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伟玉 黄德海】“一带一路”视域下侨务工作的转型路径、合作机制与模式创新

2017-08-07 张伟玉 黄德海 东南亚研究


▲图片来自网络


  [摘要]侨务工作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促进海外华侨华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侨务工作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要求侨务工作要重点围绕外交形象民间化、工作重心外移化、资源配置市场化、业务平台信息化这一路径转型升级,通过构建信任信心机制、互惠互利机制、风险化解机制,恰当处理“一带一路”合作参与方之间的关系,并有针对性地运用“情感支撑”“利益刺激”和“情利等值”等模式,以达到情感与利益、给予与回报的双重等值,让中国本土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与华侨华人的发展相统一,使“一带一路”成为华侨华人自身发展和中国国家战略建设双赢的联结。  

  [关键词]一带一路; 侨务工作; 华侨华人; 机制创新

  [作者简介]张伟玉,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理论经济学流动站博士后;黄德海,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

  本文刊载于《东南亚研究》2017年第4期。


  “一带一路”以共商、共享、共建为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建设内容,以构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为目标[1],是中国突破发展制约的国际级大战略、大布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为开放大战略的升级版,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全球的世界性意义。侨务工作是国家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促进华侨华人更好地参与和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是新形势下侨务工作的重要任务。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章节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桥梁纽带作用”[2]。  

  在全国侨办主任会议上,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表示,“随着世情、国情、侨情的深刻变化,侨务工作也应该调整思路。”[3]中国侨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陈迈也强调,“新时期侨务工作,要重视工作手段、方法和路径创新。”[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侨务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侨务工作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要求,持续推动侨务工作改革创新,扎实做好各项为侨服务,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5]。


一 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的优势

  海外华侨华人人数众多,分布广泛,实力雄厚,影响力大,在资金、人才、技术、文化等方面都拥有巨大优势,是“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利用的独特资源;华侨华人还通晓住在国语言,熟知当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各方面情况[6],是中国联系世界的重要纽带,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7]。具体来说,华侨华人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主要具备以下优势和有利条件:

  (一)雄厚的经济和资本实力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8]。“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数量众多,全世界约有6000多万华侨华人,分布在198个国家和地区[9];其中逾4000多万人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尤其以东南亚地区最为集中[10]。此外,华侨华人是全球最具实力的商业群体之一,全球华商企业资产总规模约5万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华商经济实力占世界华商经济的2/3以上,世界华商500强企业约1/3集中在东盟国家[11]。华商不仅经济实力强,而且网络发达,具有广泛影响力。因此,华侨华人依托雄厚的资本实力和经济能力,能够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融通。

  (二)双向的本土化服务能力

  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内容[1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程度不同,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方面差别较大,同时语言文字、市场规则、行业标准、法律法规等也存在较大差异,是“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重要障碍。华侨华人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资源,其中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型精英,能够学通中外、联通东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国企业“走进来”提供优质的诸如翻译、法律、咨询、管理、金融、技术等各类双向本土化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合作风险,减小摩擦,降低交易成本。特别是华商往往还具备在住在国当地从商的丰富经验,有的还构建了完善的商业网络,他们不仅了解住在国的思维模式和商业规则,还熟知中国的商业文化和口味偏好,能够把住在国的商业准则与中国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能够更为精准地把握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帮助中国企业和机构挖掘和拓展海外市场,从而促进双方的贸易畅通。

  (三)跨文化的沟通交流经验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1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聚集区域,因政治、宗教等方面的敏感因素产生的阻力仍然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可能的“雷区”。华侨华人有多年国内外工作生活、从商、从政经历,熟悉各方政治体制、文化历史、宗教信仰,与住在国政商精英和普通百姓有着长久和广泛的往来,拥有由历史传承下来的中外交流方面的经验。他们能够以住在国老百姓易于接受的方式,介绍中国国情和外交政策,展示中国发展成果,开展民间外交,协助中国企业和机构与当地企业和政府开展合作,避免因文化隔阂和误解而造成交往和合作的障碍。他们也能够以中国老百姓易于接受的方式介绍住在国的国情,介绍当地老百姓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协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与中国展开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华侨华人这种跨文化的沟通交流经验,使其在经济合作、企业管理、文化交流、学术往来、媒体互动、青年交往、志愿者服务等方面都能够发挥纽带作用,从而促进双方的民心相通。


二 侨务工作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侨务工作的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是提高内联外通效率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调动华侨华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自觉意识和持久热情的关键举措。现有侨务工作模式有其局限性,需要在思维观念、整体格局、路径模式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和开拓创新,推动侨务工作在整体上向更加开放、务实、灵活及有效的方向转变,以弥补现有侨务工作的不足,适应华侨华人的发展变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大局。

  (一)弥补侨务工作现有不足

  一直以来,侨务工作在推动改革开放、国家统一、和平崛起方面的成就突出,贡献巨大,但侨务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也制约着“侨力”的充分发挥。例如,侨务工作的行政主导模式可能会加重侨务工作的政治属性和敏感性,同时,也会导致行政资源难以覆盖和顾及到华侨华人的方方面面。又如,国家基层侨务部门在开展侨务工作时,主要还是围绕招商引资进行,追求的目标功利成分居多,交流和互动不足。再如,侨务部门在发挥侨务工作优势服务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缺乏前瞻性和开拓性,有时还存在被动应对的情况[14]。这些问题都使得侨资、侨智、侨力的作用难以恰当和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现有侨务工作的不足要求我们在坚持依法治国、依法侨务的前提下,适当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在创新和探索中,持续推进新形势下侨务工作的战略升级和模式创新。

  (二)适应华侨华人发展变化

  华侨华人群体人数众多,联系松散,专业和行业不同,实力有强有弱,对祖(籍)国认同有深有浅,且各住在国国情各异,情况复杂特殊。华侨华人的认同、居留和活动范围愈加多元化,专业性、职业化能力也日益高端化,其生存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对祖(籍)国也寄予更多期望[15]。“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和企业走向海外发展,也让更多的海外华侨华人回到祖(籍)国定居兴业,使得侨务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海外华侨华人数量的增加、结构的变化、经济科技实力和政治社会地位的整体提升、利益诉求的日趋多样化[16],使得侨务工作面临更大挑战。“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宏大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各个领域,牵涉多个部门,需要参与各方之间通力合作。侨务工作需要改革创新、转型升级,通过机制设计,建立“一带一路”战略与华侨华人的逻辑连接[17],以适应华侨华人日益多元化、立体化、差异化和复杂化的需求。

  (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侨务工作要更加紧密地围绕国家的战略布局,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抓准着力点,运用侨务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18]。“一带一路”是我国突破结构性困境的重要战略举措,根本上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外交战略布局,是“两个一百年”建设的具体抓手之一,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承载着全球华侨华人的殷切期盼和美好未来。侨务工作必须紧跟和服务“一带一路”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引导、支持、帮助华侨华人参与到惠及中国和沿线周边国家的事业当中去”,“将海外华商自身事业发展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结合起来”[19]。目前,尽管一大批“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仍停留于国家间或政府间合作,但已经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层面对海外华侨华人及其住在国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影响,使广大华侨华人及其住在国政府看到了“一带一路”为世界和平发展所增添的新的正能量。这一变化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都要求各侨务部门应在既往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改革创新,把“一带一路”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落到实处。


三 侨务工作转型升级的核心路径

  (一)外交形象民间化

  作为一整套明示或默示的规范和情感程序,侨务工作已成为“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中国多边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和敏感性决定了大部分侨务工作是“在桌面之下”完成的。如果忽视“桌面之下”而单纯选择“桌面之上”,那么会加重侨务工作的政治属性。这一属性越浓,在现实中越不利于保护海外华侨华人的“特殊”身份,同时也无助于化解“干预别国内政”等政治风险。  

  随着“逆全球化”思潮泛滥,“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等论调已经甚嚣尘上,这更加重了华侨华人住在国的疑虑和担忧。因此,侨务工作要妥善处理好“桌上”与“桌下”的关系,淡化侨务工作的政治属性。强调侨务工作的民间导向和民间形象,发挥民间外交的主场作用和优势,将有助于化解侨务工作可能带来的不利政治效应。建议明确涉侨部门的分工、责任和权利;加强涉侨部门的侨务公共外交力度,对外重点深耕几个具有品牌效应、叫得响亮、具有普世价值的公共外交项目[20],这类项目最好的效果是由政府推动但又少带或不带政府痕迹;出台有利政策,必要时授权,甚至放权,使涉侨团体及非政府组织的民间外交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二)工作重心外移化

  侨务工作既是中国为积极帮助海外6000万华侨华人与祖国发生联系而设计的一种公共产品,同时也是中国通过妥善处理与海外华侨华人住在国之间的关系来增加华侨华人利益的一种制度性安排。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上升,“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企业和公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施展舞台,客观上要求侨务部门不能仅着眼于国内,而应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及公民走向海外,注重把服务的地理空间向海外延伸,重心向海外拓展,同时处理好“国内与国外”之间的关系,既当好海外华侨华人的贴心人、中国企业及公民涉侨事务的沟通人,同时也做好促进两者之间密切合作,共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大局的中间人。建议与重点侨领和侨商建立更密切的常态化联系机制,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以恰当的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民间的联络性、服务性组织,使侨务工作能够落地,提高就地联络的效率。

  (三)资源配置市场化

  侨务工作的公共产品属性说明,其本身不具有经济利益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侨务工作的制度安排属性说明,其本身又具有业务内容上的激励性和规则性。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侨务工作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开展必要的国家间或政府间合作项目以外,还要更多地调动海外华侨华人中蕴藏的民间智慧和力量。事实上,脱离当地民间力量参与的合作项目乏善可陈。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基本上是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是返回祖(籍)国独自或合作进行投资与贸易;二是在住在国独自或与当地企业合作,或与来自祖(籍)国的企业合作进行投资与贸易。随着民间参与力量的逐步扩大,侨务人员的服务范围之广、对象之众、数量之巨、难度之大前所未有,过去那种仅凭政府一己之力,以动用行政权力、利用行政资源为主导的侨务工作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本诉求,中国企业及公民之间如何开展合作,以及中国企业和公民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均要求侨务部门应注重“全局谋划、重点推动”,合理统筹政府与市场这两股力量,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建议出台优惠政策,做好制度安排,广泛激励民间资本和民间力量参与,类似于改革开放后我国为吸引外资进入而出台的类似优惠政策;可考虑以侨资为主体,组建大型基金公司或投资公司;引导侨商侨资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当地合资兴业。 

  (四)业务平台信息化

  众多经济要素沿“一带一路”的有序自由流动、各种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多个市场的深度融合,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要求侨务工作不仅要方向明确,同时更要大胆探索新的机制和方法,这就要求侨务工作要处理好“线上与线下”的关系,通过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侨务工作的高效性、便捷性、互动性、实效性的有机统一。可以通过构建“一带一路”国家涉侨资源数据库、大数据处理中心、协同办公系统、新型网络门户和社交平台[21],满足政府侨务部门服务能力提升、企业“走出去”的迫切要求,通过统一治理、快速反应以及精准发力,使海外的供给和国内的需求能够在恰当的平台上有效对接和精准匹配。建议建设“一带一路”侨务“信息岛”、“联络站”、“资源库”、“资金池”一体化平台,精准对接个体与企业,链接有效供给与需求。


四 侨务工作转型升级的合作机制

  广大海外华侨华人身居异乡,他们当中移民时间长短不一,贫富不均,地位高低不同,事业强弱有别,祖籍文化差别较大,加上各自的住在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迥异,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又分散的复杂群体。他们与祖(籍)国虽说相隔万里,但却近在咫尺;虽说亲如兄弟,但却有利益纠葛。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许多项目风险可能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甚至损害性,而且一旦发生,对于侨务工作者来说是“既伤钱,又伤情”。只有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参与方之间建立合理可行、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才能促成各方达成合作。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自觉意识和持久热情,以及对“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未来预期抱有信心,是这一多边合作机制在世界范围内实现集体稳定的基础。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侨务工作要更加注重处理众多的参与方之间的关系,重点建立并优化“信任信心—互惠互利—风险化解”合作机制。

  (一)信任信心机制

  信任是在变迁的社会结构中调整自身结构为合作提供纽带的方式[22],信任是一种心理机制,信任的重点在于培养预期和信心。社会关系处于高度信任情况时,人们将会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易,进一步会降低整个交易成本从而促成双方合作的稳定性,即信任可以削减社会经济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从而为合作建立基础[23]。海外华侨华人主要依据过去的经验来预见未来,这一心理机制意味着侨务工作要注重引导海外华侨华人对“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预期抱有信心,信心有了,对“一带一路”建设必定充满信任,而信任能够增加合作的可能性,因而侨务工作在推动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要重点建立信任信心机制。  

  海外华侨华人虽与祖(籍)国同享中华文化,与祖(籍)国有千丝万缕的情感纽带,但也应该看到海外华侨华人对“家国”、“故土”的认同渐趋多元化。侨务工作要通过建立信任机制,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国内的多个涉侨部门需要进一步系统化,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发挥“五侨”联动的整体优势。还要加强顶层设计,有效整合国内相关部门和机构各自的功能和职能,从中做好协调沟通,及时回应关切,解决需求的差异化问题,建立好侨胞支架,密切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血肉联系,巩固和强化双方的信任基础。

  (二)互惠互利机制

  互惠是指双方通过交换获取利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总是具有某种形式的有来有往的互惠特征[24]。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认为,强调“互惠”不仅对于原始社会,对一切社会都很重要,人与人之间的所有接触都以给予和回报“等值”这一图式为基础;无此基础,社会之平衡与团结将无法达成[25]。互惠具有巨大的积极功能,只有在利他中才能实现利己的愿望和目的,侨务工作在推动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合作过程中要注重建立互惠互利机制。  

  调动海外华侨华人积极参与合作,要扩大利益覆盖面、在利益上进行捆绑、在政策上给予激励和引导,创造积极的市场氛围,使他们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智力资源、跨文化交流沟通经验和对本土市场的熟悉,找到自身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合理定位,挖掘和开拓潜在市场,使他们将“一带一路”建设真正当成与自己休戚相关的互惠合作平台。只有让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感觉到“这是自己的事业”且前景可期,那么“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下的侨务工作才算是真正做到位。

  (三)风险化解机制

  风险具有偶然性、损害性和不确定性,纯粹风险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投机风险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必然会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文化等各种各样的风险。要从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关注“一带一路” 战略的实施可能给当地华侨华人造成的不利影响[26]。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也强调“要切实推进安全保障,完善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方案,确保有关部署和举措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项目执行单位和企业”[27]。因此,侨务工作要注重推动建立长效的风险化解机制,为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  

  侨务部门在推动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要避免纯粹风险,降低投机风险,尤其是注意淡化侨务工作的政治属性,避免政治风险。同时,要夯实学术和政策研究基础,降低情势误判和信息沟通成本。只有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水平,才能为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五 侨务工作转型升级的模式创新

  长期以来,侨务工作的最大难点,就是许多经济行为的后果会超越经济理性和利益,并牵扯到感情,世界各国或地区的侨务工作皆是如此,更何况是一脉相承的海外华侨华人,因而侨务工作重点就是要处理好“感情和利益”的关系,只讲利益,不讲情感,不符合华侨华人的优良传统;只重回报,不重给予,必定会使侨务工作陷入困境。侨务工作的实质是做“人”的工作,可借助社会分层方法,对侨务工作对象进行分类,更加精细化和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工作模式。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即情感支撑模式、利益刺激模式、情利等值模式。

  (一)情感支撑模式

  调动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侨务工作要强化“情感支撑模式”,广泛凝聚侨心。长期以来,侨务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建设大局,服务国内改革开放,调动侨资、侨智和侨力,为中国崛起和民族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过去侨务工作主要是通过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华侨华人的爱国爱乡情怀,通过血缘联系、故土情怀等朴素的情感来调动海外华侨华人参与诸如中国革命、中国建设、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和平统一等各项事业。  

  受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文化精神和历史任务的影响,迄今为止,我国侨务工作的开展模式,仍然是采用“情感主导”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更多地调动华侨华人的爱国情感,更多的是在“根”“梦”“魂”上下功夫,更多地强调华侨华人对中国本土的贡献。当前,伴随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梦”和“侨胞梦”在“一带一路”事业中交汇融合。因此,新时期侨务工作仍然要继续延续和深化与广大华侨华人的情感联系。比如,通过更多地培养侨的新生力量,扩大侨胞在大陆接受教育的机会,以教育的联系厚植情感基础,为“一带一路”建设大量培养内外联通的接班人。

  (二)利益刺激模式

  调动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侨务工作要重视采用“利益刺激模式”,给予广大华侨华人真正实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作为一个多边合作机制,涉及多方参与,仅凭华侨华人对中国的认同(华侨)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华人)来调动华侨华人投身“一带一路”建设还远远不够[28],效果和效率也会大打折扣。海外华侨华人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群体,吸引和推动他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既要避免只利用、不回报的短视行为,又要走出“谈钱伤感情”的藩篱,而通过恰当方式的利益刺激,有利于调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华侨华人的参与热情,凝聚和激发他们的共同意识。

  (三)情利等值模式

  调动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侨务工作要注重建立“情利等值模式”,即利益与情感、给予与回报的双重等值,侨务工作发动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要使这种接触不以耗竭给予和回报所产生的情绪为前提,情利等值是参与方之间持久合作的基础。这一模式所包含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取自于中华民族文化,不仅体现了互惠合作精神,同时也讲究“华人一家亲”等伦理观念,比较容易被海外华侨华人所认同和接受。“情利等值模式”可被看作是“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下推动侨务工作转型升级的一个基本思路,这一模式在长期内具有集体稳定或进化稳定等特点——亲和、均衡、包容和清晰,有助于侨务工作者在复杂环境中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长期以来,广大华侨华人为祖(籍)国的存亡和发展付出了太多的“情感”。19世纪中叶开始,华侨华人是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后,祖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华侨华人科学家回国报效祖国,华侨华人捐款汇款;改革开放后,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率先回国投资兴业,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广大华侨华人更是支持促进祖国统一、维护领土完整的坚定支持者[29]。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中国本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济迅速崛起,社会稳定发展,已经有实力成为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要的合作发展伙伴,因而当前侨务工作更要注重和强化与华侨华人的合作伙伴关系[30],带领华侨华人搭乘中国高速发展的便车,这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予华侨华人多年对祖(籍)国付出的回馈,通过这种“情利等值”的良性互动,有利于促进参与方之间持久稳定的合作。


结语

  侨务工作应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为出发点,围绕外交形象民间化、工作重心外移化、资源配置市场化、业务平台信息化等内容,灵活采用“桌上与桌下”“国内与国外”“政府与市场”“线上与线下”等手段,总结探讨与海外华侨华人建立长期的“信任信心—互惠互利—风险化解”机制,摸清华侨华人的需求和诉求,有针对性地采用“情感支撑模式”“利益刺激模式”和“情利等值模式”,引导海外华侨华人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带一路”建设中出现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利益和情感差别,提倡宽容精神和妥协精神,健全经济利益和爱国情感的表达体系,达到情感与利益、给予与回报的双重等值,推动海外华侨华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自觉意识和持久热情,共同分享“一带一路”的发展成果。  

  “一带一路”建设在海外的落地与实施,离不开遍布世界各地的6000多万华侨华人的参与和支持,而“一带一路”建设也为华侨华人的海外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日盛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是当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31]。要调动海外华侨华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因为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是“情利双收”的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注释

[1]《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resume/n/201504/20150400929655.shtml,2015-04-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新华网,http://sh.xinhuanet.com/2016-03/18/c_135200400.htm

[3]《凝聚侨力同圆中国梦》,《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1月10日第01版。参见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4_01/10/32885782_0.shtml

[4]《侨务工作要有大格局》,《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0月28日第10版。参见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a/20161028/50167541_0.shtml

[5]《习近平李克强对侨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premier/2017-02/18/content_5168948.htm;还可参见《习近平对侨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李克强作出批示》,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17/c_1120486778.htm

[6]《一带一路”连接海外华侨华人》,《中国社会科学报》网站,http://www.cssn.cn/bk/bkpd_qklm/bkpd_bkwz/201503/t20150329_1565263.shtml

[7]《习近平对侨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李克强作出批示》,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17/c_1120486778.htm

[8]《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resume/n/201504/20150400929655.shtml,2015-04-01。

[9]《海外华侨华人已超6000万分布于198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网,http://news.china.com.cn/2014lianghui/2014-03/05/content_31685623.htm

[10]邓江年:《海外华侨华人经济与“一带一路”战略的互动机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11]同上。

[12]同[8]。

[13] 同[8]。

[14] 江苏侨联:《关于侨务工作服务“走出去”战略的调研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网站,http://qwgzyj.gqb.gov.cn/dyzs/171/2246.shtml, 2017-04-06。

[15]裘援平:《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可为》,紫荆网,http://www.zijing.org/2016/0330/691722.shtml

[16]同上。

[17]王子昌:《“一带一路”战略与华侨华人的逻辑连接》,《东南亚研究》2015 年第3期。

[18]《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在沪调研上海侨务工作》,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yzyd/overseas/20140715/c_1111629291.htm

[19] 《裘援平冀华侨华人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独特作用》,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hr/2015/01-14/6969113.shtml

[20] 所谓侨务公共外交,就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或地方)政府通过有效利用自身的侨务资源,把侨务工作与公共外交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政府的官方外交,共同致力于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参见王伟男《侨务公共外交:理论建构的尝试》,《国际展望》2012年第5期。

[21]温秋华:《“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侨务”研究》,《电子政务》2016年第6期。

[22]郑也夫:《信任论》,中信出版社,2015年,第14、53页。

[23]陈叶烽、叶航、汪丁丁:《信任水平的测度及其对合作的影响》,《管理世界》2010年第4期。还可参见Bart Nooteboom., Trust: Forms, Foundations, Functions, Failures and Figures, Cheltenham UK: Edward Elgar, 2002; Francis Fukuyama, Trust: 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Simon & Schuster US, 1996. 

[24]李金阳:《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研究》,《情报科学》2013年第4期。

[25]艾理生:《试论社会资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理论前沿》2006年第9期。

[26]王子昌:《“一带一路”战略与华侨华人的逻辑连接》,《东南亚研究》2015 年第3期。

[27]《习近平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8项要求》,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8/18/c_129238325.htm

[28]王子昌:《“一带一路”战略与华侨华人的逻辑连接》,《东南亚研究》2015 年第3期。

[29]裘援平:《华侨华人与中国梦》,《求是》2014年第6期,也可见于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zgqj/2014/03-17/5956844.shtml

[30]康晓丽:《全球化时代华侨华人的新变化——兼论对海外统战工作的启示》,《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31]王毅:《“一带一路”版权虽属中国但收益为各国共享》,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lianghui/news/2017-03/08/content_40427522.htm

【责任编辑:陈若华】

本文刊载于《东南亚研究》2017年第4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