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代词人·吕本中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号紫薇,为南宋初道学家,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绍兴六年(1136)赐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元,以忤秦桧罢职,晚年深居讲学。诗属江西诗派,作有《江西诗社宗派图》、《东莱集》、《紫薇诗话》,词集《紫薇词》。

  

  【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吕本中既是诗人又是词人,在两宋之间却均数不上第一流,他平生对文坛影响最大的事,倒是少年时的一次戏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尊黄庭坚为主,下列陈师道等25人,称之为“江西宗派”,从而给宋代诗坛上最重要的一个诗派确定了名称,在诗史上足以大书特书。因为这“定鼎之功”,吕本中自己身后也被补入了江西诗派之中,成为其重要成员之一。以黄、陈为首的江西诗派,风格瘦硬奇拗,法度森严,吕本中学诗却不是亦步亦趋,他曾引前人论诗的话:“好诗流美圆转如弹丸。”提出自己的“活法”说,也即是一种自然流畅之美。这种特色,在他的小词中要比诗中体现得更为鲜明,这一首带着民歌风韵的《采桑子》,就完全当得起“流美圆转如弹丸”的赞誉。

  

  钱钟书论诗歌修辞,有“喻之二柄”、“喻之多边”的分类,同样的事物,可以作为褒贬、喜恶之情迥然不同的比喻。周振甫举这首《采桑子》为例,正是比喻既具二柄,又具多边的典型显例:“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在上片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人虽到处漂泊,而明月随人,永不分离,是赞词。下片写‘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月圆时少,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个比喻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只有相随无别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待得团圆是几时’,所比不同。同用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所比不同,构成多边。象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复具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吕本中这首词,不但在词坛上有“浑然天成,不减唐花间之作”(曾季狸《艇斋诗话》)之誉,在修辞学上,也有其特殊的地位。

  吕本中虽生当南北宋之交,词风却仍继承晚唐五代以来的风格,以流动明畅、清丽自然见长,其词集《紫微词》一共存词二十七首,只有一首长调,其余都是小令,似乎有点跟不上长调盛行的时代潮流。这与他一生致力于诗、填词不甚用心有关,但到了身后,却似乎词作比他的诗作更为脍炙人口,也许正是因为不甚用心去经营,反而别有风味吧。他是程氏理学的传人,学者称之“东莱先生”,性格坚毅,气节刚直,在南宋居朝时敢于触犯权臣,词中却没有那股严肃的劲儿,后人评他:“直忤权臣,深居讲道,而小词乃工稳清润至此。”评论者常常讶于文品与人格的相异之处,其实这种不同,只是作者无意识流露出的心灵另一侧面。

  

  就象他所宗的道学先师程颐曾经赞赏晏几道“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这样深挚幽微的句子一样,吕本中本人也是小山词的爱好者,他最爱诵读小山词,“以为有思致”。其词作也有近似小晏的一面,总是追忆昔日的一段情事,不胜怅恨惘然,如这首《踏莎行》: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在另一首《浪淘沙》词里,他也说:“旧时心绪没人知。记得一年寒食下,独自归时。……将为老来浑忘却,因甚沾衣?”这段情事显然已无可考,他总是以梅花或者牡丹来比喻那个“伊人”,又总是叹息“百年心事老相催”、“平生相与意,老病犹堪记”,少年时的旧欢如梦,已是前尘往事,隔着南北宋的时代划分,隔着江淮天堑阻断,再也追不回来。他自己也明白:“对人不是忆姚黄。实是旧时风味、老难忘。”(《虞美人》)和小山一样,他怀念的不仅仅是那一段旧情,而是包含着昔年所有的温馨幸福,小山是“华屋山邱”,由富贵至落魄,他却是更深切的经历过人间沧桑、天翻地覆之痛。他的词作追思多而写实少,但南渡凄怆之怀,在他词中也有直接的流露,如这首《南歌子》: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原无梦,寒更每自长。

  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这是他南下逃难,流落在江南旅途之中所作,和他同时期诗作之中的慷慨悲壮之音不同,这首小词却是凄婉哀伤的,怀念业已失去的安裕的家园,纵使到了“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地方,也永远觉得自己是一个凄凉的旅客。吕本中的祖籍本是寿州(今安徽寿县),原本也算得上是南方人士,但自祖辈起就居住在京城开封,已成为帝辇下的百姓,自然将“中原”当作了自己的故乡。

 

  当金兵南下攻宋围城的时候,四十四岁的吕本中正在汴京城中,和千万京师子民一起亲身遭受了兵火的洗礼,看着这一座繁华名城变成人间地狱。李心传《系年要录》中如此记载当时围城的惨状:京城外坟墓尽被发掘,棺材被取出来当作马槽,尸骨抛弃遍野。城内瘟疫流行,死者近半。物价踊贵,百姓饥饿难耐,已到人吃人的地步,横死道路的尸体都被取作食物,甚至连还没有气绝的人,也已被剜肉剔骨,杂在猪、马肉中出卖给饥民。城中猫狗都被吃光,无业游民冻饿而死十之五六,遗骸枕藉——“晚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欲逐范仔辈,同盟起义师。”(《兵乱后自嬉杂诗》,范仔是当时民间起兵抗金的领袖),拿这首诗和《南歌子》词相比,情调是那么不一样,词是心灵创伤的悲吟,诗却是面对劫难的实录,在悲愤之中,发出了报国的誓言。

  

  吕本中的五世伯祖吕蒙正原本出身寒微,后来成为宋太宗朝的宰相,这样发迹变泰的经历很受民间俗文学的青睐,从元杂剧开始,舞台上就一直扮演着“吕蒙正风雪破窑记”的故事,是穷书生和富小姐之间爱情婚姻的经典情节。从这位五世伯祖开始,吕家世代显赫,高祖吕夷简仁宗朝为相、曾祖吕公著哲宗朝为相,一个家族先后出了三名宰相,遂成当世名门望族。吕本中有这样的出身,自幼就聪敏颖悟,又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因为吕公著属于旧党,吕本中在北宋的官运却不甚亨通,一度坐党锢废黜,后来又召起用。到了南宋绍兴六年,他才被特赐为同进士出身,做官一直到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却因为立场主战,到底不为所容,被排挤出朝,担任提举宫观的闲职。他晚年以深居讲学为事,也带有隐逸的志向,《紫微词》集中唯一的长调《满江红》,便是描写隐居之乐的:

  

  东里先生,家何在、山阴溪曲。

  对一川平野,数间茅屋。

  昨夜冈头新雨过,门前流水清如玉。

  抱小桥、回合柳参天,摇新绿。

  

  疏篱下,丛丛菊。虚檐外,萧萧竹。

  叹古今得失,是非荣辱。

  须信人生归去好,世间万事何时足。

  问此春、春酝酒何如?今朝熟。

  

  词作带着古代仕途失意文人通常的知足求归之感,套话里透露出无奈。吕本中在南宋朝中为官时,屡次向宋高宗进陈恢复大计,分析形势,劝朝廷“求人才,恤民隐,讲明法度,详审刑政,开直言之路”,先稳定江南局势,固本图强,伺机克敌,“若徒有恢复之志,而无其策,邦本未强,恐生他患。”见解极为精到,由此遭到朝中主和派的忌惮。他反对奴颜婢膝的献媚金人以求和,当有司商量怎么丰厚供奉前来“通和”的金使时,他说:“金国的使者前来,我方正应该示以俭约,客馆的供给如果过于丰厚,一心讨好,只是适以让他们更觉得我方可欺,坚定了侵略的意思而已。何况外交的成败大计,并不在于我们能不能讨得对方的欢心,重要的是我方的治政得失,兵财强弱。希望下诏命令招待只要不缺了礼数就行!”初建立就患有软骨病的小朝廷当然不会采纳他的建议,但事实证明,正是南宋一方的百般讨好,使金国来使摸清了南宋的实力,加紧了勒索和侵略。

  

  吕本中与秦桧在北宋时曾为同僚,关系很好,但到了南宋,政见的分歧、他本人的刚正不阿,都使秦桧产生嫌恶不满。秦桧做宰相时,想要引用自己的私人,吕本中直接封还名册不许,哪怕秦桧半强迫半劝诱的要他听命,他也决不肯卖这个面子,使秦桧恨得牙齿痒痒地。主战派的赵鼎与吕本中交好,赵鼎升为仆射之职,吕本中替朝廷起草任命的制令,里面有讽刺和议与权臣的话,秦桧见之大怒,向宋高宗说:“吕本中是受赵鼎指使这样说,他们巴望着和议不成,打下伏笔,将来好借此脱身。”高宗正一意求和,不消说自然触忌,于是在御史的弹劾下,到底把他罢官归里。

  

  吕本中幼年的时候,因曾祖父吕公著去世,宣仁高太后与宋哲宗亲临祭奠,吕家未成年的童稚孙辈都立在庭下,高太后独独召见吕公著生前最宠爱的曾孙本中,抚摩着他的头说道:“孝于亲,忠于君——孩子,将来以此自勉吧!”此后的生涯里,吕本中一直以这六个字来要求自己,立朝忠直清正,尽心竭力,却得不到进用。《宋史》本传中叹息他们这样的一干人等:“其才猷皆可以经邦,其风节皆可以厉世,然皆论议不合,奉祠去国,可为永慨矣。” 南宋小朝廷,从立国之初就奠定了悲剧的基础,“虽有君子,岂得尽其忠,宋之不能图复中原,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乎?”




推荐阅读:

词谱·倾杯乐

词谱·二郎神

词谱·百宜娇

词谱·月中桂

词谱·澡兰香

词谱·宴琼林

左锡嘉《冷吟仙馆诗余》

左锡璇《碧梧红蕉仙馆词》

朱晞颜《瓢泉呤稿》

朱生豪《芳草词撷》

朱黼《画亭词草》

朱敦儒词集

沈纕《浣纱词》

黄绮《二象室词》

黄绮《二象室词·补遗》

黄人《摩西词》

寇准诗选

庾信《枯树赋》

冒春荣《葚原诗说》

边浴礼《空青馆词》

吴绮《艺香词》

严仁《清江欸乃集》

蒋寅《清代徽人诗话经眼录》

清代憨休和尚诗选

段克己《遁庵乐府》

敦煌曲子词集

魏谦升《二十四赋品》

杨慎《二十五史弹词辑注Ⅰ》

杨慎《二十五史弹词辑注Ⅱ》

杨慎《二十五史弹词辑注Ⅲ》

纳兰性德词9首鉴赏

都穆《南濠居士诗话》

余丙照《赋学指南》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还朝诗集》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归田诗集》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崇祯诗集》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桑林诗集》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霖雨诗集》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试帖诗集》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丙舍诗集》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移居诗集》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东山诗集》

汪遵《咏史诗60首》

李华《咏史诗11首》

方一夔《咏史诗7首》

释函是《咏史诗12首》

蒲寿宬《咏史诗8首》

王偁《咏史诗12首》

卢祖皋《蒲江词》

齐白石题画诗

梁兰《畦乐诗集》

杨芸《琴清阁词》

王士祯诗词选

于邺诗集

陈师道《后山诗》

胡柯《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周之琦《鸿雪词》

王禹声《鹃音白社》

回文诗词三百首


六文开玉篆 八体曜银书 飞毫列锦绣 拂素起龙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