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宁德: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为大黄鱼产业带来新发展

全媒体记者廖燕源 海峡通讯 2023-09-23


18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宁德官井洋大黄鱼养殖公司三都澳白基湾海域养殖基地,只见蓝色浮球带着渔网围起了一口口的“深海大池塘”,这是一种新型的深水抗风浪塑胶养殖平台。84口大网箱,每口一亩见方,在海面上渐次铺开,9栋红顶房屋点缀四周,栈道相连。渔民正在渔排上投放鱼饲料,随着鱼饵抛撒,大黄鱼争相抢食,搅起水波阵阵。



好一幅美丽的耕海牧渔图!


鱼在欢快抢食  廖燕源 摄


2018年以来,宁德举全市之力,累计投入各类资金45.48亿元,在全省率先对传统的“白色泡沫+木质”渔排进行升级改造,至2020年6月行动结束,共清退和升级改造渔排142.7万口,建起深水大网箱3450口,规范了海上养殖布局。


“我们采取群众改建、政府补贴的方法,引导网箱‘小改大’、‘大改深’和‘密改疏’,预留了宽阔的航道和间隔,确保水流交换通畅。”据宁德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直属二大队大队长阮璟介绍,为规范海上养殖,宁德制定出台《宁德市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划分禁养区、养殖区和限养区,开展大规模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从严管控海上养殖行为。针对养殖设施标准空白,编制全国首个港湾塑胶养殖设施建设规范,并出台塑胶养殖设施质量、锚固、检测等文件80多份;针对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创新推广海上渔排险和水产养殖台风指数险,分散养殖风险;针对改造资金不足,争取省级9.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还指导沿海各县(市、区)通过PPP贷款18.1亿元。在全省率先出台海上渔排养殖权抵押备案工作,有效盘活渔排、“养殖权”等生产要素,推动工商银行累计发放“渔排养殖贷”2.3亿元,有效降低了养殖户资金成本。


由于政策科学、行动有力,很快消除了养殖户的抵触情绪,“清海”行动顺利推进。而随着养殖成效的日益显现,到今天生态养殖、科学养殖的观念深入养殖户的心中。


深水抗风浪塑胶养殖平台  廖燕源 摄


宁德官井洋大黄鱼养殖公司董事长尤维德说,过去3米x3米的旧式网箱只能养300尾大黄鱼,现在24米x24米的新型网箱,一口就能养10万尾,网箱深度从三五米提高到12米以上,鱼的活动空间更大了,网箱之间的距离变长,带来海水更好地流动,鱼的品质更好了。与改造前相比,大黄鱼的价格几乎翻了一倍。


宁德官井洋大黄鱼养殖公司是当地大黄鱼养殖、加工龙头企业,今年养殖成鱼8000吨,其加工的“威尔斯”“二都”黄鱼鲞均为中国驰名商标。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三都澳周边2190户渔民靠大黄鱼养殖增收,发展养殖基地1.35万余亩。大黄鱼真正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黄金鱼。


大规模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为白基湾海域鱼排“风、光、储、充、用”一体化示范项目的开发应用创造了条件。宁德官井洋大黄鱼养殖公司在这里建有光伏板和风电机,有风时用风,有光时用光,可以储存起来的电能,实现了电力的昼夜不间断供应。


蕉城区白基湾海上社区   廖燕源 摄


宁德拥有世界级天然良港三都澳,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气候和技术优势,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大黄鱼人工育苗、养殖、加工、贸易和出口基地,形成完整的大黄鱼全产业链,贡献了国内80%的大黄鱼产量,相关产品还出口到韩国、新加坡、美国、欧盟等28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宁德市大黄鱼产量达18.9万吨,产值88.75亿元。


与此同时,宁德加快建设大黄鱼原良种体系,全市培育有大黄鱼育苗场90多家,大黄鱼年育苗量30亿尾以上,现有省级以上原良种场达2家,全国现代种业示范场2家,并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大黄鱼原种场和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级大黄鱼遗传育种中心。2022年,“富发1号”大黄鱼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


当前,围绕大黄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宁德正在从实施种业创新行动、健康养殖行动、大黄鱼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大黄鱼品牌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大黄鱼销售市场等七个方面重点推动“国鱼计划”,加快构建以大黄鱼产业为主导的全国大黄鱼原良种培育中心、养殖中心、加工中心、交易中心、大数据中心、文旅中心,打造集种业、养殖、加工、市场、科研、文旅融合为一体的“中国大黄鱼之都”。今年,宁德还将举办第七届大黄鱼文化节、大黄鱼产业发展论坛等多种活动,编制发布大黄鱼产业蓝皮书,进一步提升宁德大黄鱼的知名度。




编辑:吴晨倩

校对:俞怡琦

监制:魏喆铭


往期精选回顾: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泉州:优势产业“老树新花” ,新兴产业蹄疾步稳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福州: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精心“雕琢”

《海峡通讯》参展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峡通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