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葵:对比“歧视”,更应重视“人道”概念

韩葵 韩葵布拉格 2020-03-15
对比歧视,更应重视“人道”概念





一个来自香港的女生,到意大利因钱包被偷去报案、去银行开户,都有被拒之门外或感到被刻意避开。还听到员工说了新型冠状病毒的话。

如果没有出现当前的疫情,特别是如果还未殃及意大利,警察和银行会对这位女生拒而远之吗?他们的态度中,多有少恐惧的成分?有多少抱怨的成分?有多少我们所反对的简单化推责工作的官僚主义成分?




一月下旬,国内来旅游的朋友说,中餐馆临时决定不接待他们团队用餐,改为做好盒饭请他们领走。




一个开餐馆的朋友说,他们那段时间真的很难,来用餐的团队中,有来自武汉的,他们不敢拒绝,也不敢告诉餐厅里同时用餐的其他客人,到底该怎么做?他们戴口罩服务,担心遭到客人白眼,认为不尊重无诚意,但如果不戴口罩,穿梭厅堂,对自己、对他人都不负责




二月初,从国内过来参加体育项目的男孩,不小心摔了腿,救护车就近送到地方医院,医院不仅给他拍了摔伤部位的X光片,也拍了肺部X光片,转院过程中,还遇到一些想不到的曲折。


一个朋友,离开中国二周了,因花粉过敏找家庭医生开测试单,家庭医生要求他先去做病毒测试,传染病医院说他的情况不需要做病毒测试,该干嘛干嘛,家庭医生还是让他在家先呆一个月而拒绝马上接诊。


前些天,我们到办公室对面的餐馆吃饭,几位店员对着我们窃窃私语,却并不招呼,直到坐下之后向他们示意,才有一位过来,但并没有任何过份的行为。

这一切的一切,如果没有出现当前的疫情,都是极小概率。

如今出现,大部分因为恐惧、恐慌,也许他们心中多少有一些对疫情始发地区的抱怨甚至怨恨。





我们比较习惯简单化说,遇到了歧视。

海外媒体也有专门作因疫情遭到歧视的话题节目,收集讨论专门针对华人、亚裔的过激行为。

这些行为,都可以单纯定义为“歧视性的行为”。

但,反对扩大化地连接到“种族歧视”、“地域歧视”,因为这其中的很多情况,仅仅来自于临时性的恐惧、恐慌、抱怨甚至怨恨。

对比“歧视”,亦或具体到种族歧视、地域歧视、某种群体歧视,我认为更应该重视“人道”,从小的“人道”问题,沿着这个方向恶化,前头就是“人道主义危机”。



这些事件,虽然表现形式不同、困境不同,和国内发生的很多事情,如出一辙。不得不说,国内出现的一些情况,更令人尴尬。






在武汉最为严重的日子,我们看到那些擅自挖路的,设路障的,在村口舞大刀的、对外来人士封门的,用隔离的政治正确挡住住户不允许人家出门的,用隔离的政治正确把偶然没戴口罩到家门口空旷地方抽根烟就抓走的,用隔离的政治正确强行入户抓人家家人打麻将的,甚至现在抓到逛公园的人强迫人家背诵防疫纪律的,时有发生随意截留物资或强盗般擅扣他人邮包的……



以及那些撕心裂肺的情况,不仅令人尴尬,更令人愤怒。






没有医院收治、没有食物、强行隔离中的各种过度执法野蛮行径、爷爷在家中去世而小孙几天依靠本能自救却不敢出门半步、选择永远自我隔离的父亲、因家庭条件无法上网课被老师追责被父母忽视而选择自尽的女孩……




困境不同、程度不同,皆源自恐惧、无知,缺失基本的做人教养和理性,我知道,一定又会有朋友说我太婉约。

的确,很多事情,不仅是无知,而是愚昧,不仅是缺失而是根本不曾具备,不仅不具备,而是零下、负值,是野蛮、恶毒。

但总起来说,都是大大小小的“人道”问题,都在同一把尺子上,100分,60分,0分,-100分……

事情恶化到一定程度,就发生人道主义危机。


歧视也好,人道危机也好,歧视也是人道危机的一部分,反正都是主灾难带来的副灾难,何必划分那么清楚?

因为想避免啊。解决问题需对症、靶向治疗,能同喝一锅草药汤。

人们所痛恨的官僚主义,其本质就是简单化和概念化。用简单化、概念化的政治正确处理事情,可以不费脑子、逃避责任,甚至更坏的,可以表面上打着幌子背后获取不正当利益。

囫囵吞枣把一切不公正待遇都用“歧视”标签来解决,就是一种深藏于民的官僚主义习气。

而这一切,关乎我们每个自己,我们想解决,所以认真对待,不敷衍了事。

所以要从“人群对人群的歧视”的篮子里,把不先行划分人群的“人道”问题捞出来,放在不划分种族不划分地域的“人道”篮子里。

避免用简单化的“歧视”来替代更应该被重视的跨越种族、地域,跨越各种标签化人群的“人道”概念。



遇到事情,先考虑事情的本质,后考虑人群划分,先后顺序不能反。

过去总在战争新闻中听到“人道主义危机”,自然灾害、饥荒、传染病,一切突如其来的铁达尼,不仅需要正面化解灾难,还需要避免主灾难带来的副灾难——惊慌无措造成的疏离、无理、失格,打着政治正确旗号实施的伤害,忽视、漠视、野蛮、欺凌、欺霸、残暴。

铁达尼号不断传颂的那些人性光辉的故事。

艺术家艾未未一而再再而三用作品表现的并不令大多数人感同身受切肤之痛的难民危机。

都先基于人道,而非先基于人群。

而“歧视”,有把“人群”放在“人道”前面的嫌疑,所以,我认为“人道”是更应该首先引起重视的概念。

遇到事情,先考虑事情的本质,后考虑人群划分,先后顺序不能反。

如同用错了的政治正确比政治不正确还可怕,顺序反了的政治正确,同样于事无补,也可能添乱,甚至负效果。

比如,面对疫情的先后顺序,不是先划分人群——利益人群、人群利益,而是先应对和每个人相关的病疫,疫情便不会这么快变得这么坏。




问题绕回来。歧视的发生,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把人群的划分,放在了人道概念的前边。

实施歧视的人如此,不考虑事情的本质,先给人划群体贴标签,然后,忘了本质,基于标签行事。

比如最近俄罗斯发生的情况。

再比如荷兰电梯事件。

前些天,在埃及阿斯旺市场,也有摊主问我们“China?”,接下来就起哄“China, novel coronavirus”。我们背身而去,他们的话随风飘散。

产生被“歧视”的感觉,也在于自己对“人群”之敏感。

同样遭遇如果发生在同一人群中(比如同一种族、同一地域),人们往往不会第一时间想到“歧视”,而会就事论事,但是一当发生在异族异域之间,就会瞬间被歧视。

我们需要先解决人的问题(人性,人道),再考虑解决人群的问题(种族、地域、政府……);人结合成群,说到底,为的是解决人的问题(困境)。





从身边的小事儿,找对尺子,顺着同一把尺子,理解身边的小事并解决,避免滑落到0分以下,这样才有可能重建社会底线。

从身边小的“人道”问题开始,体会远的、大的人道危机,那也是一个个自己。

关心发生过的、尚未解决的、以及仍在发生的人道危机。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