深刻的内心体验和富有哲理的表达见长,思想的深刻,情绪的专注和紧张,以及理智和情感的冲突,精神和肉体的分裂等,使他的诗在当时就显得很与众不同。普希金在评价他的时候写道:“巴拉丁斯基跻身于我们的优秀诗人之列。他在我们中间是独特的,因为他在思考。他在任何地方都是独特的,因为他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思考,在正确地、独立地思考,与此同时,他的情感又是强烈和深刻的。”巴拉丁斯基的“独特”导致了他在当时的“孤独”,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他只寄希望于“后代里的读者”。到了20世纪,他的诗歌传统经过曼德里施塔姆、布罗茨基等人的“发现”和宣传,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他在俄国诗歌史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第三节 格里鲍耶陀夫
文学史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作家,他们传世的作品不多,甚至只有一部,然而它却是一部不朽之作。在俄国文学中,格里鲍耶陀夫(1790/1795—1829)就是这样一位“一部作品的作家”,他的不朽之作就是四幕诗体喜剧《聪明误》(又译《智慧的痛苦》)。
格里鲍耶陀夫学识丰富,于1806—1812年间在莫斯科大学的文学、法学和数学等三个系中学习,并获得学位,他精通多门外语,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军人、外交家和政治活动家。他曾在1812年战争期间投笔从戎,1817年进入俄国外交部工作,由于卷入一场决斗,他被安排出使国外,前往波斯。1828年,他以大使的身份再次被派往德黑兰,赴任途中他在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逗留,爱上他的朋友、格鲁吉亚诗人恰夫恰瓦泽的女儿尼娜,两人迅速成婚,度完蜜月之后,新郎前往波斯,不久却在波斯人袭击俄国使馆的事件中被打死。格里鲍耶陀夫的遗体被运回俄国,当时随大军前往俄土战争前线的普希金曾与格里鲍耶陀夫的灵柩相遇,并在他的《阿尔兹鲁姆旅行记》中记叙了当时的场景。格里鲍耶陀夫被安葬在第比里斯附近一座山上的修道院里,他的遗孀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的话:“在俄国的记忆中,你的智慧和事业永垂不朽,可我的爱情为何也比你活得更久?”
《聪明误》的创作大约开始于1822年,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间,格里鲍耶陀夫经常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的沙龙里朗诵此剧,并不断修改。这部讽刺现实的戏剧虽然一直无法发表或上演,可它的手抄本却不胫而走,据说多达万余份。《聪明误》写的就是一个“聪明人”在愚蠢的俄国可能遭遇的命运,这部作品的题目很容易让人想起索福克勒斯的《俄狄甫斯》中的那句名言:“当聪明没有用处的时候,做一个聪明人真是可怕啊!”全剧由两个线索交叉而成:一是“聪明人”恰茨基、“蜜糖”莫尔恰林和“女皇”索菲娅之间的三角爱情关系;一是从国外归来的“疯子”恰茨基与俄国庸俗、堕落的上流社会的冲突。格里鲍耶陀夫自己曾说,在他的这部戏剧中,“25个傻瓜在反对一个思维健全的人”。恰茨基在现实中的处处碰壁,折射出了这个现实的恶劣;恰茨基被包括他所爱的索菲娅在内的所有人视为“疯子”,更说明了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残忍;恰茨基最后的愤然离去,则已经在昭示某种变革现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了。恰茨基的形象是俄国文学中的一个先声,一方面,他是一个为环境所排斥、所不容的“多余人”;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不懈追寻生活真理的赤子,在他之后的奥涅金(普希金的《叶夫盖尼·奥涅金》)、毕巧林(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罗亭(屠格涅夫的《罗亭》)、安德烈公爵(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维尔希洛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少年》)等,都或多或少地具有恰茨基的性格基因。
在俄国文学中,格里鲍耶陀夫在《聪明误》中第一个真正地做到了“像说话一样写作”,他的戏剧语言生动传神,富有个性色彩,其中的许多台词都变成了俄国家喻户晓的谚语。



普希金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
1837年2月8日(俄历1月27日)下午,在彼得堡郊外黑溪的雪地上,普希金被他的决斗对手丹特斯射出的子弹击中腹部,在持续了两天的痛苦折磨之后,这位俄国最伟大的诗人那颗仅仅工作了38年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普希金于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生于莫斯科的涅曼街,其父是世袭贵族,爱好文学,拥有许多藏书,与当时的文化界颇多交往,这对幼小的普希金是有影响的。其母是著名的“彼得大帝的黑孩子”阿勃拉姆·汉尼拔的孙女。汉尼拔原是非洲阿比西尼亚(最近有研究称实为喀麦隆)一个酋长的孩子,后被土耳其人所掳,又被一位俄国使臣买下,带回彼得堡献给彼得大帝,汉尼拔成了彼得大帝的养子,彼得送他赴法留学,他学成归国后屡建战功,在工程和数学等领域也有造诣,被封为贵族。普希金很为这一传奇式的家族史感到自豪,并在小说《彼得大帝的黑孩子》等作品中对此做过描绘。被称为俄罗斯民族诗人的普希金,身上却流淌着八分之一的非洲血液。像当时大多数贵族家庭的父母一样,普希金的双亲很少关心子女的成长,从普希金后来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外祖母、奶娘、姐姐和弟弟以及众多朋友的感情,似乎远远地超出了对自己父母的感情。据说,在读了父亲藏书室中的大量法文图书后,8岁的普希金就开始用法文写诗了。
1811年,普希金被送进彼得堡的皇村学校。这所学校是专门招收贵族子弟、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皇家学校,设在彼得堡郊外的皇村(现名普希金城)。虽然生性自由的普希金非常痛恨学校严格的管理制度,曾称皇村学校为“修道院”,称自己为“囚徒”和“苦僧”,但是,皇村学校仍是普希金自由民主思想初步形成的摇篮。正是在这所学校里,他结交了许多校内外的朋友,更为重要的是,他开始了积极、自觉的诗歌创作活动。在一次文学课的升级考试中,普希金当众朗诵了《皇村的回忆》一诗,引得出席考试的老诗人杰尔查文大为感动,并预言将有一个新的诗歌天才诞生。走出校园的普希金,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诗人了。
普希金自皇村学校毕业后来到彼得堡,在俄国外交部任十等文官。在彼得堡,普希金一边过着贵族青年的放浪生活,一边进行着勤奋的诗歌创作。1820年,他的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公开发表,引起巨大轰动,当时俄国诗坛的泰斗茹科夫斯基读了长诗之后大为感动,他送了一张自己的画像给普希金,并在画像下方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战败的老师赠给获胜的学生,以纪念他完成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难忘时光。”直到今天,这张照片还悬挂在彼得堡普希金故居中诗人的书房里。
在写作《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同时,普希金还写作了一组充满强烈反专制色彩的“自由诗作”,这引起了官方的不满,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决定将诗人流放至西伯利亚或白海的孤岛,后经卡拉姆津、茹科夫斯基等人的斡旋,诗人才被“开恩地”流放到了俄国南方。在南俄,普希金曾跟随拉耶夫斯基将军一家在高加索、克里米亚等地旅行,后至基什尼奥夫,在英佐夫将军手下任职。后来,他又转而去了奥德萨,受奥德萨总督沃隆佐夫的监管。沃隆佐夫忍受不了普希金的自由精神,同时也因普希金与其妻子的友好关系而嫉恨,便向当局告了普希金的许多状,于是,1824年7月,沙皇下令将普希金押往其父母在普斯科夫省的庄园米哈伊洛夫斯科耶,由当地长官负责监视。在南方的4年,普希金与当地的十二月党人多有交往,邻近的希腊民族解放运动也激动着他,使他写出了许多富有自由激情和战斗精神的诗篇;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方山水和民风,也给普希金的诗歌注入了新的题材和风格。普希金在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长诗《高加索的俘虏》等。在南方的流放转为“北方的流放”(指被囚于米哈伊洛夫斯科耶)之后,与俄国乡村和自然的接近,使普希金创作中的“俄罗斯味”更浓重了;同时,孤居者的心境也深化了普希金作为一个诗人的思索和感觉。在米哈伊洛夫斯科耶的两年时间中,普希金完成了长诗《茨冈》、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诗体长篇《叶夫盖尼·奥涅金》的三至七章,以及大量的抒情诗作。
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普希金获新沙皇尼古拉一世赦免,回到了莫斯科,但他仍一直处在当局严格的监视和控制之下,他的每一个作品甚至都要经沙皇本人批准后才能发表。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普希金在写作长诗《波尔塔瓦》、长篇小说《彼得大帝的黑孩子》等“历史”题材作品的同时,仍写了《在西伯利亚矿井的深处》等对十二月党人及其事业表示同情的政治抒情诗歌。1828年,普希金在向莫斯科的美人冈察罗娃求婚未获明确回答之后,随远征土耳其的俄国军队到了高加索、土耳其等地,写作了《阿尔兹鲁姆旅行记》。
1830年回到莫斯科后,普希金的求婚终于获得冈察罗娃及其父母同意,为了接受父亲作为结婚礼物赠送的位于下诺夫哥罗德的鲍尔金诺庄园,普希金去了那里,但为流行的瘟疫所困,在该庄园滞留达三个月之久。令人吃惊的是,被突如其来的瘟疫所烦扰、时刻惦记着刚订婚不久的未婚妻的诗人,却能潜心写作,赢得了其创作史中著名的“鲍尔金诺的秋天”。在这个金色的秋天里,普希金完成了《叶夫盖尼·奥涅金》的最后两章,《科隆纳一人家》等长诗,短篇小说集《别尔金的小说》,《莫扎特和沙莱里》等四部“小悲剧”,以及大量的抒情诗。
1830年底,普希金回到莫斯科,并于两个月后与冈察罗娃终成眷属。5月,普希金与妻子定居彼得堡,普希金仍在外交部供职。在这一时期,普希金开始将主要的创作精力投入在小说上,开始了《杜勃罗夫斯基》、《大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小说的创作,同时,还于1833年去奥伦堡等地调查,为《彼得大帝史》收集材料。
回到彼得堡后不久,已经35岁的普希金却被沙皇授予“宫廷近侍”头衔,沙皇一是为了更严密地监视普希金,同时也是为了能更方便地见到他所喜欢的普希金美貌的妻子,普希金为此而感觉受到了侮辱,与宫廷和环境的冲突趋于尖锐。1837年1月,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普希金向追求自己妻子的流亡俄国的法国人丹特斯提出决斗,后在决斗中负伤死去。在其生命动荡不安的这最后几年,普希金却一直在从事积极的文学活动,他先后完成、出版了一大批重要作品,如《叶夫盖尼·奥涅金》的全本、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长诗《铜骑士》、抒情诗《纪念碑》等等;他创办了《现代人》文学期刊,开展了积极的文学批评活动。就在进行决斗的当天上午,他还在认真地写作《彼得大帝史》。普希金那颗文学的心脏一直跳动至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第二节 创作主题和特色
自1814年7月在《欧洲导报》上发表第一首诗,到1837年1月搁下《彼得大帝史》写作的那个上午,普希金的创作持续了23年。使后人吃惊的是,在这并不算太长的20余年时间中,在这充斥着流放和旅行、恋爱和宴饮、周旋和应酬、供职和囚居乃至赌博和决斗的20余年中,普希金居然写下了如此之多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体裁多样,有诗歌、小说和戏剧,有童话、史著和批评;单就诗歌而言,又有诗体长篇小说、长诗、童话诗、政治抒情诗、山水诗、颂诗、哀歌、讽刺诗、献诗、译诗等等。普希金的文学遗产就像一个琳琅满目的博物馆。与其丰富的体裁一样,普希金创作的主题也是多样的。将普希金各类体裁的作品总括起来看,普希金的创作主题主要有这么几类:
一、现实的生活。所谓的现实生活主题,有这样几个层面的含义:对社会的积极介入,对生活的多面反映,对典型人物的塑造。普希金各个时期创作的政治抒情诗,都是直面社会和人生的。他在诗中抨击专制制度,歌颂自由,憧憬社会正义和公平的理想,他的诗在当时就是社会进步力量的代言人,在后来则成了俄国反专制的革命历史在艺术中的留存。普希金的作品,小到一首写乡村的诗,大到数千行的诗体长篇《叶夫盖尼·奥涅金》,大多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这里有都市的舞会、宴会和赌场,有乡村和自然、婚礼和祈祷,有宫廷和驿站,远征和旅行,狩猎和幽会,复仇和起义……19世纪前期俄国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在普希金的作品中得到了全面、细致的再现。在再现生活的同时,普希金塑造出了一大批不朽的文学形象,如《叶夫盖尼·奥涅金》中的“多余人”奥涅金,美丽善良的塔吉雅娜和她慈祥的奶娘,《别尔金的小说》中可怜的“小人物”驿站长,《黑桃皇后》中冷酷的赌徒赫尔曼,《杜勃罗夫斯基》中的“强盗”杜勃罗夫斯基等等。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可以更准确地概括一代人、一个社会和一个历史阶段,普希金对现实生活题材的诉诸因而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别林斯基曾称普希金的《叶夫盖尼·奥涅金》为“一部俄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这个评语也同样可以用来概括作为一个整体的普希金的创作。
二、民族和家族的历史。普希金生活在一个俄罗斯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时代,对民族历史的强烈兴趣是当时最突出的文化特征之一,普希金也不例外,他对祖国和民族的历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很关注历史著作和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例如,他曾对卡拉姆津的《俄国国家史》表示推崇,却对波列沃依的《俄国民族史》予以否定,他还对扎戈斯金的两部历史小说做出了迅速的反应,对司各特等人的西欧历史小说也进行了认真地阅读。与此同时,普希金自己也以历史为题材进行了大量创作,不仅写下了历史著作《普加乔夫暴动史》、《彼得大帝史》和许多历史札记,还以文学作品的形式来写历史,如长诗《铜骑士》、《波尔塔瓦》,长篇小说《大尉的女儿》,剧本《鲍里斯·戈都诺夫》等。除此之外,普希金对自己传奇般的家族史也颇有兴趣,不仅在诗文中多次提到其外曾祖父汉尼拔,还直接以他的经历写作了长篇小说《彼得大帝的黑孩子》(未完成)。历史与文学的交融,历史向文学的渗透,是普希金创作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
三、爱情与友谊。作为一位抒情诗人,一位多情的抒情诗人,普希金无疑要将爱情和友谊作为其最主要的诗歌主题之一,这两个主题的诗作,约占普希金所有抒情诗作的二分之一。普希金的第一首诗《致娜塔丽娅》就是一首爱情诗,它表露了一个少年情窦初开时的朦胧感情,之后,他先后给不下十余位可爱的女性写过可爱的诗作,它们构成了普希金抒情诗歌中最优美、悦耳的旋律,也是最受后代读者喜爱的诗作,其中的《致克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曾经爱过您》等,早已成为不朽的情歌。普希金是生活之欢乐的歌手,从他早期的“轻诗歌”开始,直到他后期的情诗,他诗中的爱情主题一直是明朗的,虽然他也常常写到爱的愁苦和忧郁,但那却是一种近乎“透明的”哀伤,它给人更多的是美而不是悲。与此形成呼应的,是普希金小说中的爱情主题,《暴风雪》、《村姑小姐》、《大尉的女儿》中男女主人公的恋情在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均都有情人终成眷属了。如果说,普希金的情人是经常变更的话,他对友谊却是非常执著的,对皇村学校的几位同学和他文学上、思想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一直保持着最纯真的感情,并给他们写下了许多友谊的献诗。有趣的是,在普希金的抒情诗歌中,爱情诗一般都写得简短、精致,注重细节,而友谊诗则写得铺陈、自然,充满回忆性的叙述。
四、借自民间和异域的主题。在普希金年幼的时候,他的外祖母和他的奶娘经常给他讲俄国童话故事,在被囚于米哈伊洛夫斯科耶的两年间,陪伴普希金度过孤独夜晚的也常常是奶娘讲述的民间传说;热衷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普希金,对史诗、史事歌、谚语、民歌等文学遗产也做过搜集和研究。普希金不仅直接以民间文学素材为基础写出了《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金公鸡的故事》等长诗和童话诗,还在其他许多作品中采用了民间文学的内容和风格。异域的风土和人情,也是普希金作品中出现较多的题材。除莫斯科和彼得堡之外,除普希金家的庄园米哈伊洛夫斯科耶和鲍尔金诺之外,普希金只在被流放时和随俄军远征时两次到过俄国南部,因此,所谓的“高加索主题”便成了其创作中最突出的“异域内容”。对高加索的关注,也是当时整个文学的时尚之一,在俄国古典主义文学逐渐衰落之后,俄国文学受西欧文学影响开始出现浪漫主义倾向,而高加索瑰丽、雄伟的自然,那里自由、剽悍的山民及其生活,因征战或旅行前去那里的俄罗斯人的传奇经历,都是浪漫主义文学不可多得的素材。然而,普希金对高加索的描写,对浪漫主义的文学模式已有所超越,在长诗《高加索的俘虏》、《巴赫奇萨赖的泉水》、《茨冈人》和游记《阿尔兹鲁姆旅行记》等作品中,普希金对自然的描写是斑斓的但也是客观的,其笔下的人物是传奇浪漫的但也已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普希金一生没有到过国外(除如他自己在《阿尔兹鲁姆旅行记》中所述曾短暂地越过俄土之间的界河外),他偷渡西欧的数次尝试都未成功,要求出国的请求(包括欲来中国的申请)均未获沙皇批准,但是,普希金对异国,尤其是西欧诸国及其文化却十分了解,这一点在他的创作中也有所体现。在他的文学批评文字中,有近一半是关于同时代西欧作家的创作的;在其抒情诗作中,有许多是“译诗”,即普希金以外国诗人的诗歌主题或意境为蓝本而进行的再创作。被普希金“翻译”过的外国诗人,就有十几位之多。
五、诗与艺术。诗和艺术本身,也是普希金最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在他的这一主题的抒情诗中,在他与友人的书信和文学批评文章中,甚至在他的长诗和长篇小说的某些片断中,他对诗的性质和作用、诗人的使命和地位等问题,都有过深刻的思考和阐述。
至于普希金之创作的基本特征,早已被研究者概括为“简朴与明晰”。这是一个准确的概括,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括。我们以为,在这一“简朴和明晰”中,至少应该包含这样几层意思:简朴和明晰,首先是就作者的主观创作态度而言的,在普希金进行创作的当时,无论是古典主义的“节制”,还是浪漫主义的“夸张”,在面对现实时都会出现某种偏颇,而普希金却能对现实持相当客观的态度,在准确地反映生活的同时,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态度;简朴和明晰,其次是指作品结构上的特征,普希金的作品,除了《叶夫盖尼·奥涅金》外,大多篇幅不长,其唯一一部完成的长篇小说《大尉的女儿》,译成中文也不过10余万字,在普希金的叙事诗歌和小说中,人物通常不多,情节也不复杂,一般为两三个主人公,一两条故事线索;简朴和明晰,也可以是指作品与接受者的距离,普希金的许多作品都与俄国的民间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所运用的语言也与生活中的语言非常接近,这使得普希金的作品很容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简朴和明晰,更可能是就作品所体现出的情绪而言的,其叙事作品虽然常涉猎人的内心,却较少细腻的心理刻画,更为突出的是,在普希金的作品中几乎找不到阴暗的、幽深的东西,其中充满了阳光般的健康情绪,即便是忧伤,也会被作者那能化解一切的心灵过滤得纯净而又明亮。另外,普希金作品中常常出现的淡淡的戏谑成分,也为其作品添加了些许的明朗。

第三节 普希金的意义
普希金逝世时,当时的俄国新闻界写道:俄国诗歌的太阳陨落了。长期以来,关于普希金是“俄国诗歌的太阳”、“俄国文学之父”的说法,似乎一直是毋庸置疑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奠定了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中如此之高的地位呢?换句话说,普希金对于俄国文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普希金奠基了俄国的民族文学,使得俄语文学得以屹立于欧洲的民族文学之林。在普希金之前,俄国已有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学,已有中世纪的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在18世纪末,俄国文学与西欧文学在古典主义的潮流中开始了融合,尽管如此,到普希金开始创作时,俄国文学仍被视为欧洲文学中“落后的”文学,因为它还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着西欧文学的范式和风尚,它还没有推出自己的杰作。普希金自幼就深受法国文化和文学的熏陶,后来,法国的启蒙主义思想、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和英国的浪漫主义诗歌等,又相继对普希金产生过强烈的影响,但是,普希金却通过其创作体现出了一种可贵的对文学的民族意识和民族风格的自觉追求。在创作上,他有意识地贴近俄国的生活和俄罗斯人;在批评中,他对俄国文化的价值、俄国民族精神的特性以及俄语较之于欧洲各语言所具的“优越性”等等,都做过大量的论述。普希金以自己纯熟的文学技巧反映出的俄国生活、塑造出的俄国人形象,他在借鉴西欧文学的同时对俄国民族文学积极的鼓吹和无保留的抬举,他在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的建树等等,都极大地扩大了俄国文学的影响,使俄国文学终于可以与西欧诸种文学比肩而立了。
其次,普希金为俄国文学的传统开了先河。普希金的创作表现出了惊人的多样性,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个杰出的小说家、剧作家、批评家、童话作家、历史学家等等,他几乎涉猎了所有的文学体裁,并在各个体裁领域中都留下了经典之作。更为重要的是,后来构成19世纪俄国文学传统之内涵的许多因素,也都发端于普希金的创作,如: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自由精神,对人的个性和人的尊严的捍卫,同情“小人物”、为社会不平而鸣的人道主义,对上流社会做作的举止和空虚的精神所持的批判态度,对教会之虚伪的揭露等等。这一严肃的、充满道德感的文学传统,为19世纪,乃至20世纪众多的俄国作家所继承,构成了俄语文学最为突出的特色。可以说,现代俄语文学内容和风格上的基本特征,都是在普希金的时代固定下来的,因此,我们可以将20世纪前的整个俄国文学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普希金时期和普希金时期。
最后,普希金规范了现代的俄罗斯语言。俄语的起源是比较复杂的,它所用的“基里尔字母”是由希腊来的传教士发明的,因而与希腊语有某种亲缘关系,后来,德语和荷兰语等中北欧的语言基因大量进入俄语,直到彼得大帝改革后的18世纪,法语的语汇和表达方式又对俄语产生了很大冲击,与此同时,自斯拉夫原始部族保留下来的古字、熟语等,也留存在书面和口头的俄语中间。这样一种庞杂的语言体系,虽然给俄语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却也给治理国家、人际交往和文学创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它在呼吁某种整治。终于,出现了罗蒙诺索夫,他对俄罗斯语言进行了一番梳理,对俄语的语法和俄语的诗歌格律等进行了严谨的研究,但是在文学语言的规范上,在活的语言样板的树立上,罗蒙诺索夫没能做出更大的贡献,他自己用来写诗作文的语言,也显得思想大于文字,严格有余而活力不足。规范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历史使命落到了普希金的身上。普希金主要的不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而是通过活的文学创作来完成这一使命的。在他的诗歌和小说中,教会斯拉夫语和外来词,都市上流社会的交际用语和乡下百姓的村语,书面语和口语,雅字和俗词,都有出现,并被赋予了表达情感、描绘生活的同样使命。这是一场空前的“语言民主化”运动,普希金的创作就像一个巨大的语言熔炉,俄罗斯语言中各种庞杂的成分经过他的冶炼,终于成为一种崭新的、极富表现力的文学语言。果戈理称,在普希金的作品中,“有我们语言所有的丰富、力量和灵巧”;高尔基则认为,普希金在语言上最大的功绩,就是“将文学语言和民间口语结合了起来”。普希金是俄罗斯语言的集大成者,他最终完成了现代俄罗斯文学语言的规范工作。懂俄语的人可以发现,如今的俄语与普希金作品中的语言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出入,这反过来也说明了普希金之语言的强大生命力,说明了他对俄罗斯语言所产生的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推荐阅读:

屈原离骚》

屈原《天问》

屈原《九歌》

屈原《九章》

屈原《渔父》

屈原《远游》

屈原《招魂》

屈原《卜居

屈原《大招》

宋玉《九辩》

贾谊《惜誓》

淮南小山《招隐士》

东方朔《七谏》

庄忌《哀时命》

王褒《九怀》

刘向《九叹》

王逸《九思》

诗经·国风·周南

诗经·国风·召南

诗经·国风·邶风

诗经·国风·鄘风

诗经·国风·卫风

诗经·国风·王风

诗经·国风·郑风

诗经·国风·齐风

诗经·国风·魏风

诗经·国风·唐风

诗经·国风·秦风

诗经·国风·陈风

诗经·国风·桧风

诗经·国风·曹风

诗经·国风·豳风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

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

诗经·小雅·甫田之什

诗经·小雅·鱼藻之什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

诗经·大雅·荡之什

诗经·周颂·清庙之什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元曲36首鉴赏

宋词61首鉴赏

钱钟书《宋诗选注》①

钱钟书《宋诗选注》②

李白诗全集①

李白诗全集②

李白诗全集③

李白诗110首

李白诗120首


奏论谳死误当赦 全活至今何可数
仁人义士埋黄土 只有粉墨归囊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