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4期篇目内容提要与四封艺术作品

杂志编辑部 中国文艺评论 2019-08-27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

2019年第4期|总第43期




特别策划·新诗的美学品格与艺术追求(一)


编者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当代的新诗创作如何彰显美学品格和艺术追求,如何从高原走向高峰,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当前广受关注的重要课题。为此,本刊特约请多位文艺评论家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创作与评论等多个层面展开讨论。


百年新诗中的北岛与昌耀/李少君


内容摘要:百年新诗是与中国现代性问题相互关联又相互缠绕的问题。如何理解百年新诗,其实也是如何理解中国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性所有的问题,中国新诗也有。现代性问题解决不了,新诗的问题也就解决不好。新诗本身就是现代性的探索者先行者,但历经曲折,由模仿学习到向内寻根再到草根化及逐渐本土化。关于百年新诗,一直存在极端肯定与极端否定的激烈争论,正显示了中国现代性之复杂。这种复杂的现代性也体现在一些代表性诗人身上,本文以北岛和昌耀作为分析对象,来探讨此一问题。


关键词:现代性 新诗 北岛 昌耀 主体性


古典理想的重构与新诗诗思的建构/刘艳


内容摘要:回望百年新诗,即便是新诗研究者也对新诗的仍不成熟心有惶惑。从来没有一种文体,像中国新诗,需要不断地确立自我,不断地清理门户,直到新世纪之交,关于“纯诗”与“非诗”的争论仍然不绝于耳。对古典诗歌的背弃,对古典诗意的“破坏”,几乎被目为百年新诗的一项原罪。中国新诗虽然是由于“反传统”和“叛逆性”而生,但是古典诗歌的影响始终潜藏乃至涌动在新诗作者的血脉深处。面对百年新诗美学品格的建构历程,宜重建中国新诗与古典诗歌的承续关系,同时也应坦然承认新诗“以夷为师”的重要倾向。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遵循诗歌基本诗学法则与审美之维,令新诗走向形式的自觉,重建新诗文体,是百年新诗回顾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古典理想 新诗 诗思 美学品格 诗歌传统 新诗史


诗人的心路历程与时代的精神图谱/王雪瑛


内容摘要:诗歌是对丰富心灵世界的生动呈现,也是对时代发展,社会主潮的有力揭示。中国当代诗人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如何辨析我们的诗歌传统,认识不断发展着的中国经验,理解我们时代的前进方向,倾听砥砺前行中的人民心声,这是值得当代诗人深入思考和努力践行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诗歌创作 时代精神 心路历程 精神图谱 新诗 诗歌美学


中国新诗的历史源流、发展态势与诗学反思/杨四平


内容摘要:中国新诗既是“中国梦”的助力者,也是“中国梦”的行动者,还是“中国梦”的有机构成者;这从对中国新诗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源流的梳理中清晰可见。虽然新诗成绩和新诗问题并存,但中国新诗的发展态势良好,具体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碎片化呈现,对时间和空间的哲学沉思,深入开掘个体心灵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回应,网络诗歌越来越火热,史诗性诗歌写作愈发迫切,走向世界、拥抱世界、与世界分享、与世界共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新诗不断探索,形成了丰厚的诗学经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新诗的诗学“新梦”,即诗用与诗美的互动,主体性与社会性的拉锯,言志与说理的纷争,自由与格律的抗辩,明朗与朦胧的分野,民族化与世界化的角力。总之,新时代深切期盼着史诗性诗歌和伟大诗篇的面世。


关键词:中国新诗 中国梦 新诗源流 诗学经验 新梦


理论探索

后人类叙事与虚拟时代的美学更新/汤拥华


内容摘要:美学一直为以同情为中心的人类叙事提供支持,而在后人类语境中,由于人类与他者交接的情境变得更为复杂和更具冲突性,需要构建能更好地直面残酷的美学。此工作的重心不是为美学寻找新的人性论前提,而是进入具体的后人类叙事,考察它们所包含的审美、政治、伦理等因素能否在新的语境中彼此融合、相互激发,在创造新的文学可能性的同时,构成富有现实感、挑战性和启发性的理论事件。


关键词:后人类 人性 残酷 美学 虚拟时代


新时期以来农村电影创作的现实主义美学反思/薛晋文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探讨中国农村电影构建现实主义美学的症结和对策。文章分析了三方面的问题和出路,首先,现实主义反映的概念化和图解化问题突出,应按照农村现实的本来面貌反映现实;其次,现实主义的深度和力度不足,应积极介入农村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现场;再次,现实主义的审美理想存在式微倾向,应该以真诚和温暖的力量去引领生活。从现实主义美学的视角切入,深入把脉中国农村电影存在的问题和出路,对农村电影研究而言无疑是一种另辟蹊径的尝试与探究。


关键词:现实主义 农村电影 问题与出路 新时期 美学


论传统艺术审美中“意”的呈现/王赠怡


内容摘要:“意”作为审美范畴在传统审美体系建构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整个传统审美体系中,“意”处于上承接“源”、下引领“流”的特殊地位,以“意”为枢纽的整个体系大致形成本源体系和流衍体系两个部分。本源体系构成整个审美范畴体系架构的哲学基础,亦构成人道与天道合一的逻辑支撑,这部分赋予了“意”作为审美范畴的道性特征,并确立了中国美学领域中哲学与审美的关联性;而流衍体系则构成了整个审美范畴体系架构的功用部分,是本源体系在审美领域的实现,亦是“意”的道性特征的实现。


关键词:意 美学范畴体系 本源体系 流衍体系 中华美学


艺海杂谈

互联网时代的“慢电影”及其艺术精神/林玮


内容摘要:从IP到网红,再到网大、短视频,互联网时代的视听艺术发展更替“越来越快”。面对这种快节奏的变化,西方电影学提出“慢电影”(slow cinema)作为美学反制。慢电影用叙事和剪辑的缓慢,来改变人们在工业社会的线性时间观念,凸显出强烈的时间意识。但对互联网时代而言,更需要彰显另一种“慢电影”(slow film),其意指不在形式,而在于深厚的兴味蕴藉,即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可以“缓慢”地释放出审美体验,引发兴味酣畅。


关键词:慢电影 互联网 兴味蕴藉 生活美学 艺术精神


■叶锦添的东方美学思想探析/张郑波


内容摘要:古意象和现代性气质兼备的视觉新形象,是叶锦添美学设计的核心表达。为此,他从四个层面进行探索:一是回归“原初信念”和“心灵本真”,寻找东方文化之根;二是解蔽“古意象”,构建东方文化之体;三是进行后现代拼贴措置,重塑东方文化之形;四是借用数字媒介,传播东方文化之象。他在电影美术、服装造型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理论探索和跨界艺术设计实践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起一个东方美学世界。


关键词:叶锦添 东方 古意象 美学理念

《赤壁》剧照

《长生殿》剧照


 《夜宴》剧照


《楼兰女》舞台剧照


“错时”的目光——论作为批评维度的“当代性”/马琳


内容摘要:无论是与传统经典的“错时”相遇,抑或是对当代杰作的阐释解读,都难以避开“当代性”视野的观照与审视。据此,传统经典的魅力得以穿越时空,而每个时代的观照构成了审美的“目光史”。其间,细读的方法是重拾,更是补课。特别是,在考量和评判传统艺术经典及当代艺术创作时,现实关切常常成为一种视角和维度,艺术批评因此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和敬意。


关键词:错时性 艺术史 艺术经典 当代性 艺术批评


作品评析

现实题材舞剧之“真”——评当代舞剧《记忆深处》/慕羽


内容摘要:“现时”的现实题材舞剧以何种态度面对现实,是当下舞剧创作亟待重视的议题。舞剧《记忆深处》对这个难题予以回应,且做出了表率。该剧不以“美”为前提,而是以“真”为前提。编导借由张纯如的“真”,从不同视角共同揭示历史真相,为我们彰显出“求真精神”的可贵,也表达了真实的生命态度。与张纯如的专著《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的第一部分类似,《记忆深处》也借鉴了电影《罗生门》的叙事结构,但《记忆深处》又不是“罗生门”。南京大屠杀不是一个无解的悬念,而是基于探寻社会正义的明确的历史判断和事实。那么,何谓当代现实题材舞剧之“真”呢?我们的编导不仅要有选材上的锐气和立意上的“深度和高度”,还应进行结构和语言等艺术表达层面的整合。这体现了编导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对人性层面的深度探寻,以及当代舞剧语言上的专业诉求。


关键词:现实题材 《记忆深处》 意识流 当代舞剧 南京大屠杀






《记忆深处》剧照 摄影:粟国光


现实题材话剧的整体性艺术构思和唯美表达——评话剧《小镇琴声》/景俊美


内容摘要:现实题材话剧《小镇琴声》以轻喜剧的方式呈现了一群农民为了生活和梦想而拼搏和追求的一生。伴随着追梦的过程,编剧在主题选择上做了精心而独到的提炼,二度创作的轻喜剧风格鲜明,舞台美术灵活、唯美而诗意,实现了从题材“现实”到表达“现实”的跨越。该剧对现实题材话剧的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是突破了同类题材的“泛”,采取更加聚焦、更加提炼的“典型”故事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价值;二是较好地实现了从内容到形式、从文本到舞台的整体表达,有利于话剧艺术总体提升。


关键词:《小镇琴声》 现实题材 喜剧 整体性艺术构思


学术综述

象思维与汉画像石——“彭城论道”综述/整理人:徐晓晞


内容摘要:2018年10月15日-19日“象思维与汉画像石——彭城论道”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徐州举行。“彭城论道”是继“衡山论道”“永嘉论道”和“天目湖论道”之后的又一次重要的中国绘画源流的学术研讨,参加论道并发言的理论家和画家有吴毅、刘曦林、程大利、舒士俊、王鲁湘、李瑞林、沈蓉儿、朱青生、杨孝军、朱存明、毛建波、刘墨、郭不、周俊等,以汉画像石艺术为切入点,围绕汉画艺术的哲学背景、艺术现象、审美功能等方面,从理论到实践的角度系统的剖析,深入探讨和梳理中国绘画的哲学思想和精神脉络、汉画像石对中国画尤其是笔墨文化的推进以及汉画像石和徐州地域的关联等所发挥的作用,同时探讨了汉画对文化的当下及未来意义。


关键词:象思维 汉画像石 中国画





名家专访

京剧是一门“讲究”的艺术——访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采访人:任飞帆



叶少兰简介:1943年出生,祖籍安徽太湖。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出身于梨园世家,历任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导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美国富布赖特国际学者、班宁顿学院戏剧系名誉教授、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京剧团导演、编导室主任、艺术指导。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荣获首届梅花奖、中国金唱片奖等。代表作品有《群英会》《罗成》《周仁献嫂》《吕布与貂蝉》《白蛇传》《柳荫记》《西厢记》《桃花扇》等。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9年第4期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4期的封二

《江陵千里一轻舟》(水墨画)/胡天民 微评/刘曦林



胡天民先生把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笔墨、修养带到了今天。他画得很慢,把传统的笔墨给消化了,干笔的多遍皴擦生动灵活,淡墨的渲染、远山的泼写轻松自如,把人引入浑厚华滋的境界。他用的虽是传统技法,但并不感到陈旧,因为他有自己的风格,使人感到畅神,如古人云“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刘曦林)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4期的封三

胸次豪端联》(书法作品,天津博物馆藏)/邓石如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4期的封底

《南迦巴瓦之晨》(摄影作品)/方小玫




《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月刊。


● 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 维普网全文收录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 中国文艺评论网全文收录

● 2018《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 2018中国最美期刊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本刊作者的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及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转载请联系微信后台或《中国文艺评论》月刊编辑部。


出版时间:每月25日

邮编:100083

邮箱:zgwlplzx@126.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0-1342/J

定 价:25.00元




—END—


《中国文艺评论》主编:庞井君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胡一峰 何美

美编:木子



【欢迎关注▽】


···要不再看看···

重磅|《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中国文艺评论》入选 2018年“中国最美期刊”,快来一睹TA的风采!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9年第3期目录与四封艺术作品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9年第2期目录与四封艺术作品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9年第1期目录与四封艺术作品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8年总篇目:快来集齐最美期刊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四封艺术作品合辑(36组美术摄影书法图集)

“中国最美期刊”《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总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篇目大放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艺评论的回顾与前瞻”暨 《中国文艺评论》创刊三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客官,请留步,给个好看再走呗


点这里,查看《中国文艺评论》杂志电子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