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战“疫”创作的效度与限度

杨宏鹏 中国文艺评论 2021-11-26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正在开展“艺评战疫”专题文艺评论征稿活动(截至3月底,点击查看),中国文艺评论网已经原创首发20余篇,如下为公号精选的第13篇文章: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艺战“疫”的效度与限度

杨宏鹏


在这次新冠肺炎防疫的特殊时期,为了特定目的而创作的文艺作品,不可避免地具有“印迹鲜明”“题材集中”“主旨突出”“寓意明晰”等特征。比如,一批绘画作品扎堆表现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护人员救治病人的形象,大量诗歌、音乐、宣传画、微视频等频繁表现“武汉加油”“湖北挺住”“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主题,在数量上可谓蔚为大观。纵观这些在短期内创作的文艺作品,其目的是为了对这场抗“疫”进行精神上的提振,传播众志成城的正能量。然而,我们还将冷静下来思考,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疫情过后,这类“主题先行”的文艺作品是否还会有其持续的生命力?


这一追问,或许我们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致斐·拉萨尔》一文中找到启发。在马克思、恩格斯于1859年分别给斐·拉萨尔的书信中,对文艺创作中的观念与形式、功利与审美的辩证关系作出了极为精到的表述。在这两篇光辉的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斐·拉萨尔创作的剧本《弗兰茨·冯·济金根》提出了文艺创作“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的鲜明主张。所谓“莎士比亚化”是指尊重客观现实、尊重文艺规律,用形象思维、个性化艺术语言的审美方式去进行文艺创作的方法;所谓“席勒式”则是忽视艺术思维的形象性、情感性等审美特质,从一个抽象的观念出发去进行创作,往往表现为一种直白的抒发和议论的说教,马克思形容这只是“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文艺创作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并不主张直白浅露、图解观念的“席勒式”创作,更赞赏用合适的艺术形式和技巧对社会现实或思想观念进行更为深刻、含蓄的审美化表现。用恩格斯在书信中的原话就是: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有了马克思恩格斯文艺理论做指导,我们再来反观当下“文艺战疫”中创作的大量作品,就可以判别,哪些作品是值得赞赏和倡导并且具有艺术生命力的,哪些是属于“传声筒”式作品。毫无疑问,那些经过充分的情感酝酿和精心构思、并且能用较好创作技巧表现出来的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那些只是盲目跟风、机械重复、空洞乏味、缺乏创新精神和审美表现力的作品,则只能成为流于标语口号的平庸之作。


由刘春龙作词、王丹作曲的《长江,长江,我是黄河》,近期广泛传唱于河南、山东等地,对这次战疫做了生动的诠释。歌词中并没有出现类似于“湖北挺住、武汉加油”之类的表述,而是运用“长江”与“黄河”这两个极具象征意味的词汇,一下子将主旨提升到对华夏民族同根同源、血脉相承的情感表达。其中“我们的河床,是伟大的祖国”更可谓点睛之笔。该曲没有高亢的旋律,而是由相对较低较弱的起板逐步上升到节奏舒缓的深情诉说,渐渐积累起情绪之后,调式渐强,最后转为激越的倾吐。主题句“长江,长江,我是黄河”五度复现,表现为不同的节奏与音高,从抒情到深情再到激动,最后音韵绵长的反复吟唱,将同胞之爱、手足之情逐渐展现出来,给身处疫境中的人们以情感上的共鸣。


△《长江,长江,我是黄河》

作词:刘春龙 作曲:王丹

演唱:虎翼 郭超

(来源:“河南大学”微信公号)


在美术领域,由于受疫情影响,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纷纷改以线上形式展出美术作品。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官微线上陆续推出了一批“共克时疫”主题的原创美术作品。在众多画作中,由中国美协会员王圣松创作的两幅油画作品特别值得关注。其中一幅题为《那山那水那人》,与众多展现医护人员紧张忙碌地救治病人场景的画作不同,这幅油画的构图相对比较简单:画作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护士侧立在窗前,窗外是一段《千里江山图》的画卷。人物的白大褂和口罩暗示了她作为医护人员的身份,一束阳光自左边投射到女子身上,显得圣洁美丽,虽然姿态略显疲惫,但眼睛中充满了希望。窗外的《千里江山图》或许正是她向往的美好自然风光,也正是她工作的动力。显然,该作并不是完全写实,比如护士没有护目镜或头罩等,而窗外的《千里江山图》也不大可能在生活中真实出现。然而,这正是画家的用意所在,他对所表现的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提炼、取舍等加工处理,使之更加符合美的规律。


△王圣松《那山那水那人》

(来源:大河网)


王圣松另一幅原创作品《2020:铁柱过年没回家,他在武汉盖医院》则趋向简淡,画面中只是用细腻而精到的笔触和色调描绘了一所覆盖在一层白雪之下的豫东农家小院。整幅画作淡雅素净,仿佛安静到可以听闻那雪花飘落的细微之声。或许观者在观看这幅风景油画时会感到纳闷:“这幅画与‘共克时疫’有什么关系呢?”然而,当我们看到画作的题目时,不禁赞叹作者精巧的构思及含蓄的表达。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作者显然深刻领会到了中华美学精神的特质,他用油画的方式精到地传达出了中国独特的美学精神。这种艺术方式、审美方式,在特定主题之内更能有效传达感染力!


△王圣松《2020:铁柱过年没回家,他在武汉盖医院》(来源:大河网)


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有关于“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的艺术主张,他们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中还进一步指出,文艺对社会的功用是间接的,是需要中介转化方能起作用的。这也是对文艺效用的清醒认识,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命题。


总之,我们对待本次疫情也应参照人民群众所倡导的“听从安排、理性看待、科学防护”: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积极参与“文艺战疫”行动时,也应把握好“度”,尊重现实、尊重艺术规律,方能更好地发挥文艺的效用!


△王珂《致敬奔赴一线医护人员》中国画

(来源:中国美术家协会官网)






*作者:杨宏鹏,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学员。



△厦门六中学生“云合唱”《微光》

(来源:“新华社”微信公号)



—The End—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何美

责编:吴江涛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原创首发文章,未经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媒体或媒介上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点击联系版权事宜)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法律顾问机构:北京永勤律师事务所。




【最近热门】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倡议书

征稿令|艺评战疫,文艺评论家在行动(截至3月底)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版权声明


【相关阅读】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油鼓劲

用心创作 鼓舞斗志——中国评协会员用实际行动抗“疫”

艺术传播与抗疫/仲呈祥

◎用艺术凝聚信心和力量/毛时安

抗疫歌曲应把握的高度·深度·温度·精度/黄中骏

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须从四方面着手/李明泉

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汪政

我们坚信,有爱就会赢!

一场“不相见却相亲”的“云合唱”

艺评战“疫”|战“疫”文艺:见精神,出佳作

艺评战“疫”|如何做好疫情下的美术创作

艺评战“疫”|抗“疫”童谣创作“八要八不要”

艺评战“疫”|读武汉外卖骑手的“战疫”日志:爱Ta的100个理由

艺评战“疫”|《武汉伢》:人城一体,家国同运,平民视角下的悲悯与担当

艺评战“疫”|“微艺术”成为全民防疫战中的轻骑兵

艺评战"疫",我不能缺席

艺评战“疫”|湖北大鼓《不服周的武汉人》的创作感悟

艺评战“疫”|风险社会里的文艺创作

医者仁心:百年中国美术史的经典创作主题

纪录片《中国医生》:感受医者仁心的力量

“声援”武汉,韩磊、王喆、乌兰图雅等在行动!音视频选辑


长按下方二维码入Q群▼



▲向上滑动


“中国文艺评论”

wyplzg



中国文艺评论网友群



“艺评头条”

artviewcn




让我知道你在看


点这里,查看中国文艺评论网“艺评战疫”专题~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