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这两类人倾斜,科研人员薪酬改革试点将启动;阿斯巴甜被归为2B类可能致癌物 | 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3-10-21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科研政策


向这两类人倾斜,科研人员薪酬改革试点将启动


央广网报道,7 月 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就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薪酬制度、电力体制等六个方面的改革进行了部署,为新时期的全面深化改革擘画重点、指明方向。

其中,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会议强调,开展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要根据薪酬管理需要和实际,优化和规范分配制度,树立正确分配导向,坚持人才为本,突出创新优先,坚持薪酬分配要同绩效紧密挂钩,向扎根教学科研一线、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向从事基础学科教学和基础前沿研究、承担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人员倾斜。要加强薪酬管理监督,确保把国家的钱用在人才激励和事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央广网)



· 健康


阿斯巴甜被归为 2B 类可能致癌物


图片来源:pixabay


7 月 14 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下称联合专家委员会)共同发布了无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IARC 根据阿斯巴甜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2B 类),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 40 毫克。

根据物质可导致癌症的确定性水平,IARC 大致将致癌性分为 5 个等级,包括 1 类(有确认致癌性)、2A 类(很可能有致癌性)、2B 类(可能致癌)、3 类(尚不能确定是否致癌)、4 类(基本无致癌作用)。其中,2B 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且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也不充分;或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同时,联合专家委员会表示,根据所评估的数据,没有充分理由改变以往确定的阿斯巴甜每千克体重 0-40 毫克这一每日允许摄入量。因此,委员会重申,人们可在这个限量内放心食用相关产品。

阿斯巴甜是一种人造甜味剂,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广泛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制品。6 月 29 日,路透社称有关人士透露,IARC 或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致癌”物质,引发广泛关注。IARC 强调,上述分类反映了某些物质可能导致人类癌症的科学证据强度,但并不表明在给定的暴露水平或暴露途径下癌症发生的风险程度。(WHO,科学网)。


相关阅读:
无糖可乐致癌?阿斯巴甜或将被 WHO 研究机构列为“可能致癌物质”


· 人工智能


扩散模型综合改进 AI 蛋白质设计


深度学习推动了蛋白质结构的预测和设计,但仍需一个通用框架来克服在蛋白质设计上遇到的各种挑战。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是一种生成式模拟方法,已被证明在图像和文本生成中很有用,而且似乎也适用于蛋白质设计。然而,这类模型目前的成功率并不高,产生的序列基本不能折叠成目标结构。

7 月 11 日,一项发表于《自然》(Nature的研究描述了一种能设计新蛋白质的深度学习方法,名为 RoseTTAFold Diffusion(RFdiffusion)。该方法能生成各种功能性蛋白质,包括在天然蛋白质中从未见过的拓扑结构。

研究表明,通过微调之前报道过的 RoseTTAFold 的结构预测网络并将其整合到一个降噪扩散模型中,就能生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蛋白质骨架,而蛋白质骨架决定了蛋白质的形状和功能。该模型(RFdiffusion)能测试拥有不同结构元素的设计组合,并从头开始产生蛋白质。RFdiffusion 能执行不同的任务,设计单体(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寡聚体(多亚基聚体)和有治疗或工业应用前景的复杂结构,如结合位点。作者对数百个设计出的对称聚体、金属结合蛋白和结合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实验表征,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他们生成了设计的一种结合蛋白与其底物(此处为流感血凝素——在流感病毒表面发现的蛋白)的复合物并分析了其结构,发现结果与设计的模型几乎一模一样,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作者指出,RFdiffusion 是对目前蛋白质设计方法的一次综合改进,能产生总长度达600个残基的结构,复杂性和准确度都比之前更高。(Nature Portfolio)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公布


据公众号“网信中国”消息,近日,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称《办法》),自 2023 年 8 月 15 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办法》,旨在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办法》提出国家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明确了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总体要求。提出了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具体措施,明确了训练数据处理活动和数据标注等要求。规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规范,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未成年人用户过度依赖或者沉迷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对图片、视频等生成内容进行标识,发现违法内容应当及时采取处置措施等。此外,还规定了安全评估、算法备案、投诉举报等制度,明确了法律责任。(公众号“网信中国”)


· 高温超导


中国科学家发现全新高温超导体系


图片来源:公众号“中山大学”


7 月 12 日,《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刊登了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王猛团队在高温超导材料中的突破性研究进展。该团队合成的 La₃Ni₂O₇ 单晶能够在 14 GPa 条件下实现 80 K 左右的液氮温区超导。

1986 年,科学家首次发现了铜氧化物超导材料,并逐渐将其超导温度提高到液氮温区。然而,这种高温超导电性无法用电声子耦合机制来解释,这类材料因此被划分为非常规超导材料,其机理也成为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前沿科学问题之一。近几十年人们也一直在寻找其他具有较高超导转变温度的非常规超导材料,本次发现的镍氧化物是继上世纪 80 年代发现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之后,第二个进入液氮温区的非常规超导材料。镍氧化物高温超导电性的发现对推动高温超导机理研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并有望促进更多高温超导新材料的涌现。(公众号“中山大学”)



· 海外学界


印度计划通过新的大规模资助机构来振兴科学


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报道,6 月 28 日,印度政府宣布计划建立新的国家研究基金会(NRF),并在五年内投入 60 亿美元用于研究项目

据介绍,该计划根据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要求提交的 2019 年报告制定,由印度联邦部长理事会公布,旨在扭转印度研究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占比全球落后,研究论文和专利质量低下的现状。为了保护该机构免受政治压力的影响,报告建议由杰出科学家组成的独立委员会选择其领导人,并建议该机构具有“完全的自主权……以便在资助好项目时不会遇到障碍。”而新提案却大大偏离了这一设想:例如,它要求总理主持 NRF 的董事会,并要求政府的科学和教育部长填补另外两个高级职位。科学部和印度科学顾问也将帮助监督 NRF 及其管理委员会。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有助于推动印度在基础和应用科学领域相对微薄的投资。但有些人担心,该基金会无法发挥预期效果,难以按照预期,吸引 70% 来自私营企业的资金。(Science news)

编写:欧阳光、韩澄珂、白雨辰、张琪

编辑:张琪

封面图来源:pixabay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