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造火箭,没他“争”不行!

刘蓓 段颖 清华大学 2024-01-04


10月26日11时14分

甘肃酒泉

随着一声令下

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

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腾空而起

 亿万观众激动雀跃的时刻

刘争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标志着

他和团队

为火箭制作和加工的无数个零部件

再次保证了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为这项“幕后”工作

刘争已经深耕了近二十年


2005年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本科毕业后

刘争怀抱“振兴中国制造业”的理想

投身航天事业生产一线

立志用青春汗水为国铸箭

如今

他已经成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先进制造技术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


让我们一起走近

“大国重器中的清华人”系列报道

为你讲述改革开放以来

新一代清华人为铸就国之重器

默默耕耘的奋斗故事








“没有这些零部件

  就不可能有火箭的上天”  


与航天结缘

缘起毕业前的一次就业座谈

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

时任总工程师王国庆院士

受邀回母校清华与毕业生交流

从介绍中刘争了解到

当时中国航天正面临着

设计强但工艺弱的困境

建设航天强国

必须有高端制造业的支持


待到走进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

看到厂房内一台台高达数米的机床

实地了解到火箭零件的加工过程

刘争觉得兴奋又感慨

“一枚火箭竟然有10余万个零部件

每个零部件都和最后发射的成败息息相关

没有这些零部件

就不可能有火箭的上天


他几乎瞬间就认定了

要来这里做工艺技术

“工艺弱说明有需求

作为清华人就要把国家需要放到第一位

自己不能落后”


因为这份兴奋与理想

刘争没有“争”着光鲜职业

而是在车间一线扎下了根

一门心思琢磨起

如何把图纸上的复杂设计变为实物

为火箭加工出所需的各类零件



“我们多想多做一点 

 航天员的心也就更踏实一点”


因为敢闯敢干

入职不久

刘争就牵头负责了

千台数控机床增效工程

由于火箭的大量零件并非标准品

项目进行期间

为一个零件的工艺路线和切削参数

连轴转二三十个小时

是刘争的常态

这项工程

最终使数控机床效率最高提升了50%


随着数控机床的大规模应用

刘争带领团队不断改造设备、优化工艺

开发出国内领先的角铣头五轴联动加工技术

不断升级火箭各部件的加工效率和产品精度

让曾经需要连续干上12小时的工作量

经过技术改进后

大幅缩短到3小时


我不怕难题

有时候还会自己去找难题

一路走来

刘争始终保持着

乐于挑战技术难题的不服输心态

不断学习新技术、精进工艺

火箭发射次数越来越多

我们多想、多做一点

就能让零件的精度更高、质量更好一点

航天员的心也就更踏实一点


组队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斩获佳绩

收获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

获评“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

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持续探索的劲头助力他

接连不断取得好成绩


从怀揣一腔热血的毛头小子

到同事眼中的“数控娇子”“六边形战士”

18年里

刘争把家国情怀融入自我磨砺

将奉献精神融入不懈奋斗

带领团队

攻克了多个制约重点型号研制的工艺难题

为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探月工程等

航天重大工程发射任务

作出突出贡献


未来

他会继续扎根一线

把火箭零部件制造得更快、更好

让中国的火箭能飞得更高、更远!


更多大国重器中

新一代清华人的故事

将继续为你讲述

......


(点击下图查看更多故事)




资料提供|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

文|刘蓓 段颖

视觉设计|贺茂藤

视频|视频中心

排版|吴新姿

编辑|吕婷 江盛盈

责编|赵姝婧

审核|许亮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

thuxwzx@tsinghua.edu.cn


往期精选




全球首款!发射成功!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从设计到施工不用一张图纸,这位清华人底气何在?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从工科女生到攻坚先锋,她的秘诀是“飞”常努力!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喜欢清华,请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