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艺评论》|民歌《龙船调》何以成为音乐名片

黄中骏 中国文艺评论 2021-11-26


论民歌《龙船调》的历史

传承、艺术特色和启示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10期

黄中骏



湖北利川的民歌《龙船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六十多年来,《龙船调》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湖北乃至中国的“音乐名片”。《龙船调》的传承展衍对在新时代如何实现民族音乐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黄中骏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赴湖北利川送欢乐下基层志愿服务活动”中辅导讲座《培根铸魂 守正创新——经典民歌<龙船调>的意义和价值》曹化摄


《龙船调》蕴含的民族音乐传统基因



《龙船调》源自于湖北利川民歌《种瓜调》,集中体现了鄂西南及武陵山地区传统民间歌曲的鲜明特色,其蕴含的地域性民族音乐传统基因主要表现在:


1. 音调方面

《龙船调》是以[Sol(梭)、La(拉)、Do(多)、Re(来)]四声音列作为传统五声音阶的基础,以[La、Do、Re]和[Sol、La、Do]为骨干音创腔编曲,终止于[Sol](徵)调式的民歌。整首歌中,调式主音[Sol](徵)十次出现,但八次系经过音,而[La](羽)、[Re](商)两音在旋律中却非常突出,给人留下这首[Sol](徵)调式民歌含有[La](羽)、[Re](商)特性和色彩的鲜明印象。


2. 音调节奏方面

《龙船调》从整体上是以先短后长、先密后疏的逆分型节奏类型为主进行音调编创的,这与鄂西南及武陵山地区传统民间歌曲的节奏特点相一致。


3. 曲体结构方面

《龙船调》交替演唱歌曲的主词段与衬词段,使整首歌曲形成了两大对比性段落的结构形态。


4. 音调旋法方面

《龙船调》的主词段为“语调式旋律形态”,衬词段为“腔式旋律形态”。其蕴含的音调旋法方面的传统基因为:①简洁——全曲用音少而精。②级进——以二度、三度的进行为主形成了总体框架。③音域不宽——以不超过一个八度音域的“自然型音列”行腔编曲。④高起低落——具有乐句起音高,经过级进后,趋向于音调终止音的下行线性特点。






△杨娟演唱湖北民歌《龙船调》杨顺丕摄


△《新龙船调》MV 演唱:杨娟


《龙船调》的传承展衍历程




1.《龙船调》的传承展衍历程,体现出国家决策与倡导的巨大引领作用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采风的传统。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工作。单就音乐方面而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华苏维埃时期和40年代的延安时期,就大力倡导和推动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大众向民族民间学习,在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展衍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195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了《关于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通知》,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工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全国开展的“十大民族民间音乐集成”的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工作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国家决策与倡导,升华到国家法制层面,为这项工作的深入持久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龙船调》的传承展衍历程,体现出音乐和文艺工作者所贡献的强大推动力量


20世纪50年代中叶,基层音乐工作者在湖北利川柏杨坝收集到了《龙船调》的前身《种瓜调》,使这首原生态的口头传承音调有了谱面形式。尔后,通过一批批音乐工作者的“二度创作”甚至“多度再创造”,终使《龙船调》成为民歌经典。


各级音乐工作者在《龙船调》以歌曲形式的传承展衍方面所作贡献的标志性事件有:1958年,恩施地区歌舞团开始对《种瓜调》进行改编。1959年9月,恩施地区歌舞团以《种瓜调》改编成的《龙船调》参加了“湖北省庆祝建国十周年民间音乐舞蹈会演”,随后湖北省组团赴京进行了汇报演出。20世纪60年代中,《龙船调》由中国唱片社制作成唱片。同期,《龙船调》唱到了日本。20世纪80年代,《龙船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专业音乐工作者在《龙船调》以音乐形式的传承展衍方面所作贡献的标志性成果有:以《龙船调》音调作为素材的音乐创作不断涌现;对《龙船调》演唱形式进行了广泛开拓;以《龙船调》所蕴含的民族、地域音乐传统基因作为创作动机的音乐作品也多有问世。音乐理论评论工作者对《龙船调》多学科价值的分析研究成果,为《龙船调》的传承展衍做出了学理性贡献。


专业文艺工作者在多个文艺门类中,运用不同的文艺形式,创作以《龙船调》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歌舞作品、影视作品、戏剧作品,扩展了《龙船调》的传承展衍空间,体现了民间艺术的张力。


3.《龙船调》的传承展衍历程,体现出民间歌曲传承展衍规律的决定性力量


民间歌曲传统音调的历史积淀,必然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简到繁、从低到高的漫长的历史发展途程。民间歌曲传统音调在传承展衍过程中,可分为三种基本状态:①以三音构成的腔格为基础而形成的原生态。②以两种腔格样式编织而成的并生态。③以三种以上腔格样式融合而成的融生态。民间歌曲传统音调的这三种状态,成为民间歌曲音调传承展衍的动力性因素。《龙船调》正是在这种“决定性力量”的推动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展衍而形成为融生状态的民歌经典。





△《龙船调》演唱:龚爽(2019央视跨年晚会)


如何实现民族音乐传统的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




1.坚定文化自信,在弘扬民族音乐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创造创新。


《龙船调》之所以能唤起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因为《龙船调》所蕴含的民族音乐传统基因、所体现的艺术追求具有地域覆盖、传统音乐类别覆盖的广度,具有其悠长的发生、展衍、传承、发展的历史厚度,具有形态价值、观念价值、艺术价值、精神价值等多方面的学术高度。要坚持“各美其美”,把握地域、民族音乐传统的精髓和神韵,把握民族音乐传统基因方面的统一性、质的规定性,在实现民族音乐传统基因与现代社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的过程中,丰富民族音乐传统的时代内涵,实现民族音乐传统的现代发展。


2.坚持开放性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论,结合地域、民族音乐传统的实际创造创新。


要有民族音乐传统的发展意识。要以一种“动态”的眼光,将今天面对的不同“传统”形式,对位于其发生、展衍历程的发展链条之上。民族音乐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过去时形态”“原有模式”的“保存”上,也不能让其囿于“历史延留”下的“优胜劣汰”的“自然状态”之中。而只能在与社会接轨、与时代合拍、与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相适应的发展进程中,实现自己“涅槃”式的“新生”。


3.要坚持用中国音乐传统理论阐释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事象,提炼独特的民族音乐理论成果,促进民族音乐传统的创造创新。


要重视改变在多样化音乐文化语境中民族音乐传统“语塞”甚至“失语”的现象。一些现象说明,当今还有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削足适履”,套用西方大小调理论体系的音乐概念和用语,解释一些我国民族音乐方面的问题。所以,尤其需要我们坚持用中国传统文艺理论阐释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事象,促进民族音乐传统的创造、创新。


4.要坚持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精神,实现民族音乐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贯穿着“和合”的思想脉络,要把“和合”观念上升到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来认识。《龙船调》在其传承展衍过程中的混融,是当代文艺创作中富有创新意义的手法。采取混融方式形成的混融性文艺成果,具有既源于传统,又使之转化与激活、实现现代发展的特征;具有多元融聚的兼容性、开放性特征;具有雅俗趋同的时代性、先导性特征;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自觉性特征。


(2)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精神的“表情说”,认为音乐的本质特征是以有“文采节奏”之饰的音响形式表现人的内心活动,提出了“乐者,情之不可变者也”“唯乐不可以为伪”。《龙船调》的产生,实现了“物至——心动——情现——乐生”的过程,在其传承、展衍途程中,也沉淀了一代又一代新的创造者的真情厚意。坚持“表情说”,对于克服和纠正当今音乐创作中存在的缺情少意、虛情假意、甚至无情无意的现象,无疑是一剂良方。


(3)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精神中存在的重演奏法、重音色、重节奏组合的观念,蕴含了与当代音乐意识相吻合的气质。在对民族音乐传统的形态轨迹、文化定位和潜在魅力予以深度开掘的基础上,在对民族音乐素材使用、借鉴、嫁接的混融中,在对民族音乐乐学理论的认识、把握、运用的实践中,在对民族音乐文化精神的学习、体验、感悟过程中,经过有目的、有追求、有意识的重构、整合、创造、创新,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中华民族特色就一定会得以凸显,民族音乐传统的传承、展衍天地会拓展得更宽广。





△《龙船调》演唱:吴碧霞




*作者:黄中骏,单位:湖北省文联

*本文节选自《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9年第10期文章

*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赴湖北利川送欢乐下基层志愿服务活动”(点击查看)中举办的文艺讲座的内容整理,经作者本人审定。




《中国文艺评论》主编:庞井君

责任编辑:杨婧


---------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胡一峰

美编:木子

本刊作者的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及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

转载请联系微信后台或《中国文艺评论》月刊编辑部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

出版时间:每月25日

邮编:100083

邮箱:zgwlplzx@126.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0-1342/J

定 价:25.00元



【最近热门】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公布2019年新会员名单



【相关阅读】

重磅|《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刊扩展版

“中国最美期刊”《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

用文艺的力量鼓动龙船之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湖北利川“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圆满举办

《中国文艺评论》专访音乐家何占豪:不能轻视民族音乐

《中国文艺评论》专访郭淑珍:喝“洋墨水”的民族歌唱家、声乐教育家

《中国文艺评论》|民族歌剧《尘埃落定》:情歌一曲动京华


让我知道你在看



点这里,查看《中国文艺评论》电子版全文及详细注释~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