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兴疫苗土耳其试验显示83.5%保护率,3期临床数据在《柳叶刀》发表|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1-07-30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新冠疫苗


科兴疫苗土耳其试验显示 83.5% 保护率,3 期临床数据在《柳叶刀》发表


北京时间 7 月 9 日,《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了中国研发的克尔来福(CoronaVac)新冠疫苗 3 期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该临床试验纳入土耳其超过 1 万名 18-59 岁的参与者,结果表明,两剂克尔来福疫苗对有症状的新冠保护效力为 83.5%。在对 1400 名疫苗和安慰剂组参与者的免疫反应分析中,疫苗在 90%(880/981)的参与者中引发了强大的免疫反应。试验中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大多数不良事件呈轻度,包括疲乏、注射部位疼痛和肌肉疼痛,并且在疫苗注射后 7 天内发生。

 

克尔来福疫苗由科兴生命科学公司研发,使用灭活病毒,可在 2-8 摄氏度的条件下储存和运输。本研究的通讯作者、来自土耳其哈杰特佩大学医学院(Hacettepe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Turkey)的 Murat Akova 教授说:“克尔来福疫苗的优势之一在于它无需冷冻,因而更容易运输和分发。这或许对于疫苗的全球部署特别重要,因为一些国家可能难以在极低的温度条件下储存大量的疫苗。”(公众号“柳叶刀TheLancet”)



辉瑞将向美国 FDA 申请批准新冠疫苗第三针


据 STAT 报道,辉瑞公司(Pfizer)于当地时间 7 月 8 日表示,计划将在今年 8 月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申请批准第三剂新冠病毒疫苗的紧急使用。辉瑞公司称,在接种两剂疫苗后 12 个月内再次接种,可以显著提高免疫力,并可能有助于抵御新的新冠病毒突变株,例如德尔塔毒株(Delta)。据悉,高度传染性的德尔塔毒株是目前是美国大多数新感染病例的原因,而来自英国和以色列等国的数据显示,辉瑞疫苗能够针对德尔塔毒株提供强有力的保护。辉瑞公司表示,该公司关于疫苗加强针的早期研究数据表明,与几个月前的第二次注射相比,第三次注射后,人们的抗体水平跃升了 5 到 10 倍。不过,FDA 于当天下午表示,已经完全接种疫苗的美国人现在不需要进行第三次注射,但如果科学证明需要加强剂量,“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STAT,The Guardian



· 天文观测


LHAASO 测定蟹状星云超高能段亮度,校准超高能天文观测标准


蟹状星云多谱段观测的合成图像 来源:ESO


中科院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准确测量了蟹状星云(Crab Nebula)在超高能段的亮度。蟹状星云距离地球 6500 光年,诞生于公元 1054 年一次超新星事件的遗迹,其低至射电波段、高至伽马波段的光谱都已被大量观测,作为明亮且稳定的辐射源,成为了衡量其他天体亮度的稳定标尺,是天文学的标准烛光(standard candle)之一。但由于探测能力有限,此前在 300 万亿电子伏以上的谱段并无准确测量。此次 LHAASO 观测弥补了这一空白,更新了超高能伽马辐射标准,延长了蟹状星云的“标尺刻度”。LHAASO 是以宇宙射线观测和研究为重点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位于四川稻城,高海拔保证了其多信使观测不受干扰。对蟹状星云的这一观测还发现了能量为 1.1 PeV(1 PeV = 1015 eV)的拍电子伏伽马光子,表明蟹状星云中存在超高能的电子加速机制。相关论文 7 月 8 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中科院,中国科学报,Science



· 材料科学


中国科学家设计新型纤维,能为穿戴者降温达 5 摄氏度


来自浙江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型纤维纺织品,利用中红外辐射(mid-infrared radiation,MIR)加快冷却过程,为穿戴者降温达 5 摄氏度,在炎炎夏日也能保持凉爽。此前类似结构一般通过紫外线(UV)和近红外线(NIR)进行辐射冷却(radiative cooling),被用来设计屋顶、塑料薄膜、木材和超白涂料。但近红外线会加热附近空气中的水分子,影响冷却效果。该新设计发射的 MIR 是一种波长更长的红外辐射,其能量不被周围空气中的分子吸收,而是直接进入空间,避免加热物体周围的环境。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纺织品,利用化学键来吸收人体发出热量,并将其能量作为 MIR 重新释放到空间。这种 550 微米的织物由聚乳酸和合成纤维混合而成,其中散布着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还能反射紫外线、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进一步为穿着者降温。且这种纤维在保持高效的辐射冷却能力的同时,还表现出优异的耐久性、防水性和透气性。研究人员表示,该纤维的大规模生产可以有效地保护人类免受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相关论文 7 月 8 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Science,Science News)



· 微生物群


新研究显示肠道细菌具有遗传性


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的一项新研究调查了从狒狒群体中收集的 16 万多个肠道微生物组图谱,首次证明肠道微生物组中的大多数细菌是可以遗传的。研究人员调查了 14 年来,肯尼亚的 585 只野生安博塞利狒狒的粪便样本中微生物组的变化,结果表明,97% 的微生物组性状都具有明显的遗传性,包括整体多样性和单个微生物的丰度。然而,这种遗传性会随季节和宿主年龄变化。旱季的微生物组的遗传性通常比雨季高 48%,且随年龄增长,遗传性也会增加。这些结果证明环境因素可显著影响肠道微生物组的遗传性。狒狒生活的环境与假设的早期人类的环境相似,并且拥有与人类相似的微生物组。因此,微生物组的这种遗传性可能反映了与人类相似的遗传决定因素,但目前没有类似的人类数据集。相关论文 7 月 9 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Scienc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 地质学


迄今最长的古生代连续地质记录揭示远古海洋环境


7 月 7 日,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论文,报告了古生代早期一亿多年内海底氧气含量的变化,这是目前已知时间最长的古生代连续地质记录,时间跨度达 1.2 亿年。通常认为,古生代(Paleozoic)早期深海中氧气非常稀缺,直到约 4.05 亿年前的泥盆纪(Devonian),氧气含量几百万年内急剧上升至现代海洋的水平,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爆发。研究人员在加拿大皮尔河(Peel River)沿岸收集了古代海底形成的岩层样本,分析其中的动物化石及化学元素,并与来自其他地区的样本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缺氧环境在海洋中持续了数百万年,直到动植物已开始多样化的显生宙(Phanerozoic)。研究的第一作者、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助理教授 Erik A. Sperling 说:“早期动物仍然生活在低氧环境中。令人惊讶的是,与长期以来的假说相反,古生代的海洋中没有硫化氢(现代海洋的缺氧区中一种常见的呼吸毒素)。”(Stanford University)



· 新冠肺炎


首次确定与新冠病毒感染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的遗传因素


7 月 8 日,《自然》(Nature发表最新研究报告称,基于一项大型国际合作研究,科研人员运用新冠肺炎患者全基因组关联荟萃分析,首次确定了人类新冠病毒感染和新冠肺炎疾病严重程度的遗传学因素,并以空前速度鉴定出了与易感性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 13 个新的基因组区域。结果显示,其中一些位点与先前记录的肺部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相关,并且部分位点只在特定亚群中被发现,这充分说明对不同血统人群开展全球综合分析的重要性。另外,孟德尔随机化分析(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es)的结果表明,吸烟和身体质量指数与严重新冠病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 II 型糖尿病与其之间则没有因果关系。这项遗传学分析纳入 46 项研究,覆盖 19 个国家 49,562 名新冠肺炎患者,至今仍在进行。该研究为感染如何导致疾病提供了全新见解,同时为药物发现或老药新用提供了重要靶点。(Nature,科技日报)



· 疫情通报


7 月 8 日我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 23  例,其中本土病例 8 例(均在云南)


国家卫健委通报,7 月 8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23  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 15 例(云南 9 例,上海 3 例,广东 3 例),本土病例 8 例(均在云南);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22 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无转为确诊病例。截至 7 月 8 日 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91989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6 例。

 

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7 月 8 日 18:18(北京时间 7 月 9 日 00:18),过去 24 小时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484,439 例,新增死亡病例 9,391 例:其中巴西新增确诊病例 62,504 例,新增死亡病例 1,780 例;印度新增确诊病例 45,892 例,新增死亡病例 817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184,820,132 例,累计死亡病例 4,002,209 例。(国家卫健委,世卫组织)


编写:魏子豫、许楚楚、武大可、管榕、戚译引

编辑:武大可、戚译引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END——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