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西学院学生读《美的历程》

河西学院 六根 2017-06-17

河西学院学生读《美的历程》


中年李泽厚,《美的历程》应该是住在地坛附近和平里时期所写。


晚年李泽厚肖像。


《美的历程》书影。

 

李辉前记:


两个星期前,我邀请陆天明、李大钧先生前往甘肃张掖河西学院,在与学生座谈和主持演讲时,我不止一次提到李泽厚先生的这部经典之作《美的历程》。这是影响我们这代人的名著,希望更多年轻学生,也如同我们三十年前一样,再次拿起这本书,认真阅读。


近日,三个同学写来他们的读后感,特在今天李泽厚先生八十七岁华诞之际,与拙文一同推出。谢谢三位同学,《美的历程》仍将与我们阅读同行。

 

美在路上



 

文|赵爱苹

 

几日匆匆,再一次翻看先生著作,或仔细或粗略,却不失温暖的感觉。


很多时候,邂逅一本好书,其实是一场别样的旅行。我们从远古走来,惊异于那些简单却又复杂、神秘却又亲切的图纹,总觉得神圣而伟大。我们常说“人面蛇身”“龙飞凤舞”,只是以为遥远,那种空灵之感只可想象,远不能触及,可是美,从来没有距离。从奇奇怪怪的纹饰到规整的图腾,每一次前行,似乎我们都在亲历。或许先生真正高明的地方是把所有我们认为无法触及的东西踏踏实实摆在眼前让我们观看,由此,美诞生了!


美在路上,美在角落,美更在继承。


我们所有美的现象都源于祖先的灵感、创造和开拓,这个时候,美是我们的一切。当我们好不懂事的蔑视远古的人们,我们已经失去了美的源泉,悲哀的是,我们不曾发现。


在不同的站点停歇,每一处都能让人依依不舍。写满文字的甲骨和庄严的鼎,哪个没有让人动心过。千年之后,当汉字成为一门艺术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惊诧,古人的智慧和美,远不是我们用三两词语能够阐述和赞扬的,这是我们永恒的财富。


来到先秦,一场思想与灵魂的盛宴。那个聚集了无数精英的时代,至今令人钦羡。闪烁着理性光辉的这里,提起哪个人,都像是在研究哲学,谈起哪件事,都像是在书写历史。


此后种种,汨罗江水滚滚,乘船而过多少人。谁都没有忘记站在江畔的那位诗人,他用字给我们呈现楚国之美、诗意之美。


唐宋元明清,一路走来,多少风雨积淀,真真切切都在我们眼前。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清代小说,其中洋溢的文学之美并没有脱离各自所蕴含的时代之美。任何艺术都脱离不了生活,发现美,实则是发现艺术如何凸显和展示生活。但这种发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美实际上也是一种过程。


从古至今,美的旅途结束,以前的困惑忽然就变得明朗。以前,无论是学习历史,还是学习文学,或者其他学科,总是将其当成纯粹的一门课,按部就班,约定俗成,完全没有美的概念。先生的书里,美成了贯穿整个过程的一条线,历史长河里的方方面面都像是大大小小的珠子,被串联在这条线上,无限延长,捡到哪颗,哪颗都是奇珍异宝。


有句话说的真是不错,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先生之书,无疑就是我们一直都想要拥有的这双眼睛。她指引着我们越过黑暗的沟壕,在敞亮的历史长河中寻找不同时代人们生活的印记,感悟先哲用生命创造出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美的世界。


时间飘远,美却长久不衰,她像一把带着魔法的钥匙,开启一扇又一扇神奇的门,我们可以从这扇门进去,也可以从另外一扇门里走出来,然后再去找寻一扇新的门。有了这把钥匙,距离的界限不攻自破,收益最多的自然是我们。


先生之美,便是带着我们找到了这把钥匙,不仅如此,先生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如何寻找这把钥匙,这个过程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记忆的。


我们能给先生最好的礼物,是带着《美的历程》,在寻找美的路上不断前行!

 

美,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文|王娅玲


美,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字眼,我也经常将它用在语言或文字中。景色美,吃得美,睡的美,长得美,话语美,这便是我知道《美的历程》之前所理解的美,一个和“好”差不多的形容词。我从来不知道美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本质又是什么。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通过美学的角度对中国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进行分析。从远古的图腾到夏商周的青铜器,先秦的诸子百家,再到魏晋玄学,宋元山水,明清文艺,无一不是对美的阐述。李先生旁征博引,将美学与哲学和史学相柔和,把美体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全书生字层出不穷,内容深奥难懂,但不难得出美需要人与自然的相互交流与和解的结论,这应该就是“天人合一”达到的最高境界吧!真正的美需要从生活中品味,从艺术中寻找。

 

读《美的历程》需要知识积累




 文|梁晓东


在读到青铜饕餮的最后一个段落时,李泽厚说:“当青铜艺术只能作为表现高度工艺水平的艺术作品时,实际便已到达它的终结之处。战国的青铜巧则巧矣,确乎可以眩人心目,但如果与前述那种狞厉之美的殷周器物一相比较,则力量之薄厚、气魄之大小,内容之深浅,审美价值之高下,就判然有别。十分清楚,人们更愿意欣赏那狞厉神秘的青铜饕餮的崇高美,它们毕竟是那个‘如火烈烈’的社会时代青神的美的体现。它们才是青铜艺术的真正典范。”反复阅读这一章节,我想到:创造美是需要真情实感的参与的。这样的创造就如同我们写文章,最感人的文章不是运用了多少华丽的辞藻,讲述了多少真理名言,而是这些话是否发自作者的内心。一篇平淡朴实的文章,只要字字句句发自肺腑,自然就有可读性。


一般普遍认为,某一个诗人的风格特点是统一的,很少会对其诗歌词赋分开单独研究其特点,但是,此书却提出了对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不同文体具体分析的观点,如韩愈,“同一个韩愈,与进攻性、煽动性、通俗性的韩文相并行的,倒恰好是孤僻的、冷峭的、艰涩的韩诗;尽管‘以文为诗’,但韩诗与韩文在美学风貌上是相反的。”除了韩愈,文中还提到了柳宗元、韦应物等等的诗文,“经常是这两个方面的复杂的统一体”。这也给读者们不一样的视角,使相关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单独去研究这些诗人及其作品。


这本书,需要很多的知识储备,对古代的文学、雕塑、音乐、建筑、生活等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一无所知就无法领略这本书的真正内涵。同时,读这本书也可以帮助自己开阔视野,培养思维能力。




-END-


六根者谁?

李辉 叶匡政  绿茶 韩浩月 潘采夫 武云溥

醉能同其乐,醒能著以文


微信号:liugenren

长按二维码关注六根


微信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