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朗读者】第三期《匠人与大师》

凝聚文字之美,聆听朗读之声

惊叹于世间流传的瑰宝,却常常忽略历史中精雕细琢的他们;感慨新生事物的蓬勃发展,却总是忘记伏案钻研的他们;每一次触动世界脉络的变化,都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奉献。

我们称他们为匠人,亦或是,大师。


前段时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详细地描绘了无数兢兢业业的工匠修补文物的过程,在时光中历经沧桑的文物,在他们手中又得以重生。《国家宝藏》里,清朝时期的各种釉彩大瓶,商周时期的妇好鸮尊,宋朝的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都令人为之赞叹。

他们是匠人,亦是大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时代在前进,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站在科技前沿,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不朽的奇迹。

你能想象到吗?从新中国刚刚建立,我们为造出一辆汽车而欢心雀跃,到如今,高铁飞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从大哥大的风靡到人工智能的普及;从东方红一号的升空到载人航天飞船的翱翔太空。他们亲手铸就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完美的诠释“工匠精神”呢?

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社论,由梁衡所写的《匠人与大师》。在时代中,匠人与大师都不可或缺。匠人自有匠人的好处,他们认真踏实,仔细琢磨每一个步骤,认真钻研每一件工艺。大师也有大师的优点,他们不拘泥于形式,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梁衡说:“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而至于,究竟匠人和大师谁更胜一筹?他们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今天,让我们沿着匠人与大师的步伐,走进今天的朗读者。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匠人与大师

作者:梁衡

朗读者:刘芳羽


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而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没错,正如同梁衡所说,我们的时代本就应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前有匠人的经验追寻,后有大师的创新跟进。做事的人本着认认真真的心态做事,思考问题的又能跳出传统思维,不断提出新招式。他们都是时代中的佼佼者。从一桌一椅,到一艘船一架飞机。

“精致”,大概是他们的共同追求。


苏绣传人姚建萍曾说:“要懂得手工的价值,要用‘匠人精神’传承刺绣的文化血脉。”

苏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苏绣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融针绣的独特风格,将苏绣做成了精致的艺术品、代表中国手工艺水平的国礼。

说她是匠人,亦是大师。因为她不断在进行新的探索,从富有生机的鸟飞兽奔到精致传神的人物肖像,她为苏绣开拓了更大的空间,篇幅再大仍保持精致,远看有气势,近看有细节。她努力突破苏绣以往的尺寸,让它走向人们的生活空间。

△ 苏绣传人姚建萍


白天忙碌的生活,夜晚城市霓虹灯喧嚣。我们似乎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感受一件事情。好像描绘静谧的画面本就只存在于古文里,偶尔想起《小石潭记》里“倏尔远逝,往来翕忽”的场景,抬头也望不到《岳阳楼记》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天空;好像也少了几分“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纯粹。

让一颗浮躁的心沉寂下来,便是“匠心”最大的魅力。

我们每个人的匠心,便是对自己的学业事业,乃至身边的每一件事抱有一份“敬畏之心”,做好自己的每一件小事;当我们走向社会,便是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怀揣着一份信念,要努力完成好每一次任务。

每个人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秉持着一份“工匠精神”,我们的社会就会散发出满满正能量的气息。

匠人与大师,说到底,都是拥有一份匠心。

古代的匠人,用自己灵巧的双手铸就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今天的我们,也将遵循着他们的脚步,用心成就,用心创造新时代的进步。中华民族的信念将在时代中生生不息,中国人民的匠心,也将在历史中不断抒写属于自己的信心。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往期回顾

【在你耳边】有关我们的城市故事

你是迟来的故乡,你是备份的心脏。

【在你耳边】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

我所有的美好,都不如你。

【朗读者】第一期《小红门》

愿我们,归来故乡,仍是少年。

【朗读者】第二期《泥泞》

当一个民族跨过泥泞,必将站于顶峰。

【在你耳边】国家宝藏

承山川河脉之精髓,启中华乾坤之璀璨。




文        案:方姝滟

    图文制作:方姝滟    

         录        音:王俊杰   刘芳羽         

  音频剪辑:王俊杰  

责任编辑:韩金池

审核修校:杨凯龙

指导教师:耿毅乾

创意来源:新媒体协会音频部


长春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监制

长春师范大学新媒体协会运营

大屏幕/微信平台投放联系微信

changshixinmeiti2015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