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的企业与信贷资产证券化实操大全

基于50+场线下培训,11年以上实操经验,翻译和写作的“结构化金融与证券化”及"PPP与基础设施融资”系列丛书14本精心制作

一、课程大纲

当前国内众多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ABS信用事件,导致相关中介机构与业务人员受到处罚。这与国内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片面和错误理解存在重要关系,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此,宋光辉和行业专家基于50+场成熟线下培训,10年以上从业经验以及写作与翻译的“结构化金融与证券化系列丛书”与“PPP与项目融资系列丛书”14本,并在深入研究近期出台的资管新规和银行理财新规的基础上制作《中国与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实操大全与理论基础合集版》38小时PPT视频课程

课程涵盖《中国的企业与信贷资产证券化实操大全》、《资产证券化基础》、《美国的证券化与高收益产品大全》三个子课程,学员也可单独购买子课程。如果学员对中国的REITs、CMBS及购房尾款ABS实务操作感兴趣,可购买《REITs、CMBS与房地产金融》18小时系列课程。本课程大纲如下:

PPT视频课程通过此二维码收听

↓↓↓戳此码收听↓↓↓

↑↑↑戳此码收听↑↑↑


二、课程特色

第一,本课程设计基于作者多年资产证券化从业经验以及写作与翻译的“结构化金融与证券化系列丛书”与“PPP与项目融资系列丛书”,精心制作而成。相关内容成功举办八期三天线下培训课程。课程系统全面的介绍中国市场的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础知识与业务概况,详细讲解资产证券化的的实务操作可以为学员开展资产证券化投行与投资业务提供直接借鉴

第二,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年业务创新的前沿,目前每年发行规模超过万亿元,成为投资银行重要的业务板块和收入来源。然而,受制于国内的金融形势,资产证券化业务在国内出现异化,诸多违规违约事件给ABS相关的投行与投资机构,带来巨大风险隐患。课程结合国内目前出现的各类ABS产品案例,对于资产证券化的操作进行点评,并且对比国外资产证券化的实务操作着重分析了国内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理解误区,以及在具体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之处

第三,课程特色之处在于从金融的本质和商业逻辑的角度分析资产证券化,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监管的角度,从而能够真正把握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操作与机遇挑战。

第四,对于信贷ABS,作者从“资产证券化是对巴塞尔协议的监管套利”的理论出发,分析当前银行信贷资产出表的机遇与挑战。对比国外CDO的操作,指出国内“资产打包发行证券”的投行模式无法适应工商业贷款证券化的原因,探讨利用“另类资产管理”的基金模式进行证券化操作的具体模式与可行性。作者指出,当前银行CLO发展的难点和机遇,在于资本市场独立于商业银行的劣后级产品的专业投资者培育。

第五,对于企业ABS,作者针对每类基础资产的市场进行分析,指出各类基础资产在中国金融压抑下的套利机遇。同时作者认为由于ABS产品的私募性质,使得国内的企业资产证券化没有真正打通业务链条,仍然依附于商业银行的体系。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真正机遇与挑战,在于深刻理解并投资ABS的公募基金等买方机构的崛起。这类买方机构具有与银行差异化的风险偏好与投资理念。当前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逐步演化成为“类债券发行承销”,难以脱离主体的信用。投行操作人员创设产品时,基于主体信用担保进行风险管理,忽视了产品相比债券特有的结构风险和合规要求,导致诸多问题。尤其是针对国内目前品类众多的收益(收费)权类ABS,对比国外的整体业务证券化进行分析,指出这类产品普遍存在的理解误区、信息披露瑕疵、信用风险模型等方面的问题,运用结构化金融的技术,给出了改进操作的明确指导。

第六,课程结合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与投资银行的商业模式演化,从“资金生意”的角度来讨论资产证券化。内容融入作者研究创新的《新货币论》与《制度套利》的观点,帮助读者树立现代金融理念与商业竞争意识。

第七,除了讲解业务微观操作之外,作者结合“金融证券化”的大历史,从商业角度探讨美国证券化业务逻辑及其市场演化。结合国内金融市场形势,比较当前国内资产证券化与国外的异同及其背后的原因,并且给予符合商业逻辑的解释。课程还分析了国内对于资产证券化的诸多理解误区,关键原因在于忽视了美国资产证券化随时间演化的现实,犯下刻舟求剑的错误。

第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方向、相关政策建议以及在“金融证券化”背景下各类金融机构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后续学习资产证券化、金融工程等现代金融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避免国内当前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对学员的不良影响。

三、讲师介


宋光辉,资产证券化专家。曾在海通证券、华泰联合、中金公司从事投行与研究工作,曾任平安证券资管部执行副总,主要从事债券发行、资产证券化与结构化融资等金融实务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务操作经验。

著有《资产证券化与结构化金融》、《财富第三波》、《新货币论》等书,联合机械工业出版社组织翻译“结构化金融与证券化系列丛书”(10本)和“PPP与项目融资系列从书”(3本),丛书专业读者近10万人。先后举办50多场资产证券化、房地产金融、PPP项目融资等线下金融培训。

四、课程适合对象

  • 商业银行各业务线的从业人员

  • 信托、保险公司等从业人员

  • 基金与子公司、证券公司等从业人员

  • 房地产公司及房地产金融从业人员

  • 私募基金从业人员

  • 想学习证券化与现代金融的在读学生和老师

  • 想了解证券化与现代金融等现代金融人士

五、课程详情

  • 优惠价格:799元(原价1999元)

  • 课程形式:PPT视频+语音课程

  • 学习周期:订阅后一年内可以无限次数学习

  • 课程时长:总计38课时含38个视频,已更34个

  • 加入讲师群:添加管理员微信(jobofbr

PPT视频课程通过此二维码收听

↓↓↓戳此码收听↓↓↓

↑↑↑戳此码收听↑↑↑

六、课程目录


七、课程内容

系列一《中国的企业与信贷资产证券化实操大全》

第一部分 《中国的小额贷款证券化:案例分析、操作流程与发展前景》

第一,课程详细介绍国内的小额贷款行业的现状与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机遇在于由于国内的金融压抑,小额贷款提供了较高的信用利差,远远超出了风险补偿,而且已经存在的近万家小额贷款公司构建了完整的资产端体系,并且在特定行业或特定区域形成风险管理的比较优势。挑战在于需要通过资产证券化打通资产到资金的链条,并且有效控制信用风险。

第二,课程按照基础资产的特征,将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形成的基础资产分为消费贷款、房屋权益贷款和中小工商业贷款。课程对比国外的高收益产品与CLO,分析了中小工商业贷款的风险收益特征,以及当前模式下的几类证券化操作模式。

1、一类模式是交易所体系的企业ABS,这类ABS目前仍然无法脱离强信用主体的担保。结合国正小贷ABS案例,对于实务操作进行重点介绍。

2、另一类模式是“类资产证券化”的信托模式,这类模式更接近于美国的CLO。难点在于无法作为标准化产面向各类资管机构进行销售,资金成本较高。

第三,课程从资产证券化的原理出发,探讨“双SPV”的非标转标模式,以及通过企业ABS构建虚拟资金池模式,等金融创新的操作与可行性。

第二部分 《中国的租赁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操作流程与发展前景》

第一,课程详细介绍国内的租赁行业的现状与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指出,由于国内特殊的金融形势,使得大部分租赁公司的业务从“特定品类的资产融资”异化成为融资平台及高信用主体提供准信用融资。机遇在于国内的金融管制提供的套利空间,挑战在于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竞争,需要形成特定资产的处置能力从而有效控制信用风险,并且通过资产证券化打通资产到资金的链条。

第二,课程结合赣发租赁ABS案例,对于实务操作进行重点介绍,从信用风险管理、特殊目的载体特征、税务等方面分析探讨这类ABS目前仍然无法脱离强信用主体担保的原因。课程对比国外的租赁ABS与EETC,分析了租赁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与国外租赁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模式。

第三部分 《中国特色的收费权证券化:案例分析、操作流程与原理探讨》

第一,课程针对国内名目繁多的收费收益权类ABS的创新运作,指出这些创新运作,大部分都是违背金融逻辑的伪创新。当前出现的诸多此类ABS的违约事件,与此不无关系。

第二,课程对比国外的整体资产证券化的贷款发放模式以及其操作要求的局限条件,指出收费权类ABS的现金流来自于企业的整体运营现金流而非特定资产的现金流,本质是债券,无法与原始权益人的信用进行切割。进而指出当前国内的收费(收益)权ABS在信用评级、风险控制、信息披露、结构设计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与改进之处。

第三,课程按照收费(收益)权的底层资产是否质押和交割以实现破产隔离,进行区分。以门票收费(收益)权和高速公路收费权两类资产的证券化案例为基础,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高速公路收费权的准物权特征以及物权可以对抗所有主体的效力特征,帮助学员掌握“资产融资”的风控本质及其相对信用融资的比较优势。

第四,课程给出了当前类债券模式的ABS操作要点以及运用项目融资、资产重组等结构化技术实现特定程度“破产隔离”的三种方式。此类技术可以应用于PPP的项目融资和证券化操作。

第四部分 《中国的消费金融证券化:案例分析、操作流程与发展前景》

第一,课程介绍国内的消费金融行业的现状,对比美国的房屋权益贷款和信用卡分析了消费金融领域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国内的GDP由投资转向消费的结构变迁,带来了消费金融的兴起。由于户屋权益贷款、信用卡等金融产品发展的滞后,为其他类型的消费金融提供了机遇。从金融工程的特定合成角度,第三方支付结合消费场景,可以构建虚拟信用卡业务,这是中国特色的消费金融。

第二,消费金融的挑战在于国内个人征信体系的欠缺以及长期限产品流动性的困境。课程以花呗ABS产品和捷赢ABS为案例,对于消费金融ABS的实务操作进行详细介绍。对比国外信用卡ABS的操作,指出国内操作的不足与可以改进的地方。

第三,课程介绍了国外的户屋权益贷款及其证券化产品RABS,指出这种类型的消费金融由于具有房产(第二顺位)抵押作为风险控制手段,并且可以实现较长期限的跨期消费,具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课程介绍了中国的房抵贷产品及其“类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实务操作。

第五部分 《中国的供应链金融证券化:案例分析、操作流程与发展前景》

第一,课程介绍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概念与国内目前操作的情况。课程介绍了供应链的几种模式包括代理采购,预售融资、为下游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利用经营性负债获得资金、保理等等的操作模式。供应链金融是实体企业基于产业链提供的金融治理,在特定领域具备相比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从理论的角度指出,供应链金融的均衡状态是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作为整体而言,由融资成本最低的主体对外进行融资,以使得供应链融资成本的最小化。现实的种种条件限制,使得这一均衡状态难以满足,而供应链金融可以在此获得套利机遇。

第二,非金融企业从事供应链金融的挑战在于缺少稳定的负债来源,从而产生了重大的流动性隐患,通过将供应链金融形成的相关资产进行证券化,打通连资本市场的资金渠道,是重要的风险管理手段,也是供应链金融形成稳定商业模式的基础。

第三,课程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实务操作,包括基础资产分析、监管政策、交易结构设计等方式。从破产隔离有效性的角度指出当前国内操作普遍存在着的结构设计缺陷以及评级模型的错误。

第四,课程介绍了近两年比较流行的房地产企业的反向保理证券化的案例,即房地产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将其形成的对房地产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证券化的案例,详细的介绍了这类证券化的实务操作。课程依据现代金融的分析思路,指出这种类型的证券化,从现金流的本质上分析,是房地产企业发行的信用债券,是房地产企业近来发债受阻后的金融创新。

第五,课程对比国外的ABCP即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的经验,指出与国内供应链ABS操作的差异以及其背后的原因,探讨交易结构的创新。重点分析了包括ABS在内的各类金融产品之所以在国内出现变异的原因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六部分 《中国的RMBS:案例分析、操作流程与前景展望》

第一,课程首先介绍了国内的住宅房产抵押贷款的产品与市场情况,并且与美国的住宅房产抵押贷款的进行比较。课程介绍了美国房利美的基本情况及其住宅金融的业务,分析了两房在美国资产证券化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接着分析了国内两个具体的RMBS案例,详细介绍了案例的基础资产、交易结构以及结构化设计。针对国内目前普遍存在的将序列型期限分级与优先劣后分级合二为一的分级设计,对比国外分级设计,指出其中的差异之处以及产生差异背后的原因,。关键的原因在于国内的投资者对于产品的认知局限,无法识别结构的细微差异。这一原因使得投资银行设计复杂的产品失去经济意义。

第三,课程进一步分析了国内的RMBS操作,商业银行难以真正实现资产出表,以及资本市场难以形成成熟商业模式的根本原因。这种现状使得RMBS演变成为商业银行调节资产负债表的工具。

第四,课程基于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和美国RMBS的经验,探讨了通过小贷公司发放住宅贷款并且证券化销售给保险资金的架构的具体操作及可行性。

第七部分 《中国的CLO与银行理财: 案例分析与操作模式》

第一,课程首先介绍了国内的工商业贷款的产品概况与市场形势。

第二,接着以两个不同的具体案例,一个是中小企业贷款的证券化案例,一个优质企业贷款的证券化案例,进行分析,详细分析了案例的基础资产、交易结构、结构化设计等实务操作。指出国内工商业贷款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三,课程接着以一个虚拟的案例,演示了在美国的市场中,是如何针对此类基础资产构建CLO进行证券化的运作。

第四,对比国外的CLO,指出工商业贷款的资产证券化,未来的真正机遇在于中小企业贷款的证券化。因为相对有效的金融市场中,优质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等直接获得融资。国外之所对于此类基础资产采取另类资产管理的模式,而不是像房产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那样采取资产打包发行证券的模式。这是因为这类基础资产,标准化程度较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而且风险异质性较大,需要在特定领域形成比较优势的专业资产管理人。CLO的交易结构设计,就是通过优先劣后的设计分配信用风险,并且形成对资产管理人的有效制衡以防范道德风险。

第五,结合国外高收益产品的情况,课程指出对于不同类型的资产,采取不同的操作模式背后的意义。同时分析了国内难以采取美国CDO模式,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第六,通过国内外对比的分析,课程进一步指出,资产证券化尤其是CDO,不只是是某类资产打包证券,而是一种现代金融的技术与工具,可以应用于诸多领域,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现代金融理念。

第八部分 《中国的信用卡与汽车ABS: 案例分析、操作流程与发展前景》

第一,课程首先介绍国内消费贷款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信用卡和汽车抵押贷款的市场形势与发展前景。

第二,接着分析了两个具体的ABS案例:信用卡应收款ABS案例和汽车抵押贷款ABS案例,详细分析了案例的基础资产、交易结构、结构化设计等实务操作。对比国外应收账款ABS和汽车抵押贷款ABS的先进经验,指出国内操作的不足以及改进的之处。

第三,课程尤其详细分析了国内金融机构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动机。由于国内特殊的市场格局,商业银行体系过于强大而资本市场机构过于弱小,使得国内的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进无法实现真正出表,根本原因在于找不到势均力敌的交易对手。中国的各类金融产品普遍存在的流动性不足与市场深度不够,都与此有关系。因此,使得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仍然需要持有大比例的劣后级产品,无法节省监管资本,这使得资产证券化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存在信贷额度管控,这一监管催生了新的动机。作者以国内外从事资产证券化的动机差别,强调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将国内外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更能把握这一特点。这一思想体现在我们整个的《资产证券化与现代金融系统课程》的内容创作之中。

第四,课程指出,由于消费贷款ABS具备的小额分散、信用风险较低、资产期限较短等特征,是最有可能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证券品类。课程详细分析了资本市场的投资银行运用ABS形成影子银行体系的操作,以及当前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第九部分 《虚拟案例:如何针对不同场景设计9类不同的证券化产品?》

第一,课程以一个虚拟的情境为基础,分析了针对该情境,针对客户的不同资产和不同情形,基于国内当前的现实情况,利用资产证券化工具设计产品的具体操作,并且分析不同产品的风险特征,以及对于融资人的比较优势。

第二,每类产品与国外资产证券化的可比产品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国内外差异的原因,以及国内资产证券化未来操作层面可以改进的地方。

系列二 《资产证券化基础》

第一部分:资产证券化漫谈

本节课程采取一种较为轻松的谈话形式,是对“资产证券化与现代金融系统课程”的一个全局性的介绍。内容包括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发展的现状,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业务发展的此消彼涨的关系,以及巴塞尔协议对于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影响等等。

讲师认为存在两类资产证券化:

一类是美国式的资产证券化,这是符合金融本质的资产证券化;一类是中国特色的资产证券化,这是符合监管定义的资产证券化。

当前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金融市场正处于从市场无效向市场有效的转型期的特点,将两类资产证券化混为一谈,导致了很多误区和问题。

课程介绍了国内对于资产证券化存在的认识误区。比如说,中国的银行理财,从金融本质的角度其实是一种资产证券化。比如说,收益权类ABS,从金融本质的角度是一种信用债券,但是在中国被认为是一种资产证券化。

国内对于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操作,基本局限于“资产打包发行证券”,这是由于国内监管对于业务的限定导致的,这使得国内的资产证券化逐步演变退化成为证券产品的承销发行与投资业务。而真正的资产证券化,还包括“另类资产管理”模式。资产证券化的应用除了融资,还包括风险管理、投机、流动性管理等等。

本节课程主要为后续深入学习系统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资产证券化概念辨析、发展历史与前景展望

本节课程采取一种较为轻松的谈话形式,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史作了系统性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行展望。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系统性工程,美国的证券化市场发展经过数百年,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架构。国内目前不存在这样的系统性架构,而实务操作人员通常也不会涉及系统性架构的业务操作或者思考。因此国内把资产证券化和结构性融资混为一谈,没有真正理解证券以及证券化的本质。本课程将资产证券化产品放在一个更加宏大的金融体系进行讨论,比较证券化与其他金融业务如银行贷款、债券发行之间的异同,真正理解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商业活动,背后的动机是利益。课程介绍美国的证券化发展历史,分析不同时段金融市场的演化与商业机遇。

1、在70年代时期,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商业模式是资金撮合赚取佣金,这是一种信息中介业务。

2、80年代时期,过度到产品打包发行证券,商业模式是一二级套利赚取利差,这是一种资金中介业务。

3、90年代以来,发展到综合性套利,商业模式是合成型商业银行,这是一种影子银行业务。投资银行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商业模式、组织形态,资产负债规模与结构,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内当前商业银行提出要做轻资本的投资银行,这是对投资银行的误解!

中国当前的经济金融的发展阶段和形势,都接近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另外中国拥有后发优势,可以通过引进借鉴形成快速发展。这使得国内当前三类商业模式共存。了解这段历史对于我们掌握中国的机遇和背后的驱动因素很有帮助。当前国内对于证券化产品的认识,大都来自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成熟市场,造成了很多误区。

本节课程,可以帮助大家跳出技术理解的框架,从业务和商业更高的角度理解资产证券化,从而能够抓住中国的特殊机遇。

第三部分:资产证券化的典型案例与概念深度分析 

课程以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入手,详细深入的讨论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美国成熟市场“不言自明”的事物,是讨论资产证券化时隐含的假设。但是国内当前不具备同样的条件,如果不认真分析观点背后的前提来讨论国内实践,会导致产生很多认识的误区。

比如“特殊目的载体”通常只讨论破产隔离和税收中性,而忽视了载体的民事行为能力以及载体凭证的门槛和细分程度,而正是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导致国内REITs、高速公路收费权以及租赁应收款的证券化,无法实现真正突破。

比如“破产隔离”都通常只讨论法律意义上的破产隔离,而忽视了经济意义上的破产隔离。由于美国金融市场的有效性较高,进行证券化操作的基础资产本身具备经济意义上破产隔离的特性。国内很多基础资产并不具备,导致问题产生。

比如“真实出售”,国内只讨论了法律形式上的产权转让问题,忽视了交易实质。国内很多提供差额支付或质量保证的基础资产转让行为,存在法律瑕疵,无法做到破产隔离。在进入破产流程的时候,基础资产可能被纳入破产财产。

比如“资产出表”国内只讨论了资产所有权转让给特殊目的载体是否符合出表的会计认定标准,忽视了特定目的载体是否需要合并进入原始权益人的报表的问题。这导致了会计处理不当的问题,甚至涉及到财务造假的问题。

当前国内有些没有对资产证券化进行系统性学习和深入研究的人员,以讹传讹,广泛的传播了一些错误的观点。课程通过将国内外情况进行对比,将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理解进行纠正,希望能够帮助学员们少犯错误。

第四部分:资产证券化的两类业务模式与三类盈利模式

课程详细的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两类业务模式,包括操作模式、背后驱动因素和比较优势。

1、美国的资产证券化操作中,MBS和ABS操作采取的是“基础资产打包发行证券”的业务模式,适用于个人消费贷款等本身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基础资产。

2、美国对于标准化程度不高的工商业贷款、房地产、基础设施等基础资产,采取的是“另类资产管理”的业务模式,形成的产品是CDO

3、国内当前对于所有基础资产,由于监管所限,采取的都是“资产打包发行证券”的业务模式。这使得资产证券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业务模式背后的驱动因素是商业利益。课程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三类商业模式以及商业模式对应的市场环境。

1、信息中介模式,投资银行将不同区域的资产和资金进行撮合对接,赚取中间佣金。国内当前很多中小银行组建上海、北京的团队,开展非标业务,可以视为是一种信息中介模式。

2、一二级产品套利模式,投资银行以自有资金发放贷款或是收购贷款,然后打包发行证券,赚取证券和基础资产的利差。商业银行的CLO 采取这种模式。国内一些城商行和信托公司,通过私募ABS运作,也可以视为是一种一二级产品套利模式。

3、合成商业银行模式,投资银行以自资产负债表,通过证券回购放大杠杆持有大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头寸,赚取短期回购与长期证券的流动性利差以及无风险产品与风险产品的信用利差。能够通过证券回购,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是证券化的核心职能。投资银行采取这种商业模式,是利用金融工程模拟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这是投资银行能够与商业银行竞争的关键。当前国内没有这类商业模式,这是资产证券化以及直接金融市场难以发展做大的原因。

资产证券化的融资功能,商业银行表内业务都实现。理解了第三类业务模式,才能真正理解资产证券化,才能理解为什么在有商业银行的情况下,资产证券化还能有发展空间。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主要矛盾,因此有一个主导地位的商业模式与该阶段的形势上对应,如何正确分析形势并且采取相应的商业模式,是投资银行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关键问题

第五部分:资产证券化的高级运用:保尔森做空次贷案例

本节课程详细分析了保尔森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利用资产证券化技术,创造CDO构建大量做空次贷产品的头寸,并最终获得上百亿美元利润的案例。通过案例介绍美国现代金融体系的业务操作,为学员树立现代金融理念。本节课程通过介绍资产证券化在风险管理、投机方面的应用,试图改变国内对于资产证券化就是产品发行融资的认识局限。

课程先是介绍次贷危机的产生过程与原因。资产证券化不是国内错误理解的那样,引起了次贷危机。次贷危机的本质是房地产泡沫破灭。次贷产品是固定收益产品投资者无法直接投资房地产的另类选择,本质是对于房价泡沫的投机。没有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房地产泡沫破灭同样带来商业银行体系的不良及信用急剧收缩,正如日本的例子。课程介绍了美国MBS中的典型的次贷产品。

再是介绍了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从美国自上世纪以来证券化泡沫的发展历史来分析,作者认为美国通过证券化手段轮换制造房地产价格泡沫和股票价格泡沫,使得资金在房地产领域和实体经济领域流转并推动经济活动,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失衡的重要方式。次贷危机不是危机,而是解决危机的方法。

然后介绍了保尔森等人看空房地产后,通过做空次贷来做空房地产的具体操作。保尔森是购买CDS。课程详细分析了CDS的优点。保尔森通过主动构造合成型CDO产品来建立巨额头寸。这种操作与选择大型投资银行做交易对手相对比,能够更加理解证券化业务的标准化操作与大规模生产的特点。合成型CDO产品应用金融工程技术,使得投资银行可以凭空创造金融资产,从此金融业务从传统的手工作坊进入现代化的制造工厂。资产证券化另一个特点是风险管理,选择和CDO作交易对手,保尔森降低了交易对手风险,比如和破产的雷曼交易的风险。

课程还涉及投资银行的两面下注、交易型经纪、风险管理、头寸管理、产品构建等现代金融业务,让学员对于资产证券化等现代金融形成感性和正确的认识。

第六部分:ABS业务操作全流程:承揽、承做、承销

本节课程全面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市场惯例。结合作者实务操作经验,通过一个典型的国内案例,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全流程进行了详细分解。

从业务模式来看,国内的资产证券化操作是一种“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事务管理”的模式。业务开展体现出中国的特色,与国外模式存在重大区别。课程将国内操作与国外操作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员更加深刻的理解证券化操作。

从承揽角度,由于国内没有脱离高信用主体的增信,使得获得业务机会的承揽工作成为资产证券化最核心的工作。由于非银行机构缺乏全国性的营业网点,因此需要搭建渠道来开拓客户。课程详细的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常见的获取客户的渠道与方式。

从承做角度,交易所制定了详细的标准,投资银行的承做工作变成事务性的实施工作,业务性质更接近于工程管理而不是金融产品设计与制造。由于相关法规的不完善,加之国内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理解误区,当前国内的资产证券化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于收益收费权类ABS、购房尾款ABS、租赁款ABS等基础资产存在瑕疵的产品,相关中介开展业务时过多将风险控制过多放在高信用主体的担保之上,在产品细节设计、尽职调查、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都存在操作不当。这些已经在资本市场造成诸多信用事件。这些和国内没有深刻理解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破产隔离等基本概念不无关系。

从承销角度,当前国内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尤其是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标准化程度和流动性不高,这使得寻找资金非常关键。当前的固定收益市场完全由银行主导,从而银行的资产配置偏好与行为决定了产品的销售难度与利率。甚至银行会直接插手产品的设计。从业务开展来讲,建立起银行的分销渠道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国内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属于介于非标产品与标准化产品之间,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介于项目实施与产品设计之间。业务开展“重客户,轻产品”,体现出来国内资产证券化处在相对初级阶段的特色。

第七部分:资产证券化的七大市场套利

国外的金融市场基于“市场有效假设(EMH)”,基于的背后假设是市场充分竞争,套利活跃导致无套利机会。国内的金融市场并不符合市场有效假设。这使得很多EMH之上的金融理论或是推论,在国内并不成立。

套利是国内与国外两个金融市场都共存的现像,依据套利活动推出的关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结论,更符合现实。本课程运用金融工程学的思想与方法,从套利的角度讨论资产证券化。作者总结,套利活动共计七类。每类套利活动列举一到两个其他市场中的例子和资产证券化中的例子,进行对比介绍。

1、时间套利:通过持有金融资产,从资产未来的收益分配和价格的上涨中获得利益。

2、空间套利:利用各地区产品的价格差异,将产品低价购买高价卖出获得利益。

3、税收套利:利益税收的特点,使得获得税收减免等优惠获得利益。

4、流动性套利:利用产品的流动性差异,通过经纪、交易、做市提供流动性获得利益。

5、产品转化套利:将不同产品进行重新组合,构建新的产品,赚取两类产品的价差获得利益。

6、期限套利:利用金融市场期限结构特征,“买短卖长”或“卖短买长”获得利益。

7、风险套利:利用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非风险中性”的特征,利用大数原则降低风险获得利益。

我们发现,商业银行同时在从事这几种套利活动,因此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是最为有效的商业模式。然而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需要特许经营以及受到相应的资本限制。投资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实际上是在利用金融工程技术合成商业银行。从这个角度理解资产证券化,本质上就是不需要商业银行牌照的商业银行业务。资产证券化不是进行证券发行承销,而是获得虚拟银行牌照

第八部分: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套利

本节课程是将作者研究创作的《制度套利》一书的观点应用于解释金融市场的现像。“制度套利”一词在作者的《资产证券化与结构化金融》一书中首度提出。《制度套利》一书结合制度经济学、博弈论、国学、阴谋论、中国历史与当下现实,进行讨论。由于各种原因,不便出版。通过本课程简单介绍。

套利是一切经济主体的本能。制度套利,是指针对制度进行的一切套利活动。

制度套利活动与一般经济活动的区别在于,套利活动本身并不创造财富,而是对于财富的控制和再分配。市场化套利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特殊的制度套利,是针对市场化的价格形成制度进行的套利。课程先是简单介绍制度套利的基本概念,四种制度套利的类型以及几种不同形式的套利模式。

四种套利类型包括:

1、利用制度的套利(监管套利属于这种类型);

2、违背制度的套利;

3、影响制度的套利;

4、控制制度的套利。

套利模式包括:监管套利、制度的弹性套利与刚性套利、圈子套利、利益绑架套利、利益依附套利、价值观影响套利、二元化价格套利等等。

然后再分析各类制度套利在资产证券化中的体现。包括索罗斯大战英格兰银行、“两房”的“太大而不能倒”、固定收益产品市场的“米尔肯贼巢”、评级的弹性套利与刚性套利、投资银行的做市与做庄、国内的刚性兑付,等等。

很多案例从全新的视解去看待,本具一格。是非得失,见仁见智。

系列三 《美国的证券化与高收益产品大全》

第一部分 《美国的RMBS:概述、市场形势与操作模式》

第一,课程介绍了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的操作模式和市场的基本情况。

第二,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历史的演化进程以及其形成的独立于商业银行体系的业务链条。

第三,着重介绍了房利美的业务情况及其对美国证券化的重大推动作用。、

第四,结合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住房抵押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交易、池子的构建、期限分级和优先劣后分级的操作,以及衍生品工具的运用,金融工程设计等等。这些具体方法可以应用于国内实践。

第五,同时对比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差异,对国内RMBS及其他金融产品市场的发展进行评论。

第二部分 《美国CMBS:概述、发展历史、操作模式》

第一,通过对相关翻译教材与研究知识进行精简与提炼,快速介绍美国CMBS及商业物业抵押贷款的相关基础知识。

第二,对比RMBS,全方位介绍CMBS的基础资产、交易模式、结构设计、市场形势。

第三部分 《美国的ABS:概述、市场形势与操作模式》

第一,课程介绍了美国ABS的基础概念与基本情况。

第二,重点详细介绍了美国信用卡应收款ABS、汽车ABS的市场情况与具体的操作模式。

第三,对比分析了国内的信用卡应收款ABS和汽车ABS的操作模式。

第四,指出了国内当前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四部分 《美国的CDO与SIV:概述、市场形势与操作模式》

第一,课程介绍美国CDO与SIV的基础概念,基本情况,对比国内现状,厘清了国内对于资产证券化的错误认识。CDO是一种另类资产管理模式的资产证券化,和MBS、ABS在商业逻辑、金融技术、具体操作等各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异。从本质来讲,CDO不是某类具体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而是一种用于构建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的工具。其中的金融工程技术和投资银行技术,在当前的金融领域应用广泛,需要深入理解与掌握。

第二,课程从资产、负债、目的、信用结构等四个维度,对于CDO进行全面深入的介绍,并且详细介绍了CLO、HY CBO、SF CDO等几个重要的细分产品。结合金融市场的历史与现状,分析CDO产品与金融市场基础资产的产品,市场发展的互动关系,为国内各类金融产品市场的发展提供思路与经验借鉴。

第三,课程对比CDO和国内的结构化配资,介绍了美国的SIV的基本情况与操作模式,有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的本质。

第五部分 《美国的高收益产品:概述、业务模式与市场前景》

第一,课程介绍了美国的高收益产品市场的基础概念与基本形势。重点介绍了杠杆化贷款和高收益债券。针对当前国内民营债券频繁出现违约事件,指出当前国内高收益产品市场操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就是投资银行没有对发行主体进行深入的金融治理,以及信用评级的系统性偏差。

第二,国外的投资级债券市场,投资银行只负责销售。而在美国的高收益产品市场中,投资银行主要通过两类方式提供金融治理:债务条约和做市商制度。债务条约是指通过各类条款对于发债主体进行约束,投资银行实行过程监督,以保障发债主体未来的偿还能力与偿还意愿。做市商制度,投资银行不但提供流动性,由于要求投资银行持有风险头寸,能够有效防范投资银行的道德风险。

第三,课程内容详细介绍了美国多年经验积累形成的各类债务条约,讨论了其背后的金融治理逻辑,相关内容可以直接应用于国内市场。

第六部分 《美国REITs:概念、操作模式、估值与风险分析》

第一,通过对相关翻译教材,进行精简与提炼,快速熟悉美国REITs的相关基础知识,为学员系统学习各类现代房地产金融打下基础。

第二,课程从业务模式、操作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与中国当前的房地产开发与房地产金融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员从全局的高度,来分析和把握中国地产领域的投融资机遇。

八、博人金融往期线下培训

博人金融研究院由上海博人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创办运营,是一家专门从事金融实务培训和现代金融知识推广的金融教育机构,公司运营结构化金融微信公众平台。自成立起,公司举办线下培训50+场,培训学员几千人,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合作写作与翻译“结构化金融与证券化系列丛书”11本及“PPP与基础设施融资系列丛书”3本

九、Q&A

Q:课程时长?

A:本系列课程为录播形式,38个小时共计38个视频,已更新36个,订阅后至少一年内可以不限次数随时随地反复收看学习,后续会推出直播形式的问题答疑


Q:如何听课?

A:常按识别如下二维码进入知识店铺 --- 点击订阅专栏并付费后通过目录收看课程;

PPT视频课程通过此二维码收听

↓↓↓戳此码收听↓↓↓

↑↑↑戳此码收听↑↑↑


Q:不会订阅或订阅出现问题如何解决?    

A:添加博人金融课堂管理员微信:jobofbr,管理员帮您解决问题

常按如下二维码添加管理员


Q:如何查看已购课程?

A:将听课链接收藏至个人微信;

B:关注结构化金融微信公众号(ID:jghjr2013) --- 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博人课堂”进入课堂首页 --- 点击底部菜单“我的”--- 点击“我的已购”查看已购课程并收听。


Q:如何加入讲师学员交流群并参与线下沙龙活动?

A:添加博人金融课堂管理员微信:jobofbr,管理员邀您加群并通知线下沙龙活动


Q:如何参与课程分销?

A:添加博人金融学院管理员微信:jobofbr。


Q:企业团购是否有优惠?

A:有优惠,企业团购请加博人金融研究院管理员微信:jobofbr。

*以上产品最终解释权归博人金融学院所有*



PPT视频课程推荐

现代金融知识体系宠大,全面掌握费时费力,为此宋光辉及行业专家基于往期50+场线下培训和11年以上实操经验,以及14本译著现代金融理念,对相关知识进行精简、浓缩与提练,整体制作《大资管、资产证券化、房地产金融与现代金融实务系统课程》PPT视频版课程时长达116小时,结合众多案例讲解操作流程及技巧,课程紧贴实际,以业务落地为导向。

PPT视频课程通过此二维码收看

↓↓↓戳此码收听↓↓↓


博人金融研究院由上海博人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创办运营,是一家专门从事金融实务培训和现代金融知识推广的金融教育机构,公司运营结构化金融微信公众平台。自成立起,公司举办线下培训50+场,培训学员几千人,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合作写作与翻译“结构化金融与证券化系列丛书”11本及“PPP与基础设施融资系列丛书”3本

课程咨询与合作请加微信

↓↓↓戳此码添加管理员↓↓↓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