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编寄语 | 案例研究:求实还要求真

白长虹 南开管理评论 2021-05-29

本期封面


案例研究: 求实还要求真

白长虹



案例研究方法能够对事物性质进行缜密、有深度的分析,能够在发展理论的过程 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管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在经济学领域,交易费用理论的提出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运用这种方法作为 研究工具,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他对英国灯塔制度的研究、对通用汽车收购费雪公司事件的研究,都鲜明地体现出案例研究精细、深入的特征,堪称案例研究的范例。 特别是他撰写“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体公司案”一文,运用多重资料相互检验, 还原事件的真实情况,论证了重要的理论问题,说明了精细化描述在案例研究中的特 殊性,而他孜孜不倦、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更值得后人认真学习和效仿。


 科斯教授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本杰明·克莱因等人在1978年发表了一篇关于纵 向一体化的文章,提出资产专用性会提高交易双方“套牢”对方的程度,使得一方有可能通过机会主义行为来占对方的便宜,而长期合约又不能很好地防范这种风险,于是纵向一体化就成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们把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 雪车体公司的事件引为论据,这一案例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在1987年的一次 研讨会上,科斯教授在发言中质疑了克莱因等人的观点,而克莱因也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对科斯的看法进行了反驳。这两篇文章都被收录在威廉姆森主编的《企业的性质》(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书中,今日读来,仍可感受到当年学者们充满睿智的争辩和严肃的学术交锋气氛。 


克莱因提出,“对费雪车体公司和通用汽车的案例中纵向一体化如何解决机会主 义行为的更全面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透视与市场缔约过程有关的交易成本的性质以及纵 向一体化如何减少这种成本”,并在文章中描述了这一过程,后来又在1990年斯德哥 尔摩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论文,再次重述了他的观点和这一案例。科斯则在1997年新制度经济学年会上宣称,“大家所接受的费雪车体公司被通用汽车公司收购”的案例本身是错的,并说自己开始着手重新研究这一案例。这就把其他一些学者也吸引到这场论战 中来。在这一时期,有四组学者分别对这一案例进行了研究,2000年4月的《法与经济学》同时刊出了四篇研究成果,这在案例研究史上殊为少见。科斯在2006年撰文回顾此事时,专门提到除了克莱因本人的文章外,“三篇独立写就的文章得出同样的结论,推 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在费雪车体公司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真是意外的巧合”。 


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科学研究成果的相互印证,或者说是客观求实的科学精神 的相互印证。对于一个本来就没有人刻意遮掩事实的事件来说,通过认真查证历史资 料及对比不同来源的信息,真相不难得到还原。但这个真相又如此重要,它说明专用性资产、套牢和机会主义行为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说明资产专用性的确会提高 交易成本,但解决这一问题有多种方式,长期合约恰恰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式。 


克莱因论述套牢问题时引用的主要证据,是通用汽车总裁斯隆在联邦政府起诉 杜邦公司触犯《反垄断法》一案中的证词。斯隆在证词中声称,当时通用汽车有一个 装配厂需要紧邻一家费雪车体厂,但费雪兄弟不愿意投资建车体厂。克莱因由此得出结论,这种恶化的“无法容忍”的关系最终导致纵向一体化。而科斯在审视同一份证据时,通过进一步查找资料却发现,斯隆所指的是费雪兄弟反对这个投资项目,而不 是投资建厂的地点。因为在同一时期内,费雪兄弟在几家通用汽车装配工厂附近都建起了车体厂,其中有的车体厂是由通用汽车投资建设、再由费雪兄弟租用整个企业的 方式来运营的。科斯再用通用汽车董事长杜邦给弗雷德·费雪的信向人们展示:两家企业的关系没有恶化,长期合约可以有效地解决资产专用性带来的潜在问题。“我们所付出的全部努力是那样地值得和充满了机会”,问题是费雪兄弟在通用汽车公司里 “仍然铁板一块”,不利于“共同谋求发展”,所以两家公司非常幸福的“联姻”成 为了故事的结局。 


在“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费雪车体公司案”一文中,科斯以对资料的精细分析和三角检定构建起了一条收敛的证据链,使疑团冰释,真相大白,凸显了学术大师的研究功力,但他的思想并没有停留在这一点上。在2006年的那篇文章中,他追问道,是什么原因使一些学者相信错误的结论呢?他不相信这些学者是有意为之,而宁可相信他们犯了“诚实的错误”,即在研究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在实验设计、数据处理、 观测结果等环节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有些人对显而易见的错误却视而不见, 其原因决不是马虎大意。科斯认为,这是因为经济学中存在着一种理论导向,有些经 济学家“研究的只是自己心目中而不是现实世界的经济系统”, 似乎只要人们相信理论推演的逻辑结论,就没有必要详细研究实际情况,这就导致在检验实际结果时态度随意。科斯告诫人们,经济学理论的价值在于它的可经验的现实基础。 


与经济学一样,管理学科是实践性学科。一些管理学理论直接来自实践,而持续进行中的管理创新热潮和管理实践探索为理论构建提供了许多题材;移植自其他学 科的或是不同情境下产生的管理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案例研究在这些研 究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这类研究成果的确在迅速增加,但质量参差不齐,难免存在疏漏,需要学者们重新进行检视,用更多事实资料验证其真伪。例如, 自加里·哈默《管理大未来》出版后,有关硅谷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著作已有多部, 这些成果有丰富的资料作为基础,彼此可以互证,它们所介绍的新的管理理念正在迅 速传播。但据美国媒体报道,2011年,5位硅谷工程师起诉谷歌、苹果、英特尔等公 司联合密谋互不挖墙角以压低员工工资,后来一家地方法院做出裁决,允许逾6万员工对这些企业的共谋行为展开集体诉讼,此案最终以这些企业被判付出4.15亿美元达成和解。此案涉及如此众多的员工,足以说明这些企业的许多员工会被外部的物质诱惑所动摇,这一事实与硅谷模式中所称的允许员工自由流动、以远景和使命教育来吸 引员工等做法是极不相合的,至少说明硅谷模式在硅谷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看来有关新管理模式的研究,其内部逻辑需要更严密,其理论内容需要更丰富,而且需要接受管理实践更严格的检验。 


虽然当今世界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构建和精炼管理理论的工作却要扎扎 实实地向前迈进,理论工作者不能仅满足于提出新奇概念和口号,应该更积极地接受 来自实践的挑战。他们不应惧怕犯诚实的错误,但必须以更诚实的态度来对待错误。 而提高案例研究的精细化水平、以高质量的案例研究促进管理学科的发展,正是时代对理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精彩回顾

主编寄语 | 管理中的迷信与科学(2019年第二期)

主编寄语 | 新百年 新篇章(2019年第一期)

主编寄语 | 中国管理研究有未来么(2018年第六期)

主编寄语 | 创业、企业家精神与管理工具的演化(2018年第五期)

主编寄语 | 基于四十年、面向新时代(2018年第四期)


编辑:张维宁

审核:周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