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水獭日送干货 - 中国三种水獭的辨识技巧

嘉道理中国保育 嘉道理中国保育 2020-02-24

      今天,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水獭日。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让我们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中国三种水獭的识别要点与窍门~

       物种识别,是一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理应具备的基础技能。

       但不论是在哪个类群,总有一些长相极为相似的物种让你痛恨分类学的存在。然而,当我们耐下心来学习与观察,往往又能体会到相似之中的差异,识别这些疑难类群变成了兴奋的挑战。

       今天,我们就来挑战一下我国兽类识别的难点之一,水獭

       中国分布有三种水獭,分别是欧亚水獭 Lutra lutra、亚洲小爪水獭Aonyx cinereus以及江獭Lutrogale perspicillata。种类不多,但可千万不要以为识别它们很轻松!就在不久前,一批研究江獭的学者用分子手段分析了位于芝加哥、巴黎、维也纳三个知名自然博物馆中五件标写为江獭的标本,结果却让人惊讶;他们发现标本中有两只实际为亚洲小爪水獭,一只为欧亚水獭,一只为非洲小爪水獭Aonyx capensis,然而没有一只是江獭(Barbanera et al. 2016)! 所以,即使是博物馆中的专业人员,对着一具摆在面前的标本也难免将各种水獭混淆,何况只靠野外惊鸿一瞥,或一张红外照片呢!

      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如何来降低水獭识别上的错误!




形态

      首先来说说形态,如果能够看到实体动物,对体型大小的判别是识别水獭的首要参考。特别是中国分布有全世界体型最小的亚洲小爪水獭,又有亚洲体型最大的江獭。让我们在下图里感受一下他们体型上的差别吧(体重体长尾长资料参考高耀亭等 1987)。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重量的资料往往比起长度更为重要,尤其是在访问调查中,被访问的村民或渔民往往只能说出水獭有多少斤,而不是它有多大或多长。

      体型大小固然重要,但是当动物距离观测者很远很远,或者你只是看到水獭的照片时,我们往往无法准确判断大小。那么我们靠什么来识别它们呢?头型尾型是首先应该注意的。欧亚水獭拥有扁平的头部,尾巴较圆;而江獭与小爪水獭的头部短圆,尾巴扁阔。

头型比较 

尾型比较 

       当然,如果你足够幸运可以近距离观察水獭,那么可以重点看看它的鼻子,因为鼻头的形状被认为是识别水獭最靠谱的性状之一。水獭科物种有着难以言状的鼻型多样性,中国三种水獭识别重点是:欧亚水獭的鼻头无毛区域比较方,且上下凸起很明显。而江獭与亚洲小爪水獭的鼻头无毛区域扁平,上下凸出不明显。

鼻型比较 

       按照我的个人经验,从鼻型上识别出欧亚水獭还是较为有效的,但江獭和亚洲小爪水獭的鼻型其实非常相似,除非与水獭近距离凝望,否则很难看出差别。幸好我们还可以看爪子。为了更有效的在石缝等狭窄区域里探测到它们最喜爱吃的螃蟹,小爪水獭的手指细长而趾爪退化,几乎已经看不到。而不论是欧亚水獭或是江獭,指上都会有很明显的爪,以便于它们抓握水里滑溜溜的大鱼。

爪子比较



分布与生境

       了解物种的分布与生境偏好,也是降低物种识别难度的有效手段。中国大部分地区只有欧亚水獭的分布,根本不会有什么物种识别上的烦恼,但在中国南部,情况就会复杂一些,我们尚不清楚小爪水獭在中国分布的界限,更不知道江獭目前在中国的状况。在中国云南省边陲的部分跨国流域,曾经同域分布以上三种水獭,但由于缺乏深入调查,现在是否还有这样的盛况尚待考证。

中国三种水獭的历史分布,引自Li et al. (2017)

       生境方面,欧亚水獭适应力最强,无论高原或低地的河流湖泊、溪流沼泽以及海岸地带,只要鱼多的湿地基本都有可能见到它的身影。江獭则更喜欢平缓的大江河以及水产资源丰富的河口红树林。亚洲小爪水獭在中国只记录于山区溪流,但在东南亚也可生活在平原地区,甚至农田附近。



食性

      水獭总是将粪便排泄在显而易见的地方,十分便于研究人员寻找并对其进行分析,所以,在很多国家(不含中国),水獭的食性也算是被研究得比较透彻。欧亚水獭和江獭主要捕食底栖性鱼类,江獭捉的鱼体型上比起欧亚水獭捉的一般会大一些。而亚洲小爪水獭特殊一些,它主要吃螃蟹。如果想快速判断调查区域里隐秘的水獭种类,不妨多看一下它们的粪便,观察粪便中到底是富含鱼骨还是碎小的螃蟹壳。

粪便比较

       除了上述形态特征分布生境以及食性上的差异,我们还可以借助更多细节帮助识别物种,例如,欧亚水獭喜欢独来独往,而江獭与小爪水獭更喜欢群居;如果你在南方地区看到或拍到成群的水獭,那么就要认真考虑是否发现了江獭或小爪水獭啦。

       总而言之,综合考虑各种信息,是识别疑难物种的关键。


参考文献:

Barbanera, F., Moretti, B., Guerrini, M., Al-Sheikhly, O. F., & Forcina, G. (2016). Investigation of ancient DNA to enhanc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collections: Misidentification of smooth-coated otter (Lutrogale perspicillata) specimens across multiple museums. Belgian Journal of Zoology, 146(2), 101–112.

Li, F., & Chan, B. P. L. (2017). Past and present: the status and distribution of otters (Carnivora: Lutrinae) in China. Oryx, 1–8. https://doi.org/10.1017/S0030605317000400

高耀亭,汪松,张曼丽,叶宗耀,周嘉谪,马逸清,吴家炎, 郑永烈,郭方正, 徐龙辉,彭鸿绶, 王应祥, 盛和林,李承忠, 傅毅远 (1987) 中国动物志 兽纲 第八卷 食肉目。 科学出版社,北京。


嘉道理中国保育

公众号ID:

kadoorieconservation 



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