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博人物志 | 于桂章:躬行践履,将论文写在中国和非洲大地上


导师寄语

蟾宫折“桂”,书写华“章”。三年来,于桂章同学用青春和汗水践行“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浙师校训精神,将论文写在中国和非洲大地上,为非洲区域国别研究增了光添了彩。接下来,你将攻读“全球学”博士学位,从非洲走向全球,愿你胸怀天下,秉承“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上海大学校训,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为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奋斗!

——王珩


人物简介

于桂章,非洲研究院2018级政治学硕士研究生,师从王珩教授。2021年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取上海大学全球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读研期间曾担任非洲研究院宣传助管和科研助理,发表二级期刊文章3篇、主持或参与课题9项,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动感地带”奖学金、2020年学术创新奖学金、2019年中华航电非洲研究奖学金以及浙江省优秀毕业研究生荣誉称号。

考博路遥,当积跬步以至千里

自踏入非洲研究院起,在院长刘鸿武教授“中国特色、非洲情怀、全球视野”的启迪下,于桂章同学便下定决心以非洲研究为志业,而其后三年的累累成果以及考取博士研究生便是他不忘初心最好的证明。在非洲研究院,全方位、多层次的课程设置为他汲取专业知识提供了保证,院内馆藏丰富的资料室更让他畅游非洲研究的广阔海洋、不断拓展专业视野,涉非研究系列丛书也让他对非洲心驰神往,也开始奠定了考博的决心。

立志升学深造便要要在日积月累中提升自我。课上听讲讨论,分享观点;课下笔耕不辍,钟情翰墨,这是于桂章同学两年来的真实写照。他的这份努力与坚持得到了最好的回报,课程成绩均分90.13,一半以上的课程均超过90分,其中一门成绩更是取得100分,连续两年综合测评成绩排名专业第一。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正如于桂章所言,论文的产出最是离不开勤写多练,写多了自然就能写出来。在非院三年的学习中,于桂章同学分别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文章2篇,《光明日报》发表2篇,《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1篇,《非洲研究》发表1篇,《非洲地区发展报告(2018-2019)》、《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9》等刊物以及知名媒体发表文章近10篇。

在课题方面,于桂章同学更是收获颇丰。2019年,他获得主持课题两项,分别是2019年“浙师教育”研究生创新创业培育项目和浙江师范大学赴非调研项目;参与课题多达7项,包括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对策应用类课题、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课题、2020年度中国外文局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课题研究项目和浙江省建设“重要窗口”专题研究项目。

在2020年这段疫情特殊期间,他主持、参与浙江师范大学“战疫情敢担当”专项课题2项;向中央办公厅、浙江省《咨询研究》《涉外舆情》、新华社《新华内参》、浙江大学《公共政策内参》、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研究智库专刊》等报送政策咨询报告数篇,部分咨询报告获中央部门采用和省级领导批示;参与东南大学与江苏省委网信办“疫情专报”项目,报送疫情内参30余篇,被中央和江苏相关部门采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口号。

考博路阔,当定准方向、躬行实践

尽早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找好奋斗的目标并砺学砺行,对学术成长以及升学深造至关重要。

于桂章同学确定的研究方向是中非关系和中国对非传播,对此他有着自己的理解——政治关系,宏观上可以说是中非合作的机遇和挑战,微观上意味着内外部因素变化为中非关系带来的影响;中国对非传播,一方面是中国在非形象,另一方面是讲好中国故事。

在明确研究方向以及为考博打基础的过程中,他首先阅读了大量论文和文献,了解中非关系的历史发展和前沿,然后确定当今中非关系的需要以及一线的研究方向。他表示,写论文和申报可以最好是围绕着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写论文申课题一般都是改稿改稿再改稿,一学期或者学年写十几万几十万字也正常,写得多看得更多。对于申课题不中,发论文没录这种情况,他说这些都很平常、不算挫折,保持一颗平常心,能发表就发表,不发表就当练手。

在读书写作之余,于桂章同学更加注重科研实践。2018-2019学年,他担任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宣传助管和科研助理;2019年6-7月在深圳传音控股肯尼亚分公司调研;2019年始在东南大学文化传媒与国际战略研究院实习助理研究员;2020年还成为东方网东方智库特约作者。

此外,在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讯研发中心等不同岗位他也多次工作实习。多彩而收获满满的实践活动,不仅拓展了于桂章同学交流进步的机会,更坚定了他追求科研的步伐。而这些丰富的研究实践经历也为他成功考取上海大学全球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天高地远,不忘初心, 感恩前行

谈及非洲研究院,于桂章满怀感激之情。三年的学习生涯,收获的不仅仅是师生情同学情,更是明确的人生方向。非洲研究院始终坚持为学生搭建研学平台,带领全院师生以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建设和学校发展为己任,组织、引导、培育学生以深度服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和中非关系发展为目标,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他的导师王珩教授也身体力行地教诲他成长成才,资助其赴非洲肯尼亚实地调研一个月,多方支持鼓励其参加各类实践项目,这些学习实践经历均让他受益终生。

科研重在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程越是困难,延迟满足获得的成就感就越是甘甜。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时间很短,热爱伴他度过浸染学术的三年;时间很长,未来的漫漫征途他仍在路上。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文字:姚园园 廖思傲

供图:于桂章

编辑:雷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