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OW温州 | 新展“张周捷与「张周捷」”开幕论坛回顾

 2018年11月23日

昊美术馆(温州)全新升级重启

暨新展“张周捷与「张周捷」”开幕



当天举办开幕论坛,邀请艺术家aaajiao先生、龙星如女士、周姜杉先生及展览艺术家张周捷先生、展览学术主持李振华先生, 以《艺术家肖像,算法兴起》为主题,聚焦新兴的方法、手段和艺术家之间的联系,进行专业的学术探讨。


*以下为本次研讨会内容节选



“张周捷与「张周捷」”开幕论坛《艺术家肖像,算法兴起》现场,左起:龙星如、周姜杉、张周捷、aaajiao、李振华,2018


李振华:今天的论坛主要想聊聊艺术家是怎么处理日常生活和技术手段的创作,以及他们所理解的生存背景之类的问题。我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何为艺术家肖像?过去艺术家有非常特殊的社会位置,艺术家肖像相对比较清晰。但艺术家、设计师作为个体在今天的现状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涉及到了“跨成分”。在座的几位艺术家都有这样的“跨成分”存在。是什么为他们打开这种“跨成分”的存在?它的艺术性又在哪儿呢?首先想问在座几位,在我们理解的数字世界里面,应该怎么解读今天的“艺术家的肖像”?


aaajiao,《我憎恨人但我爱你》,《用户、爱、高频交易》展览现场


aaajiao:我首先会把“艺术家”这个定义去掉,更多考虑作为个体,我怎么来看自己的身份。之前我分享过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应该怎样观察自己的身份”。我在2017年做过一个展览叫《用户、爱、高频交易》。像用户这个词,我们现在的第一身份不再是个智者、一个直立行走的能思考的人类,而是一个用户,尤其在互联网环境下更好理解——你打开智能手机,就是以一个用户的方式打开这个世界的。2018年做的另一个展览,我把自己比喻成了一个爬虫程序。搜索引擎系统靠爬虫程序搜索数据内容,我觉得我们现在观察自己的时候状态就是这样的。所以身份的变化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它非常有意思。我们怎么看这个世界,怎么去理解自身永远缠绕在一起。

 

aaajiao,《404》,2017


龙星如: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把所谓的“艺术家”作为主语单独提炼出来没有太大必要,因为这是每个人都存在的问题。这种所谓的“身份的分配”,不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线上分配,以及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分配,这都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但在这之中,我觉得艺术性在于,你是作为技术使用者的身份享受你存在的这个竞争环境,还是说你有这个能力跳到环境之外,以观察者的身份去看待、去反观你所生活的技术环境。这个内外的关系是我们讨论艺术性或者艺术家工作的很重要的切入点。

 

李振华:比如说机器也可以写诗,那么这个艺术性的形式在哪呢?

  

龙星如:我觉得机器人写诗没有任何问题。你在今天作为艺术家,如果使用技术工具进行创作的话,你和机器之间本身就是一个合谋关系,这个技术本来就会有一定的作者性,它给你的创作在某种意义上划定了一个边界,所以我觉得这个不存在问题。

 

周姜杉:当我们说机器人写诗,或者说机器人绘画,我们说的是机器人能可以模拟人类创造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最终产物,但这不是艺术创造的全部。机器不能解决人们为什么创造或者消费艺术,或者说回答对人类来说什么是艺术的问题。

 

C&I(周姜杉和龙星如)“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展览现场


张周捷:首先,我觉得艺术家是一个很高的帽子,也是一个很大的束缚。一方面来说,“人人都是艺术家”,如果你用心感受这个世界,表达自己,那你就是个艺术家。另一方面我认为,艺术家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否在精神上对大众群体有引导作用。人类的迭代思维需要优秀的艺术家去引导,所有人都忙着挣钱,忙着生活,忙着享受这个世界,总要有人去引领这个精神的世界。所以我以为艺术家的作用和哲学家类似,他们在构建精神思维的拓展。当然艺术家跟哲学家还有很大的不同。艺术家使用艺术化的手段,而不是用文字的、晦涩的方式来让你去认知这些东西。这也是我所感受到的压力的来源,只能说我是从事这份工作,但还没到艺术家的这个阶段。当然我觉得,通过我的作品,能够阐述一些我的观点,引发大家讨论就可以了。

 

张周捷与展览作品现场图,昊美术馆(温州),2018,©昊美术馆

 

展览现场,昊美术馆(温州),2018,©昊美术馆


李振华:艺术家所呈现的,比如说比较标志性的作品也值得思考。因为在今天,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所从事这个工作。在选择上面,可以说说你们在创作模式怎么去讨论的吗?

 

aaajiao:我个人认为标志性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首先我先否定这个问题。我觉得如果它是一个在视觉艺术上成立的一个作品,从视觉上当然会形成一种风格,但不一定成为标志。我最近学到一句话:很多经典不是被塑造成经典,而是被留下的经典。我觉得标志性跟这个经典可能是很像的词,它应该是剩下的,而不是在发生的。所以我说是一个伪命题,如果我停止创作了,你可以说我的作品是一种标志性的,但当我们在创作中时就不能这么说。

 

aaajiao个展“电子遗留物”,展览现场


张周捷:一开始创作的时候,我没有想过我的作品能够那么有标志性。我不可能说作为作品,它就是经典的东西。但是我激动过,这个作品在生成,最经典的逻辑可能就是这样子,不能再少了,这是数学题,它只是简化到最简的,公式就出来了,我认为这是标志性的、这是唯一的。随着近10年来社会的认知,大家都觉得这个东西是标志性的,认同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是说我代表了很多人。大众其实也发现了,只是我做出来了,所以大众对我的认同使得我的作品变成了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其实我本身跟大家是一样的,这个作品本就应该存在,只是一个程序的问题。

 

“张周捷与「张周捷」”开幕论坛《艺术家肖像,算法兴起》现场,嘉宾龙星如、周姜杉,2018


龙星如:我觉得这和你怎么去借鉴这个词有关。在刚才的讨论里面,我们说标志性、风格、文艺性,但它们其实不是一个东西。我个人觉得,可能风格是一种相对来说不可回避的东西。因为你的知识系统包括你所有的经验和训练,势必会让你的思维方式贯穿到你的所有的创作里面,这是你想躲都躲不掉的。但是标志性更像是一个特别有影响力的,可以替代你而成为“你”的那一件作品,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主观可以回避的东西。你不希望被钉在上面,你希望一个持续的演化状态,我觉得就是这个欲望或者追逐其实是可以主观回避的。

 

周姜杉:我相信对于任何一个真诚的艺术家或者创作者来说,创作的初衷都是追随自己的兴趣,在逐步的创作和累积的过程中,他形成自己的风格或者形象。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媒体的时代,如果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中有一个非常标志的图象确实更容易被传播;有一个具体的形象可能是艺术家对这个时代的回应。当然也可能存在另外一部分创作者希望让自己的作品有更好的传播性,借以一个形象使自己能够变成市场的一部分。


“张周捷与「张周捷」”开幕论坛《艺术家肖像,算法兴起》现场,嘉宾aaajiao,2018


aaajiao:我基本上不同意周姜杉讲的。名字才是在媒体世界成本最低的一种传播方式。风格、标志都是多余的。但是我承认,你需要收割利益,在名字还没有办法出现的时候就可以收割利益,所以你需要有一个副产品,但你要知道你做的不是艺术,你做的是要做副产品。所以这个是我们面临巨大的一个挑战,我们在物化我们的想法,在利益时代,它叫的艺术品,它不叫艺术。但是如果我们把专注放在艺术品上面,我们到底干嘛呢?你不能以生存作为巨大的前提反观艺术。


“张周捷与「张周捷」”开幕论坛《艺术家肖像,算法兴起》现场,展览学术主持李振华,2018


李振华:我其实不太同意aaajiao说的。物品制造出来也就必然是商品,在这个社会里面必须要有流通,才有他的价值。从有物物交换开始,我们对物品的认知至今还在变的。工匠的某种精神其实是对观念的一个反推。今天讲到很多的观点或者算法,手段等等与知识复杂性有关的东西,都必将回到物质表现上。有时候我们把它叫作“作品呈现的完成度”,有时候我们会把他叫做“商品制造的精确感”。但是我觉得艺术性何在,可能就是这个输出过程之间的一个东西。

 

张周捷:我也有很多的阶段,艺术品,艺术,设计甚至还有向往。现在我自己越来越清晰了,作品最重要的传播思想,传播艺术家在创作时候的精神价值。我创作作品时保持很纯粹的心境,不会有任何所谓市场的考量,而是完全展现自己的感受,自己内心的生命的力量来做这个作品,这是我做的艺术。但是艺术品又是不一样的,像艺术的商务经理,他也要考虑怎么养活自己,他会把它变成所谓的商品艺术化的概念。包括很多大公司其实面临的是一个项目。而做项目的时候,又考虑到客户和我们的艺术需求是不是有共同的点,如果有共同的点,你这个项目就可以的;如果是背道而驰的项目就做不了了。所以有坚持的地方,也有平衡的地方。想清楚这些以后,做事的时候就更有自己的原则和方向。


张周捷与「张周捷」”展览现场,2018,昊美术馆(温州),©昊美术馆

 

李振华:下面讨论一下“过度的意义”这个问题。刚才几位的讨论里面有说到反思和反省。我们讲到一个作品,往往给它附加了过多意义。刚才张周捷说到客户,那么客户是如何认同艺术的价值?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客户的眼里面,都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大家可以聊聊比如说客户和用户在这方面有什么区别。

 

aaajiao:我觉得我现在的社交范围里没有客户和用户,我每天的最大的事是面对我自己。我刚才其实在想,艺术和艺术品可能是同一件物件,但是我们面对它的时候,他有两种存在的状态。对于张周捷来说,他有客户和用户;对我来说,我只有我自己和我的艺术。当它成为一个作品后,其实我的参与度非常低的。我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我也有和画廊合作,比如说我的画廊会跟我讲,说这个东西可能挂在墙上会更好看更好卖。但是问题是,我不会因为它挂在墙上很好卖而去做挂在墙上的东西,意思就是我和我的所谓的藏家之间没有一种简单的供需关系。

 

周姜杉和龙星如,《WOW CCAA》通道现场


周姜杉:我们的创作会被美术馆一类的艺术机构邀请展出,被画廊邀请的情况不多,可能是因为涉及到互动媒体的作品不容易被保存与收藏。我们在艺术的创作的同时也接一些商业品牌项目,用商业项目来支持创作。创作不依赖于销售,可以使得我们的创作可以更加的独立。


李振华:接下来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各位的工作是否具有一种时间上的联系,你们怎么看工作之间的线索和脉络,如何去阅读它们?另外一个就是你们是否真的能精准的完成概念上的转换?

 

aaajiao《糖纸》与《乱数假文》,2017,展览现场


aaajiao:我觉得就是因为有了屏幕,我管它叫做视觉的腐败,我们已经特别难精准的表达自我。在一个特别难表达自我的时期,我有自己的思考,就是在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下,反而时间还蛮单纯的。我最近看单字画,我觉得非常的有意思。我们被它所预言,我们进入它的预言之中,在这个预言中我们又有一种新的体会。在一个大的科技行业背景下,尤其是做艺术家,我们有很多新的机会,重新去讨论、准确表达和实践。这是比较经典的提问,重新去反观所谓后网络运动,包括图象化的时代带来对意义的完全消费跟曲解。


“张周捷与「张周捷」”开幕论坛《艺术家肖像,算法兴起》现场,艺术家张周捷,2018


张周捷:对我来说这十年是思维快速迭代的过程。我几乎每隔三个月观念就要更新一下。我的思想在变化,我的判断也一直在自我纠正。十年前我有个模糊的概念,这个方向有可能是一个新的天地,我决心创造新的天地,但是他的构成我完全不知道。这十年里我不断地做东西,再感悟,做一下,感悟一下,不断地优化迭代,因为我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的认知他。而且我基本停留在一个方向上做一个研究,因为我觉得只有这样深度才能不断地持续。所以这十年对我来说一直在迭代的过程,当然在以后的也是一样。对于我来说时间在我的作品上完全可以很清晰的被看的出来,是很明确,哪个时间思考,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或者抽象的,都是我的认知的一种变化。

 

周姜杉:龙老师和我是13年从英国毕业回国。同年我们在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了一个关于英国数据艺术的展览。在这个合作之后,我们开始了基于数据的创作。早期我们创作关注更多的是对已有数据的体验化挖掘和展示,后来我们逐渐把重心转移到了数据的源头上来。但最让我们感到激动的是,当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算法把数据的收集以及呈现变成一种实时性状态。我以一个历史事件来谈实时运算的重要性。1880年以前,美国的人口普查都是人工做的。1880的普查完成之后,美国人意识到按照当时的人口增长速度,下一次1890年的普查十年也不可能完成统计。于是政府向社会招标寻找解决办法,一个叫做 Herman Hollerith的年轻人受到杰卡德纺织机的启发,用打孔的方式来进行数据统计,全国的数据统计仅仅用一年就完成了。大大加快了社会决策、也使民主参与变成了可能。我觉得实时性的运算是今天非常独特的东西。


龙星如&周姜杉《监控》,实时数据互动装置,2014年


李振华:关于算法造物,比如说aaajiao和张周捷的工作理念都有具体的物件。刚刚讲的一些新作品也是让作品更有手工感,比如说那些平面可以上墙的,或铺在地板上的。包括张周捷的工作理念,也有非常强的手工感。那就是说对你们来说,这是一个技术限制,还是有意而为,让作品有手工感的?

 

aaajiao:我觉得这个时间性上对于一个词的消减的力量是很大的。其实我觉得我们今天讲的算法,跟我们五年前讲的算法,我们理解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今天我们在讲算法,是基于大数据的、基于绝对的运算力下的运算,而我五年前讲算法可能就只是在讲一个程序。我们基于算法。这种变化当然是一个技术热潮下的推进,是大背景的变化。对于自然的理解,我们也需要重新审视。我拿到的材料100%都是人工合成材料,但它们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这种自然的一部分,我来去处理它,这是我作为一个个体能处理的或者能参与的一种方式,可能这个动作就是我一个个体的算法。

 

上:aaajiao、许聪,《枯山水》,2014

下:aaajiao、刘晓光,《有限的无限风景》,视频装置,2014

 

张周捷:算法的概念其实是可以更宽泛的,创造性是挺大的。其实每个人对于新的技术观念不断地迭代更新,在动态变化中。但是我个人更偏向一个方向聚焦,因为我的精力和时间非常有限的,要做的工作和事情太多了,但是在一个地方至少能够有所突破。算法对我来说是核心的。具体的艺术和生活化的艺术在我眼里是两种概念。真正的运用算法来做东西题是很具体的事情。我做的东西为什么是这样子,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在尽量去除人工的东西,尽我可能把计算机里的东西99.9%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保持它们的纯粹性。到目前为止,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依旧有一条很大的鸿沟,这个鸿沟就是数字化制造技术。这十年来,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耗在研究如何把计算机里面的东西制作出来。传统制造业只能完成工业化的生产,数字化的生产还没达到市场化社会化的一个状态。一旦能够好好的还原计算机里的东西,程序存在的价值就能被感受到,不光光在屏幕里面。所以说我们的制造和算法应该同步前进,不能只是算法,还要制造实现手段,这个是很重要的。

 

张周捷,《STATUS #PIS–M》,影像,“张周捷与「张周捷」”展览现场,2018,昊美术馆(温州),©昊美术馆


龙星如:关于算法这件事情本身的,我有一个小小的补充。我最近在研究的方向其实是所谓的人工智能的艺术,我内心很荣幸,但是其实我想说的是,对于今天来说,编程这个词给人带来的知识上的加成其实非常少,我觉得对于任何一个在这个领域的人来说他并不能够给你的艺术创作赋予更多任何新的东西。归根结底好的作品还是好的作品,不管用到多高级的算法还是多原始的技术,没有任何的区别。所谓的算法艺术家或者这个东西到底站不站的住脚?因为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李振华:我赞同工具论要分两面来看。应该去深思谁改变规则,谁改变用工具的方式,可能也是艺术工作者走向的目标。现在从工具入手,每个时代都有他应有的技术手段,各位既然坐到这,说明你们都是这个时代里尝试使用这些手段创作的人,他一定存在这样的一种自然悖论。就是说你首先是学习者,你才反抗,否则你的反抗无从谈起。

 

左起:龙星如、周姜杉、张周捷、aaajiao、李振华,2018



以上内容为本次论坛节选

扫描二维码可观看论坛直播回放

* 直播支持:艺术头条app *



文字整理:实习生 王嘉仪、何莹

编辑:胡斯琪

排版:陈洁



关于昊美术馆(温州)

昊美术馆(温州)总面积2500㎡,由两个主展厅、HOW Store艺术商店、BROWNIE摄影咖啡店及花园组成。将聚焦当代艺术、设计与科技等领域的跨界,建立国际化的交流及展示平台,促进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昊美术馆(温州)将延续昊美术馆(上海)的“夜间美术馆”运营模式,成为浙江省首家夜间美术馆,平日开放时间为13:00至22:00点。昊美术馆(温州)将持续为公众呈现丰富的公共教育及国际策展人驻留项目,引领融合艺术、设计、科技的全新生活方式。



正在展出:张周捷与「张周捷」

地址:温州市江滨东路1号,昊美术馆(温州)

展期:2018.11.24 - 2019.03.10

周二至周五 13:00-22:00 

周六、周日 10:00-22:00 

每周一闭馆



不想错过HOW的即时资讯?

请为我们点亮一颗星⭐️

步骤见下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