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着您,成为我,塑造TA!

春暖花开

人比花“椒”

让我们来认识

新一批“青椒”



石油工程学院教师 周大伟























2020年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学位,2020年至2022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及水力压裂。

共青春,共成长

2023年我有幸成为一名金工实习带队教师,实习过程中同学们的青春活力、积极上进和丰富想象力感染了我。他们纷纷向我展示金工作品,我体验到了与学生在一起的“共青春、共成长”。今后我将不断提高科研与教学能力,成为一名学生喜欢和负责任的老师。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教师 王宇婷























2021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2021至2023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纳米通道薄膜的设计及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读博期间由于疫情原因,给我的科研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在我迷茫彷徨时,我的导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只有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才能成就未来的目标”。在导师的鼓励下我顺利发表了论文,成功拿到了学位。将来我会把这些经验分享给我的学生,告诉他们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情,实现每一个小目标,才能成就将来更大的目标。



地球科学学院教师 李伟
























2021年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学位,2021年至2023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油气田开发地质与地震地质解释。

不忘初心,科教并重

2023年9月,我有幸作为青年教师代表与三位老师共同讲述“油矿地质学”教学团队的育人故事——“五代磨一课、赓续践三心”。故事讲述了五代人为建设国家级教学课程、国家级教学资源而持续努力的艰辛历程,我也因此确立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一门好的课程对学生成长的价值,我将不忘初心、科教并重,为国家能源事业培养一流人才。



石油工程学院教师 梁星原
























2020年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学位,2021年至2023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举升和油气井筒多相流。

制定目标,坚持不懈

在求学的过程中我的导师对我影响很深,他每天坚持阅读外文文献,经常工作到深夜,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方式,让我受益匪浅。同时,导师行胜于言的育人理念也一直影响着我。未来,我希望自己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优异成绩,努力为采油采气工艺理论与技术方向的发展作贡献。



地球物理学院教师 刘晓惠
























201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学位,2023年入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要研究方向为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及地球深部动力学机制。

亦师亦友,坚定向前

作为一枚“青椒”小萌新,我希望自己能够尽快成长起来,努力向有经验的优秀前辈们看齐,不与他人“卷”但与自己“卷”。大学期间上“地球科学概论”这门课的时候,我内心种下了科研种子,亦师亦友的张老师是我前进道路的榜样。未来我希望能真正带给学生受用终身的知识和人生经验。



石油工程学院教师 王天宇
























2021年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学位,2021年至2023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事博士后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非常规油气二氧化碳增产理论与技术。

踔厉奋发,努力拼搏

作为一名刚经历过学生时代的青年教师,我深知一位好老师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在攻读博士期间,导师经常教导我:“谋划行动要超前,干事创业不能等,统筹落实要到位,最后关键看结果。”这句话激励着我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从学生到老师,角色的转变使我感受到身上的责任重大,我想对同学们说:“一定要珍惜学习时光,踔厉奋发,努力拼搏。”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教师 王暾
























2023年获得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可重构技术、高端油气装备智能设计与制造。

深耕细作,精益求精

在读博士期间,我有幸跟随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Jian S. Dai 教授进行机器人学的相关研究,研究方向是可重构技术,这是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核心领域之一,该技术可赋予机器人/机械本体智能性,从而使机器人适应不同的环境。作为一名“青椒”,我希望在从事的领域做出有意义、有温度的前沿成果,为所在学科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地球科学学院教师  王武荣
























2021年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学位,2021年至2023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致密砂岩与页岩非均质性形成机理及表征方法。

认真负责,热心关切

成为一名高校教师,是我一直执着追求的梦想。在学校70周年校庆之际,我有幸见到熊琦华老师并聆听了她的采访,熊老师说:“我的钱基本上都用在学生身上,所以学生也对我特别好。”熊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石油相关专业知识,学习最前沿的储层表征技术,她自己花钱让学生们去其他高校听课,还竭尽所能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这让我内心深受触动,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熊老师一样对学生负责、设身处地关心每位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教师 何蕾
























2021年获得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学位。2021年至2023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及非生物胶体在环境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小小“驿站”,大大担当

我非常感恩学生时代遇到的老师们,他们就像是曹文轩老师说的“驿站”,带给我知识、力量,为我注入前进的动力。如今我也要变成一座小小的“驿站”,在兴奋、激动的同时,也感到惶恐,害怕自己不能成为完美的“驿站”。于我而言,无论在专业领域还是教学领域都是刚刚起步,在未来我会从专业领域、人文领域等方面充实自己,为学生们补充给养、注入活力。



经济管理学院教师  吴华敏
























2023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运营与营销交叉等。

严谨治学,孜孜以求

在大学期间,导师带我一字一句地修改和发表了学术生涯中的第一篇英文论文,从当天下午一直批改到次日凌晨。在投稿前一晚,导师还在带着我逐字逐句地阅读论文。这段令我难忘的经历和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孜孜以求的科研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我勇敢地选择了科研这条路并一直走下去。希望这种精神将来能影响更多的学生,激励他们投身到科研事业中来。



弦歌不辍

芳华待灼

一件事、一群人、一辈子

“青椒”们以必成之心

滋养更多灵魂

争渡,争渡

青春何惧前路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编辑:罗子怡

责任编辑:华南

审核:李丽平 刘志庆



你们催的“顶流”来了

不看会后悔系列来啦!都是春日心动crush!

清明假期结束,这些你一定要知道!

一年一度的仪式感!征集,开始!

88人!中石大2024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来啦!欢迎报考!

 加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