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OW新展 | “喧哗”参展艺术家——菲奥纳·谭

 新展预告 

展期:2018.11.07 - 2019.02.17

艺术家:曹斐 Cao Fei、何子彦 Ho Tzu Nyen、陆垒 Lu Lei、彭弘智 Peng Hung-Chih、唐·吉安 Tiong Ang、菲奥纳·谭 Fiona Tan、杨嘉辉 Samson Young、阳江组合 Yangjiang Group、萧昱 Xiao Yu、王庆松 Wang Qingsong



展览更多详情请点击

HOW新展丨喧哗 HETEROGLOSSIA

展览早鸟票购买请点击

HOW新展丨“喧哗”早鸟票发售,11月6日前均可购买


展览开幕之前,HOW将为大家逐一介绍参展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菲奥纳·谭

Fiona Tan


菲奥纳·谭(Fiona Tan)是一名视觉艺术家和电影制作人,1966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佩坎巴鲁,目前在阿姆斯特丹生活和工作。她主要通过摄影、电影与影像装置进行创作,并以制作精良、感人至深的装置而闻名,其中对身份、记忆、历史和视觉图像作用的探索是其作品的关键。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她的创作越发受到国际关注。菲奥纳已在世界各地的众多美术馆和画廊举办个展,其中包括:新美术馆(纽约)、温哥华美术馆(温哥华)、赛克勒美术馆(华盛顿)、Aargauer Kunsthaus(瑞士阿劳)、柏林艺术学院(柏林)、Kunstverein(汉堡)、Konsthal Lund(Landesgalerie Linz)、蒙特利尔当代艺术博物馆(蒙特利尔)、现代艺术陈列馆(慕尼黑)、哈默博物馆(洛杉矶)。此外她还撰写并指导了两部长篇电影。


2009年她代表荷兰参展“威尼斯双年展”,呈现个展“Disorient”。她曾参加“第十一届卡塞尔文献展”、“横滨三年展”、“柏林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伊斯坦布尔双年展”、“悉尼双年展”、“亚太三年展”。她的作品被众多国际公共与私人机构收藏,其中包括:泰特现代美术馆(伦敦)、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阿姆斯特丹)、Schaulager(巴塞尔)、新美术馆(纽约)、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新国家美术馆(柏林)、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等。菲奥纳·谭于2003年成为第一届曼迪艺术奖终选候选人,并被蒙德里安艺术基金会选为2009年第五十三届威尼斯双年展荷兰代表。



作品系列

Works and Descriptions


Elsewhere

2018

Elsewhere,2018,彩色立体声,尺寸可变,16分10秒(拍摄地点:洛杉矶,脚本/拍摄/编辑:菲奥纳·谭,音效设计:Hugo Dijkstal,配音:Laurel Lefkow)


本次展览的同名作品灵感来源于威廉·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1890年)和托马索·康帕内拉的《太阳城》(1623年)等乌托邦文学。这些小说令菲奥纳好奇为什么这个年代的我们更倾向于反乌托邦的叙事。世界被推着走向地狱,火、硫磺、气候变化、英国脱欧、海象在冰山上肆虐……需要继续说下去吗?这位艺术家最新的电影装置通过她对乌托邦的非讽刺性视角的尝试,抵消了种种这些悲观和厄运。


展览《Elsewhere》中最主要的同名作品采用高清电影装置的形式,拍摄了直接从菲奥纳前工作室俯瞰洛杉矶市的镜头,画外音是关于艺术家本人对乌托邦非讽刺性的全面描述。试图想象和制定一个这样的世界可能会非常困难,这让菲奥纳认识到她永远不会想要活在如此孤立的状态中。一个明显不完美的城市环境图像——污染和无尽的流媒体流量,与令人不寒而栗的理想世界报告似乎在某种程度上相互矛盾,同时与我们目前的生存状况全然相连。



Ascent  追溯

2016

“Ascent”个展现场,蒂尔堡,德桥博物馆,蒂尔堡,荷兰,2017年


富士山,一座有许多面貌、对日本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火山。展览同名作品《Ascent》是一部关于富士山的影片,是对其视觉文化的研究,也是对与之相关的摄影和电影历史的致敬。 菲奥纳将图像与虚构的叙事结合起来,这使得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之间的区别发生了变化。她由此展示了一个独特的领域,使得摄影和电影融合并相互关联。


Ascent,2016,房间1:16:10投影,彩色,5.1环绕声,77分钟;房间2:151张彩色照片、架子


来自过去150年间4,500张特殊而多样的照片构成了这部电影的基础。许多图像具有无可否认的惊人美感——从19世纪日本工作室的早期摄影范本到三十年代的军事宣传照片,从几十年间丰富的美国新闻图像到业余快照。这部艺术电影项目实质上是一部完全由剧照制作的电影,其实验性在纪录片和虚构之间取得了微妙平衡。观众与两位主角一起攀登富士山,跨越地理、时间和文化的分歧。故事在叙述与历史之间交替,展现出意想不到的发展线索。其中包括葛饰北斋的木版画、梵高的绘画、亚洲的哲学观点、人类与景观的联系、富士山的宗教意义以及最近的日本历史。



History’s Future  历史的将来

2016

History's Future / 历史的将来》电影海报,2016


虽然欧洲在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中奔向不确定的未来,但一名男子在遭遇抢劫后失去了记忆。接下来,电影并没有落入俗套的寻找记忆情节,尽管男人的妻子试图帮他回忆过去,但男人很快做出了决定:他离开了家一个人旅行,因为他需要寻找的不是记忆——而是自我。失忆给了他一次机会去建立新的身份。


History's Future》由电影评论家乔纳森·罗姆尼(Jonathan Romney)编写剧本,是菲奥纳的第一部叙事电影,并于2016年在鹿特丹电影节首映。该片是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以强有力的形式呈现欧洲当前灾难滚滚和城市骚乱的原始新闻片段,以及关于希望和欲望的简短采访。电影展示了菲奥纳在视觉艺术方面的背景以及她作为纪录片导演的经验。一个没有记忆的人,蜿蜒形成了联想的、复杂的共同线索,其中现实和想象、象征主义和梦想的可能性无缝地结合在了一起。它以一种迷失方向的形式,邀请我们对机会、选择、身份、历史和我们在世界上的位置进行理性思考。 “‘未来’是个由白痴讲述的故事”,因为我们的流浪英雄出乎意料地找回了他的记忆。


History's Future / 历史的将来》电影截图,2016


他最终会成为一个裹着破布的流浪汉还是体面的上流人士?他能重新开始吗?离开机场后,他走进一辆等候的出租车,将他带到一个空无一人的地方。 “现在怎么办?”他问道。司机什么也没说。


History's Future》在阿姆斯特丹、巴黎、都柏林、巴塞罗那、雅典、莱比锡、柏林和伦敦拍摄。



Inventory

2015

Inventory,2015,6频道彩色立体声,16分30秒,3台高清投影机、3台视频投影机、6台同步硬盘播放器、立体声扩音器、立体声扬声器


在展览《Inventory》中,同名作品以多投影影像装置邀请观众去思考博物馆收藏与人类的冲动,以此来捕获时间和生活体验的短暂无常。影片拍摄于伦敦约翰·索恩爵士博物馆(Sir John Soane’s Museum),“INVENTORY”展示了这位建筑大师保存在这座博物馆中个人藏品的详细细节。它探索了菲奥纳对时间、记忆以及地点的关注,同时也思考了人类对收集的渴望。通过这种多投影展示的方式,该作品产生了一种迷失方向和似曾相似的感觉——有趣地模拟了观众在约翰·索恩爵士博物馆拥挤的展厅中闲逛时可能会有的体验。



Nellie

2013

Nellie,2013,彩色立体声,3分9秒,视频投影仪、媒体播放器、扩音器、立体声扬声器,尺寸可变


作品将观众带到一个非常不同的时间和地点,“Nellie”灵感来自伦勃朗的私生女Cornelia van Rijn的生活,她在16岁时移民到了巴达维亚(现今的雅加达)。通过Cornelia的角色和菲奥纳重新创作其传记的方式,菲奥纳作品的各个方面特点汇集在了一起:一个人在特定的时代和地理位置,以及典型的“异国情调”:远东。历史上关于Cornelia的信息甚少,没有人知道她的肖像。但是历史书中的这一遗漏让艺术家有机会自由支配她的想象力。通过这件令人不安的作品,从Cornelia的想象生活出发,菲奥纳向这位被遗忘的女人致敬,让她的“暂停历史”再次被激活。



Disorient  迷失方向

2009


Disorient,2009,双频高清视频装置,5:1环绕,17分钟和19分30秒,2台高清投影机、2台媒体播放器、2台环绕声扩音器、8个环绕扬声器、2个白色投影屏幕(320cm x 222cm和480cm x 333cm)。照片由艺术家和伦敦Frith Street Gallery提供


菲奥纳称自己为“职业外国人”,她的移民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的创作。她富有洞见的作品结合了电影、影像与摄影,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检视后殖民身份,特别是与东方殖民地中神话传说形成有关的方面。


双频影像装置《迷失方向》(Disorient)于2009年为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荷兰馆制作,它反映了13至16世纪威尼斯作为亚洲殖民地贸易战略中心的历史。菲奥纳的电影唤起了伟大东方的梦想,正如马可·波罗在其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约1298年)中所描述的场景。菲奥纳在她的作品中强调了一个悖论——经过700多年的广泛翻译和研究,马可·波罗的故事尽管在真实性方面备受质疑,却形塑了欧洲对于“奇迹东方”的想象。



精选个展

Selected Solo Exhibitions

2017

Ascent, De Pont Museum, Tilburg

Geography of Time, Tel Aviv Museum of Art, Tel Aviv

Nellie, IMA, Brisbane


2016

Geography of Time, Mudam, Luxembourg

Ascent, Izu Photo Museum, Shizuoka-ken
Geography of Time, Museum für Moderne Kunst, Frankfurt

Disorient, Guggenheim Museum, Bilbao


2015

Inventory & Ghost Dwellings, Frith Street Gallery, London (Golden Square & Soho Square)

Depot, BALTIC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 Gateshead, UK

Geography of Time, Nasjonalmuseet, Oslo


2014

Options & Futures, Rabo Kunstzone, Utrecht

Nellie, Wako Works of Art, Tokyo

Inventory,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Philadelphia

Terminology, Metropolitan Museum for Photography, Tokyo / National Museum of Art, Osaka


2013

Inventory, MAXXI, Rome

Ellipsis, 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anazawa
Cloud Island I, Project for the Venice Architecture Biennale 2010, Benesse Art Site, Inujima Point of Departure, Museum für Gegenwartskunst, Siegen / Koldo Mitxelena, San Sebastian


2012

Disorient, Glasgow Gallery of Modern Art

Vox Populi London, The Photographers Gallery, London

Point of Departure, CAAC, Sevilla


2011

Vox Populi, Switzerland, Centre Culturel Suisse, Paris

Rise and Fall, Sackler Galleries, Washington DC / Gallery de L’Uqam, Montréal 

Rise and Fall and New Works, Wako Works of Art, Tokyo


2010

Rise and Fall, Aargauer Kunsthaus, Aarau, Switzerland / Vancouver Art Gallery

Provenance and other works, Peter Freeman Inc., New York
Cloud Island and other new works, Frith Street Gallery, London
Coming Home, SCAF Foundation, Sydney



精选群展

Selected Group Exhibitions

2018

The Shape of Time,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

Landfall and Departure: Epilogue, Nanaimo Art Gallery

The Shape of Time,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


2017

Countercurrents, Samstag Museum, Adelaide

Versus Rodin: bodies across space and time, Art Gallery of South Australia, Adelaide

Ce qui est is, Caen Museum of Fine Art, Normandy
Dioramas, Palais de Tokyo, Paris
The Very Impress of the Object, Calouste Gulbenkian Museum, Lisbon
Ageing Pride, Belvedere Museum, Vienna


2016

Trans-Pacific Transmissions, Art Gallery of Greater Victoria, Canada

Tempest, Tasmania Museum and Art Gallery, Hobart
Collecting, Classifying: The Archive: The Archive, The Document and Beyond, CAAC, Sevilla

The Third Mediterranean Biennale, Arab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Sakhnin

Underway, Sørlandets Kunstmuseum, Kristiansand
Intersections, Audain Art Museum, Whistler


2015

Vídeo-Régimen, Museo Lázaro Galdiano, Madrid

FUTURE PRESENT, SCHAULAGER, Laurenz Foundation, Basel
NO MAN’S LAND: Women Artists from the Rubell Family Collection, Rubell Family Collection, Miami


2014

Paradise Lost, CCA, Singapore

Go-Betweens, Mori Art Museum, Tokyo

Silver, Frith Street Gallery, London


2013

Suspended Histories, Museum van Loon, Amsterdam

The Tolerant Home, Amsterdam
Le Pont, Musée d’Art Contemporain, Marseille

Inseldasein, DAAD Galerie, Berlin


2012

Status - 24 Contemporary Documents, Fotomuseum Winterthur

Beyond Imagination,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

Arte Torna Arte, Galleria dell’Accademia, Florence

Autobiography, Espace Culturel Louis Vuitton, Paris

Unfinished Journeys, National Museum, Oslo


2011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s for Tomorrow, MOT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okyo 

Ten Women Who Use Film, curated by Jennifer Higgie, ubu.com
Expanded Cinema, MMOMA, Moscow
Temprary Stedelijk 2,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
Moving Portraits, De La Warr Pavilion, Bexhill on Sea, East Sussex


2010

São Paulo Biennial, São Paulo

Architecture Biennale, Venice
Fast Forward 2, The Power of Motion, ZKM, Karlsruhe

Glasgow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Visual Art, Glasgow

Yesterday will be better, Argauer Kunsthaus, Aarau



获得奖项

Prizes and Grants

2017

Amsterdam Prize for Art


2016-2017

Getty Artist-in-Residence Fellowship, Los Angeles


2007

Deutsche Börse Photography Prize 07, London/Frankfurt (nominee)


2004

Infinity Award for Art, New York

Artes Mundi Prize, Cardiff (nominee)


2003

IASPIS grant and residency, Stockholm


2001-2002

DAAD scholarship and residency, Berlin


1998

J.C. van Lanschot Prize for Visual Arts, Belgium/the Netherlands


1997

Prize for the best national debut film, Netherlands Film Festival


1996

Prix de Rome (nominee)



更多作品

Other Works


Vertical系列作品),2018,彩色立体声,无限循环,内置扬声器的垂直方向平板显示器


Depot,2015,彩色立体声,22分40秒,视频投影仪、媒体播放器、放大器、立体声扬声器,尺寸可变


Vox Populi London,2012,264个单独框架的彩色照片(13cm x 18cm),作品尺寸7.5m x 2.3m


Diptych,2011,4频道彩色无声,2个房间、2个高清投影仪、2个同步高清播放器、4个投影屏幕( 60cm x 80cm),2个房间/空间


Rise and Fall,2009,双频彩色立体声,26分钟,2台高清投影机、2台媒体播放器、同步器、扩音器、立体声扬声器、2个背投屏幕(最小尺寸:2.5 x 1.4 m)


Study for Provenance,2008,黑白,无声,17寸ICD显示屏、媒体播放器、底座


Countenance,2002,单声道4频有色黑白,2个房间、4个媒体播放器、4个视频投影仪、2个高保真音频扬声器,房间1:屏幕(60cm x 44cm);房间2:3个背投屏幕(各1.9m x 1.42m)


Saint Sebastian,2001,双频彩色立体声,2个媒体播放器、2个视频投影仪、2个扩音器、8个高保真音频扬声器、白色双面投影屏幕(5m x 2.81m)


Facing Forward,1999,彩色立体声,10分钟,XGA投影仪、媒体播放器、立体声扩音器和扬声器,投影最小尺寸:4m x 3m



* 以上作品及资料

除特别标注外均由艺术家提供



更多“喧哗”艺术家介绍,请持续关注


往期推送请点击链接:

HOW新展 | “喧哗”参展艺术家——萧昱

HOW新展 | “喧哗”参展艺术家——王庆松

HOW新展 | “喧哗”参展艺术家——彭弘智

HOW新展 | “喧哗”参展艺术家组合——阳江组合

HOW新展 | “喧哗”参展艺术家——陆垒

HOW新展 | “喧哗”参展艺术家——何子彦

HOW新展 | “喧哗”参展艺术家——曹斐

HOW新展 | “喧哗”参展艺术家——唐·吉安



不想错过HOW的即时资讯?

 请为我们点亮一颗星 ⭐️

步骤见下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